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无法大规模拍出像国外那样的科幻片大片?

X华仔


这个就涉及相当多的方面了比如人员、技术等,国外的科幻大片也是通过长时间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还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才能拍出像国外一样的科幻大片。说说我国主要欠缺的几方面:

人才

我国缺的并不是会技术的人才,而是能够有想象力的人才。能够制作国外特效的人才中国真的挺多,但缺的是哪种能够拥有自己丰富想象力的人才。虽然,中国特效从业人员众多,但基本都是外包流水线较多。

素养

拍科幻片需要拥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可我国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导演和演员都缺乏科学知识和常识,所以经常拍出来的科幻片惨不忍睹。而国外拍电影在涉及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时,往往会请相关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比如《星际穿越》中,导演诺兰就请了物理学家过来模拟黑洞的情况。

技术

拍科幻片需要很多特效的支持,虽然我国特效人员多,但是设备硬件、软件基本都是用国外的。而国外的特效的研究开发上也十分先进,我国目前很多设备都跟不上。

资金

拍摄科幻片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特效制作,然而,在中国演员已经拿了大部分的资金,只留给特效一小部分。一小部分资金难以支撑得精良的特效制作。特效制作往往都是很抠细节,比如说毛发、光影这类平常会忽视,但又不可或缺的。而缺少资金的时候,一般都选择去掉这些细节,所以制作出来的效果看起来也是相当奇怪

欢迎关注HelloMovie,为您解答更多的电影知识


HelloMovie


记得电影频道有一个访谈节目,其中有一期主持人问道:为什么中国无法拍出好莱坞那样的视觉大片呢?是因为技术不到?还是硬件不行?还是其他别的什么原因?

回答的这个问题的编导苦笑着说,都不是。然后,他这样介绍道。

很多人都以为红果电影制作都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水平,不会CG,没有后期制作,甚至连基本的设备都没有。但是实际上,中国现在的电影特技,不论是从设备还是人才上,都可以比肩美国好莱坞,那又为什么中国做不出好莱坞那样的特效大片呢?

在电影圈,有这么一句话:一部在好莱坞完成的电影,经费里会有60%花在编剧身上。同样的影片在中国,只有不到20%的经费会花在编剧的身上,而且还是与其他的经费在一起。而剩下的80%花在哪了?全都花到请大牌明星上了。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起一个人,他就是吴京。他自导自演的《战狼2》就是好莱坞式的范本——有限的经费全部花在了应该花的地方,而不是去多请几个所谓的明星。而后来票房的反应,也印证了他的选择是否正确。

但是遗憾的是,中国能像吴京这样睿智的导演实在是太少了。中国的导演迷信流量明星,迷信大牌,他们认为只要影片中出现的明星越多,这个明星所带来的粉丝效应就会越强。所以在中国的电影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所谓大牌每天坐在房车里,演技靠PS,配音靠“1234”,甚至连片场都不到,完全靠抠图,就能拿着天价的片酬。相反的是,辛辛苦苦忙碌的制片人、编剧、特效等一部电影真正的灵魂人物,却拿着微薄的薪酬,没日没夜的奋斗着。他们用极其有限的经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撑起了一部影片的内容、特效,但最终却还是要背上“5毛钱”特效的骂名。

中国电影的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病态,票房不好,就压缩其它经费使劲请大牌,而压缩制作经费直接导致电影质量不高,又造成了票房更差,如此以往恶性循环。

放眼国际,包括好莱坞,没有那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一部电影里演员的片酬高到这么离谱。小罗伯特·唐尼拍摄《钢铁侠》系列,片酬不过百万。弗兰克·格里罗拍摄《战狼2》的片酬甚至只有6位数,跟国内动辄千万的片酬相比,这些当映热片的主角拿的实在是少得可怜。但是这些演员依然敬业的完成自己工作。他们的低片酬并没有影响电影的质量,相反他们所参与的电影都成为了“爆款”。

