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当皇帝的时候圈禁了他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时候,他是怎么对待这些叔伯的?

店街名记


乾隆给自己的叔伯追谥,赦免,让他们翻身了。除了大阿哥胤禔和废太子胤礽。

在小编看来,这些行为,完全是乾隆沽名钓誉的心理在作祟,他故作姿态,放了雍正的兄弟,这样可以彰显自己的宽厚和皇恩浩荡,让万民和百官称颂,收买人心。<strong>

他这些叔伯,被圈禁多年,朋党早做鸟兽散了,也无力与他对抗,乐的做个顺水人情。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乾隆那些叔伯们的命运。

大阿哥胤禔,被圈禁至死,乾隆未替其正名

胤禔是康熙亲自圈禁。

太子被废,康熙命胤禔看守。胤禔认为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来了,便进言杀掉废太子,被拒,胤禔此举被康熙极度厌恶。后来三阿哥告发大阿哥以巫蛊之术诅咒太子,康熙大怒,认为其大逆不道,斥其为“乱臣贼子”,剥夺爵位,圈禁至死。

被康熙钦点的乱臣贼子,纵然是乾隆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替其平反,更何况巫蛊之术犯了清宫大忌。

原太子胤礽,被康熙圈禁至死,乾隆未作为,还圈禁其子

胤礽做事经常僭越礼仪,还放纵手下。后来康熙的十八子和康熙本人患病,太子都无动于衷。康熙认为其不仁不义,将其废除。

胤礽被废之后,阿哥们为了太子之位你争我夺,无奈之下,康熙复立胤礽为太子,欲平息争端。胤礽再次当上太子后表面恭恭敬敬,暗地里却策划逼康熙退位。后来事泄,康熙再废太子,将其禁锢于咸安宫,直到胤礽生命的尽头。

胤礽之子弘晳被人检举结党营私,乾隆认为他居心叵测,遂隔绝圈禁。由此看来,乾隆释放这些老人,前提是威胁不了自己。宽厚,只是装出来的。

三阿哥胤祉,乾隆为其追谥

三阿哥胤祉因为和太子交好,被罚去守陵。因索贿被人弹劾,夺爵圈禁在家。雍正曾复其亲王之位。后来在胤祥葬礼上,胤祉迟迟未到,还面无悲伤的神色,雍正大怒,再度将其夺爵圈禁。

胤祉后来死于禁所,乾隆只为其追谥。

八阿哥胤禩,被乾隆恢复原名和宗室

胤禩因为争夺太子之位,被康熙深恶痛绝,甚至说出如果有人举报这个儿子,他必杀之的话来。

雍正登位之后,老八也始终是最大的威胁。胤禩消极怠工,对雍正的政策阳奉阴违。雍正对其不满,最终夺爵圈禁,还将其改名为“阿其那”,意思就是狗。

后来胤禩呕病于监所。

乾隆四十三年,恢复其原名胤禩和宗室。

九阿哥胤禟,在狱中被折磨致死,被乾隆平反

胤禟错就错在他是八爷党的一份子,自然要被雍正清算了。

雍正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同年八月将其戴枷,交由李绂看管,并改名塞思黑。胤禟死于狱中。

乾隆四十三年,恢复其原名、宗籍。

十阿哥胤䄉,晚年被乾隆放出

胤䄉是八爷党一份子。后来运送蒙古亲王的骨灰盒,不听雍正的命令,又在禳祷文字里直书雍正名讳,被其抓住把柄,削爵圈禁。

乾隆二年,将其放出,加封辅国公。乾隆六年,胤䄉病死。相比老八老九,他算是非常幸运的了。

十四阿哥胤禵,相煎何急,乾隆恢复其自由

胤禵是雍正亲的不能再亲的同母亲兄弟,但是人家不向着亲哥哥,却跟老八混在一起,跟自己作对,这就是大罪。

雍正将胤禵远派守皇陵幽禁,自己的即位第四年,狠心将幽禁改为圈禁。

乾隆即位后,释放胤禵,待遇甚为优厚,加封多罗贝勒。胤禵死后,乾隆赏赐丧银一万两。

乾隆对自己的叔伯的确不错,但也不能说雍正心狠,毕竟八爷党是他的对手,即便在他登位之后,八爷党依然未放弃争权夺利之心。

而且乾隆也在打压异己,太子的长子就那么倒霉,被他圈禁。<strong>

雍正时为了治理贪污,革除清廷弊病,以铁腕实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等新政,乾隆一上台,为了彰显宽大为怀,全给废除了,致使后来吏治腐败。

