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賺錢的幾種策略

穩健賺錢的幾種策略


文字 | 小丫

來源 | 小丫投資筆記


昨天發了張“閒書”照,有讀者問:小丫現在不投資了?也有讀者說:小丫財務自由啦。

相比於看專業書、工具書,看閒書真的挺爽的,一直看閒書一直爽

作為平凡人中的一個,不是每時每刻都理智,不是每時每刻都自律都快樂——其實我很提倡個體空出時間適當調節自我情緒,在高壓的工作和生活中,給自己留一扇可供情緒出走的窗口,儘可能做讓自己覺得舒服自在的事。

說回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話題,關於策略型指數。


PART01

上週和大家聊到“低波動指數”,其實也是一種策略指數。關注小丫時間比較長的老讀者應該瞭解,小丫很推崇的投資方式是“指數基金定投”,那你弄清楚了市場上有哪些指數了嗎?這些指數是依據什麼來分類的?又分別有什麼不同?

最簡單的指數分類就是“寬基指數”和“窄基指數”,這兩個大類以前小丫專門聊過。

除了這種簡單分類,指數還有其他更豐富的分類方法。

按資產類別分可分為股票指數、商品指數、債券指數、海外股票指數等。

按選樣的不同可分為綜合指數、規模指數、風格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策略指數。

綜合指數就是咱們平時在股票軟件上看到的盤面指數,比如上證綜指、深證綜指、創業板綜指等。看到這些指數漲跌,我們就能大致判斷出,今天深證、上證、創業板這些股票市場的整體走勢是好還是差。

規模指數則是按市值規模劃分,代表大、中、小市值股票板塊的走勢情況,比如我們常提到的滬深300指數(大盤)、中證500指數(中盤)。

風格指數則按股票的風格劃分為成長、價值兩類,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按規模劃分出更精細的分類,比如大盤成長、小盤價值等。晨星的九宮格投資風格箱,就是依據基金持有股票的規模和風格,將基金風格分為價值型、成長型、平衡型。


穩健賺錢的幾種策略


這個分析工具直觀簡單,能幫投資者理清自己的投資組合風格。

行業指數按照10大一級行業分,有能源、金融、醫藥、工業、電信、公共事業、必選消費、可選消費、信息、材料等。

主題指數則是動態跟蹤經濟驅動因素的投資方式,比如一帶一路、雄安概念、國企改革等。

上述幾大指數分類,基本是採用“市值加權”的方法,只能做單邊操作,而策略指數採用的是“非市值加權”,比如基本面加權、財富加權,常見的策略指數有低波動指數、紅利指數、基本面指數等。

所謂“市值加權”,是指以每隻成分股的市值作為權重計算出來的指數,市值越大的股票權重越高,對指數的影響也最大。目前A股市場大多數指數都是採用“市值加權”方式,這種指數加權的方法簡單易操作,追蹤誤差小,因而相應的指數基金管理費用也低。

在上週講主動基金和被動基金的優缺點時,小丫提到過“有效市場”理論,按照市值加權方式確定的指數,正是以“有效市場”理論為基礎的資產定價模型。

但我們也不難發現,A股市場不是一個成熟、穩定的市場,所謂的“有效市場”理論在A股市場並不完全成立,很多上市公司的股價虛高且波動大,這種股價波動會導致市值加權指數“失真”。

於是許多更聰明的指數被開發出來,比如策略指數就可以按照基本面、波動率等方式進行加權。


PART02


基本面指數的投資策略,以財務投資理論為基礎,其加權因素主要來自不受市值波動影響的基本面因子。基本面主要通過4個財務指標來衡量,比如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現金流、淨資產、分紅等,一定程度上可反應出每隻股票的真正價值,具備風險穩定和高回報的特點。

目前最有名氣的當屬基本面50指數(00925),該指數以4個主要財務指標(營業收入、現金流、淨資產、分紅)來衡量經濟規模最大的50家A股上市公司,且主要成分股來自金融行業。


穩健賺錢的幾種策略


雖然基本面50指數的成分股和上證50指數的成分股重合度高,但基本面50指數的優勢在於避免了只按“高市值”選取的泡沫型股票,以上市公司的核心財務指標為基礎,可以進一步降低指數的“失真率”。

