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抑郁且内心孤独,家长应该怎样让他感到温暖?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wzy144780923


关注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的需求,同理孩子。

可是,抑郁且内心巩固的孩子,却很难拥有会同理孩子的父母。

因为,与父母沟通一直都顺畅的孩子们,到了青春期,也不太有可能发生抑郁或者内心孤独的情况。

因为他们一旦有什么想不通,不明白,迷茫困惑等,都会坦诚的和父母说,父母也抱着接纳的态度和孩子一起分析,一起面对。

所以,这些孩子抑郁的几率很小。

抑郁的孩子,大多是有话没处说,有想法没人分享的人。

  • 要么家长太过于严厉,孩子一说什么就批评,就给建议给人生指导,或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孩子就是小题大做,不理解,还认同,还会批评或嘲笑。
  • 要么家长就太过于溺爱,孩子说什么都会回应说没事,没关系,有爸爸妈妈在,外面不舒服了就回到家里。没有帮助孩子面对困惑,只是一味的要保护孩子,孩子也不愿意与父母多说什么。

当然,不止父母的原因,孩子自身的原因,外界的原因,都是不容小觑的。

比如:

如果孩子能在学校交到好朋友,有可以分享喜怒哀乐的好友,能把情绪分享出来,也不会积压在心底,越来越抑郁。



但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那一部分,就是耐心地倾听孩子,耐心地体会孩子地感受,让孩子多多地诉说,我们安静地倾听与体会。

没有任何功利性和目的性的去倾听孩子,别打断孩子,别评论孩子,也别贴标签……

等孩子把心里的郁闷都说出来了,也许用一周,也许一个月,也许半年一年……都有可能。毕竟将心里内容封闭起来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那么打开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家长要有心理准备。

等孩子把心里杯子中装满地负面情绪都倒空了,才能有空间装进爱、快乐、友善等正面情绪。孩子才会慢慢快乐起来。


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我家孩子今年高二,重点中学实验班,高一一直是班上倒数十来名,回家基本不做作业,想尽各种办法在我们这拿手机玩游戏,作为父母的我们肯定很着急,刚开始还是以家长的强硬方式管理,结果离我们越来越远,回家根本就不理我们,问什么都是以“关你屁事”回答。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觉得可能是我们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我们开始咨询专业的老师,咨询他的同学朋友,网上查阅关于青少年教育心理等资料,我们自我反省,或许是我们对孩子要求实在是太高了,特别是孩子爸,跟孩子一见面,说的全是学习学习,恨不得回家也一直按父母的意愿学习和锻炼,但是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同时他也还是孩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我们试着跟孩子做朋友,陪着他一块出去玩,同时跟他面对面制定规章制度,假期在家的时间分配,让他签字,达成协议。我们也有意识地邀请表哥表姐来家里给他现身说法,不着痕迹的鼓励他把握现在的好资源好平台努力学习。还带他去拜访优秀的学长,给他学习和生活指点迷津。

作为父母,我们也尽量一有时间就留在家学习,坚决不去打牌了,并告诉他,我们以前麻将瘾是挺大的,但是为了给他树立榜样,我们可以戒掉,只要用心,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渐渐的,孩子没那么烦躁了,能安下心来学习了,也愿意跟我们交流了,脸上也慢慢有了笑容。高二成绩也有进步了,跑到了年级100名左右,我们知道,这个成绩是他努力才得到的。

一路走来,有悲伤绝望,也有小惊喜,作为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朋友,在给他指点和分担的同时也可以适当示弱。告诉他,父母只是普通人,也会犯错,也有不能完成的事情,也需要他的帮助和关心。但是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涵庚誉


孩子的抑郁,除了家长的不作为,还有社会生活的压迫。可能来自于同学可能来自于老师,说白了就是逃避现实,比如说成绩他考了60分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没有改变的可能性了,可是老师同学家长还是不停的斥责他嘲笑他,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上升空间了可是却不喜欢别人这样对自己,就只能开始逃避,最终变为抑郁。其实如果要我说,抑郁不是病,只是一种心理障碍,就拿我表妹举个例子,她小学成绩一直不错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前十,课外活动也很丰富,奥数钢琴外语绘画,据说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自学初中课程,人又长的漂亮我们全家都很宠她,升初中也选了自己家附近的重点中学,可是问题就是从初一开始,她时不时就闹胃吃什么吐什么,去看过很多医生也做了胃镜只是说也许孩子平时吃多了超过负担了,她自己也说学校要求光盘行动,给多少必须全部吃光,我舅妈心疼她就给她办了休学想调整一下,后来说查出原来不是胃病,而是抑郁症。其实她去了那群中学成绩也还算不错,问题就是所有都是尖子生,一个班54名同学全都考100也肯定会有排最后的,家长又一般都是看排名说话,压力太大所以就这样了。现在去了一所普通中学,考了全年级第一,没事了。所以如果你想改善孩子抑郁的症状,必须先了解孩子怕的是什么,是什么问题让他想不开,如果是家长的态度那你改,如果是学校的氛围那给换,不是针对根本问题的措施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一味的关心呵护只会加重孩子的逃避症状,当然,也请一定把握好度,孩子就一个,自然要全心全意对他好,但是好过了头,抑郁症没有了,自大狂也同样要不得。


