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明:為了讓家鄉的山頭充滿綠意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站在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新民鄉公巴臺村的制高點,浩浩蕩蕩的春風迎面而來。放眼望去,只見眼前的山溝山坡上,綠意和鮮花為這些曾經的荒坡和撂荒的土地增添了動人的色彩。

這是王延明矢志打造的花與樹的世界。

王延明是誰?現年55歲的他出生在公巴臺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幼年喪母又喪父的他,算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很早就踏上了外出務工之路。直到2000年之前,他一直輾轉於各個省份,幹過木工瓦工,也販運過蔬菜瓜果豬牛羊……一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辛苦是辛苦,也小有所成。

在2000年,王延明依託多年打拼的積蓄,從外地學到經驗,在民和縣城成立了延明家政服務公司。又在2007年成立了雁鳴物業有限公司,開始接觸縣城市政工程維護等方面的工作,最終在2013年成立了民和縣雁鳴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幹起了園林規劃設計、園林綠化施工、撫育管理、園林綠化苗木栽培銷售、綠化景觀設計、施工、綠地養護等的行當,並先後承擔了川垣新區道路的綠化建設,並受到民和縣林業局委託,常年承擔民和縣川垣新區6.3萬平方米道路綠化區和縣城南山133.3公頃綠化地的養護工作。

跟隨王延明行走在民和縣城的大街上,他能清楚地說出這株樹那簇花是什麼時候種下的,望著那些花草樹木時,他臉上顯得特別深情。

經過多年辛苦打拼,王延明用常人難以承受的辛酸開闢出了自己的一番新天地,成功後的他牽掛著家鄉的發展。有一次他回老家探望,看到那光禿禿的荒山和被撂荒的土地,幹了多年園林綠化的他心中非常難受。他打算綠化家鄉的荒山荒坡和撂荒的土地,讓家鄉的山頭充滿綠意、披上“綠裝”。

說幹就幹!雖然起初想法得不到家人和親朋好友的支持,王延明還是從2015年秋季開始一頭扎進了綠化家鄉的事業中。公巴臺村地處乾旱山區,十年九旱,要綠化那些山坡山溝溝,不少人都認為“王延明怕是瘋了,有錢都不知道享福的。”

不管旁人的非議,他帶領大家親手種下了一株株山杏和沙棗苗。如今進入了第5個年頭,他的家人和他一起奔波在那些山頭溝壑間,他所種植樹的種類也增加了,現在有了山杏、沙棗、油松、青海雲杉、桃樹、李樹等。“今年種完,就能完成這四山三溝的綠化了。”指著那些溝壑,王延明告訴記者。

他所說的四山三溝除了涉及自己村,還有相鄰的幾個村。在綠化家鄉的同時,他還通過流轉村民的撂荒地來增加村民的收入,僱傭村民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要改善生態環境,要發展,還要充分發揮土地和人的價值。”王延明說。

王延明帶領家人、鄉鄰流轉荒山、修築道路、栽樹種草,缺水就用水車拉水澆樹,還在山溝溝裡修了兩個水池用以灌溉,甚至自費從村民家裡接自來水灌溉。經過不懈努力,他近5年時間累計投入資金2000餘萬元,如今完成植樹造林400公頃,逐步形成了規模,家鄉面貌得到了實質性的改變。4月11日,在種樹現場,記者看到,車輛拉來了一車車的樹苗,村民們有的在覆膜,有的在揮鍬挖土,有的把樹苗放進樹坑用腳踩實。

這種覆膜種樹的方法是王延明自己琢磨出來的,為的就是減少水的蒸發,抗旱保溼,提高樹木的存活率。

王延明給記者描繪了發展鄉村旅遊的未來景象:樹木以山杏為主,春天漫山遍野的杏花,可以引來遊人觀光;夏天結果採摘,杏仁還能賣錢;等到了秋天,則是黃中帶紅的山杏林遊覽;種植的桃樹等也能進行採摘,還能發展林下養殖等,通過一個產業的發展,富裕一方群眾,讓鄉村得以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