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讀書的人,你讀到最好的書是什麼?

北城鵝毛大雪


這個好像需要和我當時的欣賞書平和心理狀態有關。

比如小學的時候愛看小說,2007年南風上面,一朵馬蹄蓮的故事,那種相互錯過的情愫很打動我,等到高中再看,情節也就不過如此:因為看過太多,所以對動人兩個字的要求越來越高,慢慢地,一般的作品根本沒法留下印象。

高中的時候,語文成績一落千丈,突然不知道應該怎麼學習,恰好又和語文做朋友,她品味很高,什麼看過的書都說的頭頭是道,有時候甚至把我的最愛批判的一無是處。聽她的推薦,看了川端康成的雪國,這是她喜歡的,又去看了對她而言一無是處的"小黃書"白鹿原。書荒的時候甚至去把初中課本推薦的《穆斯林的葬禮》買了過來。

到大學,單純讀文學作品越來越少了,前沿的專業書反而更吸引我。

所以說,還是多去讀,主動讀。


彩雲易燃


我讀過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書也認為很不錯的是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

看這本書前,我曾做過一個夢,夢見一條小狗跟著我,無論用什麼方法,也甩不掉它。最後我整了一個狗窩,還買了套淋浴設備,堂而皇之地在夢中養起了狗。

因為在現實中,我不排斥它,但絕沒有要養狗的意願。首先要打理它,就覺得十分麻煩,況且狗身上又有寄生蟲,也是我畏懼的,再加上童年時有將狗養死了的慘痛經歷。如此種種,使我對自己的夢很無語。

我曾經喜歡過一個女孩,因為在我眼裡各方面都十分優秀,我根本沒有勇氣去表達。但她有一個嗜好,喜歡小動物。

她一出現,這個夢就有解了。

按照弗洛伊德《夢的解析》的理解,夢是願望的達成。我在夢裡養起了小狗,只是希望自己能通過這個方法,和她搭上話,同她見上一面。可能的。不見她已有好多好多年了。

真的,太想念了。

夢,無論做的如何奇怪,要麼影射了你的生活,要麼是你的潛意識在作祟。自我在休息時,本我就開始活躍了。夢,大概就是關於本我的故事吧!

中國人自己的《周公解夢》,有許多對夢的實例解釋,但缺乏相應的系統的理論分析。可惜了。也許,這方面的技術只口口相傳,留下給江湖術士謀生之用。





十三生人


我讀過最好的小說是《了不起的蓋茨比》。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我根本沒看懂,後來對照著看了一遍電影才慢慢明白。

我的一個朋友在堅持看完《了不起的蓋茨比》後對我說:“這不過是兩個男人搶一個女人而已,不知道為什麼每個人都說他很好。”聽到這話,我想和他解釋,可他卻打斷了我,說他要去陪女朋友了,於是我找到另一個人,想和他談談,結果他說這不過是比爾蓋茨的個人傳記罷了,沒什麼營養。

我忽然想起了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中的主角,我明白了他為什麼要以別人看過多少次《了不起的蓋茨比》來決定是否值得交這個朋友。

那些看懂的人都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講的是美國夢。是,確實是美國夢。一個破碎的夢。

菲茨傑拉德筆下的蓋茨比心懷夢想,為了黛西他隱忍、奮鬥,最後眼看就要成功的他卻因為自己的失控而毀了的一切。如果蓋茨比在和湯姆的那次爭執中忍住怒氣,我覺得他就不會輸的那麼慘。不會輸的那麼慘。

我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讀到的是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不甘心現狀而立志改變這一切,他遇到改變自己人生的人,遇到自己喜歡的姑娘,所有事情都這麼完美。但僅僅是因為蓋茨比出身不好就被現實拋棄,他骨子裡是滿是自卑,所以他註定贏不了。

我清楚的記得在書中和電影中都有一個場景,是尼克和蓋茨比的對話。

蓋茨比家的派對結束後,尼克對蓋茨比說:“你改變不了過去。”

“哪兒的話!當然可以。”


青紅魂匣


這個問題讓我不禁在想,什麼是最好的書呢?是中國的四大名著?是外國文學名著?還是百科全書、經典文學作品?或者是生活中的百科、雜誌、情感、故事書籍?

