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說三國:《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著名的張冠李戴故事?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提起三國故事,《三國演義》是繞不開的一個門檻。但是也正是因為《三國演義》的龐大影響力,讓許多人把演義中的故事當做是真實的歷史。

著名的歷史學家呂思勉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觀點:《三國演義》雖然是用來消遣的話本,但是人們的歷史認知得自此書中的實在不少。但是話本畢竟是用來說書的,有些說的多的,老百姓非常喜歡的,卻大都是經過了文學渲染,可靠性不足;但是講的少的一些地方,卻完全是實質性的記載,簡直和正史沒啥區別;

這段話說的很有意思,其實正如同呂先生所講,《三國演義》中改造最多的,恰恰是老百姓最耳熟能詳的。本期《墨說三國》我們就一起聊聊演義中改造最多的張冠李戴的故事。

墨說三國:《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著名的張冠李戴故事?



在三國故事中,要問老百姓最喜歡誰?關羽和諸葛亮肯定位列前三!

從三國時期到現代,經過兩千多年的流傳,三國故事裡以忠義聞名的關羽和以鞠躬精粹聞名的諸葛亮被當做文人武將的典範,從民間到官方都是提倡學習的對象。

在這樣的環境下,關羽和諸葛亮的事蹟在兩千多年來經過了層層的文學渲染,逐漸導致諸葛亮和關羽的事蹟從真實到虛構,這兩位也逐漸走向了從人至神的歷程。在他們的故事中,就是屬於呂思勉先生所說的改造最多,也是張冠李戴故事最多的。


一、關羽

關羽的許多故事其實都是民間虛構的,比如:

墨說三國:《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著名的張冠李戴故事?


1、溫酒斬華雄

歷史上諸侯酸棗會盟的時候,袁紹遠在河北,劉備職位低微,呂布是騎督還得聽命於董卓任命的大督護胡軫,華雄更是董卓軍中一個普通的都督。

各諸侯討伐董卓時,只有曹操和孫堅二人真正和董卓打了一場硬仗。

曹操遇到了董卓部將徐榮,一戰下來跟著曹操起兵的五千人損失殆盡,要不是曹洪讓馬,曹操第一戰怕是就OVER了。

孫堅遇到的是大督護胡軫,孫堅毫無懸念也遭遇了慘敗,逼得孫堅只帶了十幾個人逃命,要不是祖茂帶著孫堅的帽子引開了追兵,孫堅也差不多OVER了。

結果胡軫和呂布不和,竟然帥大軍自己撤了,孫堅這才收攏殘軍,抽冷子擊敗了董卓軍斷後的軍隊,斬了華雄。

所以說華雄和關羽壓根沒關係,小說中為了描寫關羽的勇猛,借用了華雄的名字和孫堅的功勞罷了。


2、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

墨說三國:《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著名的張冠李戴故事?


不論怎麼形容關羽降漢不降曹,關羽畢竟是投降了曹操。在官渡之戰中,顏良的確是關羽所殺,而文丑也的確是曹軍所斬,但是否是關羽所殺實在無法考證了。

而且文丑是和劉備一起領兵來追殺曹操的,關羽在曹軍中估計看到了劉備的消息,於是記關羽知道了之後就逃歸劉備去了。

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三國志中這一行短短的記載,經過民間藝人的不斷加工創造,就變成了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義保二嫂;夜讀春秋……等等知名的故事情節。

其實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抗,位置是在黃河邊上,要投奔在袁紹軍中的劉備,直接過河就完事了。

但是在演義中,為了突出關羽的忠義和勇猛,硬生生的把關羽塑造成了路痴:關羽從許都出發不向東北方向走,反而走向西北,到了西北的洛陽。

到了洛陽關羽斬了韓福之後,估計才發現走錯路了,這才改道向東北,在黃河渡口又斬了秦琪,這才過了黃河投奔了袁紹。

墨說三國:《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著名的張冠李戴故事?


其實這事怪羅貫中也不怪羅貫中。為啥這麼說呢?

因為最早的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本子上寫的是曹操定都長安,所以關羽要投奔袁紹必須從長安出發先到洛陽,在一路向東北投奔劉備。

羅貫中雖然地理不好,但歷史好啊,他一尋思,這曹操啥時候定都過長安?這不是扯嗎?然後大筆一揮,把曹操從陝西長安拉回到了河南許昌。

但是羅貫中雖然改了曹操大本營,但是關羽這段故事卻忘了改地點,於是乎,曹操哪怕搬家到了許昌,關羽還得接著往洛陽走,不然韓福的戲份咋辦?


