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美好生活(287)業委會委員(社區工作者)七項能力要素

業委會委員(社區工作者)七項能力要素 :一“真”二“淨”四“會”


居住美好生活(287)業委會委員(社區工作者)七項能力要素


業委會委員(社區工作者)是群眾(業主)經過一籌建、雙過半三備案推選產生的。廣大群眾的推選是一種信任。

“信為”情意、“任”為期許。作為被推選產生的委員,應當清醒的認識到,面對群眾(業主)的信任,要有感恩之心,不能辜負群託的“信任”,要通過自覺地培育提高自己做社區工作的能力來報答群託信任。

社區工作的範圍廣、涉及面大,包攬了事無鉅細的“繁”“雜”“鎖”“混”等眾多的社會矛盾,俗話講“一人難順百人意”,本文就如何面對這繁瑣複雜的工作現狀特提出業委會委員(社區工作者)能力培訓七要素,供大家探討參考。

作為業委會委員(社區工作者)而言能力不是天生的,社區工作的能力是一個通過實踐不斷地學習總結的循環、漸進、動態過程。就能立素質而言簡言為一“真”二“淨”四“會”等七個方面。

一“真”

:“真”相對於“假”而言則是辯“真”事、用“真”情、講“真”話。尤其在講“真”話問題上要講究“講”的藝術。講“真”話的底線是:“騙”人話不能講,騙人即騙己。“套”話不要講,不能解決問題,講了白講。“官”話要少講,裝腔作勢令人討厭聽不進去。講“真話”的原則是要說到做到,“言而有信”,在言到和做到之間,在時空範圍內留有餘地。不講“過頭話”“活絡話”。實在不能直截了當講真話時,寧可不講,也不要講“假”

二“淨”:“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做事的標準,我們行事必須要努力做到“趨利要潔身自淨,幹事要透明乾淨”。所謂趨利要潔身自淨則是公私分明,既不能為顯自淨,把本來合法、合理、合規應有的個人私己利益隨意棄置,也不能在幹事中為趨小團體、小圈子的私利做得欲蓋彌障不乾淨。

所謂的乾淨第一點是辦事講究透明、辦妥做到,原委透明、過程透明、結果透明,因為透明是公開、公正、公平的基礎,不透明則不公,這是在社會工作中一條準則。乾淨的第二點在於凡事要有個“了結”,不能虎頭蛇尾,不能轟轟烈烈開頭,結束沒完沒了。即使行事不能“完了”,也要有個“段”了,即使是沒有結果也要把沒有結果的結果,給個說法,有個交代,不能隨意的不了了之,應該有個明白的交代。

四“會”:會學習、會溝通、會組織、會開會。

會學習是指在工作中既要勤於學,更要善於學,委員會作為業主大會的常設機構,會學習是一個最起碼的基本功,要先學、勤學、學對、學全,努力使之成為一個學習型的機構。學習的方式有多種,學習的內容更為廣泛,學習既是識廣豁博的源泉,也是積厚沉澱的庫藏,更是提精納蓄的消化吸收的過程。

為此須講究“善學”。從委員會的實踐出發,委員們學習要講究基礎系知識系統學、政策法規經常學、專業技能隨時學、公關心理幹中學。簡言之,學是先知先學的基礎,在委員會工作中,“帶著問題學”是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

居住美好生活(287)業委會委員(社區工作者)七項能力要素


會溝通:溝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勿須多述。然而會溝通則是一種基本功,溝通廣含:情、識、言、行、禮、視、聲、容、聽、問、聞、記、等等要素。會溝通的主動應立足於溝通者自己,而不能轉置於被溝通對象。在眾多的溝通要素中,作為溝通者必須把握好自己的溝通之“情”。

兩個人的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情緒不對,內容就會被扭曲。

在憤怒的情緒驅使下,怎麼能先停下來真誠地溝通?所以,我想說良好的情緒和氛圍,也是必不可缺。

縱有一肚子的情愫,沒有良好的情緒,說得再多也只是發洩。心裡想著溝通,語調卻陰陽怪氣,不知道是溝通還是挑釁。嘴上喊著溝通,脾氣卻比誰都大,不知是溝通還是吵架。

居住美好生活(287)業委會委員(社區工作者)七項能力要素


溝通中控制得了情緒,你就是主動的人;被情緒所控制,你就註定是被動。

要學會溝通,對於溝通者而言,首先要學會調整情緒。只有你自己的心平了,才會做到坐得住、聽得進、記得了、解成見。要學會控制脾氣,只有你自己氣和了,才會做到笑自心、容感人、聲動聽、納真言。

