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如果再讓我去做一個選擇的話,我可能不太願意再去進到那樣一個環境裡。它那個洞壁上全是特別大的裂縫,感覺上面那個土隨時都會塌下來。”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2003年2月,西安南郊一座流沙墓被盜墓分子盜掘,接到報警之後,西安市公安局刑偵局的民警迅速對現場進行布控,最終在2003年2月15日,將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2月16日,陝西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的兩名記者跟隨民警對盜墓現場進行了拍攝。從事新聞採訪工作20年、人稱“羅大膽”的羅強,就是當時下到流沙墓中的記者之一。多年後,提前當時下到墓穴中的情形,他說這是自己記者生涯中最刺激,同時也是最冒險的一次經歷,現在想起來,仍心有餘悸。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因為當時進入流沙墓的入口是一個普通的井口,這讓“羅大膽”有點好奇。為什麼會從這個井口進去?這就是流沙墓的入口嗎?直到民警對現場的情況進行了解釋之後,“羅大膽”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因為盜墓者怕引起別人的注意,才從墓穴的旁邊打開了一個小小的井口。另一個原因,就是盜墓者出於自身安全考慮,他們下井之後,再橫向打洞,試圖進入流沙墓。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跟隨著西安市公安局刑偵局的民警,“羅大膽”拿著攝像機,順著繩索下到了這口枯井中,然後匍匐進入了盜洞。因為橫向盜洞的直徑大概只有一米左右,即便是慢慢的向前爬行,也必須要小心謹慎,因為墓洞中的土層會隨時掉下來。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陝西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 羅強:“只看到前面由公安人員拿著手電在前面照,順著前面透過來的光,我能看到整個橫著的盜洞,它那個洞壁上全是特別大的裂縫。就是感覺上面那個土隨時都會塌下來。”

從當時拍攝的畫面來看,這個橫向盜洞的進出口雖然非常狹窄,但進入之後,裡面的空間卻十分寬敞。在這個比較寬敞的空間內,還有盜墓者留下的整捆的蠟燭、和手電筒、電池,方便麵、礦泉水,還有一些被子、大衣等物品。在距離這些物品不遠處,還有一些鋼圈,有油壓的千金頂,有垃圾洞,而且垃圾洞已經裝滿了沙子。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大家都知道,盜墓最常用的工具是洛陽鏟、鐝頭等,鋼圈、千斤頂這些似乎與盜墓風馬牛不相及的工具,為何會出現在盜洞內?而且,盜洞內居然還有一個填滿沙子的垃圾坑,這些沙子究竟從何而來?會不會就是流沙墓中用於防盜的細沙呢???如果是,為什麼不僅沒有起到防盜的作用,反而被排到了垃圾坑裡呢???

“讓人很震驚,震驚就在於這個盜洞,它的裡面已經被挖了一個很大的,他們來作業的空間,還有一個就是排流沙的一個垃圾坑,或者叫灰坑,他們其實已經把流沙墓打開了,中間是流沙,沙牆,然後是外壁,他們已經把外壁掏開了。”羅強說。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好在民警及時發現,盜墓者才沒能進入這座流沙墓。可是,盜墓者也是想盡了辦法,採取了多種手段對墓穴進行了挖掘。他們首先想的第一個辦法就是炸垃圾坑,按他們的想象流沙墓就是一層沙層,先把一部分的沙子排到垃圾洞裡,炸的很深的垃圾洞,然後墓就露出來了,就可以進去進行盜掘了。但這條路他們沒走通。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陝西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 羅強:“說起來他們盜掘的技術又很簡單,簡單就在於他們把非常粗的鋼管,能容納一個人的鋼管,鋸成大概50公分左右一截一截的長度,然後後面是一個千斤頂,用一個頂板把鋼管頂住以後,後面再用千斤頂不停的壓,然後就把鋼管推進去了。就和我們的盾構機一樣,實際上是把流沙就箍在外面了,然後就把內部的流沙排到剛才咱們說的,廢棄的垃圾坑裡面。推上一截,然後千斤頂倒回來,把鋼管放進去,然後繼續往上頂。”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讓盜墓者費盡心思,冒著生命危險盜掘流沙墓;又讓我們的記者親身犯險,進入盜洞拍攝素材。什麼樣的墓穴會有如此吸引力?面對這些盜墓賊,警方又是如何將其一一抓獲的?

由於當時西安警方的及時偵破,盜墓者只是打開了墓道,沒有對這座流沙墓進行完全的盜掘。在盜墓發生的半個月之後,這6名盜墓者也被西安警方全部抓獲。那麼,這座流沙墓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會讓盜墓者冒著生命危險進入墓穴?而後又憑藉著墓葬的巧妙設計讓盜墓者無功而返呢?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古代帝王將相,生前顯貴,死後在自己的墓穴中也會陪葬大量的珍貴物品。因此他們不得不設下重重機關,用盡各種手段來防止自己的墓穴被盜。而這些古代墓葬的防盜方法中,“流沙墓”中的防盜構造,別具一格,讓人稱奇。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也不知有多少盜墓者在流沙墓裡命喪黃泉,以至於後來有人用“吃人”墓葬來形容它的神秘和可怕。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一座流沙墓,防盜兩千年!什麼是流沙墓?

