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美军为何调走所有航母?难道真是苦肉计?

叶锵锵


纯属巧合而已,就像一个惯偷偷了10户人家,也会遇到某家一毛钱的现金都没有。

再者,即使罗斯福真想心急火燎的加入二战,他也未必把目标放在日本身上、太平洋一边,他的目光一直盯着如火如荼的欧洲战场。

早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除了公开大规模地援助英国等国之外,罗斯福还经常派一些潜艇、军舰在大西洋上转悠,就是为了“钓鱼”,美军还公开进驻冰岛提供“保护”,1941年9月,罗斯福就宣布,美国海军在大西洋上为运输船队提供护航,如果发现德国潜艇,将“见了就打”,此后,双方其实在大西洋上已经互有冲突,但德国一直保持克制,因为希特勒早在1939年9月就向海军下了死命令:任何德国潜艇和军舰不准在大西洋攻击美国船队,德国人就是怕美国参战,影响欧洲战略平衡。

只是最后大家都没想到,小小的日本竟然直接攻击了美国,罗斯福倒是计划至少1942年之后参战,日本的袭击让美国提前介入了二战。

下面再说说珍珠港事件。

至少在珍珠港事件前,世界海军的关注点还是战列舰,把它视为决定海战胜负的关键,巡洋舰、航母之类还处于辅助地位。

例如巡洋舰,主要是在海上进行巡视、侦查、警戒、为海上交通线的安全提供保护等,航母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可以飞到天上的巡洋舰,航母的舰载机可以在茫茫大海上在舰队周围广阔的空域内进行搜索、警戒、侦查,他们的优势就是在于快,劣势就是需要航母作为移动搭载平台。

在这些辅助舰只的帮助下,海军可以确定攻击目标,然后大队的战列舰就浩浩荡荡地开赴战场,平时战列舰就待在母港里休息,所以,在珍珠港事件中,美军损失最惨的就是战列舰,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4艘受到重创。

至于那三艘航母,萨拉托加号还在西海岸维修,企业号在11月28日就在哈尔西将军的带领下,前往威克岛,运送12架野猫战斗机过去,顺带在沿途进行情报搜索,而列克星敦号12月5日前往中途岛,运送18架守护者侦察轰炸机过去,也顺带进行沿途的侦察搜索。

当珍珠港事件爆发时,列克星敦号已经离的夏威夷老远了,而企业号正好在返回途中,距离珍珠港只有200多海里的距离,如果正常航行,企业号也必定遭受厄运,可巧合的是,他们遇上了极其恶劣的天气,海况太差了,不利于航行,也影响了一些随队军舰的加油等补给,不得不放缓了速度,这就恰好躲过一劫。

这就是运气,美军航母不在岗只是一种随机性的偶然,这个和阴谋论并不搭边,那时的美国压根就没把日本放在心上,他们一直在被大西洋对岸的隆隆炮火所关注,只是万万没想到,被日本人搞了个国耻,这让罗斯福有些恼羞成怒,直接对日宣战。


云中史记


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美军为何调走所有航母?难道真是苦肉计?(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1941年12月8日凌晨1时30分(夏威夷时间12月7日6时,周日),日本海军在瓦胡岛正北230海里位置,第一波次183架飞机从6艘航母上起飞,直扑珍珠港,日军欣喜的发现,空中没有一架战斗机升空拦截,地面高射炮的炮衣都没脱去,狂喜的日本空袭飞行队总指挥渊田美津雄中佐连一发炮弹都没法,已经迫不及待的发报“我奇袭成功”(暗语是“虎虎虎”)。

正在美梦中的珍珠港海军被49架水平轰炸机、40架鱼雷机、51架俯冲轰炸机和43架零式战斗机共183架飞机叫醒了。

日军以损失29架飞机和5艘袖珍潜艇的代价重创美军。

美军当天共有86艘舰艇停泊在珍珠港(小舰不算),其中战列舰8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8艘,潜水艇5艘,三艘航母全部不再港。

沉没了4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击伤4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8艘辅助舰;击毁飞机188架、击伤159架;阵亡2403人,重伤1178人,失踪255人。

