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親愛的,我不許你說自己老了

今天是五月四日青年節,一百年前,他們在戰火中求得生存;一百年後,我們在生活裡尋得未來。

5月4日是五一長假的最後一天,同時也是“五四青年節”和五四運動100週年紀念日。1919年5月4日,北京的一批學生、群眾、市民和工商人士,高呼口號,走向街頭,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這就是五四愛國運動。五四運動被後人評價為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青年節:親愛的,我不許你說自己老了

最近幾天,有個話題一直在網上被熱議,“90後還過五四嗎?”大家想要探討的不是過不過“五四青年節”的問題,而是90後這個群體的時代性情和自我情懷的問題。

直白點說,如今的90後正是青壯年時期,朝氣蓬勃,但卻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隨著市場經濟的衰敗,青年們微薄的工資與高昂的物價形成鮮明對比,在一線城市,90後月入過萬的不足5%,從前那個時代的新青年,如今卻成了薪青年,還沒開始買房買車找媳婦,就已經各種負債累累。

五四青年節:親愛的,我不許你說自己老了

除了生活方面的壓力感,來自社會的懷疑也是給90後深刻的打擊,90後更被譽為是垮掉的一代,極少數人選擇創業,也很難成功,90後正被生活裹挾前進,無奈之餘又要自我振作扛起生活的大旗。

90後不要難過,前兩年還有一種聲音認為80後是最慘的一代,沒趕上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卻趕上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和就業;沒趕上改革開放的商業藍海,卻趕上了房子天價的消費紅海。

五四青年節:親愛的,我不許你說自己老了

到底多大歲數才能被稱作“青年”?

共青團章程第一條對團員的年齡作出了明確規定:年齡在14週歲以上,28週歲以下的中國青年,承認團的章程,願意參加團組織並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團的決議和按期交納團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年滿28週歲,沒有擔任團內職務的,應該辦理離團手續。這意味著,此次享受假期青年的年齡限制和團員恰好一致。

而聯合國曾在一份文件中把14歲至25歲的人稱為 “青年人口”。

不過,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表示,44歲以下的人被列為青年;45~59歲的人被列為中年;60~74歲的人為較老年(漸近老年);75~89歲的人為老年;90歲以上為長壽者。

按照共青團的劃分標準,1991年五年四日之前出生的已經不能享受青年節了,那麼問題來了 ,青年節這一天的假期到底是勞動節的假期還是青年節的假期?

且不論青年的劃分標準是什麼,其實在我國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就是,很多95後甚至00後都開始稱自己為"老阿姨"了。

雖然這種稱呼只是娛樂性質的,但是這與青年人應該有的"青年"精神完全相悖。而且另外一個現象就是"嘆老",一些年輕人遇到工作不順心、感情不順利時,各種情緒會讓自己產生沮喪感,“嘆老”正是他們的抒發渠道。

五四青年節:親愛的,我不許你說自己老了

實際上,很多人確實是老了,不是生理年齡上的,而是心理上。

對於世界和未知的好奇,幾乎是判斷一個人是否還年輕的第一標誌。當一個人認命的時候,通常就再也沒有希望了,除非他能再站起來。很多時候,和身邊的朋友們聊天,感覺到他們身上的活力在慢慢消失,在慢慢的認命,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只要是具有"青年精神",不管他的年齡是多少,都可以算作是青年,完全可以享受青年節。所以重點就是如何讓更多的青年以及更多的人具備青年精神。青年精神就是意氣風發,積極向上、敢於面對和擔當……這是這個社會和時代應該交給當代青年人的品質。

雖然人生不要扯什麼遠離平庸日進斗金的雞湯鬼話,但是眼中有神,心中有愛,對世界充滿好奇,真的是一輩子的修行。

獻給五四青年節,願我們都永遠年輕。


五四青年節:親愛的,我不許你說自己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