或許,最好的書總是因人而異的吧。有的人喜歡看散文,有的人喜歡看小說,有的人喜歡看詩歌,有的人喜歡看歷史文化。

所以,不能說什麼是最好的,或者說什麼是最不好的,這就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一樣,只要喜歡,就是最好的。

而自己喜愛的,認為最好的書籍如何去做出篩選,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這裡介紹幾個選擇書籍的方向和方法,來幫助你快速選擇出自己心中最值得的好書。

第一,按興趣愛好來選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自己喜歡的,才會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看,才有可能培養出看書的習慣。也只有自己有了興趣,才會深入的去做研究和探索,這樣去讀每一本書,就會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自己不僅獲得了知識,還培養了生活樂趣。

這是一種不功利的讀書方式,可以隨自己的心願,做到有的放矢的選擇,但是這也大多會讓讀書只是成為一種消遣的行為,完全就是為了精神放鬆去做閱讀。

而且我們大多時候會選擇閱讀小說或者散文書籍。

第二,按照需求來選擇。

這是一種功利性閱讀方式。用這種方式去篩選書籍,其目的最主要的就是能做到提升能力,增加知識。一般這種書籍偏重於專業、社科、人文歷史之類,或者為了考試,或者為了晉升,或者為了深造。總之,這一類書籍對閱讀者要求會比較高,當然最後的效果也非常好。

這樣的選擇方式我們一般也會覺得稍微枯燥一點,但是價值高,實用性強。

第三,按照書籍領域去選擇。

我們常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因為這樣,我們經常會讀很多的書,但是要讓書籍真正成為進步的力量,專攻一個領域的知識就很有必要,也會讓自己的知識體系慢慢建立起來,幫助自己自動完成對書籍的過濾和篩選。實際在生活中,很多人也會因為專門去攻讀研究一個領域,而選擇同領域的書籍做深入閱讀。這時候他們會認為自己研究的這些書籍就是自己認為最好的書籍。比如,成為一個作家,我們會廣泛閱讀,就會認為具有文學性的書籍更適合自己,也會去主要攻讀這些具有文學意義的書籍。成為科學家,就會需要閱讀關於物理、化學方面更專業的書籍,來輔助自己做深入研究。成為歷史學家,則需要閱讀關於歷史類的各種書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會讓他們愛不釋手,頗感興趣。

而按照領域去選擇書籍,既可以功利,又可以怡情,讓書籍真正的成為了我們的精神食糧,這種選擇方式,具有更深遠的意義和價值。
總之,可以選擇的好書實在是太多了,當我們眼花繚亂,不知所措的時候,利用一些方法,幫助我們甄別書籍對自己的生活中有何幫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遇見安苒


對我而言,好書實在是太多了,浩如煙海!我窮盡一生只能捧起幾把海水而已!

所謂好書,見仁見智,各取所需!如初中時讀三毛的《沙哈拉的故事》等系列和席慕蓉的詩集讓我怦然心動,萌生追求詩與遠方的情愫;

高中時如飢似渴地讀《紅樓夢》,《家》,《春》,《秋》,《平凡的世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名著,雖然思想水平有限,無法深入書的世界,但對整個世界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思考,還伴隨著絲絲悲天憫人的蒼涼。

工作以後接觸到更多的是專業方面的書籍,這些書籍對於提升自己的專業,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如果我現在在育兒方面遇到難題,那麼《正面教育》,《怎麼說孩子才會聽》,《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窗邊的小豆豆》等書籍能讓我靜下心來,停止在教育上的焦慮,在書中吸取養分,取長補短,讓自己的育兒之路充滿希望。

個人認為好書就是在書中能讓你找到你所想、所需、所愛!好書能讓你的心靈寧靜,讓你的生活充實,讓你願意變得越來越好!