以当时美军的实力和情报收集能力,竟然对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没有一点觉察,让日本如此轻松得手,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所以,网上对美国放任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阴谋论喧嚣尘上,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证实阴谋论观点。

1、偷袭前美军突然向珍珠港调派大量医药和医护人员,前一天突然通知取消第二天周日的休假,这些都是有档可查的;

2、不合常理的调动,袭击前美军疏散战斗机,留着机库不用,飞机都摆在跑道上,袭击后升空的飞机都是周边机场的飞机。

3、袭击发生后,美军打捞战舰、及时维修改装的速度惊人,各种设备、材料充足,好像在等待这一天似的。

4、最大的嫌疑就是三艘航母恰巧都不在港。

5、网传美国情报官劳伦斯.萨福德中校已经破译了日军的密电码,并且将文件亲手交给了罗斯福。据说,中国的情报员池步洲也破译了日本外务省电文,据此推断出日本打算对珍珠港动手,并通知美国,但是没有引起美国重视。

6、美国在二战初期大发战争财,急于介入二战,成为战争的终结者,从而攫取更多利益,奈何国内民众反战情绪高涨,只能用苦肉计来激起民众的复仇火焰。

从哪个角度来看,美国似乎都事先获得了日本偷袭的情报,故意放任日本偷袭,让珍珠港事件成为美国参战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这个代价未必太大了。这就好比你有10只羊,为了诱捕偷羊的狼,你拿出7头羊当诱饵,是不是有点过分。

首先,航母不在港是有原因的,萨拉托加号本来就在圣迭戈港大修,列克星顿号正在执行向中途岛运送飞机的任务,企业号给美军基地威客岛运送战略物资,本来计划12月6日返港,这样正好赶上轰炸,返回途中遇到恶劣天气,而且遭遇日本舰队,派出去的舰载机基本被日军消灭,企业号差点被包围。如果是美国自导自演的话,企业号怎么会轻易涉险呢,早就找一个舒适的港口修整去了。

其次,美军的战列舰是日本关注的重点,亚利桑那号、俄克拉荷马号、亚利桑那号被轮番攻击,直至报废,内华达号虽然没有当场报废,也在修理厂躺了两年。这都是太平洋舰队的命根子,完全有理由撤出去的。

美军就是实力再雄厚,腰包再鼓,也不可能拿整个太平洋舰队来演一场戏,太平洋舰队是当时美军的主力舰队,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第三,美国介入二战是铁了心的,完全不必用这么大的损失来激起民众的仇日心理。1941年3月,美国通过了租借法案,扣押德意在美国的船只;4月向中国提供战略物资;5月进入无限期紧急状态;6月停止向英美以外地区输送原油,并冻结日本在美存款;7月禁止原油销售,对日关闭港口;11月废除中立法的个别条款;11月25日,美日谈判破裂。就算是瞎子都能看出美日战争已经是不可避免了,所以日本才孤注一掷,先下手为强,偷袭珍珠港。

美国虽然通过情况对日本的动向有所掌握,也已经破译了日本的密码,但是日本对偷袭珍珠港的情报还是做了大量的伪装,而美军当时的情报工作远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系统和互联互通,很多情报都是零碎的、片面的,靠人工来分析判断,耗时较长,可信度不是很高。

在美国高层,极少人能相信日本敢对美国实施突然袭击,在他们看来,美国完全掌握主动权,要发动战争也是他们说了算,谁又能想象到山本五十六这个战争狂人脑洞大开,提出了一个胆大的、基本不可能实现的偷袭计划呢?


如果罗斯福事先知道日本的偷袭计划,完全可以故布疑阵,把主力战舰埋伏到日本舰队回撤的途中,等日本开始轰炸后,立即进行围追堵截,用极小的代价重创日本舰队,然后,开动舆论机器,加大宣传力度,夸大损失,激起民众的同情和仇恨,取得开战的理由,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非要搭上太平洋舰队和数千官兵的性命呢?


