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丨17歲男孩被母責罵後跳橋身亡,家庭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教育丨17歲男孩被母責罵後跳橋身亡,家庭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花季少年跳橋身亡

4月17日晚10時左右,上海盧浦大橋上,一名17歲的學生突然衝出了小轎車,從橋上跳了下去,當場身亡。

教育丨17歲男孩被母責罵後跳橋身亡,家庭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據報道瞭解,該男孩在跳橋當天,曾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母親開車載孩子回家時,一路上不停地責罵孩子。

途徑盧浦大橋,車子突然停在車流滾滾的橋中間,母親從車中走下來,想要打開後排車門,繼續責罵,但是該男孩並未打開車門。隨後母親返回駕駛座位,關閉車門,卻並沒有立即開車離開。

這輛車在原地停留一段時間之後,緊接著發生了驚人的一幕:左後側車門突然打開,男孩飛快地下了車,右手抹著眼淚,一路狂奔著往橋邊衝去。

母親見狀緊隨其後,試圖將男孩拉住,但終究還是慢了一步,男孩毫不猶豫地跳了下去。男孩跳橋後,母親痴呆一般地向橋下望了一會兒,然後猛地跪在地上,低著頭,雙手拍打著地面,放聲痛哭。

教育丨17歲男孩被母責罵後跳橋身亡,家庭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上海相關部門接受採訪時回應,跳橋者17歲,某職業學校二年級學生。跳橋前,該男生曾與其母親發生口角,120到達現場後確認,男孩已經無生命體徵。

不知道男孩與母親的隔閡到底是什麼,也不知道母親在之前對男孩的責罵有多嚴厲。我們只知道這樣一個17歲的花季少年,這樣一條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離開了這個世界。

教育丨17歲男孩被母責罵後跳橋身亡,家庭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衝動”不會是一兩天所造就的

從報道中瞭解到,在母親把車子停在車流滾滾的橋中間之時,就已經埋下了禍根。

且不說孩子後來的跳橋身亡,就算孩子沒有跳,這種舉動也是不顧安危的表現。過往車輛極多,停在路中間很容易發生車禍,害人害己。

網友評論:

@詩和遠方WAZ :這位母親能將車停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之中,可想而知,她是多麼自私、自負、武斷,而且沒有腦的人,做她的孩子真不幸......哎!

@劉格格吉祥丶:有什麼話不能回家說?要把車停在馬路中間?首先在車流量那麼大的地方怎麼可以想停車就停車呢?考慮過在路中間停車可能會造成什麼後果嗎?母親所表現出的隨心所欲可能就是孩子所學到的,隨心所欲想跳就跳了,不計後果。

對於這次悲劇,有不少人認為這位孩子的心裡承受能力太差,家長罵幾句就受不了要自殺,能怪誰?誠然,自殺這個行為是衝動、不理智的,但導致發生了這個行為的因素才是罪魁禍首。

又有網友評論道:

@阿布2539955:所以一開始看到視頻,所有同事都在指責孩子太脆弱的時候我沒有附言。我設想如果孩子在臨跳橋有一點猶豫,他的媽媽說不定跟上來一句,你跳啊,有本事你就跳啊,你這麼能幹就跳啊。如果孩子最後沒有跳,又回到車上,大概一路上都會聽到類似連跳橋都不敢你還能做好什麼事,你還有什麼用之類的話。別不信,絕對有這樣的父母。

人們常說“衝動是魔鬼”,但這個“魔鬼”絕對不是一兩天就能養成的,而是矛盾與問題積累過多過久的原因。心裡承受能力強,並不意味著可以無止境地接受責罵與侮辱。

教育丨17歲男孩被母責罵後跳橋身亡,家庭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請放下浮躁的情緒看待問題

但是話又說回來,悲劇已經發生了,現在再追究誰對誰錯,錯在哪,都沒有過多的意義。

無論之前這位母親對孩子的態度有多惡劣,但孩子跳橋後,母親痛苦著跪在地上,也說明了這位母親是深愛著自己孩子的。

@敲兇der:我覺得母親肯定有教育不當的地方,但是人都沒了,你們這樣的指責真的也有點殘忍。大部分的網友都在抨擊母親,一個母親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那麼大也不容易的,現在孩子也沒了她自己肯定是最難過的人,網友們就別在讓這位母親更堵心了吧。

@神馬自明:那“母親”已經非常可憐了,虎毒不食子,那“母親”充其量是恨鐵不成鋼,望子成龍……可她絕對是個愛子勝己的母親,比那些溺愛孩子的母親相比,這類母親更容易將孩子教育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放過這些可恨又可憐的母親吧!

