17歲少年跳橋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會

17歲少年跳橋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會

4月17日,上海盧浦大橋上,一名17歲男孩突然跑下車後迅速跳橋,緊跟著的一名女子因沒能抓住他而跪地痛哭……相關視頻上傳網絡後,引起廣泛關注,並讓很多人唏噓不已。

17歲少年跳橋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會

我們無法知曉一個17歲的孩子,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勇氣毅然決然地選擇死亡。我們也無法體會一個母親,親眼看著孩子在自己面前從橋上一躍而下生命終結,內心是如何煎熬。上海相關部門接受記者採訪時稱,跳橋前,該男生曾與其母親發生口角,起因只是因為一個他的在校同學。那麼,是母親太強勢,還是孩子太脆弱,或者兼而有之,而這一結果的形成,不得不說我們還有諸多短板的家庭教育。

17歲少年跳橋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會

很多家長有一句口頭禪:“雖然現在苦了點,上了大學就好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不但給孩子施加壓力,同時也給自己施加壓力,所以才有“陪娃寫作業:上一秒母慈子孝,下一秒雞飛狗跳。”由此導致的嚴重結果是,還沒等到上大學,孩子就出問題了。

17歲少年跳橋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會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對青年進行了心理健康專題調查。調研發現,近三成青年有抑鬱風險,過半有不同程度焦慮問題,經濟、職業、學業是青年的三大壓力源……而這些焦慮的來源,往往是童年時期打下的“底子”。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青年自殺率居世界前列,自殺已成為我國15~34歲人群的第一死因,而在中國兒童自殺原因排名中,第一位是學習負擔沉重。

17歲少年跳橋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會

對待孩子們的學習負擔,固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是家長在家庭教育上必須有科學正確的方式。作為子女教育時的黃金準則,心理學家海因茨·科胡特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如何愛你?用不含誘惑的深情;如何拒絕你?用沒有敵意的堅決。”也就是說,愛孩子,是無條件的愛,不會讓孩子產生一個“讓你需要我,信賴我,離開我就活不了”的想法。拒絕孩子,你的態度堅決但毫無敵意,不會批評他、指責他甚至羞辱他,讓他感覺自己毫無價值。但是,即使這樣,如果離開了學校和社會良好的氛圍,還是不好操作。所以才有《別逼老師放棄你的孩子》在一夜之間在家長朋友圈刷屏。

17歲少年跳橋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會

《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了對未成年人實施保護的家庭責任,但是,總體來看,相關法律條文“十分原則”,其中的道理上家長都懂,但缺乏具體落實措施。如果只是原則上告訴家長應該尊重孩子人格、應該教育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可是,家長不知道究竟該怎麼做;或者家長以“強勢致勝”或“哀兵必勝”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大家把這認為是“私事”不加以制止,也不追究家長的責任,就難以解決現實中的家庭教育問題。

17歲少年跳橋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會

家庭教育一直是近年來社會和全國兩會上的熱門話題。今年兩會上民進中央提交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家庭教育發展的提案》備受關注。其中提到,如今家長對於孩子教育感到焦慮,九成以上班主任認為家校溝通存在問題,家長參與溝通積極性不高,家校教育理念存在差異,家長缺乏家庭教育知識,普遍存在焦慮情緒等,需要多方合力支持家庭教育。這就需要加快家庭教育法立法,解決可操作性的問題。

17歲少年跳橋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會

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孩子的離開,是一個甚至多個家庭永恆的傷痛。《觸龍說趙太后》中左師公有句名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希望家長們少些急功近利,多些長遠大計,讓這樣的傷痛不再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