他这种不作为的假仁假义,无疑是不好的。





<strong>


西堤君


雍正登基后,对于当初参与“九子夺嫡”的康熙皇子们,雍正给予了残酷的打压。

康熙皇帝晚年的时候上演了一出“九子夺嫡”的大戏,而最终四阿哥胤禛击败了所有参与了这次夺嫡之战的皇子,成为最后的赢家,成为雍正皇帝。而继位后的雍正皇帝随即也开始了对当初与他争夺皇位的皇子们的打压,除了十三爷胤祥,其他的皇子们几乎都受到了雍正的残酷迫害。

对于大阿哥胤禔、废太子胤礽,由于在康熙朝就被圈禁,至死都没有再被雍正放出来。

大阿哥胤禔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由于用魇镇诅咒当时的太子胤礽而被康熙皇帝终身圈禁。雍正十二年(1734年),大阿哥去世,享年63岁,此时的大阿哥自康熙朝被圈禁开始算起,已经被关了整整26年。

废太子胤礽也在先后两度被康熙废黜后,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开始了圈禁生涯,并于雍正二年(1724年)去世。胤礽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而他的长子弘晳世袭了爵位并且获得了雍正的优待。

对于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雍正予以了最为严厉,也是最为残酷的处罚。

八阿哥胤禵和九阿哥胤禟可以说在“九子夺嫡”当众是雍正最大的政敌,同时也是给雍正的登基之路制造了最多的麻烦和困难的人,并且,这二人的出身并不显赫,因而雍正对于这两位兄弟是下了狠手的。

对于八阿哥胤禩,雍正在登基之初,为了维持政局稳定,册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待雍正坐稳皇位后,将其削宗夺爵、圈禁致死,还将胤禩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对于九阿哥胤禟,雍正登基后,随即将其派往西北大营随军,之后也是削宗夺爵,并在雍正四年(1726年)将其圈禁致死,同时还改名为“塞思黑”。

对于三阿哥胤祉、十阿哥胤䄉和十四阿哥胤禵,雍正同样予以了圈禁处罚。

十阿哥胤䄉,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出身高贵,身后还有整个钮祜禄家族的势力;而十四阿哥胤禵又是与雍正同父同母,都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生。所以尽管这两位弟弟在“九子夺嫡”中也站在了雍正的对立面,雍正却对于这两位弟弟并没有下死手,对于十阿哥,雍正登基后就将其夺爵圈禁,对于十四阿哥,雍正先是安排其看守皇陵,随后又将其圈禁,而最终这两位皇子也都活到了雍正去世,乾隆登基的那一天。

对于三阿哥胤祉,雍正即位后,先是将胤祉发配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守陵,之后又重新被奉为亲王爵位,但是在十三爷胤祥的葬礼上由于“缺少哀悼之情”,而被雍正夺爵幽禁,并于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病逝于景山禁所。

综上所述,参与了“九子夺嫡”的皇子们,除了怡亲王十三爷胤祥,其余的众位皇子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雍正的处罚,其中只有十阿哥胤䄉和十四阿哥胤禵活到了乾隆朝时期,大阿哥胤禔、废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先后死在了雍正在位期间。

乾隆登基后,先后为他的这些受到他父亲雍正皇帝迫害的叔叔伯伯们平反翻案。

乾隆登基后,先是放出了十阿哥胤䄉和十四阿哥胤禵,而两位康熙皇子也最终得以寿终正寝。

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将他的被雍正圈禁并且仍然在世的叔叔十阿哥胤䄉和十四阿哥胤禵放了出来,失去自由十三年之久的两位康熙皇子得以重获自由。

被释放后的十阿哥被乾隆授予辅国公品级,至乾隆六年(1741年)去年,享年59岁。

十四阿哥活到乾隆十三年(1749年),期间还被乾隆册封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而在胤禵死后,乾隆拨付治丧费用,并且赐予了谥号“勤”。

尽管被雍正圈禁多年,但是相对于他们那些被圈禁致死的兄弟,这两位皇子在乾隆朝能够安享晚年,并且寿终正寝,可以说已经是能有的最好的结局了,而这也有赖于他们的母家,十阿哥是因为母家身世显赫,而十四阿哥又是同雍正一母所生,所以获得了相对比较好的结局。

而另外一位受到雍正迫害的皇子,三阿哥胤祉也在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释放十阿哥、十四阿哥的时候,为其追封了谥号,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为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平反翻案。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掀起了一波翻案狂潮,首当其冲的就是为大清王朝建立立下卓越贡献的多尔衮、多铎等人翻案,并以此重新恢复爵位和封号,制定“铁帽子王制度”,之后便以此为契机,为在雍正朝遭到雍正残酷打压的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平反翻案。

