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有这样一部电影,豆瓣评分高达9,1分,

荣获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在豆瓣Top250排名第43,被网友们推荐为:

“一生必看的电影”。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每个国家都有过这样的历史,

而在镇压和自由中那些挣扎着、依然坚持着自我的那些在夹缝中生存着的、无声的“战士们”

也就成为了电影中绝佳的素材。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即使在高压的坏境下,即使在

风云变幻、人命和尊严卑贱的战争年代,

总有些人坚守着自己坚守的一切,不论是《弗兰兹》里坚强又柔软的女人,恨过爱过,有勇气原谅,也有尊严离开的德国姑娘;

还是《敦刻尔克》里渺小又伟大的三十万士兵中的一位,

这里有英雄,也有被吓破胆的普通小兵,但是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才能组成了这场大撤退的非凡。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而因为在二战中特殊的立场,

德国电影在人性刻画、战后反思上一直做得很深刻,也相当符合德国人严谨认真的态度,

红颜秀影上文的那部9.1分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窃听风暴》,就出自德国。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该片所诉说的是战后的白色恐怖,却有一种

战后反思的深度,

如德国一贯的细致稳重,在压抑的灰色色调中,却能让我们看见美丽的人性涟漪。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2006年的电影,在13年后的今天立足于历史、展望于未来,依旧无比经典且深刻,

没有对战争对白色恐怖的控诉,而是普通人对白色恐怖的屈从,和另一些普通人在盲从行为中人性复苏的过程,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悲剧故事,

它既印证了人性的顽强,也印证了人性极易麻木、残忍的状态。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不论是险象环生但仍有布莱希特和贝多芬优美的艺术贯穿其中的剧情,还是那放的自如但依旧掷地有声的结局,

都使得这部电影成为战时、战后电影中的

不可被遗忘的一部完美之作。

而在今年,这位导过《窃听风暴》的德国最重要的导演,终于带着新作回归,

一出场就拿下奥斯卡提名,豆瓣8.6分的高分评价,才四月就被大家赞为“年度十佳”,那就是——《无主之作》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这一次,依旧是导演所擅长的战时战后思考,却不是关于人性的思考,

而是更纯粹的提升到了艺术的层面。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无主之作》由塞巴斯蒂安科赫、汤姆希林、葆拉贝尔共同出演,

故事源于

真实事件,讲述了艺术学生Kurt Barnert爱上了同学Eillie,Eille的爸爸却不喜欢他,但他们的命运被多年前一起可怕的罪行联系在了一起,

事关Barnert的身世,他是从东德逃到西德的……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今年的奥斯卡中大放异彩的作品,

要属《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和《宠儿》,

其实这三年过来,这些美国出品的作品都算得上是奥斯卡小年的作品。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而今年的各类外语片倒是风起云涌,

不论是戛纳、威尼斯还是最终送上奥斯卡外语片角逐的各国电影,佳片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韩国的《燃烧》、日本的《小偷家族》、墨西哥的《罗马》,

包括今天红颜秀影介绍的这部德国的《无主之作》。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曾执导过《窃听风暴》的导演多纳斯马克本来就相当擅长政治和历史题材,这

次他依旧描述的是战争时期的故事,但在战争历史中融入了艺术元素

长达3个多小时的内容,就证明也不是一部纯粹的“申奥电影”,或者商业电影,而带有导演自身的思考和深度。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影片贯穿了男主角库尔特巴纳特的一生,

这个有着碧蓝色大眼睛的小男孩,小时候常常跟着姨妈伊丽莎白参加艺术展览,

伊丽莎白因为对希某某的狂热逐渐患上了精神病,在当时纯净血统的政策下,伊丽莎白需要被绝育。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她被转交到德国医生卡尔西班德教授的手上,

原本聪慧美丽的她被安排了残忍的绝育手术,并且被关进集中营,最后被毒气毒死,

库尔特长大后成为了一名画家,爱上了跟姨妈长得很像的同学艾丽,而艾丽的父亲就是当年迫害他姨妈的德国医生。

经过一段时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绘画训练,库尔特携艾丽偷偷跑到西德,如愿以偿被当地的艺术学院录取,

几个人的命运因为多年前那畸形的社会状态下产生的罪行联系在一起。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电影最后却一反常态,没有揭示开头铺垫的姨妈之死,

反而所有人的生活继续,成为历史的事件,依旧是历史

,它隐没在洪流之中。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相比较于《窃听风暴》对于白色政治的刻画,以及人性希望与黑暗双面的描绘,

《无主之作》因为与艺术相结合,少了些对人性和大环境的思辨,反而有了一种更加轻盈开阔的感觉。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在《无主之作》中,导演没有极力去刻画战时高压灰暗的社会环境,

各个人物之间虽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作风,

在电影和导演的视角中却没有完全的正反派,甚至在观众的视角中,每个人都是复杂的,

他们不得不在历史和社会环境中做出选择,即使在今后他们会后悔。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比如在我们眼中一开场绝对反派的医生,却在监狱的牢房中主动请缨救下了难产的母亲的孩子,

看起来贤淑乖巧的艺术女孩,其实是一个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的自由又热情的女人,

代表美、温柔和启发的姑姑,又因为为元首献过花成为了元首狂热者;

从一出场就被姑姑侧面夸奖“有艺术天赋”、有着深邃蓝眼睛的库尔特也创作过实用主义现实主义的取悦大众的俗气作品……

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

大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联系又并不重要,因为每个人都要继续各自的生活。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在战时做出选择,在战后追求自我,

没有《窃听风暴》里那样觉醒的秘密警察,因为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大多数,都要每个人也都是矛盾又复杂的个体。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而《无主之作》令人震撼之处则在于,它进行的不是战时战后、或者人性的思考,

而是通过在很多人眼中无意义的艺术,以及库尔特这个艺术家半生的经历,解释了一些看起来虚无的、无意义的、无意识的行为,

其在自由状态下,被拥有真实自我的作者赋予存在价值和真实后,就有了意义。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库尔特经历了为了政治话语和取悦大众绘画虚无的群体肖像的过程,

而在逃往西德后,他又开始追求“自我”,只在乎自我,玩一些割画布、撒颜料的形式主义,

导师看出了库尔特的天赋,并为所有在战争中屈从、在战争后又急着证明自我、寻找特别的年轻人指明了发现:

“不要做出选择,因为每个选择都带着认同,选择艺术。”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经历战争又摆脱了战争的年轻人,不论是选择屈从、无声还是反抗,

其实这样的选择中都带着认同,而认同又可能带来思想上的枯竭片面,极有可能滑向一种看似自主独立、自我选择其中隐秘的被奴役状态,

其实这就好像一定要在正反面中做出选择,或者在极度自我反而因为自我而片面,

而《无主之作》的高级之处就在于,它像是上帝之眼,不做道德的批判,没有好人坏人之分,是希望你在其中照见自己的影子。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这就像原本才华横溢、拼命找着不同创意的艺术家库尔特最终却选择了临摹照片,

这样朴素又无趣的方法的原因——去记录真实、不要急着去选择别人所赋予的意义,而是相信自己,去记录下真实,

不去选择党派,而是选择艺术,追求真正的自由。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就像库尔特姑姑两次对库尔特所说的“不要把目光移开,所有的一切,只要是真实的,就是美好的。”

所有的大师之作,不是有常人无法理解的部分、或者参透了什么了不起的大道理,

恰恰都是对于人们回避或者热衷的真理、真相,最沉默客观的展示。

万物皆有空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不要选择党派,而是选择艺术,因为它就是那道光,是照进历史缝隙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