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的学问,如何和孩子有效地争吵?

邪恶女女-LL


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所谓的输赢不过是谁受伤多一点,谁受伤少一点而已。如果是后者,与其说是争吵不如说是争辩,可以把这看成孩子和父母沟通的一种方式,那还是有一些方法让孩子在争辩中成长的。

1、只针对问题不针对人。如果就一个问题有了分歧,可以就这一个问题跟孩子进行讨论,不能涉及到人格上的侮辱和心灵上的伤害。比如孩子有严重的拖延症,即使你大发雷霆也不能说孩子拖延成性,要针对他没有立即去做的这件事展开讨论。

首先这件事为什么要立刻去做,父母会因为他的拖延而生气,如果孩子一味的胡搅蛮缠,那父母就要做最先冷静下来的人。把事情原委说清楚,然后拒绝再说任何话,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去把这件事情想清楚,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孩子对于同一个问题几乎不会再犯第二次。

2、要以理服人,不能以辈分压人。很多家长会用一句话解决所有的争辩,那就是:我生了你,你就要听我的。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家长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去尊重和爱,那凭什么要求孩子回馈以尊重和爱呢?所以一旦出现争论,请从头把事情的经过捋一边,认真的指出孩子到底是错在哪个点上。

父母如果这样做,那几乎不会有太大的争吵事件发生,因为慢慢的孩子就会学会自己去分析事情的经过,从而让孩子更有逻辑思维能力,也更有自己的主见。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会懂得如何处理和别人的分歧,这对他们的人生都是大有助益的,所以父母不要害怕和孩子争辩,要懂得如何通过争辩让孩子学到一些东西。

不允许孩子争辩的家长最后收获的可能不是一个听话可爱的孩子,很有可能是一个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依赖父母的废人。所以允许孩子发出不一样的声音,这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因为这证明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正在长大,家长时刻记得在一个家里,对错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不能让家人感受到尊重和爱。


Ainee妈咪


每天我都会和孩子“吵”,我家幺儿七岁,给题主说一个我们日常“吵架”的例子:

幺儿做完作业不检查,我说你要学会自己检查作业,要不然考试错的都是不该的。

幺儿罢工,我边做边检查了的!

我说,是吗,那要是一会儿我检查出错的,你要重写十遍哟!

幺儿,我不干,我不写!

我想了一下,惩罚达不到我让他自己检查得目的,于是转变了一下。

这样吧,如果你自己检查了一遍,我再检查出错的,会告诉你哪一行错了几个。如果你自己不检查,我检查出错的,就直接告诉你总共错了几个,自己去找。

幺儿想了一下,自己检查去了,查出两个错误,我检查了一遍,又找出两个。



可能你会说,这不是吵架啊,当然不是!我本来也打了引号的。真正的吵架是情绪的发泄,吵完了除了心理的阴影,没有任何好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家长之所以在和孩子博弈的中,情绪失控,其实是“看不惯,又没办法”。只要家长能理性一些,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和问题,方法一定比问题多,因为你是成人。

家长之所以会吵孩子,可能还源于孩子不听你的话了,他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想法,或者不愿意按照你设定的路子走了等等。如果是这类原因,家长要自查自己是不是控制欲太强了!

你需要思维的改变,吵架不能解决问题,你是成人,多的是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

我是影子,育儿达人,帮你破解育儿迷思。愿意当你的树洞,分享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影子妈妈的育儿经


看来题主对家庭教育丝毫没有概念,因为你拿出了一个带有错误认知的问题来考回答者。若问,争吵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常用方法吗?肯定不是,因为正常的亲子沟通方法有很多,如协商、告知、赞美、批评、鼓励、引导等,唯独没有争吵。这也就是说,争吵是两个无知又无畏的人才会干出的事。

吵架从来不是学问,只是两个无法说服对方的人的情绪冲突与碰撞。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有吵架的现象。如果你细观察会发现吵架双方,谁也无法说服对方,以此证明自己是对的,才会吵起来,甚至激烈者会出手相搏。在很多家庭里也常能看到吵架,夫妻之间的吵架,父母与子女吵架,这些吵架最终能吵出个结果吗?因此这才有了——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凡是认为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人没有正常的认知,有时满脑子是强势或屈从。

夫妻之间经常争吵,非但吵不出个理来,还会让孩子无形中学会吵架。

我这些年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见惯了太多家庭里夫妻间为孩子教育产生分歧而吵架,也看到太多父母因无法正常教育孩子而吵架的现象。有时我就想,连理都辨不明白的人,吵架能吵明白吗?有时我也问一些吵架的夫妻,你们吵了半天吵出什么结果了?大都给我回一句:“和他这种人吵架,永远吵不明白,他就是那种缺心眼儿的人。”瞧,结婚前,恋爱的时候怎么不说这样的话?难道是缺了心眼才看走了眼?就在这样争吵的环境中,孩子学会了父母间的争吵,结果最终用在了父母身上。

父母和子女间的争吵,很容易让孩子看贬父母,最终不把父母放在眼里,难于管教。

孩子在幼儿期,虽然有时会惹的父母生气,但是那时还没有能力和父母争吵,但是进入小学以后,尤其是四五年级开始,你看一些孩子会慢慢学会和父母争吵。这种争吵,其实是孩子看不起父母的表现,而很多家长还责怪孩子不懂事呢?极少有人去想想,我都沦落到被孩子看不起的地步,我好悲哀啊,我必须要改变这一切,否则,我的孩子管教将会失控。结果呢?极少有改变的家长,因为普遍都不思考啊,就如题主,你竟然问怎样和孩子有效争吵,这不是纯粹吃饱了撑的?

