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但怎么造就好家长?有人建议家长学习传统礼仪规范,你认为呢?

芙蓉国君


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先做好自己,以下几点可以注意一下:

第一:平时的言行举止。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先模仿再创新,而家长作为与孩子最紧密的连接,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孩子会毫无顾忌地照着家长的行为去做。如果你经常玩手机看剧,那你的孩子八九不离十会经常玩这些。如果家长出口成脏,那你的孩子言行估计也不会太文明。我外甥今年5岁,但与同龄的孩子相比,他就更加地文明礼貌,照着他的爸妈。

第二:家里的环境。

相信家里有很的书的孩子品行气质不会太差。

第三:家长的引导。

现在生活好了,很多孩子都被溺爱。这是错误的,小孩子的独立必须从小开始,这点我们应当多学学国外的一些教育方式,要从小给孩子注入一些理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创新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与孩子互动。

很多家长都很忙,忽略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其实这对孩子心里的影响是很大的。多与孩子相处,比把孩子送到补习班重要的多的多的多。

第五:自己要多学习。

只有爱学习的家长才能培养爱学习的孩子。因为世界在变,如果你不学习,首先你就无法教育孩子,让他们接受最先进的成果,其次,你将跟不上孩子的进步,总有一天你和孩子将无话可说。

第六:平等。

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相处,把孩子当做一员。家中的事情要多与孩子讨论,让孩子知道自己很重要,让孩子多发言,多决策,这样小孩子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积极参与,成为领导者。

其他内容下次再分享吧!


知事家


父母的确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确应该成为好家长。但是,成为好家长并不一定要学习传统的什么礼仪和规范。

所谓的传统的礼仪和规范的学习和国学的学习是一样的,都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炒起来了。他们盯着的实际上就是家长们的钱。其中最奇葩的,流毒最深的就是所谓的女德班。

女德班所学的都是那些古代的礼仪呢!是不是要求妈妈们要学这些东西?然后再由妈妈们把这些东西传给他们的儿女?

作为男子汉,到底应该学什么样的传统礼仪呢?抱拳?点头?哈腰?跪拜?还是学习别的什么东西?我相信一旦这些东西形成一种课程,上面列举的东西肯定就会纷纷出场了,肯定就会教出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来。

所以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刻意的去寻找一些这样的什么课程或者什么班的学习,否则我们掏了钱了还不知道怎么样受骗了。

当然,我们作为人在这个社会的人,我们是要学一些礼仪的。我们应该学什么呢?我认为下面的这几点我们是应该学的,而且根本没有必要上什么班或者是刻意的去学,只要我们用心,随时随地就可以学会。

第一,尊老爱幼。给老人提供帮助,给小孩多多的关心。这一点我们需要教给小孩的,最少要让晚辈热情的给长辈打招呼,这一点可以从小做起。

第二,讲话要过脑,要三思而后言。对长辈怎么讲话,对朋友怎么讲话,对父母怎么讲话,对晚辈怎么讲话,我们都应该注意。总之,有一条原则就是: 不要伤人,这是可以做到的,对于那些做不到的人,学也很难学到的。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时时刻刻做到这一点。

第三,要分清你我。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我们不要那么有好奇心,不要总是去打听。自己的东西就是自己的,自己要管好。比如说自己养了一条狗,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这狗是大众的,大家都会喜欢的。自己一定要明白这狗是你自己的,这畜生犯了什么事你是要负责的!家有小孩,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特别是那些做得很过分的,比如说乱拿别人东西的小孩,一定要及时严惩。

第四,我们要讲诚信。做不到的东西不要夸下海口,胡说八道。如果说了就要做。比如说借了人家的钱,我说什么时候还,到时候如果我不能还,那么就砸锅卖铁吧,怎么样也有一个姿态!如果那个时候逃跑了,就不是什么礼仪规范的事情了!诚信这件事家长要从自身做起,给小孩做一个榜样。当我们只有能力给小孩买玩具车的时候,我们就不要说给他们买什么高档手机,高档电脑,高档玩具,甚至赛车,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自己的诺言了。

第五,我们要能够宽容别人,宽容自己的人。不苛刻,不刻薄,不挖苦,不讽刺。这就是要让我们能够站在别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我们要培养小孩的这种个性。

当然我们要学习的东西不止这么多,我认为这些东西都不用刻意去学的,更不用交钱去学的。但是我们可以在我们的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学会,这样学到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才是有用的,才是可以传承的。




逃出许愿城英汉教学群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千真万确。良好的家庭素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云“近朱者亦,近墨者黑”,这话真有它的道理。孩子的生活起居,影随父母,而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模仿的典范,优质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垫铺上了一条阳光大道。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养”好孩子。

孩子在出生前就要开始养孩子了,必须营养到位,睡眠充足。孩子出生后,更要精心调养,衣食住行都要用心照料。孩子有健康的体魄,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这是前题。

其次要“育”好孩子。

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其一,要提高文化素养,家长要尽可能地多摄入文化科学知识,虽不求精,但求广,天文地理,语数英科都懂一些为最好,这样对解答孩子的问题或辅导孩子大有補益;其二,提高品行修养,家长的“言”要有分寸,经常文明用语,礼貌用语,技巧(幽默)用语;家长的“行”要得体,尊老爱幼,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有正义感,有责任心,有宽容心。

总之,家长既要养好孩子,更要育好孩子。家长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要做孩子的表率,潜移默化地熏陶、滋养着孩子!