所謂的填沙絕技,即在墓道和墓室周邊填塞細沙。這個方法很簡單,卻是中國人獨到的發明創造。盜墓者之所以在一夜或幾夜之內就順利進入墓室,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打洞。但無論是圓洞還是方洞,都是建立在泥石堆積結構的基礎之上的,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打洞挖坑。若周圍不是土石而是一片沙漠,此事就難了。發明者恰恰抓住這個特點,在墓道或墓周邊填沙,少則幾噸,多則幾十噸、上百噸。盜墓者若想進入墓室,就必須與填沙打交道,或者說只能一點點地向外掏沙。沙呈軟性,掏出一點,周圍之沙立即擁將出來補充,如此循環往復,沙擁不絕,除非將所填之沙全部掏盡,否則不能進入墓道與墓室。而當盜墓者挖洞時,旁邊的細沙會向洞裡流動,掩埋剛挖好的洞。當挖的洞很深時,極易造成塌方,輕則把挖開的洞掩埋,重則會把洞裡的人埋掉,更可怕的是藏在細沙裡的石頭,隨著垮塌的沙子墜落,成了打擊盜墓者的武器。這也就是古往今來,流沙墓鮮有被盜的原因。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流沙墓的墓主人非富即貴

流沙墓起源於春秋時期,在戰國至西漢早期最為盛行,平民百姓很少採用這種喪葬形式,墓主人多為王候貴族。據史書記載,漢昭帝在修建平陵時,曾動用了農民牛車三萬輛,專門運沙子,每車價值上千兩銀子。考古專家認為,古人之所以費盡心機、耗資巨大建造流沙墓,一方面是因為從戰國時期起盜墓行為就十分猖獗,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防止政治報復。而到了西漢晚期,由於墓穴修建方式的改變,流沙墓也逐漸被別的墓葬防盜形式所替代。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流沙墓的傳說與盜墓者的“剋星”

其實,說起流沙大墓,確實有它神乎其神的地方,目前,全國已經發現的這類墓葬,雖然大都也被盜過,但是被徹底盜掘的屈指可數。特別是修建於春秋時期的河南省郭莊古墓,它的經歷最為坎坷,先後抵擋住了17撥的盜墓賊,這些盜墓賊最早的出現在戰國時期,最近的來自現代,但全都敗在了這座流沙大墓面前。相傳在北宋年間,三個結為拜把兄弟的竊賊,為了盜取郭莊古墓內的珍寶,盜洞一打就是三天。到了第四天深夜,3個盜墓賊拿著火把、鐵鍁仍舊一刻不停地挖著。突然間,古墓內傳來了“沙沙”的聲音,狡猾的老大一聽不對勁,立刻撒腿就跑,老二、老三瞬間瞬間被傾瀉而下的黃沙掩埋。死在了墓裡。屁滾尿流才總算逃出昇天的老大,從此金盆洗手,還放出傳言,郭莊大墓有土地爺保護,凡人入墓,必被活埋。

民國時期,大軍閥閻錫山也曾經效仿古人,採用積沙防盜的方式,修建了一座龐大的監獄,專門關押與他在政治上作對的人。牆壁和屋頂都用細沙填塞。如果有穿牆越獄者,只要拆掉一塊石頭,細沙就會紛紛湧出,很快被看守者發現,所以這座監獄歷經二十年風雲變幻,沒有一個越獄成功者。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流沙墓也分為暗積沙防盜術和明積沙防盜術

其實,剛才給大家說的,咱們西安和河南發現的那兩流沙墓,採取都是暗積沙防盜術,流沙墓還有一種明積沙防盜術,防盜效果那是更加厲害!!!

為什麼說,明積沙墓更讓盜墓賊束手無策呢?因為它回填時不用夯土,而是全部用沙子填埋。要在深達幾十米的大沙堆中,打穿一個盜洞,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盜墓賊如果想盜取明積沙墓,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將沙子全部挖掉,可這樣動靜又過大,容易被人發現,所以明積沙墓才讓盜賊望而卻步。如此說來,明積沙墓的防盜效果的確更好。但縱觀近幾十的考古發現,暗積沙墓層出不窮,明積沙墓卻十分罕見。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西安南郊驚現罕見“吃人”流沙墓,聽聽當時涉險下到墓道中的記者怎麼說


如今,這些保留下來的流沙墓不僅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個盜墓賊鎩羽而歸的故事,更可貴的是它讓很多文物珍寶得以完整保存,流芳百世!而人們對流沙墓秘密的探索也將會繼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