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苦功夫,莫用苦心思

旅行,要欣賞風景背後的故事;

讀書,要思考書本背後的道理。

《非常想說》最近將推出幾篇《唐詩背後的智慧》,敬請關注。

今天要說的是《要下苦功夫,莫費苦心思》,說唐代苦吟詩人賈島同學。

要下苦功夫,莫用苦心思

但凡做成一件事,非得下點苦功夫不可,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

然而,非常想說:功夫可以苦下,心思卻不能苦用。

比如,牛頓做實驗時,忘記忘記吃飯、忘記約會、忘記白天黑夜,功夫可謂苦矣!但是,牛頓的心思,卻並不苦:當他沉浸在實驗中的時候,那是樂在其中啊!

正是:古今成大事業成,都是一邊苦下功夫,一邊樂在其中。

相反,那些用盡苦心思的人,不僅身心俱疲,而且成就也不能盡如人意。

不信,我們就來看看一個典型性案例——

他是唐代一位傳奇詩人,也是我最同情的一位文人,他的名字叫賈島。

生為唐朝士子,最想成就的,當然是寫出幾首漂亮的好詩。

賈島立志成為好詩人,於是,下盡苦功,費盡心思!

賈島的心思用到什麼程度呢?用到了為我們文學史創造了一個詞語:推敲!

說的是賈島去拜訪一位名叫李凝的隱士,那是一個夜深人靜、月光皎潔的夜晚,他就把這個過程寫成了一首五言詩,名叫《題李凝幽居》。中間有這兩句: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可是,吟完他就猶豫了:是“僧敲月下門”好呢?還是“僧推月下門”好呢?

然後,他就一路埋頭,推呀敲地琢磨。

結果,一頭撞上了京兆尹大人的車馬隊伍。

京兆尹就是京城的市長兼市委書記,官很大,有排場。不過,賈島運氣好,因為此時的市長大人,是大文豪韓愈。

韓愈知道原委後,非常欣賞賈島的作風。

因為韓愈曾經擔任過教育部長,經常教導年輕人“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不,賈島就是個好榜樣。

然而,韓大人卻忘記了,寫詩,首先要直抒胸臆。你說推好還是敲好?敲吧,怕把樹上的鳥兒驚飛了;推吧,不太禮貌,畢竟是人家的門兒,哪能直接推門而入?深更半夜的,別嚇著人了!再說,你咋知道人家門裡沒上栓?

可是,韓愈不僅表揚了賈島的苦功,還鼓勵他用苦心思。

從此,賈島就悲劇了。

要下苦功夫,莫用苦心思

其實,韓大人已經制造了兩起苦吟悲劇。

這兩起苦吟悲劇的主角,一個叫李賀,一個叫孟郊。

李賀是個天才,七歲就會寫詩,韓愈愛才,親自去看這位神童,加以表彰,並鼓勵他用苦功。

結果,為了寫出非同尋常的句子,達到杜甫說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效果,他騎著瘦驢,漫山遍野地低頭想好詩句,一有所得,便寫下來,裝進一個錦囊裡。

孔明的錦囊是裝妙計的,李賀的錦囊是裝好詩的。

比如:雄雞一聲天下白。比如: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賀晚上回家,會在燈光下整理這些句子。媽媽看到他用功用心的樣子,非常心痛,說:這孩子,非嘔心瀝血不可!

世界上有兩位媽媽,我們不知道她們的名字,卻知道她們創造的成語,其中,高曉松的媽媽創造了“詩和遠方”;李賀的媽媽創造了“嘔心瀝血”。

最後,李賀真的是嘔心瀝血而逝,終年27歲!

要下苦功夫,莫用苦心思
要下苦功夫,莫用苦心思

孟郊雖然比李賀好一點,也還考取了進士,有過“春風得意馬足疾”的短暫時光,但終因作詩太苦,潦倒一生,鬱鬱而終。

韓愈為什麼要倡導詩人們去苦吟呢?

因為那個時代,前面有個白居易、元稹。元白倡導詩歌要通俗易懂。結果,什麼白話般的濫詩都出現了。學問非常厲害的韓愈一看,這還了得,詩怎麼可以這麼寫!要用功!要用心!要奇句!要煉字。

然後,就出了孟郊。

孟郊苦死了之後,韓愈立即逮住賈島,說,好,孟郊後繼有人了,然後,就特地寫了一首《贈賈島》:

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雲得暫閒。

天恐文章渾斷絕,更生賈島著人間。

可憐的賈島,從此做起詩來,不僅用盡苦功,還用盡苦心。

比如為了贈“無可上人”一首詩,用了三年時間,才寫成了其中兩句:

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對這兩句,賈島是非常滿意的,他特地為這兩句詩,又寫了一首《題詩後》: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不過,用三年苦心吟出的這首詩,後來真的沒什麼知音去賞識它,讚賞他。

人們最熟悉的賈島詩,反而是那首像說話一般的《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要下苦功夫,莫用苦心思

唐代詩人中,李白叫詩仙,杜甫叫詩聖,劉禹錫叫詩豪,白居易叫詩魔;而李賀叫詩鬼,孟郊叫詩囚,賈島叫詩奴。

前面四個人,都是有感而發,所以能飄逸如仙、卓然成聖、曠達為豪、欣然入魔;

而後三人,卻是為了寫詩而費盡心思,只能憔悴成鬼、困頓如囚、異化為奴!

行文至此,或許有人會問:

為什麼這些人,要如此費盡苦心思?

因為他們忘記了做事的初衷!比如,做詩是為了抒情言志的,不是為了出名的;

因為他們忘記了事物的規律!比如,做詩要有感而發,知識可以用功得來,真情實感是能功夫找得到嗎?

因為他們雖然在忘我地工作,卻沒有真正地忘記自我:他們把自己看得太重,時時想著如何去超越別人。

事實是:你能不能超越別人,完全是你的個性決定的,而不是費盡心思換來的。

李白的成功,首先在於他有瀟灑飄逸的仙氣;杜甫的成功,首先在於他有沉鬱頓挫的性格。

結論是:

有個性才有創造力。

個性,不是費心苦心能得來的。相反,用盡心思,恰恰是悖逆本性,違背本心的行為。

所以,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

俗話又說:切莫枉費心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