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職加薪的祕訣是什麼?你只需要這樣選擇!

最刻骨銘心的傷害並非悲慘遭遇本身,而是我們竟然會放任這些傷害戳在我們心上。

在開始瞭解之前,請先思考一個問題。

你認為人的性格及行為,受到以下哪個因素的影響呢?

1.個人本性由基因遺傳決定,後天無法改變。

2.個人本性由父母的教育決定,根深蒂固。

3.個人本性由成長環境決定,是它塑造了今天的我們。

也許你會選出其中一兩個,甚至三個都選。但真相其實是,人類本性並不受到它們中任何一個的影響,我們今天的種種都來自昨天的自主選擇。

如果你看過《肖申克的救贖》,一定記得這樣一個名場面。男主角德福瑞恩被關禁閉15天,出來後獄友調侃他關禁閉一定很痛苦,他否認了,他說

這個世界不是用石頭圍成的。有些東西在內心不能到達,不能觸摸。它只屬於你。

在無止境的黑暗和孤獨中,大多數人都因無法忍受而發瘋。但如果客觀地看待這件事,我們就能知道,被關禁閉的只是德福瑞恩的身體。他的大腦和精神力量是無法被關起來的。

正是因為他明白,發瘋還是充滿希望地等待,完全是自己的選擇,所以他選擇了充滿希望,最終才能安然無恙地離開禁閉室。

升職加薪的秘訣是什麼?你只需要這樣選擇!

這就是史蒂芬·柯維所提出的積極主動的意義。面對困境和挫折,我們要站在客觀角度看待問題,瞭解和糾正自己的消極情緒,並積極改變現狀。而不是被動地怨天尤人,任由無法改變的環境控制我們。

在開頭提出的3個決定理論,都是被環境控制的思考方式。基因、成長環境以及父母過去對我們教育的影響,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就像我們常聽到的那句話,上帝給到每個人的牌都是不一樣的,與其埋怨手裡的牌很爛,不如想想怎麼樣去打好它。這就是積極主動的精髓。

那麼作為職場人,應該如何積極主動地為職場之路助力呢?

瞭解你的影響圈

查理芒格曾經說過:宏觀是我們必須忍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能夠改變的。

而這個微觀,指的就是我們可控的因素,我們將其稱之為影響圈。

問題出現時,可控性一般分為三種:直接可控、間接可控和不可控制。

直接可控就是可以直接改變的部分。比如PPT沒做好、數據出錯,那當然就是我們自身的能力問題,這就屬於直接可控範圍,我們可以審視自己的能力缺陷,去彌補提高。

而間接可控指的則是,我們自己無法直接控制的,只能通過向他人施加影響力來控制。比如需要財務部門的會計配合一下數據報表,但是你的職位還沒會計高,別人不肯聽你的。那麼就可以向財務部門領導說明情況,讓他們領導去調配人手來配合你的工作。

最糟糕的就是不可控制的問題。比如因為天氣原因導致項目工程無法按時完工,領導怪罪責罵甚至扣了獎金。這時候的你一定心情很糟糕,說不定還會到處抱怨。但如果能客觀地看待它,工程已經延期了,獎金已經失去了。生氣不僅毫無用處,還會壞了自己心情,說不定還被有心人告一狀。所以為什麼不雲淡風輕地一笑而過呢?畢竟我們不會損失更多了。

積極主動的關鍵就在於此。我們要將不可控的部分大膽捨棄,專注於可直接和間接控制的範圍,這就是我們的影響圈。

升職加薪的秘訣是什麼?你只需要這樣選擇!

關注焦點偏離,影響圈就會縮小

生活是一本書,而你就是它的作者。你決定了它的情節和步調,而且你——只有你——在一頁一頁地翻它。

小林是甲方公司的對接人,一直都和乙方供應商的小白溝通物料供應。

但小林其實很苦惱,因為小白工作資歷淺薄,脾氣還特別大。經常因為一點小問題和小林起爭執,問題解決得特別慢。

久而久之小林身心疲憊,去找領導申請調崗。

領導開導她:“你一直以來就搞錯了重點,你和小白溝通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嗎?”

一句話點醒了小林。工作中誰對誰錯本來就分不清,把寶貴的工作時間浪費在發洩情緒上,不如拿出很好的業績來說話。

從這以後小白再在電話裡大吼大叫,小林都表現非常淡定,只有遇到影響工作進度時,她會在開會時核對解決。

儘管小林沒有說什麼,但供應商逐漸發現小白的業務能力很差,不久就主動換了對接人。小林也因為及時完成工作,年終順利升職加薪。

小林一開始的行為就是將關注圈和影響圈分離(如下圖)。她被小白的負面情緒影響,陷入了發洩情緒的怪圈,卻忽略了真正能給她帶來正面影響的,其實是工作進度。

升職加薪的秘訣是什麼?你只需要這樣選擇!

當關注圈和影響圈分離時,因為關注的內容毫無影響力,真正有利於我們的正面影響就會減少,甚至是消失。只有將關注焦點放在影響圈內,我們的影響圈才會越來越大。

就像小林後來做到的那樣,專注於提升工作業績,屏蔽負面情緒的干擾,工作的正面結果就給她帶來了意料之外的驚喜,影響力自然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升職加薪的秘訣是什麼?你只需要這樣選擇!

關注圈小於影響圈,影響力也會大受影響

除了放錯重點之外,職場上的我們還會犯的一個毛病就是,無法顧及到完整的影響圈

我曾經的領導陳主管非常善於交際,他最喜歡的就是結交合作媒體和公司高層。大小宴會參加了不少,同行的管理層對他都有所耳聞。

結交了如此廣的人脈,對陳主管的事業確實有過幫助。但是當他成了陳經理之後,依然熱衷於廣泛結交,對部門業務不管不問。

果然,季度報告一出來,陳經理就被降了職,只好又從基層做起。過去結交過的同行們,也對他有了業務能力差的印象。

關注圈小於影響圈,通常就是因為眼界過窄。看不到自己可控範圍的全部,從而忽視了可以擴大影響圈的機會。做得不好還會像陳主管一樣,得不償失,失去更多影響力。

所以總的來說,我們的人生最終都是來自於自我的選擇。你選擇了被外界控制,那麼就會成為它的傀儡。選擇自己掌控命運,才有走向成功的可能。

將關注點放在真正能帶來更多影響力的事情上,我們的職場路才能越來越順遂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