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被乾隆下旨恢复原名,恢复宗室,并重新录入玉牒,而此时距离八阿哥、九阿哥被雍正圈禁致死已经过去了整整52年。

至此,除了在雍正在位时期就已经处理完的大阿哥胤禔和废太子胤礽,其余受到雍正迫害而受到打压的康熙皇子,乾隆皇帝都予以了重新的处理。

其实雍正对兄弟的刻薄仅仅局限在了这些与他争夺皇位的兄弟们身上,对于他的支持者十三爷胤祥,以及那些没有参与皇位争夺的兄弟们,雍正对于他们还是很不错的。

大家非常熟悉的十三爷胤祥,是雍正自始至终的支持者,雍正刚一登基就册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事务,成为重用最为倚重的官员,而十三爷胤祥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他的贡献也使得“怡亲王”成为继“清除八大铁帽子王”之后,第九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世系。

除了十三爷胤祥,包括五阿哥胤祺、十二阿哥胤祹、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二十四阿哥胤秘等,都在雍正在位期间得到了雍正的封赏与特殊照顾,特别是十七阿哥胤礼,不仅被雍正所信任委以重用,还成为雍正的顾命托孤之臣,受尽雍正、乾隆两代帝王的厚爱。

所以,雍正对于兄弟的残忍刻薄是对待他的那些政敌们,对于其他的兄弟们,雍正也还是很不错的。


雍亲王府


雍正皇帝即位后,确实对自己的兄弟们下手比较狠。比如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都遭到他的圈禁,老八、老九还被他改了名,开除了宗籍,而此前被康熙圈禁的老大、老二,雍正也没有释放他们。

总之,除了一直以来的铁杆兄弟老十三,以及因为年幼未曾介入夺嫡的小兄弟们,其他兄弟无一幸免。

雍正为何这么做呢?

泄愤只是最表面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是,直到雍正即位后,这些兄弟仍然不服他,时时刻刻都与他作对,威胁到了他的统治,因此他只有辣手摧花。

当然,能够做得这么绝,也与雍正残酷的性格本性有关系。毕竟,当皇帝前他就是六亲不认的“冷面王”。

到了乾隆年代,除了老十和老十四,其他的叔叔大爷们全都死了。乾隆继位后,很快就把他的十叔和十四叔释放了,并且重新给了他们爵位、俸禄,让他们安享晚年。

对于其他已经死掉的叔叔大爷们,乾隆也给予善待:要么恢复其名誉,要么恢复其族籍。

与雍正完全相反,乾隆展示出了怀柔的一面。

唯一不变的是对老大胤禔的评价。当年胤禔为了夺嫡,曾经建议康熙杀掉废太子胤礽,引起康熙的极大厌恶,被圈禁至死。康熙称胤禔“不忠不孝”“禽兽不如”。因为胤禔的品性太恶劣,超出了正常的夺嫡之争,乾隆便没有为他平反。

乾隆为何替其他的叔叔大爷们平反呢?

第一,乾隆的性格更像康熙,不太像雍正。因此,他对雍正的残酷做法不太满意。

第二,那些叔叔大爷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已经难以对乾隆构成实质威胁。

第三,乾隆为了求得“仁义之君”的美名。

乾隆其实不只给自己的叔叔大爷们平了反,连被顺治皇帝挫骨扬灰的多尔衮,他也给其平了反,称多尔衮是定国开基的大功臣。

乾隆做这些,自然少不了求“名”的目的。

但乾隆真的是“仁义之君”吗?

事实上,他只对那些威胁不到他的人施以仁义。只要稍微威胁到他,他就会露出残酷的本来面目。

比如,乾隆的二大爷胤礽,有个儿子叫弘晳。弘晳是胤礽的长子。当年胤礽被废之前,弘晳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雍正继位后,对于弘晳这个侄子也是关爱有加。弘晳在众大臣们中间的口碑也不错。

算起来,弘晳和乾隆是堂兄弟。但是,乾隆对待弘晳却十分残酷。他以“心怀异志”为借口,将他改名、削籍,圈禁。

所作所为,其实与当年的雍正并无区别。

乾隆为何这么做呢?是嫉妒?或者是感受到了弘晳对他的威胁?

