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核查後,網貸行業會值得期待嗎?

瞭解網貸行業的朋友大致都知道,網貸行業的合規檢查有三部曲:機構自查→自律自查→行政核查。

早在2018年8月,P2P網貸整治辦下發《關於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合規檢查問題清單》後,合規檢查工作陸續進行著,但又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全面展開。

時至2019年4月18日,有媒體稱網貸平臺已經啟動網貸平臺行政核查工作,而對於此,互聯網金融協會助理秘書長告訴記者目前行政核查工作已經全面開始。

據一家註冊地在北京市朝陽區的互金機構向媒體表示:整個行政核查工作,是由北京金融局來統一協調進行,然後是各區辦帶隊進入核查,目前進入行政核查的區域順序是東城區,然後是海淀區。

4月27日,北京市朝陽區發佈一則通知,通知內容稱為了配合P2P網貸機構行政核查工作,從註冊地在朝陽區的P2P網貸機構高管及實控人,沒有北京朝陽區金融辦的允許,不可以擅自離京。這主要還是為了讓高管和實際控制人配合行政核查工作,對風險進行治理。

事實上,上海、廣州、深圳地區網貸機構的行政核查工作早在2月前就已經完全結束了,而此前承諾在3月底完成行政核查的北京地區,卻出現了延期,有人就不解了,合規檢查工作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進程如此之慢還出現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呢?

到這裡就要說一說合規檢查的具體流程。

第一個是機構自查;簡單的說機構自查就是各個網貸機構按照自己的方式,梳理出能讓監管辦認為合規的資料信息;具體可以按照之前下發的文件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57號文裡《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驗收工作通知》等,然後機構可以自費請律師事務所來摸索進行,協助合規進程。

第二個是自律檢查;這屬於行業協會的檢查,檢查的依據分別是2018年8月相關的文件《關於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的通知》以及“全國108條”,這些文件是監管方在平臺自查反饋的無數問題裡,發現的關鍵問題,因此對照下來進行自律檢查非常有必要。

最後一個是行政核查;很多業內人士認為行政核查是備案前的曙光,但其實遠不止這些,行政核查檢查的內容和以往檢查的大體一致,不同點在於行政核查所配置的力量分別來自律所、會所乃至經偵力量,目的是要做出更具有穿透力的核查,保證平臺的合規化以及未來的正常運作。

這麼看來,明顯發現流程其實很複雜,再聯想在整個過程中穿插會出現的各類問題,延期也是在預料之中。

而在結束行政核查後,會產生兩類結果,一類是需要時間消化、預備退出的平臺,另一類是監管機構通過,即將備案的平臺,而這類相當於監管機構“信用擔保”的平臺,又會有怎樣的發展呢?

有權威人士認為,備案後網貸行業的發展將會非常迅猛,一些大機構會隨之加入,其中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擁有流量、資產以及閉環消費場景的電商機構;第二類是金融機構,如股份制銀行、中小型地方銀行等,這類機構將藉助網貸牌照輔助開展相應業務;第三類是消費公司,這類消費公司手上掌握大量資產,如教育、裝修、醫美、車輛等,小額分散的資產也符合監管政策。

以上,合規檢查的具體流程和行業整體備案之後未來的發展,想必大家已經有所瞭解,一切都在有序進行著,何時能夠全面完成,我想我們還是以一個行業觀察者的角度,期待行業的未來有一個健康的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