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老醫生朱迪祿尋找當年在駐馬店的‘親人’”續 :40多年了,咱們可算見面了

“朱老師,可算等到您啦!”4月19日下午2時,駐馬店市西平縣盆堯衛生院門前拉著“熱烈歡迎朱迪祿老師再回盆堯”的橫幅,當地一些群眾像過年一樣換上整潔的衣服,夾道歡迎朱迪祿“回家”。40多年的牽掛,此刻圓夢。

“44年了,我終於回來啦!我真想你們,能在有生之年見到大家,我就沒啥遺憾的了。”朱迪祿和當年的好友、學生、鄉親們一一見過面後幾度哽咽,他沒想到盆堯百姓還特地為他舉辦了溫馨而熱烈的歡迎儀式,久別重逢的感動讓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鶴壁老醫生朱迪祿尋找當年在駐馬店的‘親人’”續 :40多年了,咱們可算見面了

當年的隊友張富軒(左):朱老師,我們終於見面了!

憶當年,圓夢心更切

4月19日早上5時,朱迪祿早早地起床了,即將圓夢的興奮讓他睡意全無。

原計劃上午8時出發,但由於老人再三催促,大家早上7時便動身前往駐馬店了。

老人一路上難掩興奮之情,他時而四處張望,時而低頭看錶。

為了緩解緊張情緒,他向記者講起當年的事。

1975年8月,駐馬店發生洪災,29歲的朱迪祿是鶴壁市第二批赴駐馬店抗洪救災醫療隊的成員。他與隊友被分派到西平縣盆堯公社,在盆堯公社衛生院居住。

救災期間,朱迪祿幾乎每天都要問診近百名病人,還會抽出時間到村民家中送醫送藥。到災區3個月後,他應當地政府邀請開辦了中醫培訓班,義務對當地44名“赤腳醫生”進行培訓。為了更好地教學,也為了給群眾提供更多藥材,朱迪祿在當地種植了4畝中藥材,他和學員一起勞動,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轉眼到了2019年,一別40多年,朱迪祿十分想再回盆堯看看。

“感謝淇河晨報和天中晚報幫忙找到當年那些‘親人’。一想到就要圓夢了,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飛過去。”當汽車駛入駐馬店境內時,朱迪祿老人紅了眼眶。

再見面,青年已白頭

在幫助朱迪祿“尋親”的過程中,盆堯衛生院大力支持。該院院長劉鵬威對此事十分重視,多方打聽,聯繫到當年培訓班的部分學員和朱迪祿救助過的村民。劉鵬威還專門到漯河市將當年同朱迪祿一起工作的醫生接了回來,將見面地點設在盆堯衛生院。“這是朱老師曾經工作、生活過的地方,在這兒見面意義重大。”劉鵬威說。

下午2時許,朱迪祿來到盆堯衛生院大門口,“就是這兒!我們當年就住在這兒!衛生院變大了,變漂亮了。”朱迪祿難掩激動,大聲說。

“朱老師,您還記不記得我?我是您的學生陳平西啊!”

“朱老師,我是徐楊村的,當年您救了我們全家。”

…… ……

早已等候在那兒的人一下子圍了上來。大家簇擁著朱迪祿,一時間,握手、擁抱、哭泣、大笑的畫面一同上演,大家都在用溫情喚起朱迪祿對他們的記憶。

“你都老了,當年還是個小夥子呢!”

“你比原來胖了不少,我差點兒沒認出來你。”

重逢的激動暫時平復後,大家開始訴說朱迪祿的變化,感慨再見面時青年已是白頭翁。

盆堯衛生院內的一排老房子給了朱迪祿不少驚喜,因為這是他曾經住過的房屋。在眾人的簇擁下,朱迪祿來到房前,往事歷歷在目,手術室、搶救室、藥品室……朱迪祿一一指認。

“我當年就住在這間屋子裡,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這房子還在。”朱迪祿感嘆,老房子讓他的記憶更加清晰。