子时莲


日常生活中经常有家长问我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结合我所学习的心理知识,以及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案例,总结了一下,希望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给家长朋友们提供一些帮助。

要想跟青春期的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家长跟孩子之间首先要建立信任的关系。关系是基础,否则,任何的沟通可能都是无效的。

下面我将先介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然后再谈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并沟通。

首先要认识到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由于性成熟是这个阶段发展的主要特

点,通常又被称为青春期。青春期的年龄段是11、12岁 ~ 15、16岁。青春期,也有人称之为“断乳期”、“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人生峡谷期”等,是一个人生矛盾期。

一、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1、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2、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①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②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③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④有很强的自尊心

二、情绪的变化

1、青少年的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

趋势。

2、情绪变化的特点: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

增强。

三、少年期自我中心性特点

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是以人际关注和社会关注为焦点,把自己作为人际和社会关注的中心,认为自己的关注就是他人的关注。概念表征:

1、独特自我

2、假想观众

四、第二逆反期

1、少年逆反期的表现

①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

②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

③观念上的碰撞

2、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但也具有迁移性。

3、反抗的形式

①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

②将反抗隐于内心,以冷漠相对

五、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1)反抗性与依赖性

(2)闭锁性与开放性

(3)勇敢和怯懦

(4)高傲和自卑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中学生心里的话常常不愿对长辈说。中学生的年龄越大,这个特点就越为明显。

六、中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焦虑、抑郁、偏执、恐惧、人际敏感、强迫、敌对、精神病性

其次要认识到什么是有效的沟通

有效的沟通首先是心的链接,让心灵产生火花,让沟通对象感到温暖、安全,从而建立信任关系;其次才是信息的交换。

同理,有效的亲子沟通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只有孩子对父母信任了,愿意打开心扉了,沟通才会产生作用。


再有就是要根据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沟通:

  • 孩子是怎么回应大人的:
  • 我感到你喜欢我、欣赏我,我因此也喜欢你,想在你面前表现得更好。反之,你既然不欣赏我,不喜欢我,我就离你远一点。你说什么对我都没有用!

    • 父母跟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

  1. 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2. 理解孩子的想法

  3. 接纳孩子的情绪

  4. 欣赏孩子的个体差异


  • 关于情绪:情绪背后都有原因。95%以上的情绪问题不是当前事件引起的,而是由过去的事件引起的。当前事件只是导火线。
  • 沟通要点:不跟情绪针锋相对,而是表达感受,并了解背后的原因。

  • 错误的沟通:
  1. 你怎么能这样对我说话?一点小事就发这么大的火!
  2. 你怎么对我不理不睬的,把我当透明人一样!

错误沟通背后都饱含着责备!


  • 正确的沟通:
  1. 你是不是很生我的气,很抱歉我也不知道原因,能不能跟我说一说?
  1. 你这样对我说话,我很难受。是不是发生了什么让你不开心的事?你看上去很生气/抑郁/伤心/害怕的样子,让我很担心,你是不是受到了什么委屈,能给我说一说吗?
  2. 你看上去很开心的样子,我也为你感到高兴,能分享一下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吗?


正确沟通的步骤及要点总结:

1)看到对方的情绪;

2)帮他/她把情绪表达出来;

3)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询问原因。


从今天开始,请家长们尝试用新的沟通方式跟孩子们沟通。


多哈心理


您好,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脆弱并不少见,相信提出这个问题您也是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以下是我的建议:

