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戲劇哪家值得一看


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看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戲劇哪家值得一看


古希臘戲劇莎士比亞的戲劇,在現今世界舞臺上被排演頻率都極高。劇場創作者對它們的興趣甚至超過100或200年前。從前,自德國美學家讓人們認識到莎士比亞戲劇(簡稱“莎劇”)的價值,它就成為了戲劇文學上不可逾越的高峰,如今依舊是。但“莎劇”的生命根本沒有停留於文學

與質樸的、辯證性骨幹一目瞭然的古希臘悲劇相比,莎士比亞的戲劇無比豐腴。但這種豐腴並不僅指表面上的華麗文辭,極盡修辭能事的極致表達,後代許多詩人以同等華彩的語言加以追慕,在戲劇層面卻未能超過莎士比亞。這時人們會提到莎士比亞不是書桌前的文學家。作為混劇團的,他的劇本誕生自長年累月的舞臺經驗。的確,莎士比亞戲劇充盈的戲劇性有一部分是服務於表演的。每個場面都不會平淡無奇,都給了演員能吊觀眾胃口的抓手。甚至連傳報戰況,兩位將軍都要先打個賭。


莎士比亞戲劇哪家值得一看


這些細部的設計,跟古希臘傳統所言說的戲劇性無關。古希臘戲劇的語境中,戲劇性首要指情節,情節同義於行動。行動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行動上達於邏輯辯證。儘管古希臘提出情節的概念,但最少情節承擔最大激情,方為理性與剋制的古典時代的藝術原則。這是古希臘與莎士比亞骨感與豐腴的區別所在。

但我們不要以為莎士比亞修辭成癮不加節制,一襲臺詞中往往有著人物明確的態度。講畢,情境已發生改變。這些略顯誇張的語言,在幾乎不可能的有限時間和場面裡,撬動了一系列重大動作。其中每一個動作,放在現代心理戲劇中都要消磨一整部戲的時間來實現。這又是莎士比亞的經濟。因此,莎士比亞戲劇中行動的長度介於史詩與“現實生活的截面”之間,顯得緊湊又宏大。


莎士比亞戲劇哪家值得一看


人們喜歡說,古希臘戲劇是命運的戲劇,莎士比亞戲劇是性格的戲劇。的確莎士比亞寫王侯將相,讓人感覺並不遙遠,他挖掘了人性的方方面面,每出戏可以歸納出一個人性關鍵詞。《奧賽羅》是嫉妒,《麥克白》是野心,

《哈姆雷特》是智慧的悖論,《李爾王》是權力異化的幻象。

當代“莎劇”的排演讓人看到,莎士比亞戲劇寫的不是個體的人性,而是關係中的、連接為群體的人,權力議題愈發凸顯。麥克白的慾望指向權力,也被權力所苦,所害;奧賽羅也可看作是兩人關係中的麥克白,愛侶是他的幸運,正像麥克白的幸運,於是產生佔有的焦慮,對人的愛替換為物權;李爾王之所以憤怒於考狄利婭的寡言,不是因為他不知道考狄利婭真心愛他,而是因為考狄利婭的獻辭配不上權力的位置,李爾王背後的李爾已經沒有了自己生命的主權。


莎士比亞戲劇哪家值得一看


與這些主動者相對,莎士比亞還寫了權力山峰背面的人物。科利奧蘭納斯相似於考狄利婭,都無視了放在他們嘴邊的權力,但無視也有可能是一種權力治下的病症。考狄利婭較淡然一些,只是忠於自己,忠於真實,不願意把自己變成幻象討好作為幻象的權力;科利奧蘭納斯的忠於自己的脾氣則顯可疑,強勢母親的存在為他注入了某種心理學解讀的可能,他的謙虛(推拒誇讚)與他戰場上爭功的表現顯得矛盾,而正是他的謙虛被看作驕傲激怒了別人。他對取得權力過程的輕視更像是在強勢的母親那裡的一種習慣:不可能與理所當然的並存。


莎士比亞戲劇哪家值得一看


莎士比亞的人物就像在一幅展開來的權力光譜上。站在近現代序幕上的莎士比亞,可謂富於預見。難怪在雷曼(《後戲劇劇場》作者)所言“悲劇的未來是政治劇場”的大勢下,莎士比亞備受歡迎。

由此可見,目前國內排演莎士比亞戲劇,普遍缺乏對莎士比亞的闡釋能力,這也是不需大驚小怪的。市面上的莎士比亞演出大致有幾種。英國環球莎士比亞劇院(簡稱“環莎”),是原汁原味的典型,雖並不意味著沒有現代解讀,但演出呈現考古式面貌:據介紹,莎士比亞時代是白天露天演出,所以“環莎”的莎劇到別的劇場巡演,也是打固定光源以模仿日光。曾經來華的歐陸劇院,如德國的塔利亞(Thaleia)、邵賓納(Schaubühne)、立陶宛的OTK,當代性很強,通常有較多自己的闡釋,雖基於原作,難免取其一端,有六經注我的意味。當年林兆華排演莎士比亞也是如此。


莎士比亞戲劇哪家值得一看


得益於NTlive(英國國家劇院的“國家劇院現場”項目,通過對演出進行高清拍攝與轉播,推出了數十部作品)的引進,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最近幾年英國國家劇院的莎士比亞演出。對於這種傳播形式的得失,陳恬在《英國國家劇院現場與戲劇劇場的危機》一文中已有充分討論,在此不贅述。NT的演出雖也有很強的當代性,多身著時裝,涉及當下政治議題,但卻屬於英國的主流藝術。其傳統性可從精湛的表演看出,對莎士比亞劇作的忠實度也是很高的。

溫馨小提示:愛奇藝上可訂購環莎劇院的劇目,足不出戶也能看正宗莎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