美国军方一直嘲笑一些学者:“你们说这是阴谋,但你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阴谋。下到译电员上到舰队司令,甚至连总统都知道了这件事,你觉得它还能瞒得住吗?”的确,珍珠港事件的确有令人怀疑的地方,但是它让美国参战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却是不争的事实。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怀疑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是罗斯福上演的苦肉计,理由有下面这些:

第一, 美国早已破译日本的密电码:

在1935年,美军自己的海军情报组织就专门截获且破译了日军用九七式打字机发出的紫色密码,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日军的外交电报。在日军的电报中,多次出现了美军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的停泊位置,以及珍珠港的防务情况。

点评:美军高层得知日本海军的动向

第二,美国确切的得知了日本进攻珍珠港的时间:

1941年12月6日,就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前一天,美军截获了日军给野村驻美大使的电报,并且破译出来。其内容是:“通知美国政府,日本拒绝美国政府的条件,谈判实际上已经破裂”因为这份电报有十四段,所以也被称为十四段电报,其中的前十三段破译之后被就被送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手里。尤其是最后一点电报被破译之后,它的内容是:要求野村大使于一点整,将电报准时送到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的手中。海军部随即认为,一点钟这个时间点就是日军发动进攻的时间。这份电报不仅表明日军要发动战争,而且连发起战争的时间都已经表明了。但是后来我们却发现,美军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以至于驻扎在珍珠港的部队没有任何预防准备,其结果可想而知。

点评:马歇尔在获知日军进攻计划后急电夏威夷的美军基地,可当时美军的通讯系统异常混乱,破译后的电码不仅没有及时用打字机打印出来,而且也无法及时传达出去,许多文件和信息居然要通过民用电报局来发送。结果在空袭发生数小时后邮递员才把纸质电报发到美军司令部。

第三,巧合的聚会:

12月6日晚,海军部长诺克斯、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陆军部长史汀生、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商务部长霍普金斯很少见地聚在一起,外界并不知道这是总统的安排还是恰巧这几个人都要去白宫见总统。

点评:第二天是周日,数日来不断接到有关珍珠港的信息,也许聚在一起判断一下也无可厚非。

第四, 美国红十字会和后勤医疗机构的提前准备:

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军红十字会和后勤医疗机构,就曾向夏威夷进行了大量人员调动和医疗物资储备。共接收了2.5万美元的急救物品,以及2500多名医护人员,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经过偷偷运送过去的,而这批物资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的救治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难道仅仅只是一个巧合吗?

点评:高层既然不断地收到有关珍珠港的信息,提前做个准备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五,航母和主力战舰都被提前调离了珍珠港:

这点被当成是铁证。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主力:3艘航空母舰和11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提前离开珍珠港执行特殊任务,完美地逃过了日军疯狂的袭击,为后日的作战留下了宝贵的作战力量。

点评:三艘航母中,萨拉托加号本来就在圣迭戈港大修;列克星顿号正在执行向中途岛运送飞机的任务; 企业号原本要向威客岛运送物资,结果天气原因还遭遇险些被日本舰队险包围的的情况,幸好跑得快。

以上是罗斯福骨肉计怀疑论者的给出的证据以及本人对此的点评。不错,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倾向严重,罗斯福也想早日争取开战。但罗斯福和马歇尔的最为关注的并不是日本,而是欧洲战场。其次,我觉得高层和罗斯福等人确实已经得到日本进攻珍珠港的消息,但他们没想到日本来的那么猛,所以犯了轻敌的错误。使得太平洋舰队承受了重大的损失,这是他们原来没有估计到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满足大家,若喜欢,可添加关注,我们一起交流与日本有关的各种问题。


浩瀚北斗星


老生常谈的问题啦。首先说结论不是苦肉计。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时候世界各国海军还未意识到航母的巨大作用,还停留在大炮巨舰的思想观念,认为在海战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战列舰,假设真的是美军的苦肉计,那调走的也应该是战列舰,而不是航母,然而事实时在这次偷袭中,美军的被击沉击重伤的战列舰达到了8艘,伤亡3400余人,美军真要演戏,真的犯不上搞得如此惨重,借口演习,丢失一个士兵就够了。