所以说,乾隆并非比雍正更加仁义。只是,乾隆没有受到雍正当年所受的威胁而已。


趣谈秘史


活着的都放了,就是死了的也给予了平反,给子孙后代加爵。并不局限于九子夺嫡那几位,即使是那些没有被圈禁的叔伯们,乾隆也加恩升赏。


乾隆即位前被圈禁的几位如下:

一、大阿哥胤禔


早年封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因为图谋储位,甚至向康熙进言诛杀弟弟胤礽,被康熙斥为不忠不孝。削爵圈禁,直到雍正十二年死于禁所。雍正下旨以固山贝子礼下葬。死后其次子弘昉袭爵获封奉恩镇国公。这都是在雍正年间的事,与乾隆无关。

二、二阿哥废太子胤礽


出生不久即被立为太子,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被废,不久复立。康熙五十一年第二次被废,此后一直圈禁。雍正十二年去世,被雍正追封和硕理亲王。早在雍正刚刚即位时即封了胤礽次子弘皙为多罗理郡王,雍正八年晋升和硕理亲王。乾隆四年,乾隆以涉嫌谋逆为由剥夺弘皙爵位,受此案牵连的还有康熙的十六子庄亲王胤禄、胤禄之子贝子弘普、康熙五子恒亲王胤祺之子世子弘昇、康熙十三子胤祥之子贝勒弘昌、宁郡王弘皎等或罚俸或夺爵或圈禁,牵连甚广。弘皙甚至被改名四十六,是乾隆朝极少见的针对宗室勋贵下手,据说是因为弘皙在康熙朝颇受康熙喜爱,颇有威望,威胁到了乾隆皇位。弘皙被废后理亲王一支由胤礽第十子弘㬙继承,将爵为多罗理郡王。

三、三阿哥胤祉


康熙年间封和硕诚亲王,雍正即位后命其前往守康熙景陵,因此颇有怨言。雍正八年因为在怡亲王胤祥葬礼上迟到,并且面无哀容,被十六弟庄亲王胤禄弹劾,削爵圈禁,雍正十年去世,雍正命以郡王礼下葬。乾隆二年,乾隆为三伯追谥,算是给了死后哀容,但没有让其子嗣承袭爵位。

四、八阿哥胤禩


雍正重点打击对象。康熙年间为贝勒,雍正即位后封为和硕廉亲王。雍正四年,被革去黄带子,改名“阿其那”,剥夺皇室身份,其子弘旺也被改名“菩萨保”。几月后胤禩因呕病死于监所,民间认为被毒死。乾隆即位后,释放弘旺,恢复本名,录入玉牒,赐予红带子(觉罗身份,次于黄带子宗室)。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以胤禩无悖逆行为恢复其本名,录入玉牒。

五、九阿哥胤禟


同为雍正重点打击对象。康熙年间为贝子,雍正三年因被告发纵容下属作恶,对钦差大臣不敬以及未逮捕企图“拥立”他的贫民为由,将其革除爵位,捉拿圈禁,次年,雍正将其改名赛思黑,三个月后,胤禟死于禁所。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下旨恢复胤禟原名、宗籍。其子弘晸在被圈禁五十年后终于释放,已成老朽。

六、十阿哥胤䄉


康熙年间封敦郡王,雍正元年因奉旨护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灵柩回蒙古途中称病不行,上奏求请在张家口修养,回复未到就号称已获恩准,并且在私自祷告中多次提到“雍正新君”,被雍正斥为大不敬,削爵圈禁。乾隆二年,乾隆下旨释放,封为辅国公,乾隆六年病逝,以固山贝子礼下葬。

七、十四阿哥胤禵


雍正同母弟,康熙年间封贝子,后被封为大将军王率军平西北叛乱。雍正即位后被召回,因对雍正无礼,被送往景陵守陵,并派兵严加看守不得回京。不久因皇太后去世,雍正赐予胤禵郡王虚衔,但没有封号和俸银,在册记录仍为贝子。雍正三年被革去王爵,降回贝子,雍正四年被革去贝子,圈禁于景山。乾隆即位后不久即将他释放,乾隆二年封为奉恩辅国公,乾隆十二年封多罗贝勒,乾隆十三年晋封多罗恂郡王。乾隆二十年去世。其长子弘春,在雍正年间曾被封为多罗泰郡王,后又降为贝子,乾隆即位后以其不思悔改为由夺爵。胤禵次子弘明,胤禵死后袭爵,封为多罗恭勤贝勒。

乾隆对叔伯们大多不错。除了上述这些圈禁的之外,还有一些其即位后仍然在世的未被圈禁的叔伯,乾隆也多有升赏。如十二叔胤祹,雍正在位时郁郁不得志,乾隆即位后晋封和硕履亲王,其活得最久,一直被乾隆尊敬。二十叔胤祎,雍正年间因罪被降为辅国公,乾隆即位后晋封贝勒。二十一叔胤禧,雍正年间为贝勒,乾隆即位后晋封慎郡王。二十三叔胤祁,雍正年间为镇国公,乾隆继位后封贝勒,后多番获罪降为镇国公,晚年仍晋封贝勒并加郡王衔。


