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詩人”孟浩然為何備受李杜推崇?

王超


在詩歌極度繁華的盛唐年代,文人墨客們用自己的筆觸揮灑出那個時代的印章,上流的文化盛世圈內,王維,張九齡,孟浩然,李白均為坐上賓客,他們潑墨繪書,高歌吟唱,渲染山河,成為盛世絕響。

但無論是在唐文化圈還是其他藝術領域,又或者是今天的生活圈子,都始終存在著"文人相輕"這一說法。在盛唐時期,作為從未入仕的布衣詩人,孟浩然的個人魅力遠在其他詩人之上,他是那個時代詩人圈中的精神領袖,是連李白都仰慕三分的人物。

一、 布衣詩人,一生未官

在唐朝兩千多名的詩人群中,孟浩然可以說是唯一一位自始至終從未入朝為官的知名詩人。自小出生於書香世家的他,自詡為孟子第33代子孫,父母對他也是傾注了極大希望。而他自小便嶄露頭角,未及弱冠,便寫下了至今尚在流傳的《春曉》一詩,成為今天很多兒童牙牙學語的啟蒙詩篇。少年便顯露才華的孟浩然在縣試中也是一舉而過,可由於年少恃才傲物的性格,之後的他拒絕參加府試,這也就錯失了絕佳的入仕機會,後來的他遊歷四方,廣交好友,張九齡,張說,韓朝宗等人曾多次為其創造良好的機會,可均未成功,除了時機外,還與本人任性放達的個性有關。相傳韓朝宗曾為他謀得一個向朝廷舉薦人才的機會,可孟浩然卻因當天與朋友歡聚而錯過,可謂任性之至,無人能比。

或許上天註定他將與功名無緣,年入40的他又重燃對科舉入仕的渴望,可這一次的長安之行卻讓他敗興而歸。自此,孟浩然也便打消了登科入仕的念頭,後歸隱田園,過起悠閒自在的鄉村生活。

二、遊歷四方,廣交摯友

年輕時候的孟浩然在科舉不成的情況下,又與父親結怨,娶了歌女韓襄客為妻,瀟灑任性的他從不為世俗所錮。登科不成,親情不就,便開始了自己的雲遊經歷,巴蜀地區,長江流域皆留下了他的足跡。在此期間,他寫下了著名的《題鹿門山》,自此詩風基本定型,同時也打破了初唐以來文人專長的應制詠物詩篇,將詩歌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領域。孟浩然的灑脫率真,使得他和誰也能很快成為推心至交,我們所熟知的便是他與李白的莫逆之交,與王維的忘年交,同時襄陽令盧饌,大學士韓朝宗,當朝宰相張九齡,以及張說,王昌齡等大家均是他的圈中好友。晚年隱居襄陽的他在聽到好友王昌齡將要路過此地時,全然不顧自己已身患癰疽,仍然準備了豐盛的宴席進行款待,後由於食用海鮮類相剋食物從而導致最終不治身亡,這也使得王昌齡愧疚一生,正所謂"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對待好友,孟浩然可以說是極盡自己之所能,傾力相助,因此,在那個盛唐文人圈內,沒有人不願意與他結識。

三、任性放達,精神偶像

對於孟浩然的詩歌藝術影響,不僅在當時的盛唐文化中卓然出眾,即便後來的晚唐,以及南宋,北宋年代都有著眾多追隨者,像後來的中興四大詩人,范成大,歸有光等人就是沿襲孟浩然的田園樸素詩風,成為一代大師。在這眾多的追隨者中,尤屬李白最為突出。

