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的雙外援是否可以理解為自己給自己挖坑?所謂全華班對中國足球發展意義很大嗎?

自由落體34


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得。特別是昨晚那場比賽踢下來,還有人會覺得恆大的年輕人特別有希望嘛?

套用前大連萬達足球俱樂部大老闆王健林的一句話:這批球員沒有指望。

所謂的全華班,根本就是個偽命題,當你的青訓做得足夠好,有數量可觀的年輕球員足以支撐這一體系的時候,即使不去刻意提全華班的戰略,到時候也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反之,如果想完全依靠現在這批88-99年出生的天賦極其平庸的球員組建球隊取得好成績,甚至是奪冠,則無疑於痴人說夢,就現在這些球員的成色,別說中超,踢箇中甲都夠嗆。

N年前,足協為響應政府發展中國足球的號召,放開“七外援”註冊名額。

數年前,足協因民間對外援的天價轉會費和年薪頗有微詞,決定實施轉會調節費。

2年前,足協為培養所謂的優秀年輕球員,強行實施U23政策和外援限制上場規定。

朝令夕改可能是足協這幾年作為的最好註腳,作為聯賽運營者尚能如此搖擺不定,又怎麼指望俱樂部能制定長期的建設大綱。對於足球,不管是足協也好,媒體也好,以及部分俱樂部都缺乏足夠的尊重。

足協,把足球當資本;
投資人,把足球當投機;
球迷,把足球當痰盂;
媒體,把足球當輿論工具。

既然沒有尊重,我們又憑什麼要成績?談什麼對中國足球發展的意義?


武侯的中場線


那麼,恆大為什麼要提出全華班戰略、這個戰略對中國足球的發展有什麼意義呢?

第一、跟著政策走

大概在2012年前後,國家層面對中國體育特別是足球、排球、籃球等三大球非常重視,高層領導在某些重要場合出現了一些與此相關的動態。一向嗅覺非常靈敏的恆大迅速捕捉到這一息信,並迅速加大了對足球的投入。

1、重金引援,恆大從崛起到王朝建立。從2011年開始,在原有穆裡奇的基礎上,恆大以320萬歐元轉會費引進克萊奧,創下中超轉會費最高紀錄。接著引進孔卡、巴里奧斯、金英權、埃裡克森,每一筆引援投入,恆大幾乎都在涮新紀錄。直至引進意大利“二老”,恆大暫時進入一個發展的低谷。

大量的資金投入,換來了恆大的一個又一個榮耀。11賽季,提前4輪奪得中超冠軍,締造了中超“凱澤斯勞藤神話”。12賽季,成為中超歷史上第一支衛冕冠軍的球隊,也是中國足球史上第3支獲得雙冠王的球隊。13賽季,提前3輪衛冕冠軍,實現中超3連冠,更成為中超第一支奪得亞冠冠軍的球隊。同年參加世俱賽,獲第4名。14賽,再奪中超聯賽冠軍。直至15賽季,變成中超5連冠,同時第二次問鼎亞冠冠軍,世俱賽第4名。直到17賽季,恆大實現了中超7連冠。

從2011年踏入中超,到凱澤斯勞藤神話,到中超7連冠,恆大王朝終於建立,並由此創造了中國足球發展史上一個奇觀。

2、恆大進入第二個“燒錢”時期。2014年,國家發佈了《關於加速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其中將中長期足球發展規劃列入“重點任務”。即足球的發展,不再只是中國足協、甚至不僅僅是體育總局的事情,而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在此背景下,恆大相繼再次以創紀錄的1500萬歐元旨直高拉特,夏窗更是史無前例地先租借後買斷引進保利尼奧,接著以同樣的方式引進塔利斯卡,恆大足球史上的第二波高潮再次出現。

而在此之前的2017年2月13日,恆大老闆許家印就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全華班”的戰略目標,即到2020年恆大將以全華班參加中超聯賽。事實上,在更早之前的2013年,恆大就在不同場合提出過用5-8年時間實現全華班目標。

當然,為了在全華班目標之前拿到“應該拿”的榮譽,恆大大手筆引進了“保塔”,還有實施著名的“批量引進國腳”戰略。恆大當然明白,凡事不能一刀切,在恆大足校真正挑起大梁之前,還有一段不平坦的路要走,還需要一些“內援”——而這些內援,必須是囊括國內的精華。

