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股票均線、MACD、KDJ、布林線等指標都是事後諸葛亮,沒有參考價值,是這樣嗎?

浩然之士


均線的算法,很簡單,把過去的收盤價加一起除以天數就可以了。

比如,5日均線的值是什麼來的?

假設過去幾天的收盤價分別是,3000,3010,3020,3030,3040的話,那麼5日均線的值就是(3000+3010+3020+3030+3040)/5=3025。

也就是說,均線的值,是根據K線的值來的。

K線變,均線就變。均線能夠提前預知未來嗎?預知不了,它只是K線的影子。

那麼布林通道呢?

布林通道的中軌,就是一條26日均線。

然後,上下2個軌道,在均線的基礎上,通過一個算法得出來的。也就是說,布林通道的上下軌,是對K線價格的2次加工。

K線的數值線變化,然後算出中規,然後根據中規的值,再算出來上下2個軌道。

布林中軌是K線的影子,而上下軌是中軌的影子。

MACD呢?

你不需要看懂這個指標的算法,你只需要知道,我上面框出來的那個核心參數,也是K線的收盤價。如果當前K線沒有收盤,那麼就是最新價。

所以,Diff是根據K線的數值計算出來的,而DEA呢?是根據DIFF的值算出來的。

所以,MACD的DIFF是K線的影子,而DEA是DIFF的影子…

KDJ呢?也是一模一樣的道理。

也就是說,K線的數值是最第一手的信息,它一變化,後面一堆技術指標和技術形態也一起跟著變。所以,這也是題主“均線、MACD、KDJ、布林線等指標都是事後諸葛亮,沒有參考價值”這句話的由來。

這句話指的是預期未來價格這方面,它們都做不到。

你踩一腳油,車會前進,你踩剎車,車會停止。難道,我們能夠通過分析車過去的路線,反推出我們什麼時候會踩油門,什麼時候會剎車嗎?


當然了,技術指標只是在價格預測上屬於事後諸葛而已,但是絕非一無是處。技術指標是可以承擔交易理念的,只不過,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天啟量投


指標很好用,看你會不會,特別是macd.

我們在投資時,針對有些指標,比如macd.布林帶,,均線等等,很多股友說沒有用,當價格上漲了,指標顯示都是上漲,價格下降,指標又都是看空,我的實戰告訴我,不是指標不好用,而是分析中指標所佔的比重太大!

1.無論什麼指標,都具有滯後性,修復性,指向性,是我們的參考,一定是價格決定指標,而不是指標決定價格,價格是主導的,指標是輔助的!

2.用我最喜歡的macd指標舉例,金叉買進,死叉賣出,高級點的頂背離,底背離,但是能否告訴我,當出現這些信號時,是直接買進,還是等待價格的突破,同時dif和dea兩條線和0軸的關係也是必須要考慮的,還有紅色綠色能量住的關係,所以,指標是否好用,不是一個簡單的能不能的問題,我們必須知道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反向操作,什麼時候不能用,什麼指標和什麼行情一定是配合的,macd就是中長線行情,kdj就是短線的震盪行情,布林帶就是壓力位置久久不能突破時參考的等等。

3.目前股市的行情,就是震盪,即便新任主席上任的利好消息,也沒有刺激持續走高,所以依舊區間操作就好。

覺得有道理可以關注太古聊哉,點贊,會有更多經典技術指標講解


大古聊齋


指標是工具,使用方法是技能

指標是將數據圖形化,以方便直觀研判的公式。一週來的平均股價是多少?看一眼5日均線就知道了。各種指標有很多,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及數據給出直觀的顯示,用來幫助你快速、直觀、準確的瞭解交易情況。

因此,指標是工具,而不是“指示”。之所以多數人會將其作為“指示”,是網絡上多數技術派形而上學、生搬硬套,沒有以其原理來看待指標形態。死板的看金叉就認為是買入信號,看死叉就認為是賣出信號。如果有這麼簡單,那麼全體股民照著操作,是否就沒有一人被套了?那麼誰在死叉時來接盤呢?

判斷交易情況,要以基本面、消息面、政策面、量能結合多個指標來進行判斷。量能是判斷交易的重要數據,但多數指標(如MACD、KDJ等)卻不含量能數據。最終達到的目的是準確的瞭解到在大經濟形勢下該股主力資金動向與股民資金動向。

先看下圖,以最常用的MACD來判斷底部該如何看:



第一個箭頭位置,MACD數值-90,超跌,反彈即發生,但為何指數不是底?因為還需結合量能來看,量能不是地量,表示散戶還在活躍,被散戶抄底則不是底,不會讓你賺錢的。而位置基本上是底部區域了,後市的目的是讓抄底散戶拿不住。

第二個箭頭位置,看看量能,經過這段時間的震盪,散戶出來了,量能低迷,此時的漲跌散戶都不參與才有這樣低迷的量能,籌碼被主力資金收走了。因此這裡可以判斷為是底部,已經無人賣出,只要有資金進來就是買進。注意此時的上漲,量能放量不小,但本狼認為這不是散戶資金,散戶此時是不參與的,是主力資金。為何沒漲多少就暴殺下200點呢?大家可以看看歷史走勢,主力資金的主要籌碼成本,向來是砸空獲取帶血的便宜貨的,次次如此,少有例外。