大家都说青春期的孩子,都是“中二病”,中二就是初中二年级的意思,“中二病”特指青春期的孩子特别的,有点自以为是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刚刚走入青春期的孩子,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识,面对外界的事物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遇到和自己不一样的事情或者想法的时候,很容易就下意识地觉得自己就是对的,当被外界不认可甚至打击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出现负面的情绪,觉得全世界都不理解自己,全世界都抛弃了自己,从而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尤其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如果家庭亲子关系和谐的话,父母的帮助会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孩子会更愿意和家长沟通,家长可以每天主动和孩子聊一聊学校里面发生的事情,对孩子的人际关系或者事情的处理办法,不要太多的批评和指责,要以朋友的身份提出建议,就算孩子不采纳,也没有关系,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孩子自己会修正方向好好成长的,家长只需要在日常的时候把孩子扶扶正,定期修剪下枝杈,孩子就能长得很好。孩子早晚有一天会长大,家长要做的就是足够信任他,让他自由飞翔。

如果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也不愿意和朋友沟通。

所有的结果都是累积的,孩子为什么变得孤独脆弱敏感,是家长需要反思的。是不是孩子在家里经常得到批评和职责?是不是孩子的每个决定每个选择都被否定掉,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是不是每次成绩不好,孩子都要被指责不努力读书?孩子是不是在家里得不到认可,在学校也得不到认可?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强硬,要以朋友的身份相处,给孩子以认可和赞同,让孩子相信自己是被理解的,被接纳的。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一起运动或者一起打游戏,不能张口是学习,闭口是读书,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除了学习,家长一切都不关心他的感觉,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有自己讨厌的事情,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学习只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父母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这个人的成长。

父母要多多在家陪伴孩子,和睦相处,尽可能少的给孩子压力,多多和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和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找回自信,打开心门,融入到集体生活中,认可不同的事和不同的人,也被不同的人和事情认可。


以上是我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君行天下,翰墨传香。


君翰教育


今天早晨刚写了一篇文章,关于青春期孩子的引导问题,一部分转过来,觉得也符合这个问题的答案。

首先是理解。因为在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一个激素水平迅速高攀的事情。很多时候的很多情绪是因为激素水平的影响,孩子自己是无法控制的。比方,有些时候,孩子就是为了发火而发火,为了抵触而抵触,这种情绪有时候是莫名的,孩子自己也不明白是因为什么。所以,很多家长会觉得莫名奇妙,为什么以前的乖宝宝,现在会变成大魔王。所以,家长首先得了解,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以首先要理解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情绪有时就是不可控的。

其次是接纳。正是理解了孩子们的生理情况,所以有时我们要接纳孩子的这些情绪。孩子没有其他可以发泄情绪的地方,家庭是他们最安全的港湾,孩子在家长面前没有负担,所以会毫无顾忌的发泄自己的情绪。说出来,家长可能不理解,正是因为孩子心里认为父母是最亲近的人,所以才会向父母发脾气,这就如同我们自己,外人开来我们都是和蔼的、和善的,但只有自己老婆或者老公才知道我们有多么的暴脾气,这是一个道理的。所以,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愿意向父母倒垃圾,这也未必是坏事。可是很多时候,当孩子一到垃圾,家长就会立刻摆正自己的姿态,开始教育、训导,甚至啰里啰嗦、没完没了。但实际上,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他们的价值体系,也许并不完善,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底线,所以孩子很多时候也就是和你聊聊,并不想听家长对此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当家长教育训导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会觉得不耐烦。如果此时家长依然不依不饶,啰啰嗦嗦,配合孩子过高的生理指标,孩子就会暴躁起来,之后,家长被情绪激化,也会暴躁起来,这样针尖就对上了麦芒。

可能有的父母就会说,难道我就非得是孩子的垃圾桶?我自己还有很多的情绪没有地方发泄呢。所以,第三点,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毕竟家长是成年人,孩子是未成年人,套句话说,“家长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饭多,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多”,所以家长更有社会和生存经验,面对突发事件应该更加的理性。所以,家长一定要有意识的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孩子,解决问题,不是为了激化矛盾,我们是想拉孩子到自己的身边,并不是想将孩子越推越远,那我们可以怎样去做呢?

1.去练练瑜伽或者学学禅修吧。呼吸是非常好的控制情绪的武器,我在其中受益匪浅;

2.先尝试理解孩子的稀奇古怪的语言或者是想法,如果无法理解,就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先去接受这些。不要去评价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更不要去指责他,如果想引导孩子,多用发问的方式,而不是陈述的方式,甚至是语气强烈的感叹方式,这样容易激化双方的情绪。

3.如果不会发问,嗯着就好,或者告诉他,“你的想法太先进了,妈妈没听懂,一时半会还接受不了,我要好好的想想,给我一点时间。”青春期的孩子都是要强的,但是承认自己没有听懂的时候,孩子很大的可能会进一步给你讲解,让你听懂明白,帮助你理解他们的想法。