当然,家长学习传统礼仪规范,是必要的,可行的。


烟竹塘风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怎么造就好家长?有人建议家长学习传统礼仪规范,你认为呢?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但是辨别是非能力有限,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放在心里。这些记忆会潜移默化的改变孩子们未来的性格,行为等等。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1.扬长避短。既然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习惯来填补他们懵懂无知的思想,那为什么家长们不把自己好的一面尽可能的展现给孩子看看?慷慨大方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希望孩子努力学习过得幸福快乐。但是你想过没有,家长如果都没有这样高要求的管控自己,怎么给孩子做榜样?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家长天天喝酒、打牌、赌博……,一边还冠冕堂皇的教育孩子要努力学习,才有机会将来走向人生巅峰。那么家长的人生本就是一个笑话,更可悲的是他们还拉着自己的孩子来继续继承这份“传统美德”。

3.以身作则。前面说过,家长的行为孩子看在眼里学在心里。有责任要求孩子向善,为什么没有心和勇气来管控自己。家长若是有较高的道德模范,行为习惯孩子会差吗?

4.知错就改。社会上没有一个完美的人,更别提有完美的家长了。很多时候作为家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发生矛盾了,家长要求孩子改;孩子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的,家长要求孩子改;孩子做事拖拉……不认真,家长要求孩子改……。但是要孩子改改改,那么作为家长的你们,你们的问题改了吗?

与别人产生误会不依不饶,你们改了吗?

房间邋遢,行为依然我行我素,你们改了吗?

做事拖拖拉拉,不认真,不负责,你们也改了吗?

……


既然作为家长自己本身就有那么多的不足,怎么好意思要求孩子们呢?所以家长要想孩子变得怎么样,家长自己也要把自己变得怎么样啊!

有人建议家长学习传统礼仪规范,对于这样的观点来说,学习继承传统礼仪规范是值得推荐的,但是也要学会选择性的去学习,对于学习传统礼仪最好是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毕竟年代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并不是所有的传统礼仪文化都是适合如今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比如“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并不是很适合现今社会。


以上仅仅是个人见解,不妥之处,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感谢大家再百忙之中抽空看完小编我的胡编乱造的文章,再次感谢大家支持!!!


贵州苗岭小学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德行品质很多时候受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培养出来什么样的子女的确真理。因此,提高父母的素质尤为重要。

第一、根据中国国情现实很有必要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让家长认识到养育子女的真正含义,养是给了孩子一个生命,育是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教育而不是任其发展,没有纠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第二、做为家长在生儿育女之前,做足功课,有充分准备来迎接新的生命。

第三、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扮演好多重角色,做个父母的好子女,孝敬好上面的老人,做个好父母照顾好子女,做个好夫妻让孩子感受到温暖。

第四、家长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体会共同成长过程的快乐,及时发现纠正孩子的问题,使孩子更完美。

第五、父母多跟老师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孩子成长,对孩子多表扬,少批评树立自信心,教育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懂得感恩,细化到生活的每个细节。


刘超68345


对于孩子的培养和教育,父母的影响力非常大,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从习惯的养成,言谈举止到接人待物,这些生活上的细节,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所以要想培养好孩子,父母就要在自身上下功夫。

“好家长”不一定是有多高的文化,多高的智商,关键是你的心有多善良这个非常的重要。

父母的情商高,为人处事都能站着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乐善好施,宽厚待人,孝敬父母,家庭和睦,这样家庭成长出来的孩子也会很阳光,上行下效,所以好父母最低要求是心地善良。

无论是传统的文化,还是现代的文化,要让父母先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个品德好的父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孩子的培养真的非常的有益。


墨缘怡情


题主你好,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流的家风可以带给孩子良好的示范作用,帮助孩子在孩提时代建立起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对孩子的终身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所以成为一名好家长,并树立起良好的家风,是许多家庭正在努力达到的,小到餐桌礼仪,大到人生哲理,我们的家长们都没少操心。

首先,孩子每分每秒都在模仿我们大人的行为。

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

有些表面的话我们说得再好,孩子还是根据我们的实际行动来进行学习。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这是成为一名好家长的先决条件。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注重鼓励大于批评。

通过正反馈的形式,让孩子巩固住他们好的表现。

让他们在做对一件事情之后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会重复自己好的行为,最后固化为自己的习惯。

