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概況

利通區,隸屬於寧夏自治區吳忠市,位於寧夏平原中部,西臨黃河與青銅峽市毗連,南與中寧、紅寺堡兩縣交界;東北部與靈武市接壤;跨東經104°10'~107°39'、北緯35°14'~39°23',轄區總面積1384平方公里,轄8鎮4鄉,104個行政村、3個農場辦、17個城鎮社區,總人口38.1萬(2012年)。

戰國時屬秦國地,秦統一後置富平縣。西漢時置靈洲,吳忠歸其管轄。北魏時屬薄骨律鎮。1958年,吳忠市直屬自治區管轄。1998年,撤銷銀南地區和縣級吳忠市,設立地級吳忠市,吳忠市新設利通區。

利通區商貿流通活躍,素有“水旱碼頭”之稱,是西北地區傳統的物資集散地,建有各類專業、綜合批發市場35個。旅遊景點有:古城灣旅遊區。

2018年上半年,利通區環境空氣質量在8個市轄區中排3名。

位置境域

利通區地處銀川平原南端,西臨黃河與青銅峽市毗連,南與中寧、紅寺堡兩縣交界;東北部與靈武市接壤;距寧夏首府銀川市59千米。地處寧夏平原中部,黃河中上游,位於東經104°10'~107°39'、北緯35°14'~39°23',總面積1384平方千米。

地貌

利通區境內溝渠縱橫,林帶成網,轄區地勢南高北低,似寶瓶形,平均海拔1125米。

氣候

利通區屬溫帶半乾旱氣候區,年平均溫度11.2℃,

寧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概況

利通區政府

年平均降水量195.6毫米,具有春暖遲、夏熱短、秋涼旱、冬寒長的特點、年平均降水量193.4毫米,年平均蒸發量2013.7毫米,年平均氣溫8.8℃,極端氣溫最低為22.4℃,相對溼度53%,年均日照達2936小時,年平均無霜期171天。

水文

寧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概況

清水溝位於吳忠市利通區,是黃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牛首山東麓東干渠南邊,上游有黃羊子溝和扁擔溝的洪水經東干渠上的洩水閘排入其中,清水溝由南向北流經利通區高閘鎮、馬蓮渠鄉、金銀灘鎮、巴浪湖農場、上橋鎮,穿過吳忠市城區至古城鎮黨家河村流入黃河,沿途有86條灌溉退水溝道匯入其中。清水溝控制流域面積307.73平方千米,全長為27.3千米,平均比降1/1309。入黃河口處高程1113.98米。清水溝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85.7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1200毫米,多年平均流量9.04立方米/秒,實測最大流量87.3立方米/秒,年徑流量2.85億立方米,水文特徵為乾旱,徑流小,泥沙大,徑流模數101萬立方米/平方千米,多年平均輸沙量72.13萬噸,年輸沙模數2571噸/平方千米·年。

土地資源

利通區土地總面積106424公頃,其中林地面積27145公頃,佔利通區總面積的25.5%;非林地面積79279公頃,佔利通區土地面積的74.5%。

利通區土壤類型分為9大類、28個亞類、48個土屬及500多個土種或變種。賀蘭山至西乾渠之間主要為山地灰鈣土、草甸土和灰褐土,東部沖積平原主要為長期引黃灌溉淤積和耕作交替而形成的灌淤土,局部低窪地區有湖土和鹽土分佈。灌淤土土質適中,理化性好,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適種性廣。土壤類型的多樣性非常適合發展農業生產和多種經濟作物生長。

林業資源

2015年,利通區共核查苗木品種75種,查驗面積8138.4畝。利通區完成治沙及封山育林綠化項目建設3.4萬畝。其中:結合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在扁擔溝鎮五里坡地區封山育林2萬畝。依照世行項目規劃,重點在扁擔溝鎮在五里坡和孫家灘地區完成封山育林、喬灌混交林建設9000畝;結合國家退耕還林工程和三北工程的實施,在扁擔溝鎮五里坡地區進行荒山造林5000畝。

截至2015年7月,利通區林地面積27145公頃,佔利通區總面積的25.5%。全區森林面積19328公頃,佔林地面積的63.4%。平均森林覆蓋率為18.16%,平均林木綠化率20%。利通區城鎮土地總面積28.21平方千米,市區人口18.68萬,綠化覆蓋面積1086.92公頃,公園綠地面積355.49畝,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9.03平方米。

醫療衛生

2012年末利通區全區共有衛生機構220

寧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概況

利通區

個,其中醫院和衛生院29個。衛生機構床位2194張,其中:醫院和衛生院床位2147張。衛生技術人員2384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872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技術人員60人;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106人;鄉鎮衛生院11個,衛生技術人員333人。

教育事業

2012年末利通區全區有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10527人;初中16所,在校生17223人;小學64所,在校生38871人;幼兒園36所,在園幼兒9681人。利通區轄區專任教師4320人,初中專任教師1087人,高中專任教師600人。

科技發展

2012年利通區舉辦農業科技培訓3萬人次。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實施科技創業項目16個,推廣新技術10項,建立科技特派員示範基地24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

社會保障

2012年,利通區統籌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全區養老保險參保11.33萬人,醫療保險參保28.87萬人,100%完成了下達目標任務。制定出臺瞭解決被徵地農民有關問題的配套政策,為8.13萬符合政策的失地農民辦理了失地農民證,為符合發放養老保險補貼條件的23525人發放了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補貼9600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實現全覆蓋,全年新增就業5218人。

2012年,利通區發放城鄉低保金2730.2萬元;全面實行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發放城鄉醫療救助金510.9萬元,救助1.3萬人(次)。年末全區擁有敬老院2個,共有床位200張。我區城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17957人,其中:城鎮低保7678人,農村低保10279人。

基礎設施

2012年,利通區城鎮化率達53.32%。

寧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概況

利通區

拆除“兩違”建築4067處9.3萬平方米,清理亂堆亂放8.4萬處,人實施金積、高閘、金銀灘等小城鎮建設,完成了金積老鎮區東、西大街改造,開工建設了新鎮區50萬平方米的安置和保障性住房,4.3千米鎮區道路,5.5萬平方米商業街等項目;高閘、金銀灘小城鎮完成了人行道、綠化帶、路燈、供排水等建設。實施了馬蓮渠、板橋、東塔寺、郭家橋等7個鄉鎮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投資2332萬元配套建設了5套農村汙水處理設施,新投入運行垃圾中轉站6座,購置各類機械車輛28輛,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袋裝垃圾收集率、機械化清掃率分別達到95%、60%、45%,城市清掃保潔面積達530萬平方米。共改造30個老舊小區的基礎設施,擴建停車泊位1058個,創建了文明小區4個,創建自治區級優秀物業服務企業2家,優秀小區4個,在農民安置區實行物業管理,全區物業管理覆蓋率達到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