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請為這位無名抗日烈士尋找一下部隊或家人

也請為這位無名抗日烈士尋找一下部隊或家人

老羊鏟史

也請為這位無名抗日烈士尋找一下部隊或家人


又到清明節了,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當年,他們為我們犧牲;今天,請為他們做一件事》,為24名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烈士尋找回家的線索。

山河已無恙,英雄請回家。

國家號召,立刻全國響應,很快就找到了一些烈士的家屬。

然而,在當年的抗日戰場,還有很多烈士默默的躺在大山裡,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姓名和家人... ...

也請為這位無名抗日烈士尋找一下部隊或家人


1.

2016年,我參加美麗鄉村建設,在寬城縣孟子嶺鄉南天門村下鄉,瞭解村情村史時,請村裡老人過來座談,80多歲的謝蘭興老人對我講了這樣一件事情:

1943年前後的一個冬天,七個延安抗大學生,從王廠溝執行任務回來,經過過現在的千鶴山,住在了石柱子村,當時,王廠溝是我黨冀東軍分區司令部、報社、幹校、醫院等機關所在地。第二天凌晨路過九虎嶺去xx峪,正要穿過公路時,鬼子的汽車來了。

車上的鬼子見人就開槍,其中一名同志負傷。另外六名同志架起他往山上跑,可鬼子的汽車馬上就到了跟前,子彈橫飛。

受傷的這位同志一看大家帶著他走不快,就一個人留下來,掏槍還擊,掩護同志們撤退,最後寡不敵眾,開槍自盡。

整個過程,石柱子村有目擊者。

鬼子割下這位同志的頭,掛在九虎嶺附近的一棵樹上,寫上標語:為八路軍收屍者與八路軍同罪!

頭顱一直掛到那一年的春節,現在那條公路改地方了,但那棵樹還在。


也請為這位無名抗日烈士尋找一下部隊或家人


2.

謝蘭興老人說,當時我已經十來歲了,從那裡路過時,還見過頭顱掛在樹上。

不知道那六位同志後來去哪裡了,犧牲的這位同志的姓名、籍貫、部隊番號也都不知道。

老人嘆到,真應該在那裡樹一個無名烈士碑,來紀念這位同志,因為我都八十多歲了,如果我們這個年齡的人都不在了,還會有人記得這件事這個人嗎?

最後老人說,如果連這樣的事情都沒有人管,將來再出現戰爭,還有人上戰場嗎?!


也請為這位無名抗日烈士尋找一下部隊或家人


3.

我下鄉所在的孟子嶺鄉,和我的老家相連,都是當年日偽製造的無人區範圍之內,我下鄉的南天門村就是部落(人圈)之一。

為防止關內(冀東)八路軍向東北發展,早在1939年,日偽軍就已經開始在熱河省南部、遼寧省西南地區進行“集家並村”,但在冀熱遼軍民的頑強抵制下進展甚緩。

1943年,日本關東軍在華北方面軍的配合下,以打砸搶燒等各種手段,“拔根斷源”式地摧毀當地生存條件,加速推進“集家並村”行動,逐漸造成了“千里無人區。

“千里無人區”東起綏中縣,西至平北獨石口,南迄長城內側沿線,北達承德東北的光頭山,東西長350公里,南北寬百餘公里不等,一些地方還伸入長城內側20餘公里,總面積5萬餘平方公里,區內人口140萬。

“無人區”分三個層次:一是集中居住的“集團部落”,主要設在交通沿線。二是“無住耕作區”,設在“部落”附近2.5公里左右範圍內,只准農民耕作不許人員居住。三是“無住禁作地帶”,不準人員居住、耕作、放牧、樵獵和通行,簡稱“雙禁區”。

為控制這些區域,日偽軍在“無人區”內常駐兵力達數萬人,在“部落”內部實行嚴密的保甲制度和“十家連坐”制度,並強迫居民相互檢舉,肆意屠殺、拘捕、流放群眾。

對“雙禁區”則經常進行“掃蕩”,特別是對八路軍、游擊隊活動過的地方,反覆剔抉,實施殘酷的“三光政策”。

這位無名烈士犧牲的地方,正是“雙禁區”。


也請為這位無名抗日烈士尋找一下部隊或家人


4.

據李運昌、李楚離、詹才芳等人的回憶文章,到1944年夏,冀熱遼根據地已經形成,中央於同年七月決定成立冀熱遼軍區,是全國敵後19個抗日根據地之一。

這個根據地與國內其他根據地不同,毛主席早在1938年就指出了這個根據地的特點:高度流動、高度遊擊、較長時間難以形成穩固的根據地。

1940年7月,在冀熱邊成立晉察冀軍區第13軍分區,轄12、13兩個團,李運昌任司令員,包森任副司令,曾克林任參謀長。在實際作戰過程中,八路軍與日偽軍長期形成包圍與反包圍、敵中有我、我中有敵、犬牙交錯,異常複雜,多次進行掃蕩和反掃蕩鬥爭,零星掃蕩每天都有,戰鬥異常頻繁,鬥爭異常殘酷,犧牲的團級以上八路軍幹部也多於其他根據地。

副司令包森也在一次戰鬥中,胸部中槍,壯烈犧牲。

這支部隊後來轉戰南北,參加瞭解放承德、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湘南、湘西剿匪,抗美援朝等,1948年11月,根據中央軍委統一編制,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6軍。

這位烈士的那些戰友,應該在這個部隊當中。

如果有讀者有相關線索,請行動起來,為這位烈士尋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