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汉语言文学的,看到自媒体上毫无文采、章法的文字竟有很高的推荐和收益,为啥?

作家廖文友情感人间


太正常了,有深度的文章看懂的是少数!

因为他们每天为了工作奔波很累,就想没事看下娱乐消遣性质的新闻,视频,这也促进了自媒体的发展。

总而言之,物质发展的过快,精神层面跟不上,就会导致社会非常的浮躁,大多数人看这些没有任何营养的东西多了,会蒙蔽心智~

接着自己也变得浮躁不安,都想一夜爆红,不想一步一步踏实的走。


青年作者一道


有段时间看小说,真是嫌弃透了,现在这些作者的水平真心渣,要情节没情节,全口水,要文笔没文笔,小学毕业了吗?一气之下,我自己写!于是,现实狠狠的给了我一个大耳刮子!看和写真的是两回事,有那种天纵奇才咱不算,就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吧,你行你试试,可能会哭。想想你上学时写的那“800字”,你以为你现在的水平比那时候高吗?错觉了,哥们。


所以,不要看不起这些写文章的人,哪怕他写了个屎,那也是经过好几道工序才制造出来的。

什么是毫无文采、章法啊?什么又是文采、章法呢?这是个全民信息时代,就注定了写作水平参差不齐,而且读者的水平也都不同。不信,你可以看看老年人、年轻人、大学同学、小学生、文青等各个群体关注的文章作品,会有惊喜的。所以说,你不喜欢看的、觉得没有营养的东西,别人可不一定这么认为,不要以己度人。

我不懂推荐、收益这些,但是,我很确定,收益首先是基于内容、质量的!许多时候会有一些投机取巧者,卡关键字,标题党等等吸引流量,但是如果它真的完全没有意义,那这种吸引也只是暂时的,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文章中的那点“墨水”。

这个提问者,或者许多本身也有这种疑虑的人,我觉得你们可能是“吃醋”了,明明自己比那人强,为啥大家不买账?那说明你做的还不够呗。


最后话说回来,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到就是有人买账,那这些“垃圾”也就不再是垃圾了,制造者是个把垃圾卖上高价的人,难道不更令人恐惧吗?


鱼者佩之


谁不是汉语言毕业的啊?你哪个学校的?自报家门啊,自以为上了个大学就不得了了?看谁都觉得差?你觉得你写得很好,你写一篇出来看看啊,看看你的文笔又能有多好。先管好你自己吧,学位证都还没拿到就一口一个汉语言。你现在顶多就算念过这个专业,文学学士都不是,也有脸出来说,真的不害臊。

不可否认现在自媒体的兴起确实是拉低了网络写作的门槛,但这毕竟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平台,不是你装的平台,你要看文笔去看你的学术期刊啊,你要不喜欢看,大可不必看,何必问这样一个问题给汉语言招黑呢?这个年代谁没读过大学?估摸着你可能是什么野鸡大学毕业的吧,要不以你的性子,重点的话不天天挂在嘴边说?


红油兔丁呀


现在社会发展得够高铁快了,大家钱有了,书也读不少了,缺的啥?缺的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叹世界!自然要接地气了!

你看凤凰传奇《最炫民族风》多潇洒:一路边走边唱才是最自在,我们要唱就要唱得最痛快,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

自媒体要的正是这个味,看到刮什么风就写什么风,走到哪个山上就唱哪支歌,怎么自在就怎么写,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章法不在血统纯正接地气就成,文笔不在深厚直抒胸臆就行,文采不在飞扬搔到奇点就灵,写的写得痛快,读的读得过瘾!怎么的?不服不行啊。齐白石先生虾画得好,徐悲鸿先生笔下的马很传神,但别人不知所云粗制滥造的漫画就是有那么多人喜欢看!乱拳打死老师父。



纯文学高大上白富美,不过需要写者高雅精致,荡气回肠,沤破胆水,自媒体熙熙攘攘闹哄哄的一片繁荣景象,哪个还能耐着性子看你“轻拢慢捻抹复挑”?不过也不要气馁,北大毕业生来乱哄哄的菜市场卖猪肉又怎么的?说不定哪天就成“壹号”了!

不过终究“悠悠的唱着

最炫的民族风

才是整片天空最美的姿态”


121121辗转反侧ing


很奇怪,一个作家居然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社会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比如农村庙会,舞蹈演员杨丽萍和一堆只会扭扭屁股的艳舞演员相遇,会是谁的观众多?这还真不好说。。。杨丽萍跳得再好,但这群妖姬衣服一脱,来个脱衣舞,瞬间,台下观众就跑了。如果你自报家门,说自己是国家一级演员,说不定还能留十个八个。如果大家不知道你是谁?跑个净光,也属正常。。。再以网上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来说。比如你才比李白,突然之间,中国和某敌对国家发生激烈对峙了。做为有才华的文人,才在那琢磨怎样引经据典,文字推敲呢,笔下一个字还没落下。网上或许早已被千千万万的喊打声淹没了。。。现代人,节奏比较快,说不好听的,没有几个人有时间,在那耐下心,慢慢欣赏你那优雅的文字,更多的是看你观点。即对事件的态度,对?或错?支持?亦或反对?什么观点?有何依据?。。。那这样说,岂不是文学沒用了,也不对。你看网上,很多著名学者,在这《今日头条》登录,首先要自报家门,如某某大学××教授,也怕冷场呀。。。其实,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如果你真的天赋异禀,才华横溢,慢慢也会被很多人关注的。。。而你写的许多东西,假如确实诗情画意,字吐龙凤,富有哲理,令人浮想联翩。虽有可能暂时受到冷落,长久看来,却会是一直熠熠生辉。。。


