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的內心所想全都在作品中,一幅作品勝過千言萬語


這幅作品是由王正樑老師所拍攝的,作品的名字叫做《老龍堤上話未來》,畫面的影調關係分出了主次層次,人物放置在左側的黃金分割點上有利於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遠景朦朧的建築其實是畫面的重要信息,以近乎低調的聲音強化著主題。

這幅作品是由胡世模老師所拍攝的,作品的名字叫做《馬井元宵會》,元宵會往往是東去春來的象徵,是鄉村準備開始春耕的集會。畫面採用高機位拍攝,將篾席、簸箕、竹椅、木梯等系列農具梯次展開,湧動的人潮和遠處的馬戲帳篷一起營造了新春的氣息。

這幅作品是由楊國龍老師所拍攝的,作品的名字叫做《選背景》,綠色的草地,明媚的陽光,母親和孩子的笑臉,營造出溫馨的氣息。畫面中的攝影師對角度的追求很是講就,但這張照片取景的角度卻不盡完美,如果作者往右側移動,將攝影師放在畫面的左側,對其姿態的交代應該更好。


這幅作品是由侯福民老師所拍攝的,作品的名字叫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照片的環境信息十分重要,它可以交代信息,也可以作為主題的鋪墊。作者利用廣告牌交代了地域信息,而默默牽手走過的老人,折射出的是生命如歌、情深似海的宏大主題。

這幅作品是由丁盤生老師所拍攝的,作品的名字叫做《回家》,畫面的趣味在於人物的組合,前面一個小孩領隊,後面是三對母子,母親或背或挑富於變化,中景的田野和遠山交代出地域信息。不足的地方也很明顯:人物的表情過於呆板。

這幅作品是由張曉安老師所拍攝的,作品的名字叫做《時間去哪兒了》,整幅作品的主體是兒童畫中歡快的小孩,老人深色調的影子放置於畫面的右下角,影調濃重、形象鮮明,作品具有強烈的形式感,可見作者對畫面效果具有的控制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