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开国皇帝,前半生雄才大略,年近90岁却沦为阶下之囚

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有一位极为特殊的人物,前半生雄才大略,后半生晚节不保,他就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萧衍在位四十八年,与强敌北方魏国的争斗中,数十年不落下风,他吸取南齐灭亡的教训,勤于政务、广言纳谏,开创了南朝数百年历史中,仅次于有“南朝第一帝”之称宋武帝刘裕的功绩,因为长寿,晚年昏庸,在其统治末期,引狼入室,错失了完美的人生,成为阶下之囚,被叛将侯景俘虏,八十六岁的高龄囚禁于建康台城,活活饿死,这位老皇帝的遭遇,令人感到惋惜。

此人是开国皇帝,前半生雄才大略,年近90岁却沦为阶下之囚

萧衍出身名门,是南北朝时期兰陵萧氏之后,萧衍能够建立梁朝,和他的家世背景有密切的联系,梁朝的前一个朝代是南齐,萧衍早年便任职于南齐,由于文学天赋很高,也被称为“竟陵八友”之一,其机敏果断,同时胆识过人,逐渐在南齐中脱颖而出,成为朝廷重臣,曾在贤首山之战中,一举击溃北魏大军,一战而成名。

南齐最后一位皇帝东昏侯性格暴虐,滥杀群臣,逐渐失去了对政局的掌控,也引发了各地实力派的反对,时任雍州刺史的萧衍起兵讨伐东昏侯,一路势如破竹,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平定了紊乱的局面,取代南齐,建立了南梁。

此人是开国皇帝,前半生雄才大略,年近90岁却沦为阶下之囚

此时的萧衍也就三十多岁,正值黄金年龄,他身上闪耀着睿智、勇敢、果断的精神,吸取了南齐失败的经验,大力改革,由于勤于政务,注重和发展国内的经济,廉政爱民,破格提拔官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等等,南梁的综合国力迅速的增强,军威更是“南军百年未有之盛”,通过合肥之战、钟离之战以及“战神”陈庆之的北伐等战役,重新将防线扩张到淮河以北,导致北魏分解为东魏和西魏,萧衍声威如日中天。

在史书的记载中,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前期表现几乎完美,如果萧衍不是因为长寿,在完成一系列功绩之后去世的话,他的评价必入明君之列。可惜的是,在梁武帝末期,出现了惊人的逆转,他的名声直接坠入谷底,也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

此人是开国皇帝,前半生雄才大略,年近90岁却沦为阶下之囚

萧衍统治时期,南方经历了四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其文治武功更是压倒了北方中原地区,随着新的社会矛盾的逐渐暴露,梁武帝已经失去了开国时期励精图治的精神,深深陷入了刚愎自用、猜忌心重的心态之中,政事懈怠、纵容属下,沉迷佛教,导致国力逐渐下降,其中三个重要原因加速其最后成为了阶下之囚。

一、梁武帝晚年,喜欢人们奉承,而对于直面谏言则暴跳如雷。萧衍文采极高,对于直言之人,其引经据典,驳斥的众臣哑口无言,对于溜须拍马之辈则多有赏识,同时纵容属下违反法规,一味庇护,导致人心涣散,言路阻塞。

此人是开国皇帝,前半生雄才大略,年近90岁却沦为阶下之囚

二、梁武帝猜忌心重,排斥功臣,重用王室宗亲,其儿孙执掌各州军政大权,这种分封制度利于萧衍管理,本身也没什么错,但是由于其长寿,太子人选的问题,引起了儿孙的不满。萧衍大儿子太子萧统去世,按理应立太子的儿子为皇太子,但是萧衍立二儿子萧纲成为太子,破坏了规矩,引得其他子孙认为都有机会做太子,开始拥兵自重,寻找各种机会算计。

三、侯景之乱,成为梁朝分崩离析的最后一根“稻草”,投靠萧衍的东魏叛将侯景,素有野心,率领八百人南下,由于各地诸侯的离心离德,侯景得以啸聚十万之众,直扑梁朝的都城建康,围困梁武帝数月之久,最后破城而入,萧衍成为阶下之囚,此时各地的勤王之师却静观其变,可想萧衍此时的感想,八十六岁高龄的老皇帝,最终被活活饿死。

此人是开国皇帝,前半生雄才大略,年近90岁却沦为阶下之囚

最终梁朝四分五裂,被南陈所取代。梁武帝萧衍即是开国皇帝,也是亡国之人,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自古都是以成败论英雄,萧衍最后以一位悲剧的人物载入了史册,曾经辉煌的文治武功,也随着梁朝的灭亡而烟消云散,其结局既可叹而又可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