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近几年的总规划图!!

城市就像梦境,像长长画廊,晴时满树花开,雨天一池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间,沿途每条街道树荫婆娑,楼房林立,这个生机的城市有过往,现在和将来。新明城日新月异,“滨湖花园、山水田园”的画卷徐徐展开,我们有理由为我们可爱的城市激情畅想!

规划体现了一种秩序。一个规划一种秩序,多个规划就形成了多种秩序,要求规划之间必须协调对接,保证整体秩序的衔接顺畅。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是对“缺位”总规的“补位”,是对全域空间的整体设计,是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发展的“总设计图”。

《明光市空间规划(2017-2030年)》以空间统筹利用为核心,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统一空间利用与管控。主要内容包括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城镇、生态和农业三大空间布局;划定有关保护和发展的各类控制线,促进发展目标、人口规模、建设用地指标、城镇开发边界和功能布局的统一;探索构建统一规范的空间规划体系,促进各部门规划在“发展目标、技术指标、空间坐标、环境达标”上的统一;梳理各部门管理事权,明确部门事权管理内容,明确管控措施,简化审批流程,最终促进明光市空间治理能力提升。

明光近几年的总规划图!!

明光市区位规划空间关系图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7-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7-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明光近几年的总规划图!!

明光市市域土地用途现状图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明光市行政管辖区范围,国土总面积约2350.34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12个建制镇和1个乡,包括明光街道、明东街道、明西街道、明南街道、潘村镇、女山湖镇、涧溪镇、张八岭镇、柳巷镇、古沛镇、桥头镇、苏巷镇、石坝镇、管店镇、三界镇、自来桥镇、泊岗乡。

明光近几年的总规划图!!

明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生态格局:

依托“山水相映、岗岭相间”的生态地理特征,构建“双核、三区、四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

双核:女山湖—七里湖生态核心、老嘉山生态核心;

三区:两湖水圩区、缓丘平原区、密林山地区;

四廊:淮河、池河—南沙河、石坝河、涧溪河生态廊道;

多点:女山、抹山、月亮湾、老中小嘉山、栖凤湖、跃龙湖、石坝水库、燕子湾等生态节点。

明光近几年的总规划图!!

市域“两规”建设用地差异分析图

两规差异分析:

城乡规划拼合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叠加形成图斑总数为151591个。其中两规建设用地差异图斑3261个,共5202.37公顷,占全市面积比例为2.21%。

明光近几年的总规划图!!

明光近几年的总规划图!!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科学合理谋划明光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将全市划分为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通过三类空间的合理布局,形成奠定明光市发展全局的“一张底图”,明光市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比例结构为5.38:72.30:22.32。

明光近几年的总规划图!!

市域控制线划定规划图

规划至2030年,市域构建“一核、两轴、三区、四极、六点”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成“核心引领、十字带动、一环链接、片区联动”的全域整体协调发展空间格局。

一核:由城区和桥头、苏巷、石坝三个卫星镇组合形成的“新明城”综合发展核,是明光的主体功能承载区。

两轴:依托104国道和309省道形成的城镇协调发展轴。

三区:中部综合经济片区、北部农业经济片区、南部生态经济片区三个功能协调互补的经济功能片区。

中部综合经济片区:包括城区、桥头镇、石坝镇、苏巷镇、涧溪镇。承载区域性重要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商贸流通基地和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等职能。

北部农业经济片区:包括潘村镇、女山湖镇、古沛镇、柳巷镇、泊岗乡。优化农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并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农副产品基地。

南部生态经济片区:包括张八岭镇、管店镇、三界镇、自来桥镇。依托栖凤湖和跃龙湖等生态资源要素,重点发展生态经济产业、生态旅游和度假休闲产业。

四极:四个中心镇,包括潘村镇、女山湖镇、涧溪镇、张八岭镇。

六点:六个一般乡镇,包括管店镇、三界镇、自来桥镇、古沛镇、柳巷镇、泊岗乡。

明光近几年的总规划图!!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图

重大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内空间包含基础设施本体保护范围和两侧控制范围;线内空间应作为铁路、高速公路、四至六级航道、架空220kV(含)以上电力线、区域燃气等相关设施建设的集中区域。

明光近几年的总规划图!!

