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被手機取代了 他卻熱衷用雙手做一塊機械錶

手錶被手機取代了 他卻熱衷用雙手做一塊機械錶

五歲時,他拆開了一隻石英手錶,把表面換上了自己的照片;

十二歲時,他給自己做了一塊滑板;

十八歲時,他給自己做了一塊機械手錶……

手錶被手機取代了 他卻熱衷用雙手做一塊機械錶

當有人問起他,跟誰學的?

他說,沒有學啊,拿起來就做,有時候失敗了,有時候成功了。

手錶被手機取代了 他卻熱衷用雙手做一塊機械錶

他叫卡梅倫·韋斯(Cameron Weiss),今年31歲。

26歲的時候,他自立門戶、開始創業,他的業務,是手工製作機械錶。

說起來,在未成年時,他做成的東西有限,拆的東西那可多了去了。

他喜歡看裡面的結構、零件。

手錶被手機取代了 他卻熱衷用雙手做一塊機械錶

特別是手錶。

一塊手錶裡有幾百、上千個零件,簡直就是把一臺機器戴在了手腕上。

這讓他覺得很神奇。

他上完大學後,工作了一段,結果,還是想做手錶。

於是,他去專門的製表學校學習,在紐約等地的鐘錶店做了一陣修表師傅,最後乾脆去了手工製作機械錶的大本營——瑞士。

手錶被手機取代了 他卻熱衷用雙手做一塊機械錶

在瑞士他拜師學藝,接觸了很多同行,有一天,他突然覺得,自己可以回到美國,開這樣一家公司,賣自己手工製作的機械錶。

於是,他來到了明星聚集的貝弗利山,在公寓裡的步入式衣帽間,開始做手錶。

他似乎沒有經歷什麼創業的艱難,做出來的10塊機械錶,一個月內就賣光了。

手錶被手機取代了 他卻熱衷用雙手做一塊機械錶

很快,訂單不斷,做表用的零件堆滿了房間,這個最初的工作間兼公司辦公場所顯然不夠用的。

於是他搬了家,又招了一名僱員、妻子做市場,公司就這樣運營起來了。

他的品牌名稱,就是自己的姓— Weiss。

為什麼創業不難?

一是一招鮮、市場定位獨特:

其實美國二戰前,有自己的手工機械錶製造業,不過,二戰後,這個行當就式微了。

像韋斯這樣的製表師,在美國並不多見。

手錶被手機取代了 他卻熱衷用雙手做一塊機械錶

二是時機、地點選擇得好:

在科技更新迭代迅速的年代,人們渴望抓住點什麼,讓自己留得下一點記憶;

在人工勞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時候,人們反而更加渴望慢工細活打磨出來的東西;

手工匠人的勞動被更加珍惜和尊重,韋斯的稀缺性是不可替代的。

而引領時尚潮流的明星們,不僅更容易接受有創意的產品,而且可以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迅速推廣韋斯的產品。

手錶被手機取代了 他卻熱衷用雙手做一塊機械錶

三是文化定位準確

韋斯的手錶,有一種簡潔、沉穩的美。

樸素的表面,簡單的錶帶,不張揚、不打眼,典型的美國文化特點。

這樣的表戴在二戰前、或是50年代生意人手上,不顯得突兀。

戴在明星的手腕上,壓得住。

韋斯創業成功了。

手錶被手機取代了 他卻熱衷用雙手做一塊機械錶

他沒有自己的店面,產品在美國高檔百貨零售商Barneys等賣,也有設計師品牌與他合作。

他有自己的網站,訂單來自世界各地。

韋斯的手錶價格在兩千多美金以上,限量版的產品定價就更高。

手錶被手機取代了 他卻熱衷用雙手做一塊機械錶

不過,韋斯最開心的,就是可以專心做手錶。

為了設計新表,他可以坐在那裡一天不吃飯。

而自己的手錶被瑞士客人買走,他就格外開心。

把愛好、激情、特長變成了自己的職業和事業;

享受工作的過程,欣賞自己的創造。

這樣的工作,既悅己又悅人,給自己和他人都創造著價值。

還有什麼比這更理想的人生道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