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古老的坡道,历经千百年沧桑,一路通往悬崖上的司马迁祠墓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书写了《史记》一书,开创了中国通史体例,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在他的原籍修建了祠和墓。自西晋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为司马迁修墓建祠开始,经宋、元、明、清历代多次修建,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庄严的面貌。

“马”两字。不仅“冯”、“同”两姓以先祖光辉史迹自豪,整个韩城人也以司马迁骄傲。为了纪念这位文化名人,这里的人修建了司马迁的塑像。塑像方脸长须,双眉入鬓,显得气宇轩昂。

司马迁现存建筑最早是宋代修建的寝宫和山门,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依山傍水而建,坐落在用砖石筑成的高台上,高约 100米,占地面积约 13万平方米。

穿过景区大门,便是一条蜿蜒的崎岖不平的石头路,这就是韩城最古老的坡道-司马古道,也是108国道的前身。这看似普通的石头路,其实却承载着着悠久的历史。

司马古道最初修建于春秋战国时代。古道最早为土坡,为了防止下雨路泥车滑,北宋时铺砌了石条,也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样子。几千年来,这里曾经一直是韩城通往周边地区,进入国都长安的必经之地。传说明清时期,韩城地区的读书人进京赴考,这条古道延伸出去,与108国道相接。也可以算是韩城最早的高速公路了。


从空中看上去,司马迁祠墓依山而建,东有滔滔黄河,西有巍巍梁山,南可见魏代长城,北可见芝水长流,历经千百年沧桑而愈显雄伟。

司马迁祠共分四个高台,各台之间由石阶相连,层层上升,共九十九级。每座台前立有一个木牌坊,自下而上,第一台牌坊上书“高山仰止”四个字,第二坊上书“龙门才子故里”六个字,第三坊上书“河山之阳”四个字。

航拍拾级而上的游客。

祠庙的第三台上有献殿和寝宫,内祀司马迁的塑像。

路的尽头便是司马迁的墓葬,是元代修建的司马迁衣冠冢,墓前有一通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汉太史公墓”碑,墓冢上有一株古柏,古柏苍郁遒劲,传说植于汉代。

凹凸不平的石道印,记着千余年来仰慕者攀登者的足迹,前来韩城的游客,首先要来这里瞻仰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祠墓。

司马迁祠墓,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环绕,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气势雄伟壮观。经过芝阳桥,直通祠、墓前,路用大石辅设,依山势坡度逐级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