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一問話就語無倫次?職場中的關鍵時刻,這兩種錯誤思維最致命

一個低級錯誤,奪走了228條鮮活的生命!

前幾天,一架從埃塞俄比亞飛往肯尼亞的飛機墜毀,雖然這架飛機失事的原因目前還沒結果。 但讓我想到了10年前同樣墜毀的法國447航班,其事故原因卻令人咋舌。

因為當時的空難調查報告顯示,法航447之前並沒有發生過任何故障。直到兩年後巴西海軍找到了飛機的黑匣子,一切謎團才徹底解開。

飛機失事的真正原因,竟然只是3名飛行員注意力不集中,不斷向後拉操縱桿,導致飛機機頭過分抬高,從而使飛機像石頭落地一樣,從高空自由落體而墜毀。

也許有人要問了。法航的飛行員專業能力這麼差勁嗎?竟然在這麼小的問題上,犯了如此低級的錯誤?其實,這還真不是飛行員能力有問題!

領導一問話就語無倫次?職場中的關鍵時刻,這兩種錯誤思維最致命

法航空難,造成228名機上人員全部死亡。

據調查,法航這次配備的機長58歲,罹難前已經在法航飛了11年,有超過1萬小時的飛行經驗,兩位副駕駛的航程也都超過了3000小時。三位都可算是非常資深的飛行員了。

那為啥他們明明有這麼豐富的經驗,居然還能集體犯這麼低級的錯誤呢?心理學家研究了黑匣子後發現,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在狀況突發時,都陷入了認知隧道和反應性思維這兩種錯誤的思維模式,導致他們無法冷靜,才做出了一系列錯誤操作。

大家千萬別認為這個現象很偶然!其實它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更別說在職場中了。只要是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在狀況突發時,都會陷入這兩種思維誤區。

比如在開會時,明明你在專心聽領導講話,卻突然被單獨提問。這時候一般人都會不知所措,回答問題就會容易語無倫次。 或者在和領導溝通的時候,領導一提問,我們來不及多想又怕領導不耐煩,本能地就脫口而出回應他,卻說得亂七八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這時候的你,就是進入了認知隧道和反應性思維模式的誤區。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我們的應對能力會直線下降。即使是平時能做好的事情,此時也會做得特別差。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避免陷入這兩種錯誤思維,才能在領導突然發問時,給出完美的答案呢?

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要知道如何應對,咱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種錯誤思維到底是咋回事。

領導一問話就語無倫次?職場中的關鍵時刻,這兩種錯誤思維最致命

錯誤的思維模式,會讓我們的應對力直線下降!

認知隧道導致錯誤的沉迷,讓我們忽視了真正要關注的東西。

認知隧道其實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遭遇突發狀況的我們,突然被迫轉移了注意力,會立刻去關注最明顯的刺激物,導致錯誤的行為。就像突然打開的聚光燈,不知道該投射到哪裡,只好選擇了最明顯的目標,就算它是錯的,也一時反應不過來。

比如447航班出現問題時,警鈴大作,紅燈閃閃,突然受到驚嚇的飛行員,自然開始關注眼前的顯示器,腦海裡想著問題出現的原因,卻忘了要如何解決。

職場上,我們在回答領導問題時也是如此,即使對工作內容爛熟於心,面對領導突然提出的刁鑽問題,我們會不自覺地將注意力放在他的問題上,因為過度關注,會反覆去想這個問題,反而忘了要怎麼組織語言去回答。

陷入認知隧道的後果,就是注意力失控,導致我們過度關注當下的任務,對真正應該注意的內容卻視而不見。

反應性思維,讓我們按照過去的習慣持續行動,卻毫不自知。

比如447航班的飛行員在專注於眼前的顯示器,並思考飛機失衡的原因時,手卻出於以前的慣性,還在不斷後拉操縱桿,自己卻渾然不覺。

職場上,突然被領導問問題的時候也是如此,因為人微言輕,害怕領導不耐煩。下意識地就想快點給領導答案,所以在完全沒準備的情況下,就會“不過腦子”地脫口而出,後果當然也就可以想象了。

所以在狀況突發時,認知隧道會讓我們關注錯誤的內容,並沉迷進去,反而忘了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身體還不由自主地做出習慣反應。這兩者的配合,讓我們完全沒辦法思考如何理智地解決問題,最後步步皆錯。

那麼應該怎麼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呢?

領導一問話就語無倫次?職場中的關鍵時刻,這兩種錯誤思維最致命

故事演練,提前預警!

用“故事性“思維,聰明應對職場中的一切突發狀況

所謂“故事性”思維,顧名思義就是講故事。把即將要發生的場景,像講故事一樣在腦海裡過一遍,甚至是自己給自己講一遍。而且,這個故事還不能太籠統,越具體越好,要像真的發生一樣。我們可以按不同場景,用不同方法講故事:

場景一:開會、彙報工作和單獨談話等完整場景

如果是完整場景,就要在腦海中模擬出即將發生的所有流程。比如領導讓你下週一開例會的時候主持會議,那你就從準備會議的時候開始想。週五的時候,要先訂會議室,然後在群裡通知下週一開例會,開會之前要準備好什麼資料,開會的時候先講什麼,後講什麼,領導可能會對你講的內容提什麼問題,同事也可能會有什麼疑問,那麼針對這些問題,要怎麼回答,最後還要怎麼總結。

總之,就是把整個過程按照時間順序想象一遍,保證不遺漏任何細節。

場景二:隨時被領導提問的碎片化場景

如果是擔心領導隨時提問,就有事沒事的時候在心裡用“如果...怎麼樣”的句式向自己提問。比如如果領導問到了項目的進度,我要怎麼回答比較好?如果明天領導讓我講講自己的方案,我要怎麼講能簡潔明瞭?

講故事這個辦法看似很多餘,其實非常必要。它不僅能讓我們事先注意到各種細節,還能保證我們在面對突發情況時迅速反應。因為提前在心裡演練了,所以到真正實踐的時候,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在整個事件的流程和細節上,只要發生了和我們預想的內容不相符的情況,就會高度關注,並且迅速反應解決問題。

“故事性”思維之所以有用,是因為它掌握了注意力的主動權。我們事先在心裡演練即將發生的場景,就是在防患於未然。只要為一切可能性提前做好了準備,那麼在狀況突然發生時,才不會陷入被動,從而能夠成功避免手足無措的情況。

正如力克·胡哲在《人生不設限》中所說:你我真的無法掌控所發生的事,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