溝通,要努力立足於誠心實意。即平和的情緒,微笑的聲容,誠懇的語氣,溫馨的環境。

會組織是指為了推進小區業主自主、自管、自治工作,有序有效的給予業主大會充分和儘量準確表達業主的“團體意思”提供組織設計。在這裡提出一種業主大會“二、八、三、四”組織模式供大家參考選擇使用。

設計宗旨:以物權法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為基礎,組織起來,落實下去,螺旋循環,有序運行。

針對業主大會客觀存在的籌建啟動難、參與發動難、共同決議難。決策執行難的四難現象從組織管理著手,本著以分層擴面覆蓋、信息對等通暢、操作簡捷有效原則,採用組織管理方法,通過方便業主有序參與的組織行為在自覺、自律、自管、自助的基礎上促進和完善業主大會實現群力、群管、群策、群益。

設計原則:

①“二、八”——即參引經濟學的“二、八”定律,按照群體中20%原動力,能對80%起帶動和影響作用的一般性規律。用2:8的結構比設計區域功能,責任傳遞,循環運行;

②“三”——在“二、八”設計的基礎上,以分析目標為標誌設計遞階式“三”個功能層,每個功能層又以“二、八”方式設計組織管理的整體模式;

③“四”引入管理學“有效管理幅度”理念,取有效管理幅的50%功能,即以1:4為範圍值(即一個人能對4個人實施信息運行的有效管理)在各個層面開展幅射面相對穩定的動態運行,實現管理的有效、有序循環。

應用舉例:某小區業主大會共1000戶業主“二、八、三、四”組織設計

居住美好生活(287)業委會委員(社區工作者)七項能力要素


“二、八、三、四”的組織運行

“二、八、三、四”組織運行的核心即“組織起來、落實下去、有序運行、螺旋循環”。

其運行要點如下:

①分階層,按有效管理50%的幅度能力,以1:4為標準範圍,即每個參與人輻射相對固定4 個人為溝通聯繫對象。落實相互間的電郵、電話、微信。其中尤以傳遞層的落實為重點;

②按三個階層組織,由下而上溝通業主大會事宜的議題、建議、意見等情況反映為決策提供依據;再由上而下將形成的決議分階層落實決策——計劃——執行——協調——控制——反饋的管理內容,實現週而復始、有序循環、動態運行、螺旋上升的組織運行狀態;

③由於有相對穩定的1:4幅度關係可使龐大的工作量在化繁從簡的過程中能使之實現有效的“縮量、約時”。又由於按2:8比例的輻射配置能促進佈局擴散的“全面性”提供保證。通過這樣運行程序促進實現業主大會工作對基礎業主(法人)權益的透明、知情、自覺參與。使業主工作真正做到“叫得應、來得了、坐得住、議得起、共決策、同執行”。

④組織運行公式:

A.自上而下,由a至c

組織設計:a.總戶數x20%=傳遞層組織人人數

b.傳遞層人數x20%=研討層組織人數

c.研討層人數x20%=決策層組織人數

B.自下而上,信息反饋、分層彙總。由戶——單元——樓棟——小區

C.自上而下,信息傳達分層,負責徵求意見,落實決議,業委會——樓棟代表——單元代表——業主戶

D.運行要點:自上而下組織、自下而上運行、有序規範、螺旋循環

會開會:《摘引自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商學院教授,作者:孫滌——羅伯特議事規則之通則》。

召開會議、組織會議、會議決議是所有業委會委員(社區工作者)的重要業務,學習開會應是一門必修課。

開會是現代社會溝通最主要的形式。人類通過會議來商討和決定群體的事務和行動,若要持續有效,必須靠適當的機制來平衡和協調群體與個人之間的權責關係。以明確的規範和程序作為工具,會議才能真正集智廣益、拓寬言路、凝聚共識,才能導致行動,產生實效。程序不當、或操作不當的話,結果會很糟糕,甚至適得其反。