第四点,如果是有余力的家长,可以尝试着和孩子一起学习。曾经看到一个帖子,介绍他和孩子的学习相处模式,我觉得非常好,值得推广。他偶尔会和孩子一起做题,他出几个题考孩子,孩子出几个题考他,他如果做不出来,孩子还会给他讲题,笑话他。我觉得这是很和谐的相处方式。如果父母做不出来题,孩子给父母当小老师,孩子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而且还复习 知识,同样,在这种前提下是一种相互游戏的心情,那么父母给孩子出题,孩子也不会抵触。当然,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亲子之前有着良好的亲密关系之上的,否则,孩子见到父母就躲,那还怎么实行啊?而且,如果有余力的家长真的可以尝试着就一起跟孩子学学文化课,就像曾经看到的一个小视频,问,“父母为什么只看分数啊?”,孩子戏虐的回答,“看题他们看得懂吗?”发人深省啊!

第五点,少打击,多鼓励。家长的眼光要长远,我们不仅仅需要一个学业优秀的孩子,更希望他能成熟、安全的照顾自己,所以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业需要家长的鼓励,其他生活中好的方面都需要家长去观察、肯定并鼓励。


孔祥安说


坦白说,我曾经抑郁,父母让我看开一点。作为孩子抑郁自闭,我想是她的父母没有尽到责任。

孩子青春期是孩子叛逆敏感心理也很脆弱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作为父母,孩子不只是衣食住行的满足,追寻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如果父母从小就做到了,时刻关注了,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那么孩子出现了这种情况,父母怎么做呢?

我据我的情况给出点建议:

(1)父母要挤出大量时间来陪伴孩子。饭后来陪陪孩子散散步,聊聊家常,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打开心扉,愿意敞开心扉给父母谈心。

(2)父母要买出一些相关心理书籍,陪孩子一起读书,比如《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等,让孩子自己来体悟,陪孩子慢慢打开格局和认知世界,……

(3)陪孩子运动,运动中会让孩子自信,会有激情,只要孩子对生活充满激情,热爱生活,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热情,那么走出来就不是问题,孩子就会慢慢走出来,会快乐很多。

(4)让孩子多和乐观阳光的正能量的孩子接触,多参加一些活动,孩子慢慢融入大家组织的活动中,就会慢慢走出来。

(5)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耐心陪伴和疏导。

慢慢让她感觉到父母的爱和温暖,有时候父母不需要多言,就是默默的陪伴,或者适时给出孩子科学合理的建议。


魔宝星辰



我要说的的,就是一句话:别用正常人的眼光理解他们的世界。实用一点的就是:不要在他们状态不好的时候,强迫他们做任何事。

我先说自己:双向情绪障碍,抑郁倾向。当发病的时候,情绪并不受自己控制。

所以别人对我说以下这些话的时候,其实只是作为旁观者远远躲到一边去了,这些话有:"哎呀,好了,来高兴点高兴点。"(强迫患者高兴)"不要这么想,还有那么多人比你还惨。"(强迫患者高兴)"来来来,跟我一起出去走走。"(强迫患者面对外界)这样做,不好。他此时对自己的内心没有足够的掌控能力,所以是无法用正常人的方式——如回避,多角度观察,让自己置身于不同环境等方法转换状态的。

另外下面这些话,是很伤人的。括号里是这些话反应到患者头脑中的形象。"你别想那么多行不行?"(患者:我这么想是我的不对)"你没病。"(患者:我这个样子,是我的不对。)"你得控制住自己!"(患者:我这个样子,是我太弱了,太没用了。)我只有抑郁,没有抑郁症,不知道具体抑郁症患者是什么样子的感受,但是我发病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患者此时已经处于一种放弃自我和责备自我的纠结之中,两者之外没有其他选择。这些话,在他们的角度看来只能这么理解。这些话对他们就是责备。而我在这里要多说一些:一般人觉得这样说是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但是我要狠狠的喷你们一句:你们不过就是懒!很多患者患病之后,自己失去了追逐知识的能力,所以精神病患者需要更多周围人的支持。但是你支持他/她,是否曾经为他/她思考?为什么会发病?你们查过吗?看不懂?把看不懂的东西查过吗?还是不懂,有没有去医院问问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他的世界跟你们一样吗?你们就拿他/她当自己一样对待?你们哪儿来的底气?!哪儿来的自信?!你们说你们爱他,就是忘了动脑子?呵呵。别说了,你们就是懒。

陪伴精神病患者,任何人都要记住一句话:你不能用你的眼睛,去看他/她的世界。你可以这么理解:他/她能看到的东西,超出你的知识和能力范围。所以别用自己的心,去揣测他/她的精神世界。