涓葉


我記得年輕時候,自己剛二十出頭,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讀到了一本原國民政府時期出版的書,出版社是[上海星湘研究社]出版《雪鴻軒尺牘》,這部書是以書信往來的形式,娓娓道來,侃侃而談。文章脈脈傳情,讓人閱讀後深受啟迪,感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現在回想起來近四十年了,印象一直在我的腦海裡還有那麼一回事?如果還能見到可以重溫舊夢,因為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以饗讀者。


伯樂仲馬


《東坡文集》,涵蓋詩詞歌賦各種體裁。

其一,蘇東坡的文學造詣和文筆水平,放到整個文學史上,都是絕對的超一流。

其二,蘇東坡自身的生活經歷也是一本厚重而豐富多彩的大書,涉及到政治、愛情、友情、遊獵、書法、美食、飲酒等等,所涉獵領域,無不精通大成。

其三,蘇東坡集儒釋道思想於一身,品質性情讓人膜拜。他感慨“大江東去浪淘盡,多少英雄人物”;與佛印結成摯友,修得豁達淡泊情懷,處變不驚;一生中屢遭排擠貶謫,還能“老夫聊發少年狂,左擎蒼、右牽黃”;於坎坷困境中不忘“起舞弄清影”,竹杖芒鞋,一任風雨;對於愛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讓人淚目。


詩酒煙花


我讀的心理諮詢專業方面的書比較多,比較受震撼的有幾本:南希的精神分析三部曲《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神分析治療:實踐指導》和《精神分析診斷:理解人格結構》;還有一本是《身體從未忘記》是另外一位作者寫的,也覺得很震撼,它開啟了我對創傷的關注和研究。


初雪小仙女


可參考今日頭條號《教育的觀點》專欄《如何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如何培養孩子閱讀》一節,文中一位武漢大學博士媽媽,講述了她是如何培養自己孩子從2歲就開始學習閱讀,以及孩子在不同階段的不同閱讀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和幫助。
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lbum_detail.html?content_id=6678439118894006532

教育的觀點


推薦前一陣子剛剛讀過的《從前的我很可愛啊》。

周作人翻譯的作品,能帶給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很有情懷的文字。

“意境沖淡而意念深遠”的閒適之美融入其間,那種字裡行間滲透出的”淡淡的憂傷,淡淡的寂寞,淡淡的可愛,淡淡的無奈”,真真是堪稱完美的呈現在我們面前,令人沉浸其間,很容易被那種淡而悠遠、既明快可愛又清澈憂傷的情趣所感染。

書的裝幀既簡潔又考究。封面分兩層,外層的正面豎排字和簡約的中國畫相得益彰,背面摘錄了書中的部分佳句。而內層,則如同映入眼簾的豎排字幕般滾滾而來,白底棕字的設計看似沒有多餘裝飾,卻並不呆板,那錯落有致的佈局,帶給人一種深入其間的專注之美。

讓人一下子聯想起日本獨特的審美意識,在微小與簡素中體現一種協調與秩序,同時又遵從自然,遵從人內心深處的聲音。體現在詩人筆下,便是一種小而美,精緻而不失可愛的態度,那是凡常的點滴,也是新鮮而熱氣騰騰的一種質感,更是繁華世事中難得的一汪澄澈。

石川啄木的詩,被稱為短歌。寥寥三行,看似短小,卻貼近現實,每一段與每一段之間,並不完全割裂,串聯起來,更像是一段故事,一段人生。

詩人在《可以吃的詩》那篇詩論裡提到的“深入生活”,提到的“兩腳立定在地面上”方能書寫出來的佳作,是“既不粉飾也不歪曲,極其坦白正直的記錄和報導”。

石川啄木的人生,在二十六歲那年就畫上了句點。而我們,二十幾歲的時候,不管是寂寞迷茫,還是陷於戀愛的泥淖不能自拔,玩世不恭地遙看世事,充滿幽怨,很多時候是內心空虛,找不準方向的。

相比之下,最大的差距,不是沒有悲哀和寂寞,而恰恰缺少的,是一份根植於心的情趣。什麼是情趣?

《浮生六記》中芸娘連吃喝的器皿都要做到精緻考究,沒念過書,也可以和沈復談詩論道,言談中不乏妙語,令對方讚不絕口,這是情趣,納蘭筆下的“賭書消得潑茶香”那般棋逢對手的愉悅也是情趣。前幾年高曉松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更是坦率地指出“詩歌”這種藝術形式飽含的“情趣”。

心中有天地,腳下有乾坤,如果不能時常出去走走看看,讀一讀詩,也是極好的。憂傷寂寞的時候,別忘了讀一首石川啄木,他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c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