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養心正當時(含中醫食療、養生知識)


立夏!養心正當時(含中醫食療、養生知識)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按照中醫的說法,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正所謂“夏氣與心氣相通”、“汗為心液”,因此夏天養生以養心為重。我們說的“心”,不僅是實質的心臟,也包括我們的心神。


立夏!養心正當時(含中醫食療、養生知識)


從立夏時節開始,天氣逐漸從溫暖轉向炎熱。人體的氣血也從春天的含蓄,開始轉向盛長的狀態。

人們的生理狀態也隨之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容易出現煩躁上火、食慾下降等症狀。

體內的陽氣,在夏天是往外發散的,會處於身體內虛、上熱下寒的狀態。

為了預防盛夏的炎熱消耗人體正氣,為安度酷暑做好準備,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應該從立夏開始打好基礎,先從“固腎”開始,唯有保護好腎氣,心的陽氣才會足夠,才能達到正氣充足,邪不可乾的境界。

所以此時不應該吃生冷寒涼的食物,少用空調、風扇,進入冷氣房注意保暖,讓身體順應夏天陽氣生髮旺盛的自然狀態。

不逃避出汗,適度出汗可以排出體內的寒溼邪氣,特別是身體虛、寒、溼體質的、氣血兩虧的、容易感冒的、手腳怕冷的、鼻敏感、鼻炎等患者。


立夏!養心正當時(含中醫食療、養生知識)


(一)晨練午休

立夏之後,天氣變熱,晝長夜短,不少人會感覺晚間睡眠不足,故立夏之後應增加午休,以促進心陽的恢復,讓大腦和全身各系統及時得到休息,消除疲勞,午睡對防病養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午睡時間因人而異,但不宜過長,一般以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避免出現午睡後的勞累感。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所以“閉目養神”其實也在養心。午休進行轉眼球的練習,這樣不但增加午睡質量,還能有效緩解視疲勞。具體方法是:雙目從左向右轉9次,再從右向左轉9次,緊閉雙目片刻,然後睜開眼睛。

溫度高了,汗液排量加大,平日裡要重視“靜養”,夏季運動避免大汗淋漓,汗液流失過多會導致人體電解質紊亂,傷及陽氣。

立夏!養心正當時(含中醫食療、養生知識)


夏天最涼爽的時段在清晨,建議大家在7點至9點的時段裡,吃完早飯在林蔭花間散散步,上班族可以步行或騎行一段路程。這樣簡單的鍛鍊可以頤養心神,有助於生髮陽氣,推動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


(二)增酸忌冷

立夏時節,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在飲食調養方面,宜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

天氣轉熱後,人體出汗過多容易損耗津液,需常吃酸味食物,如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獼猴桃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溼,有助於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夏季養心,紅色食物最適當。從陰陽五行來說,紅為火,入心,補氣又補血,如紅棗、番茄、胡蘿蔔、櫻桃、紅豆、葡萄柚等。

立夏!養心正當時(含中醫食療、養生知識)


天氣再熱,也不要過多地喝冷飲或多食冰激凌,心主表,腎主裡,心旺腎衰,故冷食不宜多吃,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

(三)情志平和

中醫陰陽學說認為,夏季陽盛陰衰,人體陽氣外散,皮膚腠理開洩,加之乘涼飲冷,容易損傷陽氣,也就是所謂的“暑易傷氣”、“暑易入心”。

因此,立夏之後要重視精神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切忌大悲大喜,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用梳子或手指梳頭可以刺激頭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經絡,調節神經功能,還能預防失眠、眩暈、心悸等,做完非常舒服。

立夏!養心正當時(含中醫食療、養生知識)


| 養生食療 |


從立夏開始到入伏前停止,是喝姜棗茶的好時機,可以宣發肺氣,有助於把體內病邪驅趕出去。利用姜把身體下焦的寒氣驅趕出去,例如常在冷氣空調屋裡工作的人們,因為空調的冷風將寒溼帶入體內,引發頸椎病、腰痛、咳嗽,甚至肥胖等問題,喝一些姜棗茶,有助於將這些寒溼排出體外,許多小毛病也隨之化解。

此外,用棗補氣血,適合經常容易下巴長痘痘的人,作為調理身體氣血之用。還可以將姜棗茶進行一些搭配與變化,例如氣血弱的女性可以加紅糖,對緩解痛經和手腳冰冷等症狀有所幫助。如果吃了生冷瓜果導致水瀉,在泡姜棗茶時加一些綠茶,就能止瀉。


立夏!養心正當時(含中醫食療、養生知識)


【作法】

1.材料:帶皮生薑1塊、紅棗6顆。

2.作法:紅棗和薑片一起加冷水下鍋,煮開後轉中火再煮10分鐘以上,然後放入保溫杯,繼續燜泡,可以反覆沖泡飲用。

【提醒】:一定要趁熱喝,不能喝涼的;飲用時間最好上午喝完;處於皮膚病發作期,或是女性懷孕、經血量過多時,應避免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