伊耆角木


康熙虽然比不上乾隆,但也算是非常长寿了。他一生有35个儿子,活到成年的有24个,而参加皇位争夺的有九个,也就是所谓的九子夺嫡。最终四皇子胤禛在经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胜出,成功登基,是为雍正帝。在夺嫡过程中,雍正对兄弟痛下狠手,众多兄弟或是被囚禁,或是被流放致死,雍正也背上了弑兄屠弟的恶名。

那么对于自己的那些叔叔伯伯,乾隆是什么做法呢,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死了的。九子中,皇长子胤褆因为庶出而失去成为皇太子的机会,因此在二皇子胤礽被康熙废除太子位时主动提出代替康熙诛杀掉胤礽,之后又用巫术诅咒胤礽,因此被康熙帝圈禁起来26年,最终死于雍正12年。对这位叔叔乾隆并没有做什么。

二皇子胤礽一度成为皇太子,奈何康熙帝太过长寿,两人渐生嫌隙,朝廷中形成了三个政治集团,在皇太子逐渐威胁自己统治的情况下,康熙果断加以限制,并最终关押,胤礽病死在雍正二年。乾隆帝在位期间,胤礽之子弘皙在朝中颇有威望,不久爆发谋反,结果失败,被乾隆剥夺了爵位和宗籍以及名字,在乾隆四十三年又给予恢复。

三皇子胤祉,康熙时期没犯什么大错,官职是一直升升降降。直到雍正时期,雍正因为他和旧太子胤礽关系很好,有所顾虑,因此发配他去守皇陵。之后还不罢休,接连各种借口将其降职,最后因为在皇十三子葬礼上没有表现出悲伤之情而被雍正圈禁在景山,最后死于禁所,以郡王的礼制下葬,在乾隆二年,追封了谥号:隐。

八皇子胤禩颇有才能,是雍正当年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雍正在即位后为了麻痹他,先委以廉亲王之位,然后又借口其福晋也就是大老婆说风凉话将其赶回娘家,之后又借故罚胤禩在太庙前跪了一夜,在雍正四年,以结党妄行的罪名削其王爵和宗籍,圈禁。并将其改名为“阿其那”,其子被改名成“菩萨保”,都是猪的意思。不到一年,胤禩就被折磨致死。乾隆后来恢复了他的宗籍和原名。

九皇子胤禟是皇八子胤禩最重要的臂助,雍正帝即位后,令其出驻西宁,允禟消极对抗,迟迟不起程,雍正帝借故命亲信年羹尧严加监视。后在西宁以其违法肆行,与允禩等结党营私为由软禁。雍正四年以“僭妄非礼”,革去黄带子,除宗籍,逮还京师。然后定罪状28条,送往保定监禁,令改名塞思黑(意为狗)。同年死于处所。乾隆同样为他恢复原名、宗籍。

第二种就是还活着的。

十皇子胤俄是胤禩的死党之一。他在疏文中连写“雍正新君”字样,被雍正帝发觉,斥为不敬,被夺爵,禁锢在京师,乾隆后来将其释放,封为辅国公。乾隆六年去世,以固山贝子品级入葬。

十二皇子胤祹,因为当初并未对抗雍正,所以并未被雍正苛待。雍正元年被宗人府弹劾治事不能敬恭,要求剥夺爵位,但雍正帝给予了宽恕。后因圣祖配享仪注及封妃金册遗漏舛错,被降为镇国公。雍正八年又重新封为郡王。乾隆即位,进封履亲王,后来病死。

十四皇子胤祯,是雍正帝亲弟弟,但是在皇位争夺时站在了雍正的对立面,因此被记恨,康熙六十一年,其按照雍正帝旨意回京,随即被雍正帝软禁。雍正元年,雍正帝谕令其留在景陵守灵,不许返回京师,并监视他的行动。

雍正帝生母因此绝望而死,雍正帝为表示“皇妣皇太后之心”,晋封允为郡王,之后于革去其的固山贝子爵位,押回北京,囚禁在景山寿皇殿。乾隆即位后不久将其释放,乾隆二年被封为奉恩辅国公,乾隆十二年封多罗贝勒,乾隆十三年晋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乾隆二十年死,赐谥“勤”。

可见乾隆对于各位叔叔伯伯主要还是怀柔政策为主,当然这也是雍正为其除去了比较有威胁的对象,剩下的人都翻不起风浪,还可以让乾隆进行怀柔和拉拢。


无笔史官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在历史上有很多非议,其中之一就是对自己的兄弟不好,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即位后,首先就是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康熙帝一共有35个儿子,其中有11个早夭,因此,雍正帝的可能圈禁的兄弟只有23个,悦史君排查了一下,发现在清朝雍正年间,被雍正帝圈禁的兄弟们,分别是:多罗直郡王爱新觉罗·胤褆、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和硕诚亲王爱新觉罗·胤祉、和硕廉亲王爱新觉罗·胤禩、固山贝子爱新觉罗·胤禟、多罗敦郡王爱新觉罗·胤䄉、固山贝子爱新觉罗·胤禵等7人。