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李白的認知度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我們大多數人從小接觸的第一首詩應該就是李白的,他的詩不同於杜甫的沉鬱頓挫,現實氣味濃重,相反讀來朗朗上口,意氣風發,像"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些充滿著浪漫氣息的詩句讓人慾罷不能,充滿鬥志。如此狂妄不羈的李白也便只有孟浩然才能使其摧眉折腰。我們都知道李白和杜甫的關係是十分鐵的,杜甫曾寫下過諸多思念李白的詩篇,而李白為杜甫所寫則寥寥無幾,但對於孟浩然,李白從不惜筆墨。726年,在孟浩然40歲時遇見了年僅28歲的李白,此時的李白也正是芳華年齡,任性瀟灑,但一見如故的兩人很快便成為莫逆之交,隨後的李白也多次寫下送別,思念故友的詩篇,像著名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也成為為數不多的李白送別詩,而同樣的對於孟浩然才氣的敬仰,李白則直接寫下"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這樣直白有力的話語,或許是孟浩然身上獨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著李白,他從不依附權貴,任俠仗氣,這些在李白的眾多詩篇中我們也能看出,像李白的"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以及面對高力士時蔑視一切,最終令力士脫靴,貴妃研磨這些常人看來無法做到的事情皆傳自孟浩然,他所帶給李白的主要是其豁達灑脫的人生觀和詩歌中所體現出來的自我意識,這種人格精神是其他詩人所無法帶來的寶貴財富,因此李白一直視孟浩然為"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除了李白,唐朝另一位著名的大詩人——杜甫也深受其影響,杜甫的《登岳陽樓記》,其詩中"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極類似於當初孟浩然所寫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兩人在面對洞庭湖時均發出了共同的感慨,皆被其壯闊浩蕩的場面所吸引,由此發出人生感慨。杜甫一生漂泊無依,其身世命運比起孟浩然來更加孤苦淒涼,但所幸有著前輩人的指引,在前進的道路上杜甫也一直以孟浩然作為精神旗幟,思想導師,他的崇儒精神,追求仕進的理念也深深地感染著杜甫,讓他在人生困頓之際也能重燃對生活的熱愛。

其實在當時的文化圈內,不止李杜,很多大詩人都是孟浩然的忠實追隨者,這其中除了他本身的才華外,更主要的是他的詩風品格,其不畏權貴,任俠仗氣,瀟灑豁達的人生觀才是更多人所推崇,欣賞他的重要原因。(一往文學作者:匡迪)


一往文學


孟浩然,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孟子第33代孫,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古代詩人都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孟浩然生逢盛世,出生於襄陽城中一個薄有恆產的書香之家,和大多數讀書人“學而優則仕”的想法一樣,早年也有有志於仕,但他運氣不好,始終仕途勞頓,屢不得志,也曾為之痛苦失望,但他尚能自重,修道歸隱,後來簡直成了唐朝文藝圈的一股清流。

從生平來看,孟浩然要年長李白11歲,他們兩在一起就是小鮮肉和型大叔的絕配,孟浩然一生不僅不媚俗世,而且詩風清逸。很早就贏得詩仙李白的讚許,李白也成了孟浩然的頭號粉絲。那一年李白去孟浩然老家玩,兩人一見如故,李白當即被迷倒,隨賦詩一首: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吾愛孟夫子”、“白首臥松雲”可見孟浩然在李白心中是何等的灑脫逍遙。而孟浩然本人也確實生性恬淡,寄情山水,常常以詩會友。

孟浩然的思想和人品對諸如李白、杜甫、王維這些後起之秀都有很大的影響。像李白的不依權貴的品格和俠士精神。孟浩然對李白的詩風上也有影響。

而至於生活中杜甫和孟浩然有無交往,還沒有實證。


烹茶煮酒聊詩詞


孟浩然孟公,名浩,字浩然。唐山水田園派代表詩人之一,與盛唐另一位偉大的山水詩人王維合稱“王孟”。因此,田園詩派又被後人稱為“王孟詩派”。由此可見孟浩然的成就,絕非浪得虛名的。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位創作山水詩歌的詩人。作為山水田園詩派的開拓者,山水詩歌在孟的詩歌中,已不再是山水的描述與臨摹,也不是簡單地加入一點點個人情感,而是採用了高超的表現手法,將山水與個人的思想情感、氣質抱負等完美熔鍊,糅合一起。山水也因此有了藝術形象,其中又飽含了個人的“意象”。山水詩歌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另外,孟的詩歌有個人獨到的清新自然的詩風,意境豐富,表現著力,又具創造性,兼有獨特的美學觀點,備受後人推崇。

綜上,李杜皆欣賞孟浩然的詩歌。

例如:

李白《贈孟浩然》: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杜甫《解悶十二首》: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

另,由於孟不曾入仕途,因此有別稱“孟山人”。


客家人行天下


雜文論壇:為孟浩然、李白、杜甫詩壇仙客異曲同工,妙筆生花賦詞一首,略表寸心。《鷓鴣天》(思佳客):曲賦詩詞四季花,平添七彩闖天涯。誠服李杜風光客,邀請山人品晚茶。出妙語,賽仙家,驚天神韻掃塵沙。江湖獨步豪情在,捨棄功名感物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