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培科:要防止金融監管的目標跑偏

在五一假期前夕央行聯合銀保監會、證監會、外管局正式公佈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再次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其實這份資管新規也不新了,早在3月28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只是沒有對外正式公佈,但也有一些渠道已經提前放出了資管新規的一些內容,市場各方也做了不同程度的解讀。對此,我們曾在4月初的專欄裡做過解讀,主要是從資管新規來看中國金融監管脈絡和中國金融監管的新時代。現在資管新規全文已經公佈,我們可以稍微細緻的觀察新規的亮點,以洞悉未來中國金融市場的走向。/<font>

這次資管新規沒有再糾結上位法的法律從屬關係,細緻的指導意見更像一部金融監管法,這也是新監管不再拘泥於以往的框架,這次資管新規的核心是要打破剛性兌付,真正樹立“賣著盡責、買者自負”。這次為了打破剛性兌付,金融機構除了不得保本保收益,還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這對金融機構而言自然不再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而投資者將要真正承擔“買者自負”,以後投資不能太任性。其次,這次抬高了合格投資者的門檻,個人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人民幣,企業投資者在近一年的淨利潤不得低於1000萬元,而且這些合格投資者還不得使用貸款投資、不得使用發行債券籌集的非自有資金投資資管產品,將意味著未來的金融投資要嚴格降低槓桿資金的進入,並要求金融機構不得將資管產品直接投向信貸資產,是為了避免金融資產風險的內部轉移,未來的投資和投資者要求得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否則就會成為風險轉嫁的對象。另外,這次對資管產品投資上市公司做了明確的界定,公募資管產品投單一上市公司不得超過該公司流通股的15%,同一金融機構發行的全部資管產品投資單一上市公司不得超過流通股的30%,此舉是為了防止類似寶萬之爭等資管產品舉牌、控制上市公司的行為,避免用金融高槓杆來控制實體經濟。/<font>

這次資管新規除了對傳統的金融業務進行規範之外,還對近幾年湧現的金融科技和智能投顧進行了規範,要求智能投顧必須要取得投顧資格,非金融機構不得藉助智能投顧變相開展資管業務,防止再一些人打著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的幌子從事非法金融活動。這次也明確了資管產品的監管主體是央行,央行負責資管產品的數據編碼和綜合統計,並安排過渡期實施“新老劃斷”,在2020年底徹底前徹底結束不和規矩的存量資管產品。/<font>

這次新的金融監管思路清晰,立意較高,希望在執行時切勿走偏。但這次將嚴控風險的底線思維再次強化,把防範風險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從國家金融安全的角度來看,將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首位和定為核心監管目標沒有問題,自然要全力防範和守住底線,但要避免損害投資者利益和傷害市場生態環境。以目前的金融監管為例,為了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急速去槓桿和全面穿透式監管讓市場流動性出現了蒸發,金融市場不但沒有快速穩定和安全,反而被釜底抽薪,市場流動性又缺乏補充機制,資金成本不但沒有降低反而因為供求關係改變而不斷抬高。因此,在嚴監管的情況下必須要注重市場流動性平衡和流動性供給,反而休克療法會加劇市場波動,畢竟危樓不是一天建成的,金融監管應該講求節奏和策略,避免金融監管本身製造系統性金融風險。/<font>

另外,我們要清楚金融監管的核心宗旨和核心目標究竟應該是什麼?金融監管究竟應該唯上是從還是對下負責?究竟應該監管誰?/<font>

其實,以前中國證監會網站頂端的那句口號應該是監管工作的核心,“保護投資人權益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權益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現在已經改了這句話,估計是沒有落實好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務,再提這句口號有點不好意思,畢竟這些年的實際情況是中小投資者99%都成了韭菜,不但沒有被保護反而成了受傷害的對象,這也是中國股市信心不振的主要原因,顯然監管宗旨和目標偏離了。那麼,現在如果一味強化防範系統性風險,則法律框架與監管安排保護投資者的目的就會發生輕微改變,畢竟投資者的盈虧引不起系統性風浪,只有大的金融機構才是系統重要性組成,應該重點監管他們的行為,而不是重點保護他們和縱容他們將風險轉嫁給中小投資者,如此一來則會走偏。/<font>

只有讓監管者明白了該監管誰和該保護誰之後,監管才能走上正路,市場才能迴歸市場。因此,一定要平衡好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和保護投資者權益之間的關係,尤其在監管執行過程中避免走偏,爭取讓二者統一目標,防止厚此薄彼。/<font>


/<font>

/<font>

蘇培科簡介/<font>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CCTV財經評論員。境內外多家主流財經媒體的專欄作者和特約財經評論員。/<font>


/<font>


/<font>

歡迎與作者蘇培科交流:[email protected]/<font>

蘇培科財經文集:http://blog.sina.com.cn/spk/<font>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spk/<font>

騰訊微博:http://t.qq.com/supeike/<font>

——歡迎互動、收看作者《財經每日評》的更多視頻節目、專欄文章、獨家點評,請拿起手機微信免費訂閱《財經每日評》微信公眾賬號:cjmrping微信公眾賬號上等你!/<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