看看中国网络上民间独立的电影制作人所制作的小短片吧,这些“小制作”有着完全不输给好莱坞的特效与炫目的场景。这些层出不穷的民间制作告诉我们,中国不缺人才,也不缺设备。中国电影缺的是能够让这些人才和设备真正发挥作用的人。

愿中国电影早日摆脱这一怪圈,愿中国电影有朝一日成为能与好莱坞匹敌的存在。


黑白猫电影


为什么中国无法大规模拍出国外那种科幻片?我以流浪地球做一个例子,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硬科幻作品,近来自然少不了对它的宣传,然而,看到网友对流浪地球褒贬不一的评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有不少人对流浪地球抱有不小的希望,认为这是中国科幻崛起的开端,但是这些网友忽视了一个问题,中国科幻特效不是输给了好莱坞,而是网络喷子!不管流浪地球品质如何,也无法摆脱他们对于中国特效的鄙视和谩骂。

在放出预告片的时候,我就在底下评论:如果流浪地球上映以后特效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显然,网络大军必定开始大作文章,将国产科幻和特效贬的一文不值。如果特效达到了预期效果,你放心,他们会说这是请国外团队做的。

果不其然,近日才只是多发了几波预告片,就已经有人开始有诸如此类的评论了,要嘛是说特效六毛(这种人属于文化素质水平低的网络喷子,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跟风,为了黑而黑)。有说特效请好莱坞做的(这种人是对国产特效有抵触情绪,永远不会承认相信国产特效会崛起)。也有说特效外好剧情也是辣鸡(这种人就属于典型的杠精了,不管你做的再怎么好,他永远不会满意,永远会找出理由反驳你)。(下面有我截屏的部分网友评论)

在这些人眼中,特效只认好莱坞,国产一律当垃圾处理,但国产特效真的就这么差吗?不见得。现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有哪部硬科幻电影是由一家公司独立制作的?还不都是承包出去由其他公司合作制作?好莱坞电影特效不也是这样吗?‘妇联'三全片灭霸镜头由香港数字王国制作,《环太平洋》中国特效公司BASE(即使该公司领头人不是中国人,但也免不了是中国团队参与制作)制作了将近三分之二特效镜头,同时该公司也参与《美队三》制作。《变形金刚》4.5有无锡特效团队参与制作。可笑的是,一帮人在看着这些片的时候在贬低国内。

不过至少有一点他们说的对,中国不是特效不行,是将做特效的钱花在了流量明星身上。到这不也是观众自己造成的吗?冯小刚说得对,垃圾观众造就垃圾电影,既然国内已经对好莱坞特效青睐到这种地步,已经认定国内特效不行,自然国产特效科幻片也就失去了市场,谁还会拍?说起国内流量明星片酬高,这完全是由中国观众养起来的!没办法,部分人就喜欢看小鲜肉,十个人有九个喜欢小鲜肉,你觉得导演和制片人是为了迎合这九个人的市场高价请小鲜肉演还是为了电影选合适的演员拍一部市场只有前者六分之一的电影好?正因为有这样的观众,才造就了大批天价流量明星。

所以说,中国科幻,中国特效,不是败给了好莱坞,是败给了国内观众和网络喷子!








Aquauranus


最近《流浪地球》上映了,很多人说这部电影让2019年成为了中国科幻片的元年。确实,这部电影拍得很不错,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证明了中国也有排出好莱坞级别的大片的实力。

但是,中国拍好大片仍旧很难,可能美国一年能产出几十部,我们只能弄出一两部。具体原因主要是下几点:

第一,产业链不够完善。美国毕竟是大片高产大国,从编剧到拍摄到发行,都有一套很成熟的体系。比如一个专门做电影道具的公司,因为美国每年能出产很多部电影,所以它能接到大量的订单,公司就能盈利。而那些拍电影的公司,也因为他们国内有大量的道具公司可以选择,因此也能找到最合适的,进而拍出最好的电影。

第二,资金分配不一样。在美国,拍一部电影,大部分的资金都用在电影制作上,而国内,大部分的资金都用在请明星演员上,电影制作的资金都被挤压了。很多的流量明星,演技不咋的,但是深受年轻人喜爱,能带来无法阻挡的流量。

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拍电影的公司想方设法想从没有房贷压力,没有养家压力的年轻人口袋里掏钱。这部分年轻人,他们不管他们的爱豆演技多烂,只要他们爱的,他们就舍得花钱。

现在国内的演艺圈正在流行“劣币驱逐良币”,颜值好但演技烂的明星轻松就能赚到钱,而那些精益求精的艺术家,花了大半辈子去专研的电影,票房竟然比不上一个小鲜肉演的烂片。这样,谁还去拍好片啊?谁会去冒风险拍科幻大片啊?