至于为什么调走航母,虽然有点难以置信,咋就这么巧三艘航母都不在珍珠港内?但是历史有时候就是如此的巧合。

隶属于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共有三艘航母,分别是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和企业号。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此时正静静地躺在本土大修,很明显这不是故意安排好的。至于其他两艘航母则更是意外,也许真的是上天也看不惯日军的作为因而帮助了美国一把。

按计划外出给威客岛运输飞机的企业号航母是在12月7号返回珍珠港,让舰上的船员可以享受一下愉快轻松惬意的周末时光,但是不巧的是在海上遇到风暴,耽误了行程,总不至于说美国控制了天气吧。

而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则在12月5日启程去中途岛运输飞机,这也是早就计划好的。

所以说仅仅凭美军的三艘航母不再港内就评价这是美国苦肉计是不现实的,也是毫无根据的。至于说当时美军掌握了日本的外交密码为何没有察觉,这还真不怪美军的情报部门,因为当时偷袭珍珠港的行动是绝密,外交部压根不知道,或者只有极少几个人知道,并且当时美军掌握的日本的外交密码,而不是军事密码,不知道也正常。


军武小咖


如果只是怀疑航母的问题又怎么能成为疑云呢?一方面的怀疑当然经不起推敲,不仅仅是三艘航母的问题,怀疑的对象早就不是不在港的三艘航母了。还有其他的种种疑问。一、12月6日晚上在珍珠港美国海军已经发现了日本海军先遣的五艘小型潜艇也打掉了五艘小型潜艇,海军怎么没有提高警备状态?二、驻扎珍珠港的美国空军,向珍珠港备用机场转移了大量军机,剩余空军基地里的飞机也都没进机库全都在停机坪和跑道上。如果不知道要爆发战争,空军这么做的目的何在?三、然后提前又从本土调集来大量医务人员和药品。四、12月6日,珍珠港还有一段时间进入的战略警备。五、珍珠港事件后,美军船厂迅速修理、改装了因偷袭受损的军舰。我们现在的现代海军改装军舰流程得事先需要改装图纸、零配件而且还得一艘一艘的来还得需要几个月时间,船一到修理厂里所有图纸有、所有零配件还都有现成的。所以怎能不让人怀疑?


酱紫酿紫


唯一能做出脑补的情形是这样的:

罗斯福总统希望让国会和民众通过战争法案,让美国加入到战争中去攫取利益,于是决定通过一场“苦肉计”打消那些绥靖政策和反战主义的思想。结合战前情报组织打听到的风声,他们当即决定将计就计,让几艘战列舰充当肉盾和靶子,与日本海军来一场有限度的港口激战,依托珍珠港强大的防御能力和陆地优势击退日军,从而彻底将美国拉入战争,一石二鸟。为了保存几艘脆弱的航母,她们纷纷被以各种名目派往外地。

然而老王认为以上就是地摊文学的套路,当不得真。

这个事情多年以来都有苦肉计的说法,但本王认为这是狺狺狂吠!罗斯福想要美国加入战争不假,但这不代表着美军需要作出这么大的牺牲。即便里面有些小手段,那也犯不着拿整个太平洋舰队冒险,何况那几艘航母当年的地位并不比战列舰高。

放在历史上来看,珍珠港这3艘航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后面无论是杜立特空袭,还是中途岛、珊瑚海海战,美军这几艘航母硬是通过牺牲和奋战扛过了最危险的两年,为美国工业力量的爆发赢得了时间。

但是,没有日本和美国的太平洋航母大战,航母想要取得令人瞩目成就还相当难,珍珠港之战算是扇了海军战舰派一耳光,但抽的不够痛。在此之前,航母只是一种被认为“前途未知的、实验性的、廉价的”海军解决方案。全世界也只有日本、美国、英国等海洋大国肯真正下力气研究。在海军内部航母派也是阻力重重。

大部分航母在当年除了充当作战舰艇,还有个作用是“运输船”,利用其天然的库容量和载重优势,为各个军用交通线输送战机和补给。二战后期的一些轻型航母、护航航母等等依然在做这些事,英军被击沉的“皇家方舟”就是在从事这些任务的途中被U-81击沉在直布罗陀。美军1964年在西贡被越南蛙人搞沉的“卡德”号航母也是输送物资任务中倒的霉。

我们完全没有什么特别多的理由去怀疑美军航母的动向,有些航母的出港命令能追溯到11月。而我们知道珍珠港事件是在1941年12月7日7点40分开始的,一次出动6艘航母,300架战机的行动,又是剑拔弩张的前夕,还收到了点风声的美军就那么放心?

