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節胺在棉花生產化學調控中的應用

棉花具有無限生長的特性,只要肥、水、溫條件適宜,棉花就會一直生長。棉農常常使用縮節胺來防止其過度旺長,然而有的棉農不能做到適時、適量化控,不是貽誤最佳化控時期,造成棉花瘋長,就是過早、過量地使用縮節胺,導致過度控旺,棉花停止生長。

一、化學調控技術在各生育階段的應用及效果

(一)縮節胺拌種

根據有關試驗,種子在播種前用0.1~0.2克/公斤縮節胺拌種,比對照種子發芽率高2~8%,出苗早1~2天,棉苗出土後,葉色深綠,生長健壯,根鬚數量明顯增多,達到了壯根壯苗的目的。當然氨基寡糖或蕓薹素內酯等拌種,也有增加鬚根和提高棉苗抗逆的作用。

縮節胺在棉花生產化學調控中的應用

(二)棉花苗期

對於連續陰雨棉花易形成高腳旺苗棉田,即在墒情足的情況下,可以子葉期噴施縮節胺促根生長,或在2-3片真葉期酌情噴施縮節胺一次,田間表現棉苗生長健壯,根系發育好,有效促進花芽分化,促早熟。子葉期化控可縮短緩苗期2~3天,2~3葉期化控可提前現蕾1~3天。

縮節胺在棉花生產化學調控中的應用

(三)蕾期

棉花現蕾後,生長逐漸加快,節間開始迅速伸長,一般每畝用縮節胺0.5~1克,盛蕾期可增加到1~1.5克化調,可有效縮短下部主莖的節間長度,使植株生長穩健,現蕾良好。合理化控可使小行或大行封壟期推遲2~4天。

縮節胺在棉花生產化學調控中的應用

(四)初花期

棉花進入開花期後,生長勢轉強,必須及時調控,以防止營養生長過旺,一般在滴水前3~5天或雨後噴施。此期要進行棉花打頂後的封控,一般進行兩次。據試驗,噴施縮節胺後,能有效降低株高,日增長量降低45~52%,促進生殖生長,果枝節間平均縮短2.5釐米,提早開花2~3天。

縮節胺在棉花生產化學調控中的應用

(五)盛花結鈴期

此期棉花生長髮育旺盛,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建議在7月下旬看棉花長勢情況,可噴施縮節胺1~2次,每次每畝用3~5克縮節胺噴施,可有效抑制了上部果枝和植株生長,建立了合理的群體結構,減少了蕾、鈴、花的脫落。近些年來看,此期田間廕庇,株高較高,不要好進機車打藥,往往忽視此期的化控。據試驗,化調的比不化調的結鈴率提高12.3%,鈴重增加0.21克,絨長增加0.5毫米。合理化控可使吐絮提前5~7天,或延緩衰老5~10天。

縮節胺在棉花生產化學調控中的應用

二、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化學調控技術是棉花高產栽培技術體系中的一項關鍵技術,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必須與棉花品種、棉花長勢、肥水狀況、種植密度、氣候條件等因素緊密結合,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一)全程化學調控要掌握的原則

在全程化學調控中要遵循“早、輕、勤”的原則。避免一次施用大量縮節胺來達到矮化的目的,應在棉花生育期間進行多次化控,時間間隔10~15天。同時,要因地、因苗,分類化控,要根據棉花品種特性、土地肥力、氣候狀況、棉株發育進程和長勢等靈活掌握。一般早熟品種對縮節胺過敏,用量宜輕;中晚熟品種和生長勢強的品種用量相應大些。肥力較高、棉株長勢偏旺棉田,要早控、勤控,用量相應增大;土壤瘠薄和砂性大的棉田,棉株長勢差,化調次數要少,用量宜輕。

縮節胺在棉花生產化學調控中的應用

(二)化學調控要與肥水調控相結合

棉花在噴施縮節胺3~5天后,莖日生長量開始下降,噴施後10~15天是藥效發揮作用最大的時期,18天后藥效明顯減弱。所以,應在滴水前3~5天化調,縮節胺見效時滴灌水,使棉株在土壤肥水足,地上部受縮節胺控制的環境中穩長。化調後,棉株吸肥能力增強,光合效率提高,吸肥高峰提前,這時花鈴肥宜提早到盛蕾初花期施用。

縮節胺在棉花生產化學調控中的應用

(三)化學調控要與種植密度相結合

一般來說,高密度比低密度棉田化調時間要早,次數稍多。這樣通過增加收穫株數,降低株高,可提前棉花的成熟期,提高霜前花率,從而達到早熟優質高產。

(四) 縮節胺的濃度

縮節胺濃度過大會控而不長,濃度過小起不到化調作用。一般每畝用水量30~40公斤,每次噴施必須均勻一致,否則會造成棉花高矮不齊。乾旱年份要減少縮節胺的用量,雨量較大的年份要增加用量。要看天、看地、看苗、看品種、看長勢、看水情來確定縮節安的用量及噴施時間。

縮節胺在棉花生產化學調控中的應用

(五)注意天氣變化

避免在大風或雨天噴施。如果噴施後6小時內遇雨棉花苗期化控技術,雨後應及時補噴一次,縮節胺用量減半。

本文根據文獻分析整理而成,請酌情參閱!歡迎文後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