寰宇科学新观察


不请自来。

回答过类似的,所以就干脆在回答一遍。


这个问题很尴尬,作为中国人,说自己国家的科幻片比不过别人总觉得怪怪的,但事实上这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事实来讲,国产科幻片确实烂到无可挑剔。

根本原因

资金,没有“到位”。

这个到位不是指多少,而是指用在何处?

《盗梦空间》总投资1.94亿美元,花哪里去了呢?特效。看不出真假的颠倒城市,还有各种声临其境的混沌空间,那才是真特效,货真价实的好莱坞特效。回报是什么?《盗梦空间》全球总票房:$817,068,851(8.3亿美元),人民币大约48亿...就当时的汇率来讲,可能高达50亿,堪比今年的票房冠军《流浪地球》。

然而国产的投资呢?

《阿修罗》投资7.5亿

《封神传奇》投资5亿

特效堪比阿凡达,制作精良,高超技术、强大的明星阵容等等,这样的词汇是不是很眼熟?宣传电影的时候有没有刷爆你的眼球??然后,电影上映后,铺天盖地的谩骂和差评。很多人疑问明明投资也不少,怎么就是拍不出自己的科幻片?

这里有个小小的总结,国产科幻片失败的原因:

1、演员演技尴尬,还非得把钱砸在演员上

2、特效中规中矩,总觉得差点什么

3、剧情牵强

4、细节全靠抄袭和“借鉴”

以上四点个人意见,不接受反驳。

但是也算有成功的科幻片,投资3.2亿,吴京自掏腰包6000万。说他成功,是因为特效到位,虽然仍然差点什么,但是总算不中规中矩,演员演技也还算到位,没有特别尴尬,剧情倒是很到位,毕竟改编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而且关键点是没什么抄袭点!

所以《流浪地球》的回报高达46.8亿元,稳稳赚翻。

演员自己投掏腰包了,而且钱也确实花在了特效上,票房高没毛病,好评口碑好更是没毛病。

客观原因

中国电影风格就根本不是那茬儿的。

纵观中国电影市场三十年,画风和科幻完全不搭嘎,咱们中国风,本就是华丽,典雅和传奇色彩的,多美啊!多么令人骄傲!那样金碧辉煌! 那才是我们中国的电影,人家美国拍了十几年,风格和定位早就已经成型,科幻巨作!

我们干嘛非得和人家的老本行比,没必要,要比咱们就比文化色彩呀!

咱们又不是拍不出文化色彩的电影,《芳华》、《活着》、《影》等等,中国文化色彩充斥的优秀电影比比皆是,那才是属于我们的电影,优秀的电影。

但是,为什么咱们非得拿咱们国家不在行的科幻风格和美国老本行比?时代视觉趋势所致。

如今,现代人越来越向往视觉向,去看电影基本都是为了去满足视觉体验啊!特效到位,票价就值回来了!!!

所以,总结客观原因就是,如今视觉所向。


三月怪


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深思的,我说说我的理解。

第一,制作成本

有个法则叫做二八法则,就是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手中,假如我们把所有人都看成电影人,你就会发现有钱的人还是少部分,而电影投资比较大,动不动就上亿,导演拍电影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自然是需要迎合大众口味。

在拍摄前,都会考虑受众群体,对成本票房也会做一个估算,就像写网络小说一样,哪一种题材比较受欢迎就写那一种。导演拍摄自己熟悉的领域,自然会更有把握,不会去冒险尝试自己不熟悉的题材,因为拍可能就意味着烂。

