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沒有親眼見過黃河的人,是感受不到黃河那奔流到海不復回的磅礴之勢。滔滔河水奔湧向前,不時拍打出泥黃色的浪花,劈山破嶺,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以雷霆萬鈞之速,奔騰西來,咆哮東去,衝破重重阻礙,奔向遠方的大海。對於每一箇中國人來說,黃河意味著民族,意味著騰飛,意味著母親。黃河水和黃河精神哺育了中華民族,孕育了燦爛的黃河文明。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黃河壺口瀑布

沿黃公路是陝西省沿黃河西岸修築的一條南北向公路通道,北起榆林市府谷縣牆頭鄉,南至渭南市華山腳下蓮花座,全長820多公里,途經榆林、延安、韓城、渭南等4市12區縣,沿途珠鏈般串起了西嶽華山、洽川溼地、司馬遷祠、黨家村、韓城古城、壺口瀑布、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乾坤灣、闖王寨、吳堡古城等50餘處名勝古蹟景點,是一條兼具生態、觀光、旅遊、文化、城鎮發展諸多功能的高顏值公路。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沿黃公路全貌

2018年8月13日,在幾經艱難選擇之後,我和女兒終於開始了這次沿黃自駕遊。早上7:30早飯後,我們收拾東西出發,沿著渭河南河堤路直奔大荔。

由於是自駕遊,我們一邊走一邊看風景,開得很慢。10:30左右路過咸陽市的廊橋,停下來休息一會兒。這座廊橋橫跨渭河之上,分為上下兩層,供人們休息、觀景。值得一提的是廊橋上還有一個小的圖書館,在這樣美麗的環境中讀書真是一種享受。要不是為了趕路,我真想在這裡靜靜的讀讀書。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咸陽古渡廊橋

站在廊橋上遠眺,渭河水東流而去,直到潼關三河口匯入黃河,共同注入大海。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渭河東流

13:00左右,在渭南市生態公園休息吃飯。然後繼續前進,半個多小時後,河堤路折而向北,終於到了華陰地界。勝利就在前方,讓我們繼續前進。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進入華陰縣

一邊開車慢慢地狂奔,一邊尋找網上說的進入沿黃公路的入口—渭河特大橋。但於道路不熟,我們在繞了一個大圈子之後,才找到了這座4公里長的渭河大橋。這座大橋於2016年9月通車,一橋飛架南北,華陰大荔變坦途,從此告別了浮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從此一路向北,在導航的幫助下,15時左右終於來到了此行的第一個景點:大荔豐圖義倉。豐圖義倉位於大荔縣朝邑鎮的黃河西岸老崖上,地勢十分險要,是1882年(清光緒八年)由東閣大學士閻敬銘倡議修建的民辦糧倉,慈禧太后曾御封此倉為“天下第一倉”,並在倉頂賜“虎”、“龍”二字。該倉自建成後一直使用至今,在儲糧備荒、賑災濟民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豐圖義倉建築格局為城中城,分內城和外城。外城坐東朝西,依山就勢,夯土築城,是義倉的第一道防線,因年久失修,只有西面城牆和牆門保存較為完整,其餘只殘存有1米不等的夯土城牆。城門外廣場上有一座閻敬銘的雕像,歷經風雨依然守護在這裡。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閻敬銘像

內城坐北向南,以倉牆合一的建築形式構築,兼具防禦和倉儲雙重功能。佔地約二十多畝,東西長130餘米,南北寬80餘米,高約8米,成長方形。牆寬4米,牆上砌垛口,守衛人員可以在城牆上巡邏。城牆用大磚環砌周垣,垣內周列倉廒五十八洞。整個義倉如儲滿糧食,可容30000多石。倉城開二門,名東倉門、西倉門。倉門正上方嵌楷書“豐圖義倉”石刻大字。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豐圖義倉

倉城內部利用南邊空閒的房屋建成了糧食歷史文化展,整個展覽通過實物、圖片等詳細講解了糧食種類、保管貯藏、糧政管理及豐圖義倉發展、救時宰相閻敬銘等故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豐圖義倉創建者閻敬銘(1817——1892)字丹初,清代朝邑縣(今屬大荔縣)人,清光緒皇帝時東閣大學士,為官清廉耿介,是我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理財專家,有“救時宰相”、“布衣宰相”之稱。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閻敬銘紀念館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倉內正中是一個寬敞平坦的院落大壩,作為糧食的曬場。倉頂修建有用於排水的通道,坡度微緩,排水通暢。站在倉頂向院內看,所有的建築都是對稱設計的。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北倉城上中部建有倉樓一座,為紫陽倉祖朱文公祠。到這裡後,我才知道原來朱熹先生原來除了理學上是大師以外,在糧食貯藏上也是開派之祖啊。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朱熹祠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朱公祠外邊的牆上就是慈禧太后題寫的“龍”、“虎”二字。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陝西作為西北的咽喉之地,具有極重要的戰略地位,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突破山西向陝西進攻,陝西軍民在此設置前敵指揮所,依靠黃河天險、潼關鐵城力阻日軍兵鋒,使日軍苦攻七年,終不得破關入侵關中平原。這些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無數三秦好男兒保家衛國,血戰到底,譜寫了一曲曲浩氣長歌,讓我們從內心真正讀懂了“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乾,死不休戰”這首慷慨古曲。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逛完豐圖義倉後,已是18時左右。我們驅車趕往大荔縣城,吃飯休息,結束了愉快的一天。今晚好好休息,準備第二天的行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2018沿黃公路自駕遊(第1天)

大荔縣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