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夫婦山溝裡發揮餘熱,資助兒女買房買車背後故事很暖人


正在山溝裡用傳統黃牛耕地的老人,是稷山縣楊家莊村的村民楊師傅,今年已經76歲了。據老人講他和老伴一生育有三男一女,如今都已成家立業,而且生活的都很好,都在縣城有自己的生意。楊家莊村處於稷山縣南端稷王山下的一個小山村,楊師傅和老伴身體還算硬朗,不願意去縣城裡享清福,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打理著家裡的二三十畝地,如今他們還是用傳統的農耕方式在大山裡打造著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由於處於丘陵地帶,大型機械不能進入田間操作,他們還是一直用大黃牛進行耕作。

山溝裡的道路狹窄蜿蜒崎嶇,楊師傅耕完一小塊地又趕著大黃牛沿高爬低趕往另一塊。

楊師傅的老伴今年72歲,也是一個閒不住的人,耕牛犁不到的地方她就用鋤頭幹。

大山裡地勢高低不平,遠看呈梯田形狀,他們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都要把他耕作好種上農作物。

楊師傅和老伴是早上十點多來的,幹了一中午,楊師傅坐在地頭抽根菸緩解一下。聊天中得知,去年地裡種的藥材出完了,今年他想全部種上玉米。

山溝裡的地塊小,寬窄長短不齊,犁起來也挺費勁,時不時要停下來轉彎。

犁好後楊師傅又換上耙,站在上面驅趕著大黃牛行進在溝壑裡。

溝壑的邊沿犁不到的地方,楊師傅又掄起鋤頭進行翻鋤。

大黃牛乖巧聽話,聽著楊師傅的口令一步一步地行走在田地間。

楊師傅心思細膩,是種莊稼的能手,犁、耙等農活樣樣精通。

扛著耙行走在山間小路的楊師傅,腳底生風,一點都不像是70多歲的人。

楊師傅說他養大黃牛已經有七、八個年頭了,每年都會產一個幼崽,每頭能賣六、七千元,也算是一份可觀的收入。不管兒女買房還是孫子上學,他都會拿出積蓄資助他們。

陽光斜射下,楊師傅和他的大黃牛一圈一圈地轉啊轉,描繪出了一幅完美的春耕圖。

完工時和大黃牛來張合影,樸實憨厚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夕陽西下,楊師傅趕著牛車拉上老伴行走在鄉間的道路上,承載著滿滿的幸福感。【原創圖文禁止盜用,歡迎關注轉發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