当然,也有罗斯福算错了日本人的说法,大致的情节是:

罗斯福为了拉国家进入战争,在截获日本情报后安排了诸多事宜,增加了珍珠港上的医疗力量,以应对随后而来的流血牺牲。不经炸的航母被派走,留下坚硬的战列舰停泊在港口,结果罗斯福算错了一点——日军来的不是战列舰部队,而是6艘航母和300架飞机,山本五十六和南云忠一从天而降的掌法彻底将太平洋舰队打成残废。

亚利桑那号(BB-39 宾夕法尼亚级)、俄克拉荷马号(BB-37 内华达级)、西弗吉尼亚号(BB-48 科罗拉多级)、加利福尼亚号(BB-44 田纳西级)战列舰统统完蛋,可谓是裤子都赔掉了……唯独被认为“不经炸”的航母们躲过一劫?

这个难道不是地摊文学吗?

苦肉计要搞也没有这样搞的,我们只能判断:1.玩苦肉计玩脱了 2.根本没有苦肉计。然而美军需要这样大的代价吗?从理性上说这根本不存在玩脱的可能,珍珠港的美军就是毫无戒备的被打了个大马趴。

在此仍然要提醒一下,那个年代的海军里航母远不如战列舰重要,即便是一战的战列舰,地位也不是刚刚抬头的航母能挑战的。正是珍珠港事件,才让美国的航母派占了上风,哪怕是战舰派,也只能捏着鼻子指挥航母。这样才导致了后续美国埃塞克斯级航母下饺子般的爆发,直到一路平A弄死日本。

我们再从航母身上捋一捋脉络。

当时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母是:企业号(CV-6 约克城级)、萨拉托加号(CV-3 列克星顿级)、列克星敦号(CV-2)。除了1934年的企业号外,其余两艘都是20年代以前的,老得不能再老的老船。就算美国要牺牲军港里的战舰,牺牲这两艘航母比牺牲昂贵的几艘战列舰要划算的多。

所以还是那个意思:假设美国真做了鬼的话,他们一定认为船坚炮利的战列舰比航母更能扛,损失比会小不少。毕竟停在港口里的航母是没有任何防御力的。

很遗憾,美国的这三艘航母离港和没有回港都是有原因的,大多是遇到了不可抗力,并非有意耽搁。那么当时她们在哪呢?

“列克星敦”号在12月5日就出港了,它的任务是给中途岛输送物资,完全不可能赶回来。事实上整个1941年列克星敦号都在忙着四处训练和演习,12月7日她正在为机动团12运送战机。当时派出了侦察机试图侦察日军,珍珠港尘埃落定后,她与企业号一同游弋在瓦胡岛怀阿奈山脉附近进行警戒工作,几天后返回珍珠港。

“企业号”则早在11月28日就已经出海为威克岛进行飞机输送,计划12月6日晚上返回珍珠港,这样官兵们正好可以赶上12月7日的假期,只是不巧企业号遭遇了风暴,因此留在了外面,险险避开一劫。

12月6日,企业号离珍珠港480公里,按照时间到晚上就能顺利返回,但当时护航的驱逐舰在风暴中燃料消耗过大,不得已停船加油,预计12月7日可以返回。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下午企业号匆匆赶回军港,到傍晚入港,但日军6艘航母的编队完全不是这边的烂摊子能追赶的,企业号只能尽力收拾残局。

