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演員患病眾籌百萬,網絡籌款何時能解“信任危機”?

德雲社演員患病眾籌百萬,網絡籌款何時能解“信任危機”?

4日,德雲社弟子吳鶴臣因腦出血入院,家屬眾籌百萬的新聞,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從家人給出的情況解釋來看,網友表示三個沒想到:一、沒想到吳鶴臣在德雲社的工資這麼低。二、沒想到治療只需十幾萬,卻要眾籌百萬。三、沒想到他家有車有房,卻想通過平臺來“緩解壓力”。

德雲社演員患病眾籌百萬,網絡籌款何時能解“信任危機”?

先自救,再眾籌,不到山窮水盡,莫輕易開口,這是目前大眾所認可的接受慈善捐助的流程。反觀吳某妻子的行為之所以成眾矢之的,無非就是因為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信息讓大家覺得“不值得”。畢竟,跟那些來自農村一貧如洗的家庭,常年睡在醫院走廊的患者家屬相比,擁有兩套房、一輛車、北京戶口和醫保的家庭,確實還沒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有趣的是,吳某妻子看似義正言辭的回應,和當年“羅一笑事件”中羅爸爸的表現如出一轍。“房子沒證,不能賣!”同樣是被揭穿有二套房,連說辭都高度一致。拋開不勞而獲,眾籌的本質就是幫助走投無路的人重拾希望的光。然而,涉事家庭抱著不能降低自身生活水平的想法來求助社會,在自身尚有足夠承擔能力的情況下,草率向社會公眾轉嫁其個人風險,透支了社會信用,影響了公眾判斷,浪費了社會資源。正如網友所說,“某種程度上,這筆錢,其實是捐給了德雲社這個招牌,而不是吳某。”

德雲社演員患病眾籌百萬,網絡籌款何時能解“信任危機”?

此外,平臺對眾籌者條件審核有漏洞,也是導致質疑聲不斷湧來的原因之一。4日,水滴籌回應稱,有房有車也可以發起籌款,勾選“貧困戶”是發起人誤操作。

筆者認為,誤操作一類的解釋,恐怕很難服眾。類似事件的發生,不僅褻瀆愛心,也會給眾籌平臺的公信力帶來影響。“沒資格審核發起人車產房產”的回應,無疑更是加深了公眾的疑慮——平臺連眾籌發起人的基本信息都不核實,又怎麼保證項目的真實性呢?如果不把好這個基本關,必然會有很多人騙捐詐捐,這也就是這次的患者因小有名氣才露餡,那些無名者隱瞞財產求助不是更容易?有沒有經濟能力,建議可以經過第三方機構的核查,不能自說自話、自己哭窮。

事已至此,錢也捐完,我們寄希望家屬能夠公開透明地公佈每一筆花費明細,眾籌平臺完善審核把關的流程,盡到相關責任義務,不能為了平臺的流量和人氣而放任自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