第三個斜向箭頭,看量能放大更多了,並且震盪劇烈,這就是低位主力吸籌動作。到達高位吸籌完畢後再一次洗盤,注意這時的洗盤動作是緩跌,但是是幾乎無反彈的小陰緩跌,這種緩跌最能看出是否還有散戶及遊資參與。

第四個箭頭位置,再次地量了,發動總攻,大陽,就怕你買到。之後的走勢是陡峭向上,但一路還參插陰線迷惑你。漲勢不錯卻不需要第三個斜向箭頭的量能,這是關鍵。

時間到了過年,年前大漲不適宜,漲勢會被打斷,於是在年後,猛漲從第一天就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插一句,打字很辛苦!)

指標的基本用法如以上舉例,在此大概窺探其一點皮毛。要用得好,得多個指標結合量能,研判政策、消息、大環境來做出判斷。

本狼研究指標十幾年,有一套【陰陽易變】指標,也不能說死板的按照金叉、死叉操盤。僅僅是整套交易系統中的一部分。


股市財狼


在股票投資中一些基礎的指標,例如MACD、KDJ、BOLL、WR都是具有很大的參考作用的,因為它是由數據統計而來並不是子虛烏有。雖然數據可以有莊家主動做出來,但是對於整個股市來說,莊家想要想要做完所有數據還是很有困難的。

這些數據可以作為技術面的參考,也可以作為量化投資的基礎數據,是趨勢投資者使用較多的數據之一,就和價值投資者使用基本面一樣必不可少。

很多數據都可以看出一個階段股價的走勢。如果一次二次投資的話能夠避免追漲殺跌的情況,提高你的安全投資邊際。

當然真實數據並不能只看一個,而是需要綜合來看。因為在某些時候,某一指標只能代表短期走勢或者單一走勢。對這種指標來做投資的人,最容易碰到兩種行情,一種是單邊下跌,另一種是單邊上漲的行情就很容易產生踏空現象。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市場上沒有萬能的數據,投資沒有萬能的方法,每一種策略都是對的,也都是不對的。

工具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就像最開始使用火的人知道,“火”可以使食物變得更美味,也有不會使用火的人,一不小心就釀成災。所以無論是哪種指標對於會用的人來說就是有用的,而對於有些人則是無用的。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如果一個人把它說得太絕對,那麼它這種看法就太偏見了。股票投資既能在瞬間使人家產萬貫也能在瞬間使人傾家蕩產。對於普通人對於投資重點是看他把投資當做什麼?如果僅僅是為了使資產增值或者保值的話,那麼他就會選擇低風險穩健型投資產品;而如果他想一瞬間發財,他就會去觸碰那些本不該觸碰的高風險投資。終其所有,是人的貪婪導致自己毀滅。



小白理財課堂


其實也不僅僅是很多人說均線、macd這些技術指標是事後諸葛亮、馬後炮,這個說法是針對了技術面這一手法的。技術流派也只是用來輔助交易的一個手段,如果有其它的輔助手段,完全可以不用技術面的方法。至於說它有沒有參考價值,我反而覺得好像沒什麼爭論的必要。

如果覺得技術分析不行,那就找另外的方法去參與交易就行了,也有技術面以外的方法可以選擇,比如用基本面作為依據做交易。如果有心想用好它,那就要摸清使用它的竅門,不能流於表面,而且交易的成功依靠的絕不僅僅是技術,需要一套系統化的交易規則去做交易,技術只佔了其中一個方面。而對於使用技術,作為過來人的我覺得以下兩方面是需要關注的。


技術的使用要有對交易認知的支撐。技術指標只是一個工具,它的使用反映了使用者的思想,如果說希望指標像諸葛亮一樣預知未來,那本身就忽視了市場運行的本質,不理解市場的波動和概率這兩個概念。即使是在歷史行情中,指標也不會是一定成功的馬後炮,忽視那些指標失利的歷史行情,只盯著那些使用指標成功的狀況,覆盤是不是也存在問題呢?

行情波動和概率的特性,決定了任何單子都會存在出錯的可能,技術用得好,可以加大概率的可能,但也不能百分百成功,這種情況下做對時候的措施和出錯時候的處理措施就顯得很重要,需要交易系統中的其它規則來利用和防範這個機會帶來的後果,來達成小賠大賺的目標,而不是隻關注技術指標指示的單項操作本身。


技術的使用需要明確使用的環境。不是什麼情況下都可以套用某一個技術指標的,比如均線,在震盪時和在有方向的時候是明顯不同的,這時候如果沒有過濾好行情,選擇匹配的行情進行操作,那效果可想而知了。其它指標也一樣。因此,能否很好地解讀行情和過濾行情,能否耐心等待,是影響使用的很重要因素,而這些都是指標以外的功夫。可見使用得好不好並不是只看指標本身的基本使用方式就可以的。


所有技術指標的使用,只是交易整體中的一部分,成功交易還有其它因素的影響,只寄望於技術指標成為諸葛亮和馬前炮,並不是那麼現實。但只要定位清晰,善於使用,我覺得技術指標的作用還是存在的。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僅作為交流的意見。


CA紅葉


說這話的人都是學藝不精的人,好像什麼指標都會看,其實什麼指標也看不明白。

什麼叫事後諸葛亮?

