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豆瓣评分8.9,票房破亿,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娱乐是一个圈


在《复联四》热映期间,异军突起,而且评分还领先的影片。它的过人之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准备充足,真实度高,说服力强。

①《何以为家》制作时间长达五年多:3年时间实际调查,撰写剧本。用6个月时间完成拍摄,又用2年时间进行剪辑。

②导演娜丁·拉巴基来自黎巴嫩,自身便成长于战争与混乱之中,她更能懂得在战乱中成长的孩子身处于怎样的痛苦之中。

③启用真实生活在影片背景中的人担任演员,真实还原了黎巴嫩底层社会的现状。影片中的赞恩饰演者并不是职业演员,而是真实的叙利亚难民。被导演发掘时,当时12岁左右的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它撕开了一个口子,让和平世界关注战争世界,聚焦底层人民生活。

在这个世界里:

女孩能怀孕了就嫁(卖)掉,男孩小小年纪要养家糊口,干活。12岁的小身板却背负着32岁的生活压力。


没有欢笑,只有苦难,童年本该有的无忧无虑对他们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战争、混乱、贫穷等等因素,甚至塑造了他们"给东西吃就是好人"的价值观。

父母令人发指的观念刺痛人心,引共鸣。

我们的世界里"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而影片里许多家庭循环着"穷就生,生了还穷就再生"的生育观念。孩子不再因爱出生,而是被当做工具,等待使用。



卖掉女儿,美其名曰:“这是为了不让她受苦,和我们在一起她没有希望的,她几乎没有地方睡觉,几乎吃不上饭,也不洗澡,看不了电视。我告诉自己,把她嫁出去,至少她会有一张床,一张真正的床,还有毯子。”

在法庭上,面对儿子的控诉,毫无反省:

“我也是这样出生,这样长大的,我有什么错?”

“我这一生都是奴隶,你凭什么批评我?”

他们生来亦是不幸的,这是事实,值得同情,但是却试图制造更多的"奴隶"来改变自身的苦难命运,却是可耻可憎的。

苦难里的一朵花:扎因身上的美好

扎因有着保护弟弟妹妹的责任感,也有着救助别人的善良之心,更有反抗现实的无畏勇气。虽然历经苦难,但仍怀着会感恩的心。


双鱼话娱乐


其实影片的阿拉伯语名字是(迦百农),迦百农是(圣经)里记载的耶稣最初传道时的迁居之地,当然指的是混乱不堪的地方。

导演用一帮贫穷的少年男孩,模仿恐怖组织用木头枪在破败不堪的街道上战斗,关掉了所有的音乐与对白,只有姿势标准的各种射击动作,所有少年都会娴熟的抽烟,一目了然可以看出来,这帮没有机会读书的人,命中注定的可怜前程。

黎巴嫩与他周边的叙利亚、巴勒斯坦、约旦这一片地中海东边的零碎小国,在历史中几乎每一个有记录的帝国都曾征服过他们,古罗马,波斯帝国,十字军东征,奥斯曼帝国,包括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都曾在大马士革大肆屠杀过。而一次次屠杀劫掠后,留给后世的就会有许多不同的宗教以及同一宗教的不同派别,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什叶派,伊斯兰教的逊尼派。然后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派别之间又是连绵不断的互相残杀。而每一次战争之后,留给满目疮痍的国家都会有大批无处安家的难民。

黎巴嫩应该是中东最为弱小的一个国家。叙利亚差不多是个三国演义,政府军占领的大马士革,反政府武装占领的阿勒颇,伊斯兰国占领了拉卡,当然大批难民逃入黎巴嫩。而黎巴嫩自身也是一盆浆糊,伊朗扶持的什叶派的真主党,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都曾在黎巴嫩的南方与以色列长年交火,1975年开始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十六年内战。这样的国家除了无法想象的贫困,当然到处是流泪生活的民众。

而仿佛处于社会之外的难民,他们有的只是东躲西藏的卑微生活。落败的城市,他们没有一盏有温度的灯,没有一扇不战战兢兢的窗。冰冷的社会可以让他们十一岁做了娃娃新娘,让没有身份的娃娃孕妇死在医院的门口而无人过问,让十二岁的男孩提着刀去杀人。

最后一句台词,是十二岁小男孩说的,我想有个枕头睡觉。

所有的由只有悲伤组成的生活居然全部都是真实的。战争是政治家的游戏,而普通人往往一失去就是一整个人生。


一般明月


《何以为家》名副其实。

想想。在父母无力扶养和教育的情况下,善良而倔强的12岁叙利亚小男孩,用他瘦弱的肩膀扛着生活的重担往前走。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无力保护妹妹,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他和小婴儿一起生活的过程,其实就是他内心渴望的写照。他想生活的更好,保护好小婴儿。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明白,自己无力保护好他,自己无能为力,当他把小婴儿交给那个男人,站在破败的街头频频回头,他是多么的不甘。

剧情继续往下走,他想去别的地方开启新的生活,回家取证件,放当知道自己最亲爱的妹妹死亡后,情绪终于爆发,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报复那个男人。事实是他对这种生活的抗争。

最后他将他的父母告上法庭,你们无力抚养教育我,就不要把我生下来。多么无力的呐喊!