接下来,悦史君就介绍一下爱新觉罗·胤褆等7人在清朝乾隆年间的具体情况。

第一,爱新觉罗·胤褆

爱新觉罗·胤褆在清朝康熙年间已经在圈禁,到了雍正帝时期,还是继续圈禁,直到清朝雍正十二年(1735年)去世。

乾隆帝即位后,对这位大伯父没有任何表示,不过对他的子女,还是给予了较低品级的优待。

对这位大公子,悦史君只能说是作太多了。

第二,爱新觉罗·胤礽

爱新觉罗·胤礽也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圈禁,雍正帝还是继续圈禁,直到清朝雍正二年(1725年)去世。

乾隆帝即位后,对二伯父没有异议,但对他的儿子和硕理亲王爱新觉罗·弘晳大加打击,导致这一脉受到影响。

第三,爱新觉罗·胤祉

爱新觉罗·胤祉刚开始被雍正帝发配到景陵,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和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两次被圈禁,爵位也降为多罗诚郡王,直到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去世。

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帝为三伯父追上谥号为“隐”。

第四,爱新觉罗·胤禩

爱新觉罗·胤禩刚开始受到雍正帝重用,随后开始各种打击,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被圈禁,同年九月去世。

清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将八叔改回原名,并收入玉牒,他的子孙也全部加入。

第五,爱新觉罗·胤禟

爱新觉罗·胤禟一开始就受到雍正帝打压,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被圈禁,直到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去世。

清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对九叔和前面八叔一个待遇。

第六,爱新觉罗·胤䄉

爱新觉罗·胤䄉也是一开始就遭到雍正帝打压,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被圈禁。

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帝将十叔释放,并给了辅国公品级。

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爱新觉罗·胤䄉去世。

第七,爱新觉罗·胤禵

爱新觉罗·胤禵刚开始被雍正帝软禁在景陵,清朝雍正四年(1727年)被圈禁。

乾隆帝即位后,将十四叔释放,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封获辅国公。

清朝乾隆十二年(1748年),爱新觉罗·胤禵晋封多罗贝勒,一年后再晋封为多罗恂郡王,直到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去世。

悦史君认为,后两位贵在命长啊!

总体来说,乾隆帝还是全部谅解了这些叔伯,但在层次上,也就冷暖各异罢了。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雍正得位不易,兄弟中不少优秀强势之人,登基之后仍然危机四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稳定自己的政权不得不对参与九子夺嫡的兄弟都给予了非常残酷的打压,或是被圈禁或是被流放等。雍正去世以后,乾隆先后给这些受到迫害的叔叔伯伯平反翻案,将尚在人世的叔伯都放了,已经去世的追封谥号。



大阿哥胤禔

康熙三十七年,封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在塞外行围时太子胤礽被废,康熙重视胤禔,让他负责监视太子,胤禔觉得时机已到,向康熙进言杀死胤礽,此事引起了康熙的反感,后又因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被康熙削爵囚禁,直到雍正十二年死于禁所。这都是乾隆之前的事情,乾隆继位以后没什么变化。

二阿哥废太子胤礽

康熙最疼爱的儿子之一,出生不久被立为太子,后废了复立,再次被废以后,被永久圈禁,胤礽去世以后,被雍正追封和硕理亲王。胤礽的儿子弘皙在雍正刚刚继位时被封为多罗理郡王,胤礽去世以后,弘皙承袭和硕理亲王王爵。弘皙自幼聪慧过人深受祖父康熙喜爱,但也因此,乾隆感受到了威胁,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乾隆四年,乾隆以“心怀异志”为由对其下手打压,剥夺弘皙爵位,囚禁于景山东果园,后又将弘皙黜去宗室改名四十六。

三阿哥胤祉

胤祉无论文学,还是书法,或是骑射,在众多皇子里面,表现都是突出的,备受康熙喜爱,康熙在位时,晋封胤祉为和硕诚亲王。雍正即位后,以他与废太子向来和睦为由,将胤祉发配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守陵。 胤祉为此内心非常不满,私下常常发牢骚,后又在怡亲王胤祥葬礼上迟迟不到,并且面无哀悼之情,雍正非常生气,将胤祉革去爵位,幽禁在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胤祉病逝于景山禁所。清廷以郡王例将其安葬。乾隆二年,乾隆为其追谥。



