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大家好,还记得曾经课代表和大家推荐过的国内首家死亡体验馆----「醒来」吗?

就在2019年4月4号,它正式闭馆了。

课代表很遗憾没能去那里亲自体验下死亡,不过却十分幸运地抢到了组织方闭馆后的死亡艺术节以及遗物展的体验票。

可惜,就在两天前公众号发了一篇推文。他们说,由于相关部门禁止活动出现“死亡”这个字眼。考虑再三后,原定的所有活动取消。

看着那样一篇通知,都有可以感受到体验馆负责人员的心疼与疲惫。

而课代表也是五味杂陈,我有点不懂,为什么不可以出现“死亡”这个字眼呢?

就好像,我们总是听到要加强“死亡教育”“性教育”的正确言论,可落到实处时,这些词汇还是那么的讳莫如深。

如果我们所谓的加强只是一种“喊口号”,那该多可惜啊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如果这是一个禁忌,那么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呢?

所以,这一次课代表想带着大家一起在文字中,走一遍已经不再的「醒来」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NO.6

人生如雾亦如梦

「醒来」体验馆

缘生缘灭还自在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坐标//

上海市黄浦区

普育西路105号

公益新天地

2号楼101-104

电话//

021-61213004

凡真实的

必会相遇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许多人曾被问起,生命还剩最后一个月,会去做些什么?

可在影视作品的梦幻泡影下,很多时候我们都倾向于把死亡浪漫化了。

以疾病为例,其实最后一个月,是你对自己的身体失去自主权的过程。被交到仪器,交到别人的手上。

花的怒放永远只是一瞬间,

凋零却得风吹雨打,一片一片一片。

没有必要把死亡看得太沉重,

但是也别想得太美好了。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何谓油尽灯枯?

你必须眼睁睁地看着一条生命一寸寸被咬噬,你按不了暂停键,也按不了快进键。这是个非常残酷的过程。

「醒来」便是这样一家旨在生命教育的体验馆,希望通过生者的主动探究,化解一部分死亡恐惧,并系统学习如何面对亲人乃至自己的死亡。

落成不到两个月,便斩获CNN等一批国内外媒体盛赞——

填补了生命领域的空白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它脱胎于临终关怀NGO公益组织,雏形是汶川地震的心理支援小组。

死亡最难的,从来都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那一刻,而是亡者与生者漫长又曲折的心理重建过程。

很多时候,你都以为时间过去那么久了,自己已经放下了。

可突然间一味熟悉的菜肴,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一颗闪烁着微光的星星……把你一下子又拽回情绪的漩涡里。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你知道吗

你是我心里的罗马古城

其实你走了以后

那座古城就没了筋骨

可这块地荒了,都还是你的

细沙堆塔,重建推倒,推倒重建

日复一日,不厌疲倦

我不是要「沉湎过去」

只是我的身上有一些无处安放

需要先寄存在古城里

人生很长

你先帮我好好保管

我还要继续前行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2012年创始人丁锐萌发了“死亡体验馆”的想法。他们花了整整4年,中途还拆了重建过一次,直到2016年4月4号才开馆。

这不是一座冷冰冰的建筑,而是一个人和人发生关系的场所,不仅模拟出了“亡”——灭亡的一瞬间,而且再现了死——走向亡的过程。

它不仅让大家和死亡“亲密”接触,也要大家回过头来好好想想——

我到底要怎么活着?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课代表犹记得创始人曾经讲到的一个故事。

那是来到体验馆的一对夫妻。他们很早就被淘汰了……男的先淘汰,女的就说:我也要跟他走。我一定要跟他走,这对我来说特别重要。

游戏不允许,因为死亡是孤独的。

可这一次,他们还是破例允许了。体验结束后,妻子特地找到丁锐,她说:

真的谢谢

因为我已经癌症晚期

死得那么难看的时候

我说不出来告别

我要用你这个馆

在我还漂亮的时候

好好说告别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那么,醒来究竟如何让我们体验“死亡”呢?

它是一个由10个空间组成的封闭式体验馆,浓缩呈现了从生到死的全过程:

微言,念尘,三界,生花,无常,

彼岸,空色,归零,初心,醒来。

每次体验以12人为一组,时长3小时。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 微 言 」

作为十二人之一

在墙上按下掌印

开始这一轮死亡体验

全镜面空间

视觉感很强

炫酷的蓝色激光线

将空间割裂

带着破碎的美

代表对凡尘的贪恋

人生如雾亦如梦

缘生缘灭还自在

镜面折射出无数虚像

是无数个你

你即将向他们告别

「 念 尘 」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生 花」

这是「醒来」最不同于其他死亡体验的地方,

也是「醒来」之所以可称为哲学产品之处。

12个人要在这里面临类似“电车难题”的12道问题考验,每个人手中都握有一个投票器,有权将人票死。

当被问到这和“狼人杀”有什么不同时,丁锐说,生花最大的不同是——

你代入的是你自己。你不是狼,不是预言家,不是平民,你只会面对,你自己。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每个投票器对应一个号码,能用的只是微信功能。(对,都这种时候了,别再想着用它自拍发朋友圈了好吗,严肃点!)