無論是微博或者今日頭條上的評論,罵這位母親的人幾乎佔了大多數,幾百上千條評論中,也不過寥寥數十條會勸說大家別再攻擊這位母親了。

這位母親做錯了事嗎?答案是肯定的,但這絕對不是她所想要發生的事情,她比我們所有人都要傷心、難過。我們在討論這件悲劇的時候,或許應該放下一些浮躁的情緒,對這位母親“嘴下留情”吧。

教育丨17歲男孩被母責罵後跳橋身亡,家庭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你永遠不知道語言的傷害有多大

著名影視女演員陶虹在做一期節目時,分享了一段自己教育孩子的經歷:有一次出門前,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我衝上去劈頭蓋臉衝女兒吼道:“你怎麼回事啊?”

我吼完之後,女兒嚇得一哆嗦,當即就愣住了,滿臉恐懼地看著我,不說話,甚至連哭都忘記了。我看到女兒的這個表情後,瞬間感覺到自己錯了,明明只是一件小事,卻對女兒大吼。

教育丨17歲男孩被母責罵後跳橋身亡,家庭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打孩子才會傷害他們,殊不知語言上的責罵和態度上的冷漠對孩子的危害更為嚴重。

有時候孩子做錯了事,寧願被打一頓,也不願父母在之後的日子裡天天責罵自己,不給自己一丁點好臉色看。

“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呢!”

“你怎麼這麼笨?一點小事都做不好!”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再看看你!”

這應該是大家所“耳濡目染”的話吧?可能大家都被父母這麼說過,也這麼說過自己的孩子。但是類似於這種不帶正面引導的責罵,帶給孩子的只能是傷害。

瀋陽心理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暴力語言將成為最平常的殺人武器。

之前就有那麼一篇新聞報道,有個小姑娘因為高考發揮失常,極度沮喪,父親罵了小姑娘一句:“考得這麼差,活著幹什麼?怎麼不去死!”

“讓你失望了。”小姑娘留下遺書,跳樓自殺。

就是這樣一句話,帶走了一條剛高考完的孩子的生命。明明還有美好的大學生活和美好的未來在等著她,只是她都看不到了。

教育丨17歲男孩被母責罵後跳橋身亡,家庭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本次事件中的17歲男孩也一樣,我們不知道那位母親說了什麼責罵的話,又或許說話的聲音大了一些並且加了比較難聽的髒話,才有了後來的悲劇。

這就是語言的殺傷力,不易察覺,但切切實實的存在著。

教育丨17歲男孩被母責罵後跳橋身亡,家庭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教育孩子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條評論:“有多少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靈魂無數次跳下了這樣的橋。只是肉身還堅持著,麻麻木木長成了大人"。

教育丨17歲男孩被母責罵後跳橋身亡,家庭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近年來發生了許多未成年人輕生甚至犯罪的極端案例,種種跡象表明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非常嚴重,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存在著某種問題。

@是益:我想起高三那年,我媽打開了陽臺的門,大叫,有膽子你跳啊。我走到了陽臺,背後她瘋狂地罵,那一刻是我離死神最近的一次。我痛恨成長,也痛恨無所顧慮的父母。

其實家庭教育最難的地方在於折中點:不嚴厲,不責罵孩子很有可能導致孩子的行為處事極度過分,變成我們口中的“熊孩子”;過於嚴厲了又會導致孩子壓力過大,心裡發育變得不健康。

難就難就在於這二者之間的平衡,要讓孩子心裡健康的同時,明是非,辨善惡。而解決這個難點最好的辦法就是:溝通。

教育丨17歲男孩被母責罵後跳橋身亡,家庭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教育丨17歲男孩被母責罵後跳橋身亡,家庭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孩子的觀念並不如大人的成熟,家長應該更多的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與孩子的溝通更應該以類似於“好朋友”的身份進行。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都不是那麼不講理,他們只是缺少“認同”而已。

“我不求孩子有多完美,不用替我爭臉,更不用幫我養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健康的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遍,讓我有機會與他/她同行一段。”

這段話或許不適合放在多數的父母上,但還是有可以借鑑的地方,那就是當父母的“心態”。心態稍微放寬一點,孩子做錯事時就不至於太生氣,責罵自然而然就少了,孩子的壓力也不會那麼大。

教育孩子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願世上的每個家庭都能和睦相處,享受天倫之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