第二、戰略收縮,恆大的全華班戰略與“中超四帽”極吻合

也許是受到恆大的全華班戰略的啟發,也許是中超的“燒錢”影響,總之是18賽季結束後,中國足協提出了“新政”,核心內容就是“中超四帽”。其中的種種跡象表明,恆大的一些“戰術”目標與足協的政策極其吻合。

1、本土球員轉會價控制在2000萬元以內。這個政策的出臺,其實是“順應民意”之舉。因為此前,“任8000”、“億元先生”等不斷涮新本土球員的轉會身價的同時,也極大地引起了民間的不滿,中超各俱樂部也是叫苦不迭。其中的種種“貓膩”,更成為津津樂道的江湖傳說。

但一夜之間,過億引進的U23球員,瞬間以2000萬“割肉出倉”,跌得比股市還慘。這其中是不是有某種關聯,卻非常耐人尋味。能夠一下子將韋世豪、張修維、何超、高準翼、劉奕鳴等本土年輕國腳打包買入,恐怕也只有恆大做得到。

2、出臺“恆大新政”,主要內容就是中超聯賽實行雙外援政策,為全華班做好過渡。但幾乎與此同時,恆大雙提出“雙冠”目標,即19賽季奪取中超、亞冠兩個冠軍。在只有塔利斯卡、保利尼奧兩名中前場外援的情況下,恆大新賽季竟然引進韓國後衛樸志洙。而由於內援名額已用滿,足協的歸化政策年內恆大無法享受的前提下,恆大目前的成績滑坡就成為了必然。

北京人和目前是中超的降級熱門球隊,但僅僅是少了一個保利尼奧,恆大竟然1-2輸掉了比賽。主場面對國安,由於塔利斯卡因傷缺陣,恆大再次只有一名外援在場上作戰,結果0-1落敗。此間種種議論,如果不是雙外援政策,如果恆大的前場有高拉特,甚至有阿蘭,結果可能都會是不一樣。

但是,這只是恆大全華班戰略當中的一個小部分,一個環節。或許,它在夏窗會引進外援前鋒以實現“雙冠”目標。但整體來說,全華班戰略是不可逆轉的一列高速列車。還有7個多月,現在的恆大它才轟然到站,同時開始新的旅程。

第三、全華班對中國足球發展的意義

以全華班打中超,對中國足球肯定有積極的意義。至少本土球員特別是中前場球員得到更多的鍛鍊機會,對國家隊衝擊世界盃的意義不言自明。但是,就像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樣,全華班打中超,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外援,特別是高水平的外援對本土球員,乃至對一個聯賽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

縱觀整個世界足壇,幾乎沒有一個聯賽是純粹由本國球員組成,而排斥外援的。而世界前30名甚至前100名的國家隊,其國內聯賽恐怕也沒有全是本土球員參加。

或許,恆大的全華班戰略,緣於其對恆大足校以及西班牙分校的自信。事實也確實如此。上賽季的青超聯賽,恆大足校在小組賽中與多支中國俱樂部的U19梯隊分在一起,幾乎是以碾壓式成績奪得頭名。而在最後以34戰31勝2平1負、超出第2名12分的驕人戰績高居榜首。

但這個成績的得來,背後是20多個億的鉅額投入。中超乃至中國足球不可能每個俱樂部都能拿出如此多的資金建足校、投入青訓。

壟斷的結果,就是寡頭的產生,最終的結果就是引起某種危機。這是經濟學的一個常識,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一個通例。一家獨大的後果,很可能是中超聯賽變成“恆大聯賽”,中國足球變成了“恆大足球”。這種結果,對中國足球,不可能有任何促進作用,而只能是災難。



久古gg


恆大的雙外援政策出發點全世界是人都知道,目的是為了鍛鍊國內人才,特別是可憐的不會進球的前鋒隊員。看看這幾年的鋒線,號稱中超第一前鋒的武磊去到西甲保級隊有時連替補都打不上,可想而知國內的人才有多水貨!然而國足是所有人的國足,許老闆也必須要知道,單憑一家的努力那是遠遠不夠的,況且這種做法就算讓國足進了世界盃決賽圈那又如何?聯賽是足球發展的根本,漫長的聯賽打好了,中超聯賽火爆到讓歐洲聯賽都遜色,那又何必在乎短短的一段世界盃?!