居住美好生活(287)業委會委員(社區工作者)七項能力要素


在這裡向大家介紹一種目前世界上公認的通用的會議議事規則——羅伯特《議事規則》

羅伯特(1837-1923)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最後升任工兵准將,令他永垂史冊的傑作則是在全世界推介的《議事規則》。

羅伯特議事規則凸顯三個特性,即約定性。工具性和價值中性:

約定性,即規則明示在前,對事不對人;

工具性,凡事不往道德上扯,能用工具來解決的絕不無端拔高和指控;

價值中性,旨在凝聚組織認同,提高運作效率,平衡多元利益,通過文明議事來說服、辯論、妥協,從而形成有效果的行動。

召開會議目的是要在不同的利益方之間求得持續的合作,參會者的立場越是多元,訴求越有差異,所涉及的利益分配越是複雜,議事規則的執行就越傾向於嚴格。

羅伯特議事規則的會議程序觀定的核心原則是“權利公正、充分討論、一時一件、一事一議、多數裁決”。

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和操作,我們把《羅伯特議事規則》的精義提煉出來,列為下面的12條原則。

第1條 動議中心原則:動議是開會議事的基本單元。“動議者,行動的提議也。”會議討論的內容應當是一系列明確的動議,它們必須是具體、明確、可操作的行動建議。先動議後討論,無動議不討論。

第2條 主持中立原則:會議“主持人”的基本職責是遵照規則來裁判並執行程序,儘可能不發表自己的意見,也不能對別人的發言表示傾向。(主持人若要發言,必須先授權他人臨時代行主持之責,直到當前動議表決結束。)

第3條 機會均等原則:任何人發言前須示意主持人,得到其允許後方可發言。先舉手者優先,但尚未對當前動議發過言者,優先於已發過言者。同時,主持人應儘量讓意見相反的雙方輪流得到發言機會,以保持平衡。

第4條 立場明確原則:發言人應首先表明對當前待決動議的立場是贊成還是反對,然後說明理由。

第5條 發言完整原則: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

第6條 面對主持原則:發言要面對主持人,參會者之間不得直接辯論。

第7條 限時限次原則:每人每次發言的時間有限制 (比如約定不得超過2分鐘);每人對同一動議的發言次數也有限制(比如約定不得超過2次)。

第8條 一時一件原則:發言不得偏離當前待決的問題。只有在一個動議處理完畢後,才能引入或討論另外一個動議。(主持人對跑題行為應予制止。)

第9條 遵守裁判原則:主持人應制止違反議事規則的行為,這類行為者應立即接受主持人的裁判。

第10條 文明表達原則:不得進行人身攻擊、不得質疑他人動機、習慣或偏好,辯論應就事論事,以當前待決問題為限。

第11條 充分辯論原則:表決須在討論充分展開之後方可進行。

第12條 多數裁決原則:(在簡單多數通過的情況下)動議的通過要求“贊成方”的票數嚴格多於“反對方”的票數(平局即沒通過)。棄權者不計入有效票。

業委會科技認為:

鄰里和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孟子“鄉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一語深刻表述了鄰里友善相處、社會美滿和諧這一令人神往的意境。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一傳統美德在現代都市人的身上似乎再難覓蹤影。高樓大廈這一有形的物體不但阻擋了鄰里間親密交往,更成為阻隔人們心靈溝通的無形屏障,一個個家庭成了樓海中的孤島,同處一隅的鄰里卻互不相識,人們似乎早已習慣“不和陌生人說話”。老子《道德經》中“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不但是當時小國寡民生活狀態的生動寫照,更是對我們現代都市生活狀態的譴責。

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經成為全國上下共同的目標。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區是社會的基礎,打破鄰里隔膜屏障,構建和睦的鄰里關係既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更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免責申明,文章內容系轉載的,轉載內容為原作者觀點或資料整理而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小區生活鬧心事,小區建設成功案例,業主委員會動態信息,圍繞小區鄰里和睦、和諧建設話題,關注後私信微信聯繫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