最后,是贵在坚持。

良好的习惯是通过不断的重复获得的。

所以这肯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良好的品行的养成会让孩子的气质与众不同。

正如我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而非我是说的前提就是一个人在不断的在进行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才会最后这样的一个结果。

那么,传统礼仪规范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

我们国家素来以礼仪之邦而著称。

但是很可惜的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的丢失。

所以让孩子从小就接触我们的传统礼仪文化其实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不是照搬照抄。

我们一定是古为今用,以史为镜,在传统礼文化的基础上,与我们的现代礼仪对照进行结合。

这样进行教育,孩子不仅可以能够吸收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部分,同时又可以结合我们的现代生活,去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

最终可以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并且举止礼貌的孩子。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有不足之处也请指正。

~~~~~~~~~~~~~~~~~~~

我是Wunei妈妈,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教育知识!


Wunei妈妈说教育


👉以我的感受经历,探讨一下“造就好家长的思考与行动":

👍👍 每个孩子都有他奥秘的人生,都有他天才的部分,我们压抑的部分孩子会展现出来,带着好奇的眼睛去看待孩子的功课,最最重要的是成长我们自己!

家庭教育秉持的几个观点

1)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人生共四个场所:子宫,家庭,教室,职场);

2)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阶段;(0-6/7岁的生命法则)

3)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子不教,父之过)

4)家庭是“人”真正诞生的摇篮;(家国情怀)

家庭教育主要着力点

1)行为习惯;

2)情感价值;

3)人格心灵;

4)意志品德等。

家庭教育新理念

1)修身向善齐心爱家;

2)让孩子与人类“经典”对话;

3)无限相信孩子潜力;

4)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5)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6)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7)改进一点,是一点;坚持,才有奇迹。

8)尽力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同频共振;

9)共读、共写、共生活。

家庭教育培育新目标

1)健康的身体;

2)敏锐的感官;

3)丰富的情绪体验;

4)真实的品性;

5)善良的底子;

6)美雅的艺术;

7)清晰、逻辑的头脑;

8)磐石般的意志;

9)持之以恒的精神;

10)阳光快乐地生活着

家庭教育新行动

1)构建理想家庭培育“爱和自由,平等与规则”的家庭气氛,通过亲子活动形成父母孩子之间爱的连接,实现学习、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2)营造书香家园创设阅读氛围,开展多彩的亲子共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家庭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家园的形成。

3)亲子共写随笔通过记日记、编故事及暮省等形式,记录、反思日常教育生活,促进家长的“岗位职业”发展和孩子的自主成长。

4)聆听窗外声音通过开展显于世的“行万里路”参加社区活动等形式,引导孩子爱生活、观社会,形成正确价值观。

5)培养卓越口才通过讲故事,演戏剧,辩论等形式,让孩子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力和表达力。(家庭可以从口头作文开始)。

6)打造“网络自留地”让父母孩子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实践中培养父母孩子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融合媒介素养。

7)推进每月几件事选择“有用”的小主题,每个主题坚持3-4周,着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教给孩子一身有用的东西。

8)积极家校共育父母多参与学校教育的活动,与老师多沟通,让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形成有效合力。

结束语

干事创业路上,

👉慢下心灵,与孩子一起成长!

👉慢是心理的松空, 不是形式的怠慢!

👉慢是贴合孩子的节奏, 不是干扰孩子的节奏!

👉给出耐心,托起孩子的灵性, 打破局限,创造孩子无限可能, 让我们一起探索家庭教育的心法技法!

👏👏👏👏共探讨,共学习,共进步,欢迎拍砖!


我的土地我的根


作为一名老师,我深切体会到家长真的真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情况下,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同理,看到什么样的孩子就能想象到他的家长是什么样的。因为孩子从小和家长一起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会潜移默化地受影响,更重要的是,孩子会主动地模仿大人。所以家长的习惯和素质至关重要。

个人认为,家长并不需要去学习什么传统礼仪规范,但是可以看一点育儿方面的书籍,了解孩子的心理,知道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或者经常与孩子沟通,不要因为一时沟通的效果不好就放弃,因为如果长期不沟通,累积的问题和矛盾太多,可能导致很大的伤害。


小七英语课


我不认为让家长学传统礼仪规范是个好建议,因为近年流行国学,很多老板去补学国学,逢人就说自己是儒商,这个无可厚非,出门在外总要装点门面。

但对家庭而言,没商业利益,为了教孩子懂礼仪,而去学传统礼仪,有点抱佛脚的感觉。(当然,在此绝没有反对之意,如果这位家长对传统文化有爱好,还是应该去的)。

孩子的礼仪,一是学校的引导,二是家庭的薰陶。家庭肯定是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以身作则很重要。

家庭又是一个大染缸,有父母,也可能有父辈,有生活,也有工作,在这种情况之下,唯有爱和尊重才是培养礼仪的最她方法。

孩子心中有爱就会善良,懂尊重就会被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