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各地城乡茶馆多如牛毛,品盖碗茶享受悠闲生活已成为川人习惯

 四川人爱喝茶。在巴山蜀水,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穷乡僻壤,都可以找到茶铺的影踪。要气派,要仪式感,就去高级茶楼,那里有音乐助兴,有茶艺师按照茶道烹茶。如果图实惠、图方便,可以去那些开间宽敞,摆满了竹椅竹凳的大众茶园。在人群中找一个空位坐下来,交上五至十元不等的茶钱,来杯竹叶青或者碧潭飘雪,只要中间不换茶叶,任你从早坐到晚,过足了茶瘾。有些人正在茶铺喝茶,朋友临时电话邀约办事。刚沏好的茶倒了可惜,他们就将茶碗移在桌子中间,向老板招呼一声:“留着!”隔一二小时,你仍可去吃。只要你灌得,一壶水两壶水都是可以的,并且老板并无怨言。

四川各地城乡茶馆多如牛毛,品盖碗茶享受悠闲生活已成为川人习惯

老茶铺

作家李劼人说,茶铺是成都城内的特景。全城不知道有多少,平均一条街总有一家。有大有小,小的多半在铺子上摆二十来张桌子;大的或在门道内,或在庙宇内,或在人家祠堂内,或在什么公所内,桌子总在四十张以上。李劼人1962年逝世,他记忆中的成都茶铺,应该属于民国时期了。虽然时过境迁,但喜欢休闲的四川人仍然对坐茶铺是情有独钟的。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喝茶妙不可言,不过坐茶铺似乎是男人的专利。男人们不像女人喜欢看肥皂剧替古人担忧,他们喜欢交朋结友,自然茶铺是最好的选择。

四川各地城乡茶馆多如牛毛,品盖碗茶享受悠闲生活已成为川人习惯

品茶

天上星星多,四川茶铺多。成都城内是这样,周边的城镇也不例外。以我所在的川西北绵竹县城为例,城内大大小小的茶铺至少在五百家以上,喜欢喝坝坝茶的可以去双忠祠、人民公园和关帝庙等地,这些都是纯粹喝茶聊天的。茶钱不贵,如果是竹叶青或飘雪,一般在10元一位。如果是普通的茉莉花茶,那么五元钱一杯也可以管半天了。如果兴之所至,约上了牌搭子想玩玩麻将,那么这样的茶铺就更多了。喝茶打牌聊天三不误,这也算快节奏时代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在距成都市区仅二十公里双流彭镇杨柳河畔,有一间百年老茶铺,近来由于摄影师们的关注而名声在外。在老茶铺里,老式穿斗房古色古香,黑乎乎的墙面上还张贴着“文革”时的宣传画,毛主席的语录更是随处皆是。市区基本绝迹的老虎灶,灶台上面的几把老式茶壶吱吱地随时冒着热气,旁边的井水溢出来又浸进了缸里,进行过滤;四壁早已爬满了青苔,墙角边堆放着一层层的蜂窝煤,地面凹凸不平,遗留着明显的岁月痕迹;小贩不时穿堂走铺,吆喝着:“瓜子、花生、糖……”或者“掏耳朵哦”“擦皮鞋”诸如此类的

。老茶铺里的老茶客们,大口地喝着两元一碗的茶,或是吸着叶子烟,或是打着长牌,或是摆着龙门阵。偷得浮生半日闲,不如吃杯茶去!这一切是那么的熟悉而陌生,这正是老成都、老茶铺的缩影。

四川各地城乡茶馆多如牛毛,品盖碗茶享受悠闲生活已成为川人习惯

老茶铺

在成都的人民公园、百花潭公园、文殊院和青羊宫等地,至今还能品尝到盖碗茶。洋洋洒洒一大片茶桌竹椅子,茶客们慵懒地品茶看报玩手机,一坐就是小半天,真是优哉游哉。四川盆地阳光是个稀罕物,因此才有蜀犬吠日一说。如果遇上老天爷开眼赏几天日头,大小露天茶铺肯定挤满了享受阳光浴的茶客们。喝茶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个幌子,呼朋引伴地走出家门晒太阳,才是目的所在。近来在人民公园露天茶铺里,你还能看到一些外国人也混迹期间,大口地品着茶。这是他们入乡随俗还是体验生活,不得而知。但四川人享受生活的这种情调,估计天南海北的人来到四川,都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喝茶和坐茶铺。

盖碗茶,是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盖碗茶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公元780-783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女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南方。

