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师父 」:这综艺不仅圈粉丝钱,老艺术家也被「 糟蹋」

号称是纪实性文化品格传承节目

《我们的师父》,正在湖南卫视火热播出。在人员配置上看,于晓光、大张伟、刘宇宁这三位目前的固定嘉宾,据说是国内流行音乐方面的佼佼者。实际上,节目组还是看中他们的流量

「 我们的师父 」:这综艺不仅圈粉丝钱,老艺术家也被「 糟蹋」


根据这三位的特点,每期配置新的导师,一起生活,共同学习,影响进步,节目信誓旦旦的说,要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用同吃同住三天两晚,来挖掘师父的精神宝藏,共解人生难题。在前几期节目中就有师父倪萍,主动带大家去书店买书。师父牛犇带着大家去超市寻找素材等,都是完全为了真人秀节目的安排。

就这个三天两夜,换谁来学习音乐和表演都力有不逮啊。


「 我们的师父 」:这综艺不仅圈粉丝钱,老艺术家也被「 糟蹋」



就算这几位年轻演员有经验,但学什么,怎么学,整个节目完全没有很好的规划,或者说这么多集下来,还没解决好这个问题。

说好听是接地气,说不好听点这就是不用花费演技的表演着,普通的当红明星和老艺术家的日常。这样的节目完全零零碎碎剪辑,后期加上特效打上字幕,80岁的师父牛犇也能像潮男一样的在上海街头,戴上潮帽和新装,走出范儿。


「 我们的师父 」:这综艺不仅圈粉丝钱,老艺术家也被「 糟蹋」


据说,这档节目是从韩国引进的。但是,曾先森从一开始就看出一股“山寨”加“速成”的恶俗品质。你说山寨在哪,流程全韩范,速成拼名气,每期节目必出拼多多品牌,三天学成表演,三天作出一首歌,然后登台。

这不是廉价快餐,是什么?


「 我们的师父 」:这综艺不仅圈粉丝钱,老艺术家也被「 糟蹋」



再说一说这个节目里的徒弟们,大张伟被迫讲焦虑。其余3人内心的无聊和不耐烦都溢于言表。靠着尬聊,加后期,再加景色风光,每一集都像是勉勉强强的撑过去


「 我们的师父 」:这综艺不仅圈粉丝钱,老艺术家也被「 糟蹋」



最出彩的看点就是各种客栈和那个突出的拼多多品牌了。节目,为了制造每个人的人设也是费尽心思。曾先森完全认为这样的综艺和其他的综艺,应该有所区别。

「 我们的师父 」:这综艺不仅圈粉丝钱,老艺术家也被「 糟蹋」


原因是这节目本质上是拜师学艺的节目,你不能用三天两夜的事件来速成艺术这件事。学音乐用三天两夜能成吗?学表演是出一个命题,然后上个倪萍的新书发布会就成了吗?不能!但为了包装为了赚流量为了收视率,他们才不管那么多呢。所以这个节目,也被很多网友吐槽。曾先森觉得这个综艺节目确实有比较的问题。


说得难听一点,这种节目,根本不是什么拜师学艺搞音乐创作的,就是变着花样的玩流量。说白了,就是让明星真人秀圈钱,同时它最狠心最悲哀的一点就是,消费了老艺术家的人气,但实际可能除了给足钱,没有任何意义


「 我们的师父 」:这综艺不仅圈粉丝钱,老艺术家也被「 糟蹋」



倪萍,如今需要靠教当红艺人吗?韩磊,现在需要教大张伟吗?牛犇,需要教于晓光吗?交流的话,都可以,请教的话,都可以。但是从火速处理,到三天变师父,三天剪辑素材扩充成为节目,真的不是在速成圈钱

三天能学什么?卧底影帝梁朝伟三年又三年,也只能抱怨,你们三天能搞什么?


「 我们的师父 」:这综艺不仅圈粉丝钱,老艺术家也被「 糟蹋」



更加可怕的是这个节目的简介上标出的却是,为更好地挖掘全人类的精神宝藏,激励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特别打造一档纪实性文化品格传承节目。能别自己尴吹吗?


「 我们的师父 」:这综艺不仅圈粉丝钱,老艺术家也被「 糟蹋」


目前在豆瓣上这个节目分数三星,曾先森目测还会降

《中国诗词大会》

「 我们的师父 」:这综艺不仅圈粉丝钱,老艺术家也被「 糟蹋」


《声临其境》


「 我们的师父 」:这综艺不仅圈粉丝钱,老艺术家也被「 糟蹋」



等节目都是在文化的基础上有各自的槽点,这个节目就是一整坨槽点,撒上了一点所谓文化、传承、情节,太可笑

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