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九门提督隆科多为何会帮老八对雍正进行逼宫?

秋泓月


虽然真实的历史和故事不能混为一谈,但是《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却将康熙晚期到雍正年间,吏治腐败,九子夺嫡,雍正和胤禩一党的政治斗争,雍正推行新政等内容刻画的十分详细。

在这部电视剧中,隆科多这个角色比较特殊,总是在重要的时候发挥特殊的作用。虽然他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利益至上的人,最开始的时候隆科多可以说不温不火,甚至是仕途不顺,所以才时不时去找佟国维要官,要钱。从他要官上可以看出来,他还是有野心的,在电视剧中我们知道,原来最后一直压着隆科多的并不是佟国维,而是康熙皇帝。隆科多在关键时刻把佟国维出卖了,虽然这在表面看来是对家族利益的最大化,但本质还是隆科多自保的选择。

隆科多在九子夺嫡期间,一直都没选边站,所以康熙皇帝在最后时刻重用了他,让其担任九门提督,将京城防务全交在隆科多手上,还把传位圣旨也交给了他,康熙皇帝的态度也明显偏向胤禛,胤禛外面还有年羹尧,张廷玉的支持,很显然在这个时候,就算第一次赌博的人也知道押宝在谁的身上,另外胤禛一直都对隆科多十分客气,敬重,也不像其他皇子,所以在最关键的时候,隆科多选择了胤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突然驾崩,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在雍正皇帝登基不久,隆科多也因为拥立有功,被加封一等公,总理事务,授吏部尚书一职。因为和雍正皇帝是亲戚,雍正皇帝不直呼其名,而是直接叫他舅舅,可见隆科多最鼎盛的时候有多受宠。那么为什么在电视剧中八爷一党把铁帽子王带入京中,对雍正逼宫的时候,隆科多却突然变节支持八爷一党呢?

最主要还是因为隆科多在雍正登基之后,心境逐渐产生了变化,隆科多虽然受到