四川各地城乡茶馆多如牛毛,品盖碗茶享受悠闲生活已成为川人习惯

盖碗茶

在大众茶馆,除了喝茶,可干的事情不少,邀上三朋四友,打扑克、搓麻将、下象棋、摆龙门阵都行。李劼人曾说茶铺在成都人的生活中具有三种作用:一是各业交易的市场。货色并不必拿去,只买主卖主走到茶铺里,有当经纪的来同你们做买卖,说行市;这是有一定的街道,一定的茶,差不多还有一定的时间。这种茶铺的数目并不太多。二是集会和评理的场所。不管是固定的神会、善会。或是几个人几十个人要商量什么好事或歹事的临时约会,大抵都约在一家茶铺里,可以彰明较著地讨论、商议、乃至争执;要秘密话。只管用内行术语或者切口,也没人来过问。假使你有了口角是非,必要分个曲直,争个面子,而又不喜欢打官司,或是作为打官司的初步,那你尽可邀约些人,自然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对方自然也一样的。——相约到茶铺来。如其有一方势力大点,一方势力弱点,这理很好评,气势汹汹地吵一阵,由所谓中间人两面敷衍一阵,再把势弱的一方数说一阵,就算他的理输了。输了,也用不着赔礼道歉,只将两方几桌或十几桌的茶钱一并开销了事。

如其两方势均力敌,而都不愿认输,则中间人便也不说话,让你们吵,吵到不能下台,让你们打,打的武器,先之以碗,继之以板凳,必待见了血,必待惊动了街坊怕打出人命,受拖累,而后街差啦,总爷啦,保正啦,才跑了来,才让吃亏的一方,先赔茶铺损失。于是堂倌便忙了,架在楼上破板凳,也赶快偷搬下来了,藏在柜房桶里的陈年破烂茶碗,也赶快偷拿出来了,如数照赔。所以旧时大多数茶铺,很高兴常有人来评理,可惜自从警察兴办以来,茶铺少了这项日常收入。

四川各地城乡茶馆多如牛毛,品盖碗茶享受悠闲生活已成为川人习惯

老茶铺

三是茶铺曾普遍地作为中等以下人家的客厅或休息室,不过只限于男性使用。现在茶馆仍然具有这种功能,不少人在街头巷尾相遇告别时,仍然会说,“改天,我请你喝茶。”所谓喝茶,不过是在茶铺聊天娱乐的代名词。旧时下等人无所谓会客与休息地方,需要茶铺,也不必说。中等人家,纵然有堂屋,堂屋之中,有桌椅,或者竟有所谓客厅书房,家里也有茶壶茶碗,也有泡茶送茶的什么人;但是都习惯了,客来,顶多说几句话,假使认为是朋友,就必定要约你去吃茶。

这其间有三层好处。一是可以提高嗓子,无拘无束地畅谈,不管你说的是家常话,要紧话,或是骂人,或是谈故事,你尽可不必顾忌旁人,旁人也断断不会顾忌你。因此,一到茶馆,便只听见一派绝大的嗡嗡声,而夹杂着堂倌高出一切的声音在大喊:“茶来了!……开水来了!……茶钱给了!……”二是无论春夏秋冬,假使你喜欢打赤膊,你只管脱光。比在人家里自由得多;假使你要剃头,或只是修发辫,有的是待诏(理发师),哪怕你头屑四溅,短发乱飞,飞溅到别人茶碗里,通不妨事,因为“卫生”这个新名词虽已输入,大抵只是用作取笑的资料罢了;至于把袜子脱下,将脚伸去登在修脚匠的膝头上,这是桌子底下的事,更无碍已。三是如其你无话可说,尽可做自己的事,无事可作,尽可抱着膝头去听隔座人谈论,较之无聊赖地枯坐家中,既可以消遥辰光,又可以听新闻,广见识,而所谓吃茶,只不过存名而已。

四川各地城乡茶馆多如牛毛,品盖碗茶享受悠闲生活已成为川人习惯

老茶铺

茶铺作为交易场所,这种功能还在,不过仅限于高档茶楼了。生意人交谈时需要安静,因此茶楼得提供雅间,便于保守商业秘密。茶铺作为谈判讲理的场所,这种功能已经消失了。现在是法治社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已经成为常态。我们在电视上看社会新闻,在节目的最后,经常会听见被采访者说:“下一步,我们将考虑走司法途径,为自己讨说法。”

过去茶铺作为讲理场所存在,是因为巴蜀大地大量地存在着游走于黑白两道之间的袍哥势力。现在袍哥已经被赶进了历史的故纸堆,自然这种恃强凌弱的讲理方式,也不受人待见了。

不过无论如何变化,茶铺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始终存在。岳父喜欢喝茶,每天中午吃过午饭,必然会约上三朋四友去茶铺喝茶。他们不喜欢打牌,在茶铺消磨时间只有聊天看报。这些年过古稀的老人,经历都很曲折,每个人的故事都有一箩筐,自然每天都有人争着畅谈自己的峥嵘岁月了。不过,茶铺散布的小道消息很多。是真是假,就需要我们判断了。

如果你独自一人,那也不要紧,叫上一份晚报,从报头看到报尾,连报缝里的广告也不要放过,半天的时间就这样从你的眼皮底下溜走了。现在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网上信息是海量资源,那就更容易打发时间了。如果运气好,你还可以欣赏川剧座唱。那些资深票友,虽然没有粉墨登场,可是丝竹管弦样样俱全。随着铿锵的锣鼓,他们的举手投足,唱念做打,都有大家的风韵。这些票友,在老茶客的心里就是角儿,只要一声喝彩,就能让他们心满意足。老板当然是欢迎川剧座唱的,每个票友都有他们的粉丝,这就给茶铺带来了固定的客源。