足球帶給球迷的是激情,快樂,而不應讓政治上的東西加以約束。作為中國球迷,中超聯賽能讓世界上最頂尖的球員爭相登陸一展風彩,這才是最幸福的一件事,而不是限制名額,自黯精彩。什麼雙外援,全華班這些違背球迷意願的事情還是少幹,最好別幹!


野鳥飛過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看情況來說,要看恆大是如何給自己定位的,如果恆大目標是中超冠軍,那麼雙外援就是給自己挖坑!如果恆大的目的只是把雙外援作為一種營銷手段,那麼雙外援就不算挖坑。至於全華班對中國足球有沒有幫助,我覺得意義不大。


雙外援不算挖坑

作為球迷來說,球隊如果不能獲得冠軍,就是失敗,但是我們顯然不能以球迷的眼光看待許家印,畢竟許家印不是普通球迷,作為投資人,他看的更遠,考慮的更多。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就會得出結論,許家印還沒有自大到以為雙外援就可以輕鬆獲得聯賽冠軍,之所以使用雙外援,只不過是一種商業營銷行為,畢竟恆大投資足球這麼多年,已經嚐到了體育營銷的極大好處,恆大集團知名度得到了提升,恆大地產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所以,就算失去中超冠軍,並不影響恆大知名度,不影響恆大銷售額的提升。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即便是最終失去中超冠軍,恆大集團也並沒有什麼損失。

從球迷的角度,從球隊的角度來說,雙外援的確給自己挖坑,但是從恆大集團整體利益來說,恆大利用雙外援這個噱頭,掙足了眼球,恆大沒有失敗。

全華班對中國足球意義不大,但恆大同樣沒有任何損失

我在恆大最早提出全華班的時候,就寫過一篇文章,認為恆大最終目的是打造一支“恆大國家隊”,我認為恆大會把全國頂尖選手都集中到恆大,然後以國家隊名義出戰大賽,但我實在想不出恆大有什麼辦法可以做到這一點。

但現在看來,恆大今天做的,正是當初我預測的結果,恆大真的想打造一支由恆大球員為班底的國家隊,恆大也的確有神通,幾乎集中了全國最好的適齡球員。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恆大離開外援,戰鬥力就會極大的下降,就算恆大以雙外援帶領本土球隊獲得了冠軍,也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因為有沒有保利尼奧和塔利斯卡,恆大就是兩支球隊。

試想,就算不打造“恆大國家隊”,按照今年亞洲盃陣容,配上保利尼奧和塔利斯卡,國足還不能取得好成績嗎?

但是,就算恆大全華班失敗,恆大有損失嗎?同樣沒有!恆大知名度不會下降,銷售額不會受到影響,所以恆大使用雙外援也好,全華班也罷,我覺得都是體育營銷策略,恆大沒有損失,相反,由於不斷推出噱頭,恆大能一直出現在媒體和球迷的眼中,對於恆大集團來說,這就夠了。


逸飛嶺伯爵


首先大家可能忘記了一個很重要的事,規劃球員。如果說一切都能夠按照計劃完成規劃的話,恆大就只是名義上的出場兩外援。再有就是要明白,恆大的兩外援政策只是針對國內賽場,亞冠並不在此規定之內,所以說雙外援政策沒有那麼絕對。

從恆大的人員組成來看,可以說是集中了國內大部分的年輕優秀球員,並且王朝建立時挖來的當初國內最優秀的那些老將也仍存即戰力。還有目前隊內的兩個超級外援,恆大的競爭力在整個中超仍是頂級的。即使有傷病停賽等狀況,他依然有足夠的人員儲備隨時能夠替換上,所以說根本算不上給自己挖坑,就算一定要用這個詞來定義,那麼也是建立在充足的論證後做出的自信舉動。

