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止的水才清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道德經·第十五章》

什麼能讓渾濁動盪的水變清?

只要能靜下來,水自然會清。什麼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只要靈活地運作自然會有生機。

靜止的水才清

人的內心就像流水一樣,如果一直動盪不安,就永遠不能悟道,也就不能認識自己。想要看清自己的內心,發現自己內心所潛藏的真正的力量,就必須讓心中的雜念、妄想靜止。

“止”是內心的修養

“唯止能止眾止”,只有真的安靜下來,平穩下來,到達止的境界,才能夠使心像止水一樣澄清,然後才能開啟智慧之門。

靜止的水才清

止,就是靜心,是定,是專一,不僅道家講究,佛家、儒家也都講究。比如佛家的禪坐入定,儒家的“止於一”,都與道家的“唯止能止眾止”是相通的。因為人一切思想的混亂、煩惱和痛苦都來源於心的亂,心若不能止,煩惱接踵而來,永無寧日。

止是內在的修養,也是對外在行為的一種認定。或許是一個目標,或許是一個方向,或許是一個途徑。就好像射線起始的那個點,只不過我們是從射線發散的那一端逆轉回來,尋找能讓我們止住的那一個點。

由於社會環境的壓力,生活得愈久愈會給人帶來一種恐懼,人們往往對於自己的人生旅途有著莫名的恐慌。就像古人詩中所講的“世事茫茫難自量”,前途如何,後果怎樣,誰也預見不了,所以就會有很多不安、很多恐懼。

如果能將心止住,觀照內在,以自己內心的力量去順應外在的變化,那麼這種恐懼和不安是可以消除的。

心靜如水,平靜面對生活

在陳丹燕所著的《上海的金枝玉葉》一書中,主人公是一個美麗柔婉的女子——郭婉瑩(戴西)。

靜止的水才清

她是上海著名的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的四小姐,曾經錦衣玉食,應有盡有。時代變遷,所有的榮華富貴都隨風而逝,她經歷了喪偶、勞改、受羞辱打罵、一貧如洗……但三十多年的磨難並沒有使她心懷怨恨,她依然美麗、優雅、樂觀,始終保持自己的自尊和驕傲。

她一生的經歷令人驚奇,讓人不禁重新思考:一個柔弱如水的女子怎會堅強如斯?

時至今日,我們的一生或許不會像戴西那樣大起大落,或許也不會像她那樣經歷很多痛苦和侮辱,可是為什麼我們面對生活時的恐懼卻比她更多更深?反觀自己就會明白,我們的心太過動盪,不能靜止。如果我們可以像戴西一樣心靜如水,就會像她一樣平靜地面對生活,在磨難中堅強起來。

靜止的水才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