除了基本面50,還有基本400、深圳F120、深證F60等基本面指數。


穩健賺錢的幾種策略


依據基本面指數開發出來的策略基金也有多隻,大家只要檢索“基本面”三個字就能搜出來:


穩健賺錢的幾種策略


波動率指數則是按歷史波動率對成分股進行排序和加權,權重和波動率成反比,股票的波動率越低則權重越高,以此產生了“低波動指數”,比如滬深300低波動指數,中證500低波動指數。

關於低波動組合,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這兩篇文章:

用低風險賺高收益(一)

用低風險賺高收益(二)

中證公司開發的中證500行業中性低波動率指數(500SNLV)是目前比較受投資者關注的低波動指數之一,該指數優選各行業內波動率最低的150只股票為成分股,並以各股票的波動率的倒數進行加權。在2004-2017的13年間,500SNLV的收益率大幅領先於中證500指數,年均收益率達22.7%。即便是在最大虧損年度,500SNLV的虧損率也是低於中證500指數的。熊市跌得少,牛市漲得快,這也是500SNLV越來越受投資者青睞的原因。

紅利指數在17年的時候小丫已經和大家聊過。很多投資者會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股票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中,而忽略了股票其實還有另一種賺錢方式,那就是“分紅”。如果你持有一家優質企業的股票,隨著企業的成長,企業給股東派發的現金分紅也能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有些投資者持有的優質企業股票,長時間不賣也不影響其現金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股票分紅已經為他帶來了穩定的現金流,不賣股票也有錢花。

紅利指數就是由市場上股息率最高、現金分紅最多的股票組成,持有紅利指數相關基金,相對更穩健,在熊市也更抗跌。

目前的紅利指數主要有上證紅利、深證紅利、中證紅利。

上證紅利,由在上交所上市的股息率高、分紅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50只股票組成。跟蹤上證紅利指數的相關基金可檢索“上證紅利”。

深證紅利,由在深交所上市的股息率高、分紅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40只股票組成。

中證紅利,選擇了滬深兩市中股息率高、分紅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100只股票組成。這個指數結合了上證紅利和深證紅利的優勢,樣本股覆蓋面更廣。

除了上述三種紅利指數,還有標普紅利指數。

“標普”是國外的公司,但“標普紅利指數”卻是標普公司針對中國股市開發的指數,除了和普通紅利指數一樣以“高股息分紅”為基礎篩選成分股,標普紅利指數還綜合考慮了其他幾點因素:

1. 過去3年盈利增長必須為正

2. 過去12個月的淨利潤必須為正

3. 每隻股票權重不超過3%,單個行業不超過33%

按照這種方法選出100只股票,構成標普紅利指數。這種策略可以剔除那些業績實際在走下坡路的分紅企業,保證所選的企業具備長期分紅能力,同時對行業佔比的限制,可以有效降低週期性行業佔比過高的風險。

把我們前面提到的低波動和紅利兩個因子綜合到一起,就產生了“紅利低波動指數”,比如上證紅利低波動指數、中證紅利低波動指數。紅利低波動指數在高分紅股息的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出了兼具低波動率的股票作為成分股。

這些紅利指數,都有相關的基金,比如大成中證紅利、富國中證紅利指數增強、萬家中證紅利(LOF)、工銀深證紅利ETF、華泰瑞柏上證紅利ETF、華寶標普中國A股紅利機會指數、創金中證紅利低波動、興業上證紅利低波動ETF等。

目前接近低估的紅利指數有中證紅利,而且從歷史表現看,中證紅利全指收益更優於上證紅利全指收益。

中證紅利指數的相關基金哪個表現更好呢?大家可以利用晨星網的基金對比工具,把這些基金近5年的走勢做個比對。


穩健賺錢的幾種策略


在基金的業績表現接近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根據基金規模、費率、基金經理等情況進行篩選。


穩健賺錢的幾種策略


通過比對我們可以發現,萬家中證紅利和創金合信中證紅利低波動的規模都偏低。

到了這一步,要怎麼選就不多說了。平時大家用好這些基金比對工具,再加一點策略,或許賺錢就能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