该怎么做?发病的时候:简简单单,安安静静陪着。小心翼翼看着他/她别伤到自己,但是别强迫他/她做任何事!饿了?吃,想吃什么吃什么。渴了?喝,除了含酒精的,想喝什么喝什么。困了?睡!别管白天黑夜,睡到自然醒。闷了?想看书想看电视想上网想网游想打牌,行,没问题,我看着你,欣赏你,你想给我讲就给我讲,不想给我讲我也不问。

不发病的时候:首先,你要多看书,多看哲学文学书,跟他/她用他/她同等水平的话交流。其次,温柔的告诉他/她,你要取回内心的控制权,没事,我会帮你,你在开始的时候会很吃力,但我不会逼迫你在你精疲力尽的时候还要努力,咱们使劲儿使七八成就成了,还得留点力气防着坏情绪攻击咱们。最重要的是一句话:"没事,这不是你的错。"他做的很多事情,是他受折磨的结果,别让他自责了,让他自己放过自己。


先知君i


谢谢提问。

作为过来人,我们都经历过那些难忘的青春期时光,内心的滋味,只有自己懂得,大部分父母是不懂的。因为没有人懂,因为习惯性压制情绪,所以习惯性地独自孤独甚至抑郁。

如今,我们已经是或即将是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学会如何感受孩子的感受,这是走进孩子内心唯一的途径。所有在青春期不快乐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喜欢说教和控制的家长。

如何帮助他们愉快地度过青春期呢?至少要学会这3点。



“让我做主,给我选择”

从婴儿时期开始,孩子无时无刻都需要你;到了小学阶段,孩子渐渐的开始习得了各项生活技能,你要开始学会带着爱放手了;等到初中后,他们的心智和能力水平已经上升到另一个层级,他们开始向大人宣告:我长大了!


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的是自由,把属于孩子的自由还给孩子,回到父母该有的位置上,不做直升机父母。否则,你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想离开你。

我儿子14岁,在青春前期,大概10岁左右,我看见他在自己的房门上张贴过一张自己写自己画的门牌,清清楚楚地被黑笔描粗线条的四个大字“闲人免进”,我顿时意识到,孩子要长大了,他在向我发送信号“让我做主,给我选择”。我们全家人每个月一次聚会看电影,由他来决定看什么电影,平日里早中晚餐吃什么,也会听听他的意见;每当我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时,也会请教他,有时候我们太小瞧了孩子,他们想到的我们不一定想得到。


“我需要理解,我需要爱”

让爱住我家,人人需要他,家是温馨的港湾。谁不希望在爱里长大,那些有过童年创伤的成年人大部分是在最需要爱的鼓励时没有得到,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爱的缺失。很多需要等到成年后来疗愈和修复。

如何给予孩子来自家的温暖和爱?

  1. 夫妻相爱,孩子才会感觉到爱;

  2. 家庭氛围和谐,孩子会感觉到爱;

  3.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里,也藏着爱。

打骂、指责都不是爱,是距离,是烦躁,传递着我永远都不够好的信息,这是导致孩子内心孤独的根源。


“接纳我,我在学着如何长大”

孩子天生不懂如何做孩子,需要不断犯错来学习成长。不接纳孩子就是不接纳你自己,不允许孩子犯错就是最大的错。

随着青春期孩子身体、外貌特征、声音的变化,他们是否喜欢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否接纳自己。他们开始面临各种压力,学习压力、和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压力、心理的压力、家庭等各种压力,加上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处在发育的高峰期,所以,青春期孩子更容易脾气暴躁,要么向外攻击他人,要么向内伤害自己。如果有人理解他们,接纳他们,在特别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支持,他们可以更快速地度过恼人的青春期,顺利地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




欢迎大家关注灵动育儿,从事教育十六年,致力于每年帮助一千个家庭解决育儿的困惑问题。一起做终身成长型父母,父母成长一小步,孩子进步一大步。

一起讨论: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里吗?你是如何与他友好相处的?欢迎留言。


灵动育儿


如果发现孩子有些抑郁,作为家长应该及时做出反应,给予适当的引导。

1.“不要做什么”。不要去打压孩子,作为传统的家长,发现孩子有些毛病的时候。往往会去批评孩子的各种不对,在这过程中往往会夹杂着一些言语的暴力。这对这类孩子的内心创伤是非常大的,因为这类孩子的内心往往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所以,一定不要去批评讽刺打压孩子,生活中,这往往会无形地表露出来。

2.“要做什么”。要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多去与陌生人交流,家长也可以多多带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世界的形形色色,从而开导孩子。家长的陪伴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多去关心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多陪孩子做体育锻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