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许多人崇拜陈元光将军,他有何功勋?

588781


“开漳圣王”陈元光生平简介

陈元光(公元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赠临漳侯,谥忠毅,尊封开漳圣王,别号“圣王公”“陈圣王”“威惠圣王”,漳州历史上首位刺史。

公元657年二月十六日,生于河南光州。

公元669年,随父“开漳始祖”陈政挥军闽南粤东平乱。

公元670年,陈政之母魏敬及两位胞兄再率府兵和家眷数千人赶赴闽地增援,终于平定闽地啸乱。

公元677年,继袭父职,任岭南行军总管,管辖现福州、泉州、漳州和粤东。

公元686-688年,请建漳州郡并设漳浦县。

公元711年,潮州残寇复起,陈元光以身殉国,漳州举城哀悼。

陈元光死后,历朝历代感念陈元光开漳之功,相继进行褒封。北宋封庙号“威惠”,南宋封“开漳州主圣王”,清乾隆御书“唐高封祀典开漳圣王”,自此登上神坛,受万众朝拜,海内外数百座威惠庙便来源于此。


陈元光主要成就

陈元光靖乱南疆,经略闽粤,传播文明,拓展农商,倡兴文教,和融民族,实现闽南从军事管制向地方行政转化。


政治方面:

设州置郡,开科选才,任用贤士,招抚流亡,垦荒兴田,设制36堡,立行台于四境,作为军事管理和政治教化的据点。

化解族郡矛盾,主张汉蛮通婚,改善民族关系。对归顺者划地自治居住,称“唐化里”“九龙里”。

经济方面:

劝农务本,鼓励耕织,兴修水利,改善农耕,发展工贸。招徕流亡,开村拓林,建宅垦荒,寓兵于农,推行均田制。

轻徭薄赋,善政养民,对归附山民实行“不役不税”,扶持生产。推广中原农业生产技术,种植经济作物双季稻、荔枝、香蕉等。

鼓励近海居民晒盐、造船,内陆居民制陶、制茶,发展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

文化方面:

融合汉蛮民族,施行“唐化”教育,传播中原文化,创办中国最早以书院命名的松洲书院,成为福建省最早兴办的书院。


后世影响

唐初由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部入闽,并对漳潮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是中国军事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移民事件。它加速了东南边陲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使蛮荒之地的山越民族归顺朝廷,巩固了大唐中央政权对闽粤边陲的统治地位。

陈元光的后世子孙作为儒家政教思想和中原河洛文化的传播者,使漳、泉、潮诸州民风淳厚,人才辈出。

陈元光捐躯后,民思其德,庙祀馨香,尊号开漳圣王。历经数百年,渡台涉洋的开漳87姓将士后裔在对外垦殖中,为度过灾难并顺利拓垦,常随身携带其神像或香火迁徙到新居住地。一千多年来,开漳文化以蓬勃发展的感召力和传承力备受闽粤台同胞和海外“唐人”世代景仰,广为传颂。


阿扁侃历史


在中国历史之中,有一些名人虽不见于正史记载,但依然不影响其名留百世、功炳千秋,唐朝的陈元光就是典型的一位。《新唐书》《旧唐书》之中均不见其事迹的记载,但历史终究不会让英雄默默无闻于后世。民间对其功勋的缅怀、膜拜却让其穿透千年时光,最终成神!

陈元光,人称“圣王公”、“陈圣王”、“威惠圣王”,最有名的封号是:“开漳圣王”。唐初年人,字廷炬,号龙湖,今天河南信阳固始人,生于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少时聪颖过人,博览经史,攻读《太公韬略》,十三岁得乡荐第一名。

1300多年前(公元669年),今天福建的泉州与潮州之间发生“蛮僚”叛乱,大唐朝廷命陈元光的父亲陈政入闽平乱。唐高宗李治在诏令要求“莫辞病,病则朕医;莫辞死,死则朕埋”、“斯誓斯言、爰及苗裔”。陈政率府兵3600余人从信阳固始出发,前往七闽百粤交界之地的绥安,陈元光随父出征。后又有58姓光州固始族人增援,总数 有1万余人。最终击败蛮僚,屯兵云霄。


公元677年,陈政病逝后,陈元光子袭父职,继父业,继续开疆辟土,时年21岁。陈元光用兵神勇,平定叛乱同时,开始了开发闽南的千秋伟业。当时,今天的泉州、潮州之间,为“蛮獠”所居的蛮荒之地。“榛莽如是,几疑非人所居”,生活极为原始,生产落后、民性凶悍,以狩猎为生,山洞为家,被视为“瘴疠之地,蛇豕之区”。

陈元光在此期间,大兴教育,弘扬文化,施行法治,改变民风。入闽的第14年,陈元光上书朝廷,奏请设置州郡。两年后,武则天批准在泉州、潮州之间创建漳州府,陈元光成为漳州首任刺史。

之后,陈元光更是穷其一生,率领84姓府兵开辟这块“处女之地”,最终埋骨闽地。劈荆斩棘,开山辟道;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耕,发展生产;重视贸易,鼓励通商;创办工业,繁荣经济;兴办学校,强化教育;平定闽粤三十六寨,建堡屯兵,安定边陲。经过近40年的开发建设,漳州从不毛之地变身民风淳厚、百业兴旺的礼仪文明之邦。“方数千里,无桴鼓之声”,汉蛮和谐共处,少有战事;“花卉三冬绿,嘉禾二度新”,成就一派繁荣景象。

公元711年,潮州“蛮僚”残寇复起,陈元光率轻骑镇乱,途中陷入包围,因寡不敌众,最后身负重伤,战死沙场。漳郡黎民,闻之如丧考妣,为之哀号。

唐史无人修列传 漳江有庙祀将军

陈元光死后,他的功勋伟绩,历代朝廷大为褒崇,相继对其进行褒封。自唐以来,历代朝廷对陈元光的追封计达22次。到清朝乾隆年间,陈元光被追封为“开漳圣王”。至此,一代功臣,登上了神坛,受后人朝拜。祭祀他的庙宇遍及闽台及东南亚一带,仅台湾就有三百六十多座“开漳圣王”庙宇;漳州供奉“开漳圣王”的庙宇登记在册有251座。海内外“开漳圣王”信众达2000多万。至此,开漳圣王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台湾同胞主要民间信仰之一。

随着历朝历代追封的头衔越来越高,追封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追及陈元光的家属和开漳有功的部下将领,都随之成神,百姓立庙奉祀,至今香火旺盛。如部下将领:辅圣将军李伯瑶、武德候沈世纪、辅顺将军“马王公”马仁、顺应侯许王公许天正等等;陈元光的家属如母亲魏敬-魏妈、妻子-王妈、女儿-柔懿夫人等等,都成为闽台民间立庙奉祀的神。

就是这么一位正史里不见记载的人物,一千多年来,民间的百姓却靠着口碑的相传,立庙的供奉来怀念他,崇敬他并铭记他。最终,造就了陈元光“一人德圣,全家成神”的千古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