父母与子女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不学是不行的。

开篇我讲几种亲子沟通方法,如告知这种方法,不管是孩子有事告知父母,还是父母有事告知孩子,你正常描述事情的全部过程就可了,绝不能带着气去说话。再如批评这种方法,批评也要针对事而不能针对人,事做错了,家长必须要告诉孩子到底哪错了,错的依据是什么,应该怎样正确去做。否则,你直接对人不对事,孩子会服气吗?再如协商这种沟通方法,这才是有效避免争吵的方式,遇事要讲究家庭民主,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让每个人有充分发言的机会,而后才是明理人主事进行分析与评判。最终让双方达成意见一致,或者做法相同,才算有一个好的结果。否则,那就把分歧暂时搁置,直到彼此没气时再协商。

结束语:家长学会尊重,并依伦理关系教孩子学会尊重父母,这是构建亲子关系的第一步。遇事要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这才能沟通有了通路。遇到分歧先平息情绪,不要带着极端情绪去试图说服对方,这是沟通最起码的原则。遇事要讲理,不要摆长辈子架子,不要在孩子不明事理的情况下逼孩子就范,这是发挥家庭民主关系的基础。总之,不要再把争吵当成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方式喽,否则,你永远都成不了明白人。


寒石冷月


吵架正常,不吵架才不正常!

‘’吵架‘’并不是真的吵,像干仗似的,鸡头白脸的,那样双方就失去理智了,对孩子好的性格的形成造成恶劣影响!

‘’吵架‘’是有讲究的,不能比谁嗓门高,妈妈大嗓门喊,宝贝也提高分贝,恨不得楼上楼下大街小巷全能听见,一定要压低声音,心平气和的吵!这个大人首先要做好表率,或者在吵架之前立好规矩,那就是不能大声喊!

我其实更喜欢用‘’辩论‘’这个词,高级的吵架就是辩论,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准备好擂台,开始各抒己见,最好有个裁判,为辩论双方做出公正的判决!

注意裁判一定要公正,父亲或母亲对的部分强调给孩子,让孩子知道真的是自己错了,以后要改正,而孩子对的部分更要着重强调一下,让孩子知道他做的是对的,所有人也都认可他的做法的,同时也会增加他的自信心。

经常‘’吵架‘’的家庭是非常和谐的,孩子和父母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为了一件事情争吵,你一言,我一语,非得辩论个结果来,而不是有什么事情都憋在肚子里,尤其是孩子有了心事或者遇到难解的问题,或者有不开心的事情无从发泄,时间长了造成心情抑郁寡欢,性格内向心理扭曲,真的就为时晚矣!

经常辩论的孩子不但性格好,口才还是一流!不信大家试试吧,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用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不撒泼,将来必成大器!


月亮上的宝贝


很高兴为你的答疑。怎样有效和孩子争吵?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

1.有理有据。

和孩子有一些摩擦时,作为父母的尽量要理解孩子,正确的看待问题。有些问题值得去争吵的才去争吵。例如“学问”上的问题时,可以有理有据的跟孩子进行理性的沟通,用道理,用事实让自己的孩子服气。这样的争吵对孩子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2.语气不要太强势,语重心长才是好。

你和自己的孩子争吵的时候如果是犯了什么错的话,孩子和自己争吵,记得语气不要太强势。现在的孩子逆反心理太强。过硬的语气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棍棒出孝子”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子女。应该尽量少用这种方式了。当然现实生活中的熊孩子有时候真的太熊了,父母还是迅速调整好心态。不要被自己家的熊孩子带偏了。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还有想法的可以评论区讨论一下哦!


校园小亦vlog呀


教育不需要争吵,我女儿说:爸爸我感觉我不需要梳头(今天头发不太乱),老公:我感觉你今天不需要吃饭。不渴不饿就可以不吃饭不喝水吗?头发不乱就可以等乱到梳不动的时候再梳吗?一阵沉默



河南三妮


不需要争吵,不同的观点,只是因为年龄阅历不同而已!先各自说出自己的观点,孩子因为没有阅历,往往事情比较简单直线化,家长可以跟孩子讨论,告诉孩子有一些事情,在进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变化跟没想到,让孩子去思考解决方法,这样,就比较容易达成一致,关系自然也就更容易走近彼此内心!


宁娘1


和孩子交流时最关键的就是:在孩子的情绪或行为中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孩子在得到家长的认同后会虚心接受家长后来提出的建议。

如果家长开始就来一顿指责,那么之后的沟通肯定是失败收场。即使孩子认为自己是错的,也不会心平气和的接受。


微言2018趣生活


教育孩子需要家长和孩子斗智斗勇😀️检查作业的这个方法棒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