电影里有对社会、对只会站在自己角度评判他人者的控诉:

“你从来没有经历过我的经历,生活过我的生活,否则你早就自杀了,你没有资格评判我! 如果我能有选择的余地, 我会做的比你们还漂亮!” 也有贫穷家庭做孩子的控诉:

“我要控告父母生了我! 我请求没有能力照顾孩子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否则孩子长大后的回忆是什么?暴力、虐待、羞辱!”

电影最后,影片中唯一的一个笑容,是这个男孩子胜利的微笑,拥有了身份的证明。对,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影片是国际难民组织拍的,最后的公益呼吁是:愿世界上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这个影片比较压抑,像让人掐住了脖子,回过来我们不仅要反思,生活是什么样的?什么才是家?我们要怎么做?

另外,这个电影的背景是叙利亚和黎巴嫩,你们也可以去了解一下。

以上,请留下你不同的感受,一起分享!谢谢!


邺城兵哥


《何以为家》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电影。它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没有像《复仇4》那种震撼的画面,而使用欠发展地区真实的故事,表述残酷的现实生活,无疑是一部内容丰富,又极为煽情的佳片。

其一、从儿童角度出发,去阐述故事。儿童问题本身是一个关注度极高的问题。类似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家暴等一系列题材都是广受社会关注,毕竟孩子的未来才是未来。

其二、导演是以一个12岁儿童站在法庭上,毫不胆怯回答问题。“我要控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牵动着无数父母的心。

其三、主人公那12岁的年龄,却有着极为成熟的思维,敢爱敢恨还敢离家出走,很难想象12岁生活独立的小孩。每一个电影画面也能称作一个经典,牵动着每一个观影者的心。因此这部票房过亿的电影是一部带有很强时代特性的电影。


残影客


先夸奖这部影片一下,在漫威复仇者联盟4的恐怖票房和排片下,这部影片依然获得了一个不错的票房,在五一档中成为黑马突出,这与作品的优质不是没有关联的。在电影的世界还原苦难,在电影以外的世界创造奇迹,导演生猛的视听处理让这个极其压抑和悲情的故事极具情感的震撼力和张力,并且以一种悬疑片的叙事结构抽丝剥茧地展现着地狱般的现实,你很难不被如此的故事打动,尤其小男主演曾经也是如此故事的主角,那种眼神中的沧桑是影片最让人心碎的力量\r拉巴基对社会问题表达毫不拖泥带水,以男孩Zain视角撕开羁绊全世界的伤疤。Zain的生活真的好苦,他的经历让我有一丝绝望。这世界远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美好。里面的孩子不像是演戏,更像是他们的生活。但是,可能背景的原因,观影过程中很难产生共情。最后的微笑最让人心疼。


鲁邦精彩影视


在复联4的强势排片下,《何以为家》在上映第五天票房破亿,在同档期影片中,表现特别能打,原因有几个:

1、主要原因,是影片在国际上的屡获大奖,在国内口碑发酵助推观众选择此片。

事实上,就5月3日,假期第三天来说,《何以为家》的上座率是高于复联4的;

2、同档期影片无强势分流能力,当然我们也想不到,单日票房排在第三位的是《下一任.前任》这样被吐槽蹭IP的影片。好在《何以为家》稳住了;

3、阿里影业协淘票票宣传,力度够够的;

以上,希望大家讨论批评



大望路大白


电影《何以为家》(原名《迦百农》)中国内地票房突破1亿元。该片于4月29日全国公映,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强势排片,连续11天单日票房过亿的情况下,用时4天14时16分拿下了1亿票房,成为五一档一匹黑马。

《何以为家》由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讲述了一个12岁男孩赞恩,起诉控告自己的父母的故事。该片曾获得第71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还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第76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等提名。这部呈现了社会边缘群体问题的电影引起观众们的深刻反思,如果父母对你生而不养,你会起诉他们么?

这部电影让许多观众“哭成狗”。相比于同档期的《复联4》,以高达90%的排片占领了中国电影市场,《何以为家》是凭着真实而令人深思的故事,少年的内心变化抓住了观众的心,在这仅有的一点空间里拿下了这1亿票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