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留下6首诗,篇篇是诗坛神作,这首更是国人的启蒙之作

他只留下6首诗,篇篇是诗坛神作,这首更是国人的启蒙之作

来源丨喜马拉雅APP康震的精品课《康震品读古诗词》

王之涣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人,虽然有关他生平的事迹非常少,而他留存下来的作品也只有六篇,但他的每篇作品都是诗坛精品,他作为一名边塞诗人的大名更是家喻户晓。

他只留下6首诗,篇篇是诗坛神作,这首更是国人的启蒙之作

他的《登鹳雀楼》更是大多数人在学习古诗词时的启蒙之作,只要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略有了解的人,都非常熟悉也非常喜爱这首诗。

《登鹳雀楼》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用了一个“依”字,让我们感觉到是太阳一点一点地顺着山势,慢慢地落到山的那边去。

鹳雀楼是哪里呢?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他在鹳雀楼上看到的是中条山,也可能看到了黄河,但万万看不到大海。

他只留下6首诗,篇篇是诗坛神作,这首更是国人的启蒙之作

所以,“白日依山尽”写的是眼前的景象,“黄河入海流”实际上是在写自己遥想的景象,一个是眼前之景,一个是遥想之景,两个景象结合在一起气象壮大。

极简的用词构建了恢弘的想象力

而王之涣的用词,写太阳就是简简单单的“白日”,写太阳依着山慢慢地落到山的那边去,也只用了“依山尽”这三个字;写黄河也只是简单的写到了“黄河”这两个字,这正是诗人写诗的高妙之处。

他用了极简的词语,却造就了非常巨大的想象空间,读者在非常丰富的想象之中体会黄河、高山、白日和海流的气势。

他只留下6首诗,篇篇是诗坛神作,这首更是国人的启蒙之作

这首四的三四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头两句即便写得很好,但如果只是这两句,也不过是普通的写景之语。

但是到后两句诗人突然说,想要看到更远的景象,那就需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才能看得更远,想得更远,才能看到更加壮丽的景象。

他只留下6首诗,篇篇是诗坛神作,这首更是国人的启蒙之作

在这里,作者使用的词语依然非常简单,只是用了“穷”、“千里”,后边也只是用了一个“更上”。没有说“更上十层楼”,也没有说“更上二十层楼”,只说“更上一层楼”。

所以,《登鹳雀楼》这首诗就妙在:用了极简的字句,却表达了无穷的想象。用了极简的词语,却给我们造就了无比丰富的诗的内涵。

《登鹳雀楼》的作者究竟是不是王之涣?

我们一直口口声声说《登鹳雀楼》是王之涣所作,但其实这首诗的作者是有疑点的。

首先,盛唐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文人叫芮挺章,他编选了诗集《国秀集》,其中就收录了《登鹳雀楼》这首诗,但是作者是谁呢?是盛唐的一位咱们不太熟悉的诗人朱斌。

他只留下6首诗,篇篇是诗坛神作,这首更是国人的启蒙之作

《国秀集》选了王之涣的三首诗,却没有选《登鹳雀楼》。按理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芮挺章编《国秀集》时,王之涣刚刚去世不久,他的家人、好朋友高适、王昌龄也都健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国秀集》没有选署名作者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说不过去的。

其次,《登鹳雀楼》的作者是王之涣,这个记载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的一部诗文总集《文苑英华》。

根据学界的研究,《文苑英华》的资料来源只可能有两种:一是编者当时到鹳雀楼上,抄了留在鹳雀楼上的这首诗的墨迹,二是转抄自不知何人的手抄本。

但是根据史料记载,鹳雀楼在唐代就被翻修过一次,所以宋代人见到的鹳雀楼已不再是当年王之涣这些唐代人登上的鹳雀楼。

他只留下6首诗,篇篇是诗坛神作,这首更是国人的启蒙之作

换言之,如果宋代人到鹳雀楼上去抄了这首诗,那也不是当时盛唐诗人留下的墨迹,因此这条材料可以排除。

有趣的是,清代康熙年间纂修的《全唐诗》,收录了当时人们能见到的所有唐诗,其中就收了《登鹳雀楼》这首诗,但是署名是“一作朱斌诗”,又有“一作王之涣诗”,这就使我们糊涂了,《全唐诗》不给我们做主,就需要我们自己去研究。

所以,根据以上的材料,我们有理由认为《登鹳雀楼》真的作者不是王之涣,而是朱斌,这是个学术问题,还在探讨当中。

但是这有什么要紧的呢?《登鹳雀楼》写得实在太好了。无论是谁写的,都是盛唐诗人的杰作。也只有盛唐诗人能写出这样既很简单,又很壮大,又有人生哲理的诗。

他只留下6首诗,篇篇是诗坛神作,这首更是国人的启蒙之作

所以好诗不在长,好诗不在繁,在于剪裁,在于点名特色。做人也是这样,不要太复杂,要简单一点。要简单而有特色,才会有力量。

就像这首诗的诗人一样,悟出朴素而深刻的哲理,才能让人抛弃固步自封的陋识,最终登高放眼,开拓出愈益美好的新境界。

此诗短短20字,却以浩荡磅礴、尺幅千里之势,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关于主播和课程:

《康震品读古诗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为您深度解析80首,延伸100多首,30位诗人的快意人生,600年唐宋国家事。带你丰富文学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个人气质、提升内在修养。

课程总播放量超过1000万,一共150集,带你纵览唐宋国家事,品味诗人的快意人生。

关于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中国知名音频平台,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不用看,听喜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