二、諸葛亮

諸葛亮的故事裡,虛構的成分就更多了。

墨說三國:《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著名的張冠李戴故事?


1、博望坡

首先小說中諸葛亮出山三把火,先燒了博望坡,給了曹軍一個大驚喜。但是不好意思,這把火是劉備自個放的,這個時候還沒有諸葛亮啥事呢。

三國志記載:

(劉表)使(劉備)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2、其次是舌戰群儒。

史書中諸葛亮是劉備使節,更多的是說服孫權,在史書中沒有關於諸葛亮和張昭等江東名士辯論的記載。

但是通過三國演義的這一情節,完美展現了諸葛亮的才華和人格魅力,對於江東儒生不同特色、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儒生也刻畫十分到位。

雖然本故事是虛構成分較多,但依然不失為三國演義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片段。


3、赤壁奇謀:草船借箭與借東風

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其實是借用了兩個典故。

墨說三國:《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著名的張冠李戴故事?


一個是濡須口之戰中的孫權。孫權乘船夜探曹營,結果被曹軍發現,於是亂箭齊發,孫權急忙命令回營,但是船隻一面插了太多的箭支,平衡有問題馬上要翻船。孫權靈機一動命令船隻掉頭,讓另一邊也插滿箭,等船隻平衡了,就趕緊回去了。

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另一個是唐朝安史之亂時期的名將張巡;張巡被安史之亂叛軍圍困,箭支很快用完。於是張巡在晚上,命令士兵們製作數百個稻草人,吊在城牆上,裝作要出城偷襲。故意讓叛軍看見。於是叛軍爭相放箭打算射殺唐軍,從晚上射到早上才發現射的是假人,張巡白天一數,白得了十萬餘支箭。把叛軍氣的要死。

然後第二天、第三天晚上,叛軍又發現張巡把草人掛在牆上,於是叛軍都嘲笑張巡貪得無厭,還想騙我們射箭。

結果第四天,張巡真的派五百勇士下了城牆,半夜突襲叛軍大營,叛軍頓時大亂,十幾萬人被五百人追殺了十幾裡。

借東風更不用說了,這基本上屬於是志怪小說、神話小說中的橋段了。


4、羽扇綸巾

墨說三國:《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著名的張冠李戴故事?


從宋朝候開始,諸葛亮羽扇綸巾,坐個小車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實際上羽扇綸巾的卻是周瑜。

宋朝野史《類說》中,有一個小故事講諸葛亮和司馬懿對壘,戰前司馬懿一身戎裝主持軍務,而間諜報告說諸葛亮“乘素車,葛巾,持羽毛扇指麾三軍。”司馬懿嘆曰:‘真名士也。’”

宋代詩人蘇軾著名的赤壁賦中說的: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說的就是周瑜,而非諸葛亮。


5、空城計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也是非常著名的橋段,可惜這個故事也是假的。

墨說三國:《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著名的張冠李戴故事?


在三國中,倒是還有一個類似空城計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依然是孫堅。

孫堅在魯陽城當豫州刺吏的時候,打算帶兵討伐董卓,於是準備派自己的長史帶人去督促軍糧。然後魯陽大小官員都在城門口搭好了帳篷,準備歡送長史。

結果董卓聽到孫堅要來打自己,乾脆先下手為強,派兵去打孫堅。正在孫堅舉行歡送儀式的時候,董卓軍的幾十名騎兵前鋒已經到了。

孫堅命令文官都坐好了接著喝酒,不許亂動。命令士兵整頓兵器,排列整齊,也不得妄動

眼看著董卓的兵馬越聚越多,孫堅才慢慢結束酒席,緩緩引導文官和士兵回城。進城之後孫堅才說:我不讓你們起來,是怕你們一慌士兵就更慌了,到時候被擠在門口互相踩踏,誰都進不來。

董卓兵看見孫堅的隊伍都準備好了,也不敢攻城,就乾脆撤兵了。

當進軍討卓,遣長史公仇稱將兵從事還州督促軍糧。施帳幔於城東門外,祖道送稱,官屬並會。卓遣步騎數萬人逆堅,輕騎數十先到。堅方行酒談笑,敕部曲整頓行陳,無得妄動。後騎漸益,堅徐罷坐,導引入城,乃謂左右曰:“向堅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籍,諸君不得入耳。”卓兵見堅士眾甚整,不敢攻城,乃引還。

所以說,三國演義是非常經典的小說,但小說畢竟是小說,歷史是歷史,可千萬不要弄錯哦。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