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本地村民和5萬多外來新居民怎麼處?

数读平安浙江 | 5000多本地村民和5万多外来新居民怎么处?

第十二組數據

⬇️⬇️

数读平安浙江 | 5000多本地村民和5万多外来新居民怎么处?

製圖 | 陸建波

“你要是遇到什麼難處,都可以和我說……”近日,嘉善縣魏塘街道新居所鎮北中心站裡,專職副站長陽麗平正在和新居民張大姐聊心事。這時,桌上電話響起,“你那裡又新來人了?好的,晚上等他們下班了,我再過來登記。”陽麗平說話間帶著川妹子的爽利勁兒。

21年前,不到30歲的陽麗平從老家四川來到嘉善縣魏塘街道魏中村打工;如今,她不僅在這裡紮了根,還有了以她名字命名的“陽麗平和阿姨百事坊”,“我已經是新嘉善人了,要為第二故鄉作點貢獻。”陽麗平說。

在魏中村這個民風向善的和美鄉村,5000多名本地村民和5萬多外來新居民和諧相處:下雨了,房東大媽收起了房客們晾在外面的衣衫;過節了,川妹子為村民唱首康定情歌……

数读平安浙江 | 5000多本地村民和5万多外来新居民怎么处?

圖源:網絡

“我們也是嘉善人”

有著“外來務工第一村”稱號的魏中村,也經歷過“成長的煩惱”。“那時候,打架鬥毆、偷雞摸狗的事情不少見,環境也是髒亂差。”1998年,作為數萬湧進嘉善的勞務大軍中一員的陽麗平,目睹過這些亂象。

為了應對外來人員在治安、衛生、子女入學等眾多方面帶來的新挑戰,2000年11月,魏中村成立了嘉興市第一個民工管委會。當時,許多農民工自豪地說:“我們也是嘉善人了!”這種認同感,大大降低了當地對外來人口管理的成本和難度。

而後幾年,天生一副熱心腸的陽麗平,為魏中村的發展付出著自己的努力。她常幫和她一樣的外來務工人員調解、排憂。

数读平安浙江 | 5000多本地村民和5万多外来新居民怎么处?

圖源:網絡

2004年,嘉善的流動人口登記人數升到24萬,魏中村的外來務工人員數量也從2000年的7000多人,飆升至頂峰時期的5萬多人。

如何讓異鄉人早日融入當地?

新居民自治模式從實踐中來。2005年,嘉善縣成立了全省第一個外來人口綜合管理部門——新嘉善人管理委員會(現為新居民事務局),以服務為主,將以往分散在勞動就業、公安、計劃生育、環衛、城管等部門的管理內容歸到一起,實行統一管理。

陽麗平放棄了企業高薪,加入到新居民協管員隊伍中,開始全心全意為新居民服務和維權,成為了魏塘街道新居民事務所鎮北中心站的業務骨幹,“政府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一個平臺,我也有些相關經驗,所以想用自己的力量來服務大家。”

管理服務新居民的隊伍和機制的日益完善,再加上由高清視頻監控探頭全覆蓋織就的“安全防護網”,魏中村的糾紛和案件,一天天減少,幾乎再沒有惡性案件發生。

“這裡就是我的家”

新居民在為城市發展不斷付出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城市的溫情。來到魏中村19年,陽麗平的老鄉陽文勇也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

2001年,魏中村第一所新居民子女學校應運而生,這就是後來的魏中小學,陽文勇成了這所學校的一名老師。他還有另一個身份——義務巡防員。每到初夏,一支由魏中村新老居民黨員志願者組成的義務巡邏隊,就會到魏中村周邊河道巡河,防範暑期孩童溺水。這支隊伍組建8年來,再沒出現過新居民兒童溺水事件。

“18年了,從沒搬過家。”陽文勇租住在當地村民俞永良家,一住就住到現在。如今,魏中村還實行了出租房屋“旅館式”管理模式。在魏中村居住出租房屋“旅館總檯”,房東和租客可以通過平臺進行信息查詢、租住申報、隱患整改、便民服務、問題舉報等操作。“以前租房子,要跑中介、要先登記,現在就像住酒店一樣方便,前臺登記入住就好了。”租客和房東都滿意,人來登記、人走註銷,管理也方便。

時光荏苒,陽文勇親歷著暫住證變成了居住證,名稱從外地人到新嘉善人再到新居民,見證著新居民在這裡享受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子女基本教育、公共文化服務、居住保障服務等。

“這裡月如故鄉明,這裡人如故鄉親”,在與新老居民一起創作的村歌《走進魏中,走進家》裡,這兩句歌詞寫出了陽文勇的心聲,“這裡就是我的家”。

数读平安浙江 | 5000多本地村民和5万多外来新居民怎么处?

圖源:網絡

浙江法制報 zjfzbs

快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数读平安浙江 | 5000多本地村民和5万多外来新居民怎么处?

你的每次在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