每天一根K線,反應的就是多空博弈的過程。

均線代表的是平均成本。

如果你事先不看明白K線所處的位置

,也不管平均成本是否一致了,均線雜亂無章,有上有下,亂七八糟,就說明這種個股根本就不可能走出一波像樣的行情。

這些都是買股之前必須研究明白的,自己看不懂,瞎買了,等跌了又說技術無用,指標都是事後諸葛亮。


股市實力技術派


技術指標的最大作用是趨勢判斷,而不是精確買賣點,超短線操作技術指標都有滯後性,所以正確看待指標很重要。

指標的作用是為我們判斷方向,而不是單憑技術指標精確買賣點,沒有技術指標的幫助那麼你能看懂市場走勢嗎?肯定是不行的。

就如MACD來說,30分鐘、60分鐘的MACD相對準確,再短的就有滯後性,30分鐘MACD的參數設置一般選用6、30、3,60分鐘的參數設置一般選用6、30、6,靈敏準確度相對好點。

關於技術指標類,日常我是使用修改過的指標偏多,技術指標通達信相對來說不錯,很多指標可以修改使用,喜歡鑽研的朋友可以試試。

一、主圖指標:準確買賣

如下圖所示,底部買入信號提示後股價開始上漲走勢,紅色上升線就是持倉信號,跌破綠色線就是減倉信號,高位出現陰線要出貨離場,避免被套。

二、副圖指標:捕撈季節

如下圖所示,捕撈季節是我常用的一款量能指標,對於主力量能監測很不錯,只有放量的上漲才能確定上漲趨勢,此時介入更明確、也更安全。

以上就是我常用的技術指標判斷,低點買入,高位賣出,做好中間迴避兩頭,你就可以取得收益,心態是做好股票的最重要因素。

我是悟道,專注指標交流,覺得不錯就關注點贊下,需要源碼的可以回覆我,謝謝大家支持!


悟道指標


這話都是對初學者講的,金叉死叉你去交易試一試,錢不賠光我和你姓。還有背離頂底背離和震盪背離,你搞不清楚趨勢的整體結構,你用背離不死才怪。K線、指標、形態、波浪、品種週期、市場分析、心態、進出場規則、盈虧比、盈虧概率很多東西綜合運用。靠一個指標的大神人家心裡已經夠了成熟的交易模型,而初學者想靠CDMA背離抄底抓頂很可笑,我從前也認為找到了聖盃,現在回頭想想,很可笑。如果靠金叉死叉就能發大財,呵呵。市場無非就是趨勢震盪趨勢震盪循環往復,你所處的位置搞清楚很重要。指標會在什麼狀態下失效先搞清楚。歷史預測本身也有失效性。分析容易,交易很難,必須戰勝自己人性的弱點。


北原森林—行旅天下


我認為所有指標都有事後諸葛亮的成分,包括均線、MACD、布林線、KDJ等等但是並非沒有參考價值。

這就像專業賭球都是要看各隊過去的戰績進行分析,雖然經常冷門迭暴,但歷史數據並非完全沒有價值。

所有的指標都是根據歷史的行情數據的加工來的。指標的用法其實是希望歷史能重演,因為只有歷史重演,指標才能起作用。但是歷史能否完全的重演呢?

顯然,歷史不會完全重演。因此應用均線、MACD等指標肯定會發生失靈的時候。因為指標對未來行情的判斷是“可能”、“也許”、”“似乎”,而不是“一定”、“肯定”、“必須”。

股票在上一年度用參數6很準確,在本年度用參數6進行判斷就可能完錯誤率極高。因為股市行情中變化才是永恆的。未來的各種國內國外、公司行業、管理層、制度等不確定因素變化,會使未來的行情充滿了不確定性。就如蝴蝶效應所描述的——亞洲蝴蝶震動下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後出現龍捲風。

在應用技術指標時要報著這只是一種輔助的數據參考的心理。在假設歷史可能會得演的情況下建立買賣點,在發現歷史沒有重演的情況下進行止損。


孟可的思想空間


千萬不要迷信無用論,無用的時候是因為政策面消息面影響顯得無用罷了,但也不要過度依賴K線而不注重上市公司整體品質!你可以把k線圖當做數據圖表化的體現、若有心可以導出歷史交易數據以驗證是否如此。甚至自己重新做出新指標。技術是存在的但很多人根本就沒有入門(包括網上的各種大師!)就如昨天A股的下跌📉 非要找理由一樣。真懂的人就會知道:上證周均線背離太大需要修復。創業板乖離加大 指數回調就在這兩天了,你們只需要接著等著看創業板100點左右的下調吧,創業板100點左右可是地震喔!再看到我的回答你就能知道技術的根本意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