国内市场科幻电影这部分其实一直都是一片空白,没有人敢尝试,直到《流浪地球》上映,我们中国才有了第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科幻电影。所以,很少有导演和投资方愿意冒险投资,因为失败赔偿的不仅仅是制作成本,还有赔率,比如我们传出的王宝强被爆出因押注《疯狂的外星人》,赔偿6亿。

第二,剧本和经验

在国内,好像很少有关于科幻电影的剧本或者小说,而刘慈欣的三体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科幻题材小说,自然很少有人涉猎。

这就像我们国内的动画制作水平比不上日本一样,因为日本在动画片方面已经浸淫多年,有着丰富的积累。





大闪说电影


中国无法拍出像国外那样的科幻大片,是因为中国的投资电影的钱大部分进入到了演员的腰包里,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在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是一个“流量”当道的年代,小鲜肉,小鲜花成为了投资方的首选,因为这些人有庞大的粉丝基础,能保证一定的票房成绩,而这些演员所在的经纪公司给艺人制定的片酬都是昂贵的,电影投资有三分之二的钱都作为演员的片酬支付出去了,而用到后期制作的费用就被压缩这样一来,如何才能有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更别说需要大量资金去制作后期的科幻电影。

好的科幻大片需要大量的资金去支持后期的特效,特效是非常烧钱的,只有资金足够才能出来好的效果,现在中国却的不是资金,而是缺少认真做电影的人。致使中国的科幻大片一直都寥寥无几,效果也不是很好。

而今年的一部《流浪地球》让大家看到了中国制作的科幻大片也是很受欢迎的,在没有大牌演员,大牌制作,大牌导演的情况下,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就是好的电影即使没有强大的背景也不会被埋没,这就给了电影圈人很好的警示。

从现在开始中国会出现更多的好的,精彩的科幻片,市场在变化,观众的需求在变化,自然就会有科幻片来满足观众的眼球。


影视爆料站


1:市场环境

好莱坞电影只要稍微有一点名气的,是在全球上映,那些比较知名的ip,就更不要说了,比如《变形金刚》、《第一滴血》和《碟中谍》等等。而中国的电影,很少有在国外上映的,感觉就是自产自足。由于市场的局限性,导致能够盈利的电影其实不多,你要知道,不是每一部电影都能在电影院上映。

2:演员

以我的标准来看,当下很多一线明星的演技是不合格的,这就算了,还有很多明星不敬业,拿着几千万上亿的片酬,却用替身拍戏,长期下去,不仅自己的演技没有提升,而且还导致口碑下降。这部分明星是当下的主流,所以导致影视剧的质量大幅下降,观众不买单,我周边的朋友都说,去电影院看电影优先选择好莱坞大片,国产片就是浪费票钱。有一点我不“明白”,中国好演员不是没有,像葛优、陈道明、六小龄童和唐国强这样的好演员大把,为什么就是没有什么市场呢?唉,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

3:成本

整体的成本我们比不上人家,好莱坞大片的制作成本往往都是好几个亿美金,国产电影投资一两个亿人民币算多的了。国产电影绝大部分的成本都花费在明星片酬上,后期制作和景点选取相对较薄弱,而好莱坞电影就比较注重后期制作。

有很多的原因在里面,以上3个是最主要的,其实,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也不差,只要剧组用心去拍好电影,做好口碑,票房不用愁的。譬如,吴京导演的《战狼2》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娱乐圈谭嬷嬷


国产电影百花齐放,但是不少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想看科幻片总得往国外电影闯,就我个人观点来分析一下国产电影无法大规模拍摄科幻片的原因。

一、科幻素材缺少

我们以科幻片大产户美国为例,美国在很早时候就开始有科幻文化产业 就比如大家熟悉的美国漫画公司DC、漫威、image、黑马、IDW五大漫画公司,最早都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了,这就说美国在那么早就拥有科幻文化意识,而且拥有大量科技素材,我们会发现基本我们现在观看的科幻片都是超级英雄、变形金刚、星际迷航等等由早期漫画改编而来,所以在内容上我们基本没有优势。