四川各地城乡茶馆多如牛毛,品盖碗茶享受悠闲生活已成为川人习惯

老茶铺

在老茶铺里,茶馆的座位有高桌高凳与矮桌矮椅两种。高桌高凳,喝茶时只能正襟危坐,如果有朋友三四聊天或者打扑克,倒还轻松些,如果一人枯坐在那里喝茶,单纯地喝茶,肯定就坐不住了。矮桌矮椅倒是方便,如果配上四川盆地的马扎子躺椅,在室外的昏昏太阳下打会盹,品阵茶,那日子可真是舒坦。四川盛产竹子,竹器的利用非常广泛。因此现在你在大众茶园去看,绝大部分椅子都是竹制的,两边有扶手,后面有靠背,使你在饮茶时非常方便,既可欣赏室内外风光和来往行人,又可陶醉于花团锦簇的园林亭榭,真是一举多得。

盖碗茶茶叶分花茶、绿茶两类,茶客随来随泡。四川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省,各地多有茶山茶园,如有特殊要求,也可以品到外地名茶,比如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等,当然得加钱。跑堂并提壶泡茶、掺开水的堂倌,雅称“茶博士”,这可是老茶铺的核心和灵魂人物。茶博士的来历,应该是指堂倌们熟悉茶叶茶名、性能、产地及相关典故等,具有丰富的茶叶知识。除此之外,因为茶馆是服务行业,三教九流的茶客应有尽有。本地人或是外地人,生意人或是政府官员,茶博士一看便知,这就需要阅历了。该怎么样打招呼,哪些人的茶钱可以收,哪些人的茶钱不能收,哪些人惹不起,茶博士都心中有数。如果茶博士吊儿郎当的不长眼水,稍不留神就会给茶馆带来麻烦。因此别看茶博士毫不起眼,可是这个工作并不是人人适合做的,起码应该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吧。

四川各地城乡茶馆多如牛毛,品盖碗茶享受悠闲生活已成为川人习惯

老茶铺

茶博士一手提着铮亮的茶壶,一手卡着一大摞茶具,一见客人进门就高喊起来:“几位?坐哇!”客人安顿好后,随即上桌,将手中的茶船往桌面一散,茶碗放上,一碗一碗地掺进开水,盖上茶碗盖,送到茶客面前。如果是社会上有头脸的大人物来了,那些长期坐茶馆的,都会七嘴八舌地喊起来:“某哥来了,茶钱我给了!”或者一拍桌子,高声说道:“今天我开关,收我的!”众人相持不下,这也是国人的一种共性吧,争着给钱,争着讨好有钱有势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茶博士就要善于察言观色,然后一锤定音:“某人的茶钱,某人敬了,一律道谢,改天再敬!”于是茶馆又恢复了常态,该干嘛干嘛去。

  茶博士倒茶功夫了得,一把铜壶装满开水有十来斤,茶博士在茶客间来回穿梭,有时还卖弄点本事:离老远倒茶这叫“仙人过桥”;从茶客头上弄个险,但又滴水不撒这叫“雪花盖顶”;左右手各执一壶同掺一碗茶这叫“二龙戏珠”;水满手不停,小拇指轻轻一勾,茶盖便稳稳地扣上碗口,名曰“海底捞月”,让人叹为观止。茶博士的动作一气呵成,绝不矫揉造作。如果你觉得轻松如小菜一碟,那么试试就可知端倪。这些华丽的动作,都是茶博士年复一年刻苦训练的结晶。

四川各地城乡茶馆多如牛毛,品盖碗茶享受悠闲生活已成为川人习惯

露天茶铺

川人使用茶盖还有其特殊的讲究:品茶之时,茶盖置于桌面,表示茶杯已空,茶博士会很快过来将水续满;茶客临时离去,将茶盖扣置于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远,少时即归,自然不会有人侵占座位,跑堂也会将茶具、小吃代为看管。这盖碗茶既有四川特产花茶的持久香味,又有茶碗、茶盖和茶船三件套的派头。左手端起盖碗茶,右手揭开茶盖,用茶盖边缘轻轻地撇去茶碗里的泡沫,细细地抿上一口茶汤,含在嘴里打两个转再缓缓地咽下去。那派头,就跟民国的遗老遗少似的,这也算是茶文化的遗存吧。

四川各地城乡茶馆多如牛毛,品盖碗茶享受悠闲生活已成为川人习惯

老茶铺

四川人挚爱茶馆,茶馆里那一碗一碗的盖碗茶,也滋养着四川人的悠闲生活。茶铺里人多则生意多,掏耳朵的、修脚的、擦皮鞋的、卖小吃的如过江之鲫般络绎不绝。喝茶人的欢笑声和各种叫卖声混杂在一起,熙熙攘攘,永远没有安静的时候。爱泡茶馆的老茶客,一大清早就直奔茶馆,一直泡到太阳落山茶馆打烊,才肯心满意足地回家。你如果叫他在家里喝茶,他肯定不答应,因为家里再热闹,也营造不出茶馆那种氛围。那是一种质朴的市井味道,一直浸润进你的血液里,让你流连忘返。(彭忠富/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