從成績上來說,恆大最注重的冠軍得失是亞冠,是外戰賽場,這個從頒佈的外援使用規則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國內賽場的冠軍得失要排在第二位上,不是不注重國內成績,而是恆大在下一盤長遠的的大棋盤。國內賽場是練兵的主戰場,畢竟輿論質疑聲中集中了那麼多的優秀年輕球員,必須要有充分的行動來回應,不然,單是輿論的聲討就足以讓恆大應付不暇。以恆大當下的表現保持下去,國內賽場的成績不會差,甚至冠軍都是可能的。亞冠的全力出擊,能否奪得冠軍才是對球隊高層,教練組,球員的最終考核。成則榮利加身,敗則不可避免的要進行大調整。

從營銷手段上來看。恆大是營銷高手,總能在第一時間抓住時事熱點,快速的推出抓熱點的方案造勢,拋開恆大集團利益得失不談,單從俱樂部層面分析,恆大此舉不僅完美對接了政策導向,也滿足了當下大眾輿論的浪潮,培養年輕人,為國足的未來蓄力。無論是人員儲備收集還是名聲,恆大可以說是名利雙收,不僅一舉解決了當下球隊人員更新換代的迫切需要,還沒有付出太大的資金支出。這種善於順勢而為的高明是恆大俱樂部成功基礎的一部分。因此,恆大也是為其他俱樂部的營銷策略做了案例。

再說全華班問題。就當下來看,恆大如果強行推出全華班戰略,成績肯定會出現下滑,縱觀全世界任何一個聯賽,俱樂部都沒有隻用本國球員就成功的。恆大提出的戰略設想淺顯的認為是恆大高層在眾多許諾實現後的一種小時間段的迷失,終歸會醒悟的。根據恆大的先前規定製定後因勢調整就可以看出來,恆大不怕犯錯,注重的是糾錯的能力,相信,這個戰略設想不會按照喊出的時間節點就去執行。如果那樣就不是恆大了。當然了,如果說敢拿出一個賽季的時間進行嘗試的話,那份勇氣和魄力也是值得鼓勵的。


追風羽


恆大是否給自己挖坑,看結果就知道!有噱頭的話題都歸恆大造。“雙外援”、“全華班”都純粹是違背足球發展規律的話題性操作而已。

作繭自縛,終種下惡果。其實雙外援也並非完全一無是處,這坑也不算太大,關鍵的是“保塔”組合如無意外從不缺席,就算是機器也有用廢的那天!這能怪誰呢!卡納瓦羅嗎?卡帥做夢都想要多個前鋒,也經常在公開場合提起這個話題!沒有第三攻擊外援輪換的情況下唯有堅持堅持再堅持。

但是卡納瓦羅也似乎固執過頭啦!賽程如此緊密,這種用法豈有不廢的道理!可惜倆中衛布朗寧和樸志洙也並非就技高一籌;所以就鍛鍊國內球員算啦!也就是為什麼與國安一戰,即使有雙外援政策,也單外援作戰!

其實也並非外援輪換問題,卡納瓦羅的臨場指揮調整能力還是略顯不足,對於施密特的調整,無法做出相應的對策。

多重作用下,這個雙外援政策是坑上加坑,完全是咎由自取!球員踢得夠積極,場面也不落下風,無奈能力不足,導致輸球,這就是違背足球發展規律的惡果。

所謂“全華班”,估計到現在也無幾人認可!說好聽了就是為國足鍛鍊人才,說難聽也還是違背足球發展規律的事!人才不流通,豈不坐井觀天!全是自己人,天天練天天踢就一定能提高嗎?能感知到外面的世界是啥樣不?閉門造車!

如果這樣都能讓國足水平得到攀升的話,那還輪得到廣州恆大來做這個實踐嗎?真是個笑談!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可這樣的輸球難道就不會打擊球員嗎?或許唯有期待這些年輕球員能真正得到提高吧!但估計也沒多大作用,對中國足球更沒多大意義!

廣州恆大繼續這樣堅持下去,背道而馳,那失去的不單單是冠軍夢,而是球迷的心!


常夢長樂


竊以為,恆大全華班根本同振興足球沒有太大關係,只是信仰上的一個堅定表態和行動落實。

一隻俱樂部,只有一點綿薄之力,是一股溪流,想要涓滴成海,必須有更多的俱樂部,更多有水平的全華班鼎力相助,中國足球才有希望!