八阿哥胤禩

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一废太子以后,胤禩与其同党跃跃欲试,康熙发现以后,对他的行为深痛恶绝,导致胤禩的个人威望和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一直不认输,从未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雍正即位以后,胤禩成了心头大患,为稳定人心,先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到雍正坐稳根基以后,找各种理由,削胤禩王爵,圈禁,并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同年,没多久胤禩因呕病死于圈禁所在地,民间认为他是被毒死的。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九阿哥胤禟

胤禟善于结交朋友,为人慷慨大方,重情重义,因为他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而被雍正深深忌恨,雍正即位以后,胤禟开始连遭厄运,先是以遵循旧制,派遣王公往赴军前为名,将胤禟发遣西宁,后以纵容下属作恶,对钦差大臣不敬等为由,将其革除黄带子,削除宗籍,捉拿圈禁,并将其名改为塞思黑,意为讨厌之人,他的儿子们也被分别改为贬义的名字。胤禟被圈禁之后彻底绝望,在备受煎熬中,度过了人生以后三个半月时光。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下旨恢复胤禟,宗籍,可怜的是胤禟的儿子弘晸在拘禁处度过50余年,从翩翩少年变为古稀老翁。

十阿哥胤䄉

康熙四十八年封敦郡王,因其党附胤禩,被雍正所顾忌,雍正即位以后,他的厄运也就开始了,雍正元年,胤䄉奉旨护送灵柩回蒙古途中,称病不行,上奏请求在张家口修养,但是圣旨未到,他就号称已获恩准,并且,他在私自祷告时,多次提到雍正新君。被雍正找到借口,斥为大不敬,就此被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乾隆下旨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胤䄉病死,以贝子礼安葬。



十四阿哥胤禵

雍正的同母兄弟,虽为同母兄弟,但是胤禵却是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重要的一员。康熙在位时,胤禵封为贝子,后被封为大将军,率军平西北叛乱。雍正即位后,被召回京师,因对雍正无礼,被软禁于景陵附近的汤泉,不许返回京师,并命人监视胤禵的行动,不久,皇太后去世,雍正赐予胤禵郡王虚衔,但是没有封号和俸银,注名黄册仍然是固山贝子。雍正三年,雍正展开对当年参与储位争夺的兄弟的彻底打击,胤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贝子,雍正四年,雍正革去胤禵固山贝子,下令押回北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乾隆即位不久,便下令释放胤禵和胤䄉,乾隆二年,胤禵被封为奉恩辅国公,乾隆十二年封多罗贝勒,乾隆十三年,晋为多罗恂郡王。胤禵去世以后,乾隆拨付治丧费用,并且赐予谥号勤。

乾隆对自己的叔伯还是挺不错的,平反与赏赐并行。除了上述被圈禁的,还有一些并未被圈禁的,乾隆也多有升赏。


历史小猫咪


雍正皇帝继位之后,他将三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圈禁了起来,八阿哥和九阿哥还被开除宗籍,八阿哥被改名为阿其那,九阿哥被改名为塞思黑,分别是猪和狗的意思。由此可见,雍正对于这两位兄弟究竟有多么恨之入骨。


十四年后,雍正去世,传位于四阿哥弘历,这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登基之后,对于曾经被雍正圈禁的叔叔们,他是能放都放。对于已经去世的那些人,乾隆也为他们平反,恢复了宗籍。

乾隆与雍正做事风格完全不同,因为他十分在乎名声。他释放这些叔叔们,一是因为他们都已经年迈,且已无权无势,对于自己的皇位早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二是因为乾隆想通过这些事,让天下人看到他的仁义,让世人传颂他为仁义之君。



可是对于能够威胁到乾隆皇位的人,乾隆同样不会手软。乾隆有个堂兄弟名为弘皙,此人是乾隆二叔之子,也是康熙的亲孙子,并且在朝堂上影响力还挺大,乾隆将他改名,圈禁,除去宗籍。


麦地传奇


康熙皇帝这辈子最心累的事情就是养了一大群不让自己省心的儿子。康熙年间诸多皇子为了争夺储君之位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非常激烈,史称九子夺嫡。参与到这场斗争中的皇子包括:大阿哥胤褆、太子(两度被废)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

这其中,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三人并无自己当储君的意思而都支持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坚定支持四阿哥胤祯;太子和大阿哥向来不睦;三阿哥的势力最小。而斗争的结果,则是一向不露锋芒,韬光养晦的四阿哥胤祯最终继承大统。如此,则斗争的失败者都要遭殃。