体验过程中,需要不断发微信至“醒来”的官方账号,进行投票,辩论等过程。

每一次道德上的、伦理上的选择,都映射着现实中的选择。也因此,形形色色的戏剧故事在这里上演。

每句话,每次选择,微不可察惊心动魄。

是人性在死亡面前,猝不及防的表达。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有时,创始人也会匿名分享一些精彩的讨论,其中有两个课代表印象弥深:

在一个涉及医患纠纷的轮次,题面是:“你是医生,做了一个失败的手术,你是要冒着医闹的风险,向病人家属说明自己的失误,还是闭口不言,去服务更多的人呢?”

场上几乎是一半一半。轮到倒数第二个女生,她没有亮明观点,而是讨巧地打马虎眼,想要讨好双方。

结果到了最后一个人,他说:“不选择的人是最可怕的,往往会让人置于一种愚昧的善良。”

此话一出四座皆惊,女生随即被高票投走。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不过,醒来还有一个特别的考验,就是“被票死”后,如果一半人以上投票通过,将椅子转过来,“复活”的权力会被赋予给这个人。

他可以选择还是自己死,或者指定在场的任何一个人“替死”。

在选择替死的人中,有个女孩投给了第一个将椅子转过来的人,也就是第一个决定复活她的人,理由是:

如果你是伪善

我送你去死

如果你不是

我要你知道善良是有代价的

发现了吗?寻常社交关系中的“和谐”,在生死面前完全行不通了。

体验中的大多数人,选择在这个近乎真空的地方,表达出了自己真实的好恶。

「 无 常 」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不过「生花」

并不是大逃杀

这里没有输家

也没有幸存者

区别只是先后

走入“无常”之门

走过曲折黑暗的

「无常」之路后

便是一片闪烁着

星光的空间

依然是黑暗的

但头顶的微光

让人有些神思恍惚

耳边忽远忽近的响起

一些分辨不明的

笑声,哭泣声~~

模拟的正是生死之间

濒死之时的记忆回想

「 彼 岸 」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 归 零 」

躺上人形传送带

缓缓离开

熟悉的风景

进入“焚化炉”

为了模拟出这个感觉,醒来团队去躺了一次真实的焚化炉。尽管程序已经被设定好,躺上去的一刻,依然紧张得抽痛,鼓风机发动,炉膛里未清的骨灰一下子吹个满膛。

而就是窒息之中,让人捕捉到生死之际、虚实之间的那个感觉。

在一浪一浪涌来的热潮中,传送带缓缓移动,你在焚化炉上动弹不得,足足1分钟,这个过程让人焦灼。迫切希望这一切能够早点结束,早点换来重生。这对于醒来最为重要.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 初 心 」

从狭长甬道爬出

降落到有一个

被白色球体

包围的空间

这是子宫

也是重生的起点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最后,此前十二位依次离开的人重新回来。一切重新开始:这便是「醒来」

体验的收尾,每个参与者都会收到一个关键词,描述游戏的整场表现。

这并不是所谓上帝视角的傲慢,而是因为开馆两个月后,醒来团队发现这场体验,总在最后阶段散掉,大家都自说自话。

“在人的需求序列中,被看见是第一需求。”

想到这点,丁锐便试图用自己的上帝视角,给出一个关键词,让游戏最终导向每个参与者自己, 这是一个闭环,是一次灵性的旅程。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就在2019年4月4日,这趟旅程终于散场,开业三年的“醒来”正式闭馆。

而计划中的盛大告别,在实践时,不断被磨损。也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

当然,接下来,他们还是会尝试用话剧等方式,重新承载“死亡”这个命题。

这是结束,也是重新启程。

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究竟还有多远 | 周末志

我们身边总有些少数人,这一生都无法剥离自己身上有些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

但也正像体验馆的理念一样,在日常生活中有“归零”勇气的人,才能重新醒来。

重要的不是“死亡”的体验,而是我们要怎么活过这一生。

你需要真正的生活

而不是躺在现有的状态里

图片 | 来自网络

▼ ▼ 在佛学里体会真正的生命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