在聽劉鵬威說這排房子明年準備拆除蓋病房大樓時,朱迪祿直說“幸虧我來了”。

念恩情,故人再相逢

“歡迎朱迪祿老人再回盆堯”“向抗洪救災醫療隊朱迪祿醫生致敬”,盆堯衛生院懸掛的橫幅讓朱迪祿非常感動,他沒有想到當地百姓會如此重視他的到訪。

“我們盆堯百姓沒有忘記這份恩情,在我們走訪的過程中,經歷過洪災的村民紛紛表示要來現場見一見朱迪祿老師。”劉鵬威說,他們在醫院會議室召開了迎接朱迪祿座談會,希望大家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心情。

座談會開始前,當地百姓按照當地招待貴賓的習俗,為朱迪祿端上一碗熱騰騰的雞蛋茶,這讓朱迪祿老人流下激動的淚水。

“朱老師為人熱心、正直,那時大家一提起朱迪祿都會伸出大拇指。”朱老師白天坐診,晚上炮製中藥,他給我們上課時毫無保留,我們在培訓班裡學到不少實用知識。”座談會上,大家談最多的還是對朱迪祿的感激之情。

葉功臣、陳月榮、鄭榮花是當年盆堯衛生院的醫生,也是朱迪祿的學生。他們還記得,當年醫療隊的條件非常苦,醫生們很多時候要“損私肥公”照顧村民,朱迪祿曾多次自掏腰包為村民買藥,遇見不會熬製中藥的人家,他還會將藥熬好送過去。

“災區老百姓當時太苦了,我就想著能幫多少就幫多少。當年我每個月工資是49元錢,我寄給家裡20元,剩下的就用來給買不起藥的村民買藥。”朱迪祿回憶,援助任務結束時,他特地來到一戶生活困難的村民家中,將自己的棉衣等行李全留給了他。

“我們那時候跟著朱老師學醫,他總是用一個小故事介紹一種藥材,我們都喜歡聽他講課,通俗易懂,便於記憶。”學員於運得回憶。

“那時候條件苦,醫療隊一個星期也改善不了一頓伙食,但大家從來不叫苦,還經常把自己的飯讓給老鄉。”特意從漯河市趕回來的張富軒當年是盆堯衛生院的醫生,曾和朱迪祿並肩作戰。據他回憶,當年病人特別多,醫護人員少,醫療隊的隊員很辛苦,他常常看到朱迪祿光著腳、踩著泥去村民家中送醫送藥。

座談會現場還有不少當地村民,雖然他們沒有經歷過洪災,但常聽家中老人談起鶴壁醫療隊來抗洪救災的事,他們都是自發來見朱迪祿的。

說再見,願日後常相見

朱迪祿一直珍藏著當年學員們送給他的同學錄和照片。當朱迪祿拿出那本同學錄時,大家相互傳閱尋找自己的名字。

鶴壁老醫生朱迪祿尋找當年在駐馬店的‘親人’”續 :40多年了,咱們可算見面了

當年的學員陳平西(左):老師,以後要多回來看看啊!

有學員說朱迪祿教的知識在他們的從醫生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朱迪祿很是欣慰。

“盆堯變化很大,老百姓也過上了好日子。當年村民們住的是臨時窩棚,現在是兩層小樓房;以前盆堯衛生院只有10多名醫護人員,要為村民做手術時還得臨時發電,現在盆堯衛生院門診樓、病房樓、化驗室等一應俱全。”在交流中,朱迪祿感慨,看到盆堯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他打心眼兒裡高興。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轉眼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了。

“朱老師,您上我家住幾天吧,我帶著您四處轉轉。”“朱老師,我家在縣城住,您去我家坐坐吧!”面對大家的挽留,朱迪祿非常感動,但還是起身和大家告別:“這次能來,很感謝大家,以後我還會常來。”

眾人依依不捨地將朱迪祿送到醫院大門口,他們相互留下了聯繫方式,說以後要常聯繫。

“朱老師是學員們的恩師,也是盆堯人的恩人,您當年教的學員大多數已成長為我們當地的名醫,您的恩情盆堯人不會忘記。您放心,我們醫院全體醫護人員一定會帶著這份精神和執著繼續砥礪前行。”劉鵬威說,希望朱老師今後常回盆堯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