一個國家的足球根本不可能由一隻俱樂部來承擔,恆大不清楚嗎?一定清楚得很。

就好比一個國家電子科技方面的綜合實力,由目前取得巨大成功的華為來承擔,也是扯蛋。

任正非先生當然有滿腔報國之意,但他也很理性,知道華為唯一需要做好的,就是把產品的水準做到極致。足球何嘗不是這樣?



恆大全華班的提出,必然有其意圖。著眼的也是俱樂部的未來,也是為中國足球盡一份力。至於能否有效果,需要很長時間來檢驗。

雙外援政策,筆者看來是在全華班框架下的一個臨時政策。至少從現在看來,當初政策的出臺,考慮是不夠深入的。



這是一個教訓:既要成績,又要鍛鍊新人,而新人的能力著實一般,很難鍛造出品。

“熊掌和魚想要兼得”,以目前恆大人員的基本面看,還達不到這個要求,所以說,政策的提出,確實是算的有問題,考慮不夠深。最後必然會造成騎虎難下的局面。



只能說恆大老闆被自己人忽悠,被下套的可能性很大。沒有人敢於在此政策調研和頒佈前,將實際情況或必然遇見的巨大難題,如是彙報。

解鈴還須繫鈴人。恆大兩手都抓,而又不願外援霸佔名額,只能靠歸化和不斷買入國內強援來實現成績目標。



否則,即便再次如卡納瓦羅所願,引入國際高手,始終無法解決射門問題。更衣室矛盾也會隨之而來。


蜀小叨


恆大的投資人曾經就計劃著推動恆大2020年的全華班目標。

為了儘快實現這一目標,恆大冬窗時候連籤眾多年輕國腳。不僅如此,恆大還制定規則要求每場只能最多上雙外援。這顯然是給本土球員騰出空間,同時減少對於外援的依賴。



但是現在看來效果適得其反,恆大的進攻力更加的依靠塔利斯卡了。在缺乏塔利斯卡的情況下,本土球員在關鍵時刻也未能站出來。沒了塔利斯卡的恆大,進攻端更是乏力。在如今依舊是外援當道的中超,減少外援的使用對於俱樂部成績而言不是件好事。


不過恆大怎麼積極推進全華班的話,對於國內球員潛力的深度挖掘也是有好處的。一來,可以開創中超的先河,敢為人先的恆大如果這一目標實現成功了,必定會在中超的歷史中留下一筆重重的濃墨!二來,倘若這支全華班打出成績來了,為國足輸出人才上也有一定好處!可以說即插即用,畢竟在人員配合默契程度方面已經不存在問題。


有理侃球


廣東話說:衰開有條路。

可以理解為,連環之勢造就逆下而不可救。

恆大戰車因為造就得太順境了,沒有考慮到灰色地帶的力量,一個團隊就如一個人,如日中天時,前來錦上添花者眾,當一招不對,走向下滑時,落井下石的也不少。

現實,圍攻恆大外部環境這是恆大無法挺過去的。所謂自限實質上是作秀,能與競技體育相向而行嗎!除非想當保級隊默默無聞,否則成績就是錦繡前程!

搞好足球,不能簡單理解為換幾個“零部件”,而是大氣候的促進,競技體育這東西,何以用“噱頭”搞得定?這就有點缺乏常識啊!

再好的平臺也要先會用好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品牌無價值,誰會給你好的平臺!


閒適人家


規定三外援你們非弄倆個,你們不是裝是什麼?除了裝唯一的解釋就是逃避。如果少上外援對中國足球有幫助,那足協自然會出規定,用的著你們來裝?自己的主隊用少上個外援外加卡納瓦羅可能兼職國家隊主教練當藉口去挖國腳。這種裝的行為居然成為了你們輸球的藉口,這就是所謂的逃避。如果我喜歡的球隊這樣去裝,一樣罵死他,並不是針對恆大。真不理解很多人是怎麼想的。最後舉個例子。有個人上學的時候摔跤特別厲害,很多年沒人摔得過他,當他突然覺得自己有可能不行的時候,那天體育課他知道大家會摔跤比賽,他故意穿了拖鞋,為啥呢?贏了他繼續牛逼,輸了他會說他穿的拖鞋,這叫什麼行為,我想不用再解釋什麼了吧,生活中很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