大力牛魔王之龙在天涯


谢谢你的提问。我是自学汉语语言文学,所以,喜欢写文章,更喜欢发表文章玩。

对自媒体上文章差阅读量大,收益也不错,也是深有同感。

例如,有的人就写了几句话,感觉话都没有说清楚,居然阅读10几万。

我们辛辛苦苦反复推敲,镜心选图片,也就几千个阅读,有时连人家百分之一的阅读都没有。

我认识一个写书法文章的老人,也是一个书法家,文章也写得有条有理的,可是阅读就几百个。写了几天信心都没有了。

如果在一个答题下面你看看,那个阅读量最好,情况非常复杂。

有时候是好作品阅读量高,有时候是发表时间早的阅读量高。

比如,你的文章早发了半个小时,或者半天,那么,别人的文章虽然好也就赶不上你的阅读量了。

但是,也不一定,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内容质量好一点的,哪怕你晚了半天,也会因为特别推荐,阅读量就高。

由于种种不同情况,会造成文章阅读量不一样。

比如说,有时确实发现一些文章既没有内容,也没有质量,图片都很差,但是阅读很高。

这些问题,可能是所谓智能推荐的缺点吧,目前还没有办法纠正。

我们算一个简单的账你就会知道,如果采用人工受理的方法,那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因为,在自媒体平台一天24个小时,文章不停地发表出来,头条据说每天有几百万各种不同形式的文章。

一篇文章人工粗看一遍,大约需要五分钟,不眨眼地看,一个小时,也就12篇文字,一天工作10个小时看120骗文章。估计已经累趴下起不来了。

如果一天要审核120万篇文章,人工需要一万人。而且这些人得累扒下。

所以,智能审核也限制了一部分优秀文章的推荐。

这仅仅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还有读者方面。

如果优秀文章,读者不太接受,那么,对于本质是商业运作的自媒体平台来说,也是不利的。

所以,自媒体最欢迎的是“阅读量”。只有没有严重内容问题,阅读量是第一指标。

而且,要求作者写读者喜闻乐见的内容,采用大众喜欢的形式,这也是自媒体的特点。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自媒体平台就是一个大众平台,你想温文儒雅,那是没有市场的。

所以,摸索适合读者接受的方式写文章,也应该是作者努力的一个方向。

记住,实际上只有你服务最好才能得到最好评价。

既要写出自己的思想,也有照顾到读者的接受方式,你需要调整一下自己。

至于个别情况下,一些质量比你差了一点点阅读很好,这也是几率性问题。

只要你写得内容形式都符合读者胃口,做到雅俗共赏的程度,肯定也会得到更多的读者选择。

所有成绩都是努力的结果。学习探讨,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所有人。


千千千里马


文章写得好标准是什么?



读者的评价,相信读者,也相信自己可以写到老百姓心里,把文章写的好,这个干如果是专业性的、华丽的、章法如何如何OK行吗?未必吧。

《红楼梦》是花钱排名出来的吗?是专业人士评比出来的吗?



自媒体都是什么人?老百姓,老百姓里面有点文化、胆子大一点、做出自媒体露脸的一定说的都是老百姓的话题和口吻。

如果谁觉得自身文笔有两下子,就去把内容搞明白,现在都是内容为王,可没说文章写的好为王。

其实,这是一个社会规律的标准:人民才是历史创造者,人民才是说了算的人。

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和写文章不从平起平坐的老百姓视角着手是一路货色。

呵呵


王海斌2019年尽心致胜


杨丽萍和艳舞者们相遇,谁的观众多?当艳舞女郎跳起脱衣舞来,瞬间,台下的观众都跑光了。此话意思不明(词不达意)。我说:杨丽萍处的观众都跑光了,蜂拥而至脱衣舞者们的台前观看,且津津有味,

有人说,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见仁见智,各各欢喜。本人觉得,大部分人还是喜欢艳丽低俗的表现形式。就如《白蛇传》的故事一再翻版一样,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又有多少人会去欣赏?在头条上,也每每看见有人叫喊,希望能拥有三妻四妾,风流倜傥(呼吁恢复妓院,以满足其沾花惹草的欲望)。

他们是不看《鲁迅写的文章的,如阿Q正传)针砭时弊的文章的,而只喜欢风花雪月,卿卿我我,愿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

本人也好色,所以我要结婚,要行房事,要生儿育女。

试问,碌碌于养家糊口的人,他还有几多精力去寻花问柳,去找小三,去包二奶?又如:袁隆平似的人物,又有几人去嫖娼,去豪赌?