与雍正皇帝交好的十三阿哥胤祥,在胤祯继位后即被委以重任。胤祥也不负雍正皇帝的赏识,在其主管户部期间,对于清朝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成为雍正皇帝推行新政的得力助手,同时也被封为怡亲王。雍正七年,胤祥积劳成疾,于北京去世。雍正大为悲痛,将其列为铁帽子王,后代永享怡亲王之爵位 。

太子和大阿哥在康熙时期便被削去爵位,囚禁于宗人府。这二位自被囚禁以来,一直到死,都没有得到赦免。大阿哥于雍正十二年去世于宗人府的高墙之内,废太子于雍正二年去世于被囚禁的咸阳宫中。

八阿哥胤禵,是胤祯夺位的最大对手。雍正继位初期,为了稳定局势的需要,雍正皇帝并没有急着拿八阿哥开刀,而是将其封为和硕廉亲王,令其治事。雍正四年,雍正皇帝以谋逆的罪名,下令抓捕廉亲王,后削其爵位,改名为阿其那(据说是满语中狗的意思),同年,死于狱中。乾隆时期,查证怡亲王并无谋反证据,为其平反,恢复宗籍。

九阿哥与八阿哥的结局大体相同,雍正三年被强制改名为赛斯黑,后死于狱中。乾隆时期平反。

十阿哥在雍正年间被革除爵位,幽禁。乾隆二年,乾隆为其恢复自由之身,并且封为辅国公。

至于老十四,在雍正时期被幽禁在景山寿皇殿,一直到雍正去世,乾隆继位后被赦免,并且在后半生一直晋职位,最高晋为多罗恂郡王。

总体而言,乾隆对于自己的这些叔叔伯伯,无论是死是活,都是不错的。因为这些人的遭遇,都是特定历史原因的产物,既然天下已经稳定,那么自然,这些人背负的不白之名,也应该被平反。


庭州行者


康熙帝有序齿的儿子共有二十四个,除了皇四子胤禛成为雍正帝之外,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其实很多人都没到乾隆时期。

大阿哥胤禔,康熙四十七年因为魇咒当时的太子胤礽,被圈禁,雍正十二年病逝。

二阿哥,也就是太子胤礽,康熙五十一年第二次被废黜太子之后,被圈禁于咸安宫,最后死于雍正二年,追封为和硕理亲王。

三阿哥胤祉,雍正即位后,让胤祉为康熙守陵,因为胤祉私底下发牢骚,并且在十三阿哥胤祥死的时候,没有表现出伤心的样子,雍正将其幽禁,雍正十年病逝。

五阿哥胤祺,康熙四十八年被封为恒亲王,雍正十年病逝。

六阿哥胤祚,是雍正的同母弟弟,康熙二十四年,六岁的时候病逝。

七阿哥胤祐,雍正元年被封为淳亲王,雍正八年病逝。

八阿哥胤禩,雍正四年,被幽禁,并被改名为阿其那,九月病逝,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被恢复原来的名字,重入宗室和玉蝶。

九阿哥胤禟,雍正四年,被幽禁,并被改名为塞其黑,八月去世。乾隆年间恢复了胤禟的名字和宗籍。

十阿哥胤䄉,雍正二年,被幽禁 。乾隆二年,被释放,封为辅国公,乾隆六年病逝,以贝子之礼葬之。

十一阿哥胤禌,康熙三十五年病逝,终年十二岁。

十二阿哥胤祹,雍正十三年被封为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病逝。

十三阿哥胤祥,康熙六十一年,雍正继位后,胤祥被封为怡亲王,雍正三年,成为铁帽子王,世袭罔替,雍正八年病逝,配享太庙。

十四阿哥胤禵,雍正元年,胤禵被派往景陵为康熙守灵,雍正四年,被幽禁。乾隆二年,被乾隆帝释放,封为奉恩辅国公,乾隆十三年,封为恂郡王,乾隆二十年病逝。

十五阿哥胤禑,雍正四年被封为愉郡王,雍正九年病逝。

十六阿哥胤禄,雍正元年,嗣靖亲王博果铎。乾隆三十二年病逝。

十七阿哥胤礼,雍正六年,封为果亲王,乾隆三年病逝。

十八阿哥胤祄,康熙四十七年病逝,终年八岁。

十九阿哥胤禝,康熙四十三年病逝,终年三岁。

二十阿哥胤祎,雍正八年,被封为贝勒,乾隆二十年病逝。

二十一阿哥胤禧,雍正八年,被封为贝勒,乾隆元年,被封为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病逝。

二十二阿哥胤祜 ,雍正十二年,被封为贝勒,乾隆八年病逝。

二十三阿哥胤祁,雍正十三年,被封为贝勒,乾隆五十年病逝。

二十四阿哥胤祕,雍正十三年,被封为諴亲王,乾隆三十八年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