二、硬科技“硬不起来”

美国科幻片除了漫改超级英雄外,还有一类就像是《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等等具有相当硬的科技理论支撑。我国目前对于科技学术方面还在崛起中,但更多方面也是应用到建设国家之中,很少有这样的用理论去拍摄电影,很少有像刘慈欣这样的科学家会写出硬科技的科幻小说,所以,在故事方面还是缺乏取材,而且我们对于太空方面的探索也正在起步,还不适合大规模拍摄太空科幻片。

三、市场惹的祸

个人认为,这是最大的原因。拍不好科幻片是因为没钱吗?因为没技术吗?还不是,主要是用心制作的人少。大家都知道,早几年乃至现在都有,我们的市场受到韩国偶像明星影响极大,各种追星狂潮出现,也因此让我们的文化市场开始偏向于“偶像”,你会一大波的偶像剧充斥我们的影院,故事可能到头来都是情情爱爱,卖萌耍帅,可是这一类电影人气高,来钱快,比起耗费精力大,收益难的科幻片来说,更多制作方会选择偶像剧。

而且就目前的市场,虽然不追韩国明星,但是国内的市场还是被韩流带偏了。出道的偶像越来越像韩国人,而且更多人愿意去看明星上节目做游戏聊八卦,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电影产业的龙头更愿意大规模制作偶像综艺和真人秀,也不愿意去花更多钱大规模制作科幻片。

四、缺乏创意和专业人员

可能是历史文化的缘故,国产电影更多是在人文历史方面,我们的古装剧是占比重最大,尤其是最近几年,技术的增长,古装奇幻剧开始量产,如果说美国是科幻的大产户,那么中国绝对是奇幻剧的大产户。

也许是受我们的教育有关,更多人擅长的还是人文的艺术,加上我们有十分丰富的小说素材,而且这个领域的大师人物比较多,据我观察,现在国内以拍摄科幻片出名的大师还真是没有,也没有像好莱坞那样成型的特效团队。

其实拍摄科幻片不需要大场面,只需要创意,就像《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猩球崛起》,用到的技术很少,但是他们都有出色的故事支持,可以说,毛病还是出在我们的思维上,缺乏故事新意和创作人才。

解言:近几年好莱坞的特效大片已经不吃香,大家更希望国产能有佳作,其实国产技术是能够做出色的,只不过是没有人愿意坚持,接下来有非常让我们期待的《流浪地球》以及《明日战记》,就预告片来看,它们或许能掀起国产科幻片的潮流。









音吟影


中国真的无法大规模拍出国外那样的科幻片吗?好故事我们有,好编剧我们有,好导演我们有,好演员我们有,好的特效团队我们也有。而且都有不少,为什么就不能大规模出现像国外那样的科幻大片。



先从出钱的人身上找找原因,中国电影投资方百分之百都是想赚钱的,绝大部分是想快速来钱的,什么样的电影来钱快风险小?小成本的、有流量明星的,有名导的,制作周期短的。

然而科幻大片,第一消耗的就是资金。第二消耗的是时间,短期是做不出好效果的。第三是风险大,好莱坞的科幻大片也有很对亏本的,而且亏本会很多,投资方受不了。

再从导演身上找找原因,现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导演绝对是掉钱眼里去了,怎么赚钱又省时省力就怎么拍,你能指望他能去拍科幻大片。



我在片场见过一位导演是怎么拍戏的呢,有一个镜头需要做很多细节来体现,你知道导演说些什么?弄那么费事干什么。直接忽略细节,直奔主题。我宁愿相信这是一小部分导演。

还有就是市场因素了。国外那么多科幻大片冲击着国内市场,留给中国科幻电影的是夹缝中生存。要是火了,一炮而红,要是不火,绝对是雪上加霜。能重出好莱坞重重包围的是极个别的,现在科幻大片还是好莱坞一枝独秀。《流浪地球》确实不错,但与好莱坞还有差距。



所以说,中国可以大量产出科幻大片,但是限制颇多,还需时间的沉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