史上有曾国藩者,为毛泽东和蒋介石所赞赏,所推崇。不是他财大势大,而是他谨慎行世,低调地待人接物,是处世行事的一典范!

湘,邵,禹。恨江草


恨江草


这就是自媒体的存活秘籍!你专业搞这个的,不一定好使,这些不按常规出牌的主们,才是最受欢迎的😁😁😁错别字连篇,满嘴跑火车,不按套路的文字码集,专打你这些“根正苗红”的夫子们!

无厘头的语言,无章法的排序,狂轰乱炸!错别字连篇,大白话一堆,穿越古今的大杂烩,蜂拥而至!眼睛一蒙,说狼来了就狼来了!来了它不吃人,光要钱你说气人不!看不惯是吧,我也知道你迷糊了,甚至为自己的处境担忧,没办法啊,这是现实!是互联网大时代,大趋势!一切都可能被颠覆,被改造。所以,没办法!看不惯?看不清,弄不懂也得弄啊。

人任何时代都是跟着趋势走的,才是一个不被时局抛弃的人,才是一个跟得上时局的人,才是一个明智的人。抛开这些还谈什么呢?只要让自己顺应这种潮流才能不被它所抛弃,才能保住你最起码的生存之道!这才是硬性道理。

当然,你的专业不能说没有用武之地,反过来讲,你才是真能走向长久的胜利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潮流任何时候都是一阵风,尤其现在这种风,我估计也不会太久,一种新东西的诞生,如果顺应时代大局,并能给社会给大众!带来福利和长久利益,那么它有可能存活的时间会长一点,反之就像现在整个社会被这些“乌烟瘴气”的阴霾,侵染的黑白颠倒,以假乱真,挂狗头卖羊肉的把戏,倒成了时代的宠儿,拥戴的对象!它能久远存活,我个人觉得有点牵强!

我这里讲个故事,九十年代初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是高潮迭起,非常红火!各种新鲜的东西冲剂着人们匮乏的大脑,吃的,穿的,用的,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文化市场更是标新立异,推旧出新!那些垄断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旧调陈曲,正以云开拨日的势头消失与历史的尘埃里。随机是一种新文化的诞生,冲击市场,立根与人们的审美。

那就是通俗歌曲与民族元素的歌曲,来个前所未有的大血拼!有多少唱了一辈子,被国家认可,被人们认可的歌唱家们纷纷下岗,淘汰。对呀!你在老腔老调的演唱,已经没有观众认可,没有人捧你场了,一个歌者没有观众你就等于失业,出局。你上哪儿说理去!你沮丧了!迷惑啦!没办法这就是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看不惯又能怎样!

有个故事是这样讲的,唱民声的杨洪基老师,在一次演出时,和他一个经常在一起的老前辈,也是唱民声的,他们唱了很多年,一成没变过,前程是稳定的,观众是接受的。可现在有通俗歌曲的问世,根本没有他们存活的机会了。那时,韦唯正红,他们是在一起演出,往日都是分工有序,该谁谁唱,可现在不行了,只要那些唱民声的演员出来,观众是强烈往下赶轰!嘴里面高喊,下去!下去,我们不听你唱!

当时,那个该上台演唱的老师说,老杨,我不敢去前台,我已经没有勇气面对观众,不能面对他们侮辱似的驱赶。最后那个老师没能扛过那段现实的逼迫,败阵淘汰,下岗消失……。

相反,杨洪基老师顶着压力与屈辱,对自己说,只要我用心去唱,尽力而为,我是一个歌者,在台上我不会因为他们的不接受,我就放弃,我会完完整整的把作品演绎下来,他们认不认可另说!结果,杨老师成功了,大家都看到了。

你和杨老师一样,是金子,肚子里有本事,任何时候,都不会淘汰,关键是你自己别放弃,坚持做自己,一定会有出色的那一天!



戴安娜拉维奇


写文章讲章法,无非就是文章的起承转合的讲究。以往学习写作这都是基础的东西。现今的一些文章不一定都符合此讲究,思路不同写法各异,譬如表述某个主题(产品商品),文字多半发散式,像诗又像散文杂文,无法确定其何种形式。不过,这样的写法,只是形散意不散。

头条上我见过几例广告,文案做得相当好,文字功底不错叙述上较有创意,待我们快阅读完毕时方知是广告。能够吸引人读下去,就说明其广告是成功的。虽然文章看不到起承转合的章法,但是它还是自有逻辑章法,立意明确,文字洗练活泼,概括到位。

但凡大的著名的公司广告,其文案作者的文字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我想那些被聘请的职业人,其从业经验和文字功底无疑是扎实的。

然而,头条上的自媒体一些文史类娱乐报道的小编,文章水平文字功底就不敢恭维了。啰里啰嗦毫无章法,想到哪说到哪,缺乏逻辑主线,天马行空,叫人读起来如同云里雾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