市域空间布局规划图

规划至2030年,明光市城镇空间面积为12649.56公顷,占市域国土总面积的5.38%。城镇空间主要包括明光城区、女山湖镇、涧溪镇、张八岭镇、柳巷镇、古沛镇、桥头镇、苏巷镇、石坝镇、管店镇、三界镇、自来桥镇、泊岗乡等城镇规划建成区和开发建设预留区。

规划至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349.34公顷。

53.2乡镇建设用地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考虑乡镇地区镇村兼具的属性,各乡镇建设用地指标除乡镇建设用地外,兼由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口径解决。

规划至2030年,明光市13个乡镇和高铁片区建设用地规模为3740.45公顷,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624.81公顷。

明光近几年的总规划图!!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规划至2030年,市域构建“一纵一横双环三射”干线公路体系。

“一纵”:104国道,市域公路体系构建的纵向主轴线。

“一横”:309省道,市域公路体系构建的横向主轴线。

“双环”:一环为明光城区外环快速通道,规划为一级公路;另一环为明光城区—管店镇—三界镇—张八岭镇—自来桥镇—涧溪镇—苏巷镇—女山湖镇—潘村镇—古沛镇—桥头镇的多条一二级公路组成的市域环线快速通道。

“三射”:226省道、257省道、345国道。

226省道:加强了明光定远高铁站的联系。

257省道:皖苏大通道,加强了明光沿苏经济带及苏北的联系。

345国道:加强与扬州等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

两条快速环线通道串联各主要乡镇与其他对外交通通道连接,形成轴、环、枝相结合的干线公路体系。

明光近几年的总规划图!!

市域土地用途规划图

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要求,规划至2030年,形成“35+9”的村庄布点体系,分别按照积极发展、适度发展和控制发展三种发展方式指导建设。

积极发展型: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并引导周边小型的规划撤并村农民向中心村集中。制定完善鼓励宅基地节约、房屋迁建补贴和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农民通过旧村改造和迁村并点向中心村集聚。

适度发展型:对部分村庄,引导其在自身基础上适度发展,可保留其现有较好基础的居民点,不接受邻近村庄并入,不扩大规模,主要进行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

控制发展型:主要是发展条件差、规模小、受地质灾害威胁等自然村,严格控制新建房屋,不进行设施环境整治改造,逐步引导其人口迁出,并入中心村。

明光近几年的总规划图!!

市域近期重大项目布局规划图

按照拟纳入国家发展规划项目、拟纳入省级发展规划项目、明光市重点规划项目分类统计,在此基础上按照交通、能源、环资、商业贸易、旅游开发、工业、农业、水利、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项目类别入库,共计112个。

明光近几年的总规划图!!

中心城区近期重大项目布局规划图

交通类23个,能源类8个,商业贸易类4个、环资类3个、商业贸易类4个、旅游开发类14个、工业类10个、农业类4个、水利类7个、城镇基础设施类25个、社会事业类10个,总投资2606.5亿元,“十三五”计划投资1302.3亿元。

明光近几年的总规划图!!

城市开发边界内用地规划图

城市规模:

规划至2030年,城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城市人口规模为4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349.34公顷。

城市性质:

国家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皖苏省际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山水园林城市。

发展策略:

极化中心城区,构建战略空间发展新框架;

优化功能布局,统筹产、城、景协调发展;

实施双轮驱动,推进老城更新和新区建设;

突出生态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和文化魅力;

改善人居环境,体现服务均等和社会公平。

形态格局:

根据“东扩、南控、西连、北进”的空间拓展策略,形成“形态、业态、生态、文态”四态融合的形态格局。

形态:扩容城区战略发展空间、打造产城景一体“新明城”格局;

业态:构建可持续经济增长极、建设边际地区新兴产业服务基地;

生态: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筑田园映城水绿营城优美品质;

文态:应用创新传承地域文脉、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塑造精神气质。

明光近几年的总规划图!!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图

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两河相拥、三湖环抱][一核四心、圈层发散] [一带五轴、井字架构] [四区互动、城景交融]的空间格局。

[两河相拥、三湖环抱]

明光城区处在池河和石坝河两河走廊地带,东风湖、月亮湾、石坝水库均匀分布在城区外围。

[一核四心、圈层发散]

一核:以东风湖-抹山景区为基础,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区,形成山水文化核心,是未来明光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要素。

四心:即四个城市级中心,分别为老城商贸中心、政务文化综合中心、滨湖综合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

圈层发散:滨湖综合服务中心作为东风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圈层,两者联动发展,对外辐射形成半径为5KM的圈层式结构,该距离也是非机动车出行的舒适距离。外圈层核心包括老城商贸中心、政务文化综合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及休闲农业博览中心。

[一带五轴、井字架构]

一带:池河南连月亮湾生态涵养区,北接女山湖生态保育区,强调池河在城市中的生态景观风光带及空间拓展引导作用,结合两侧田园风光及城市实质空间,形成不同的功能及风貌区段,打造池河景观带,引领城市沿河拓展。

五轴:五条城市发展轴,分别为东西向的嘉山大道功能发展轴、池河大道功能发展轴和南北向的明光大道城市功能发展轴、抹山大道城市功能发展轴、洪武大道—车站路城市功能发展轴。

井字架构:五条城市功能发展轴形成井字形空间发展轴,串联城市级中心及片区级中心,点轴带动,共同架构城市骨架。

[四区互动、城景交融]

西部综合城区、中部政务新区、东部工业园区和北部滨湖新区功能协调互补、保留和控制生态田园风光,作为整个生态基底,形成各功能区之间的田园风光带,达到城景交融的空间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