至于“萨拉托加”号,这艘船本身就带有不少试验性质,与我们的“辽宁号”很像,是一艘技术验证与训练测试味道很浓的航母,因此它总是在进行各种调试和改装。事发时的萨拉托加号早已很多天前航行到美国本土进行维修。根本没有理由说其避战。

所以,三艘航母里,后世唯独“企业号”嫌疑最大,看上去那场“风暴”就像个怂理由。不过从企业号舰长威廉·哈尔西将军的回忆中来看,他的确是被日本人的所作所为震惊了,看着血肉狼藉的军港和倾覆后冒着油泡的俄克拉荷马,他发誓“等老子报仇,鬼子只能在地狱里说日本话!”

也正是这个时候,哈尔西等将领们明白,太平洋舰队现阶段已经等于完蛋了,手里能依靠的只有3艘完好的航母。这同时意味着他们将成为日军头号打击对象,迎接一场艰苦卓绝的死战。

珍珠港事件,美国损失4艘战列舰,另被重创4艘。其中坐沉的西弗吉尼亚号在1942年被修复并投入战争,翻覆的俄克拉荷马号也被打捞,但已失去了修复的必要。亚利桑那号至今沉睡在珍珠港的水底,偶然还会冒出油花和气泡。

“萨拉托加”号航母1942年在瓜岛击沉日军航母“龙骧”号。1943年在所罗门群岛参与了惨烈的空战。在“飞行员的坟地”中将日本的零战等战机消耗一空。1945年参与了硫磺岛和冲绳战役。1946年在比基尼环礁的“十字路口”核试验中被原子弹击沉。

“列克星敦”号在珍珠港后被派往增援威克岛,次年与“约克城”号组团突袭日军,参加了珊瑚海海战,在海战中击沉日本航母“翔凤”号,继而击伤“翔鹤”号,随后被日机击伤,被己方驱逐舰自沉。一艘新锐的埃塞克斯级航母顶替了这个名字。

至于“企业号”,被称为“大E(big E)”的这艘航母成了美军的传奇。42年增援萨摩亚岛,炸死日军少将八代佑吉,同年4月与“大黄蜂号”编队进行“杜立特空袭”轰炸日本。6月在中途岛海战击沉日本赤城、加贺、飞龙和三偎号重巡。8月所罗门群岛海战,重伤击沉日军航母“龙骧”号,重创“千岁”号。瓜岛海战,击残日战列“比叡”号。这艘船屡次被日军“大破”,但仍然坚强的扛到了1943年埃塞克斯级接手才彻底大修。

如果没有这三艘航母,1941年到1943这段日子将会很难熬,不过这其中巧合的成分很高,美国人也不是万事通,在整体弥漫着大炮巨舰主义情绪的环境下,没必要高抬航母的作用。没有日美的太平洋战争,航母的重要性也不会得到发扬。

不过,对那三艘航母是不是“苦肉计”我仍然持保留意见。珍珠港的巧合并不少,比如珍珠港的巨大油库、电站、船厂、维修车间、鱼雷仓库、以及很显眼的指挥中心统统没有被日军命中,否则战争真要持续到1945年以后了,世界历史会完全不一样。

毕竟只是苦肉计而已,谁会拿项上人头做代价?美国要玩这手并不需要让日本人炸个天花乱坠,哪怕沙滩上让日机炸个坑都能推进美军的参战。逻辑上说,美军如果足够警醒日本的进击,何必要送自己的军舰给人炸?做个大包围圈捉瓮中之鳖岂不美哉?


王司徒老百科


苦肉计,这是无稽之谈,如果事先知道,做好准备,全部消灭来犯之敌,美国照样可以顺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苦肉计之说,真的是痴人说梦


献帝


美国为了参战完全不用负出那么沉重的代价演苦肉计,完全可以象中途岛那样消灭了敌人,也可以顺理参战。何必非要负出那么沉痛的代价呢。朋友的想象太丰富


用户9248814430417


个人觉得,苦肉计没有必要!而且也不用下这么大的本~美国人要是想找事,怀疑日本炸了我家鱼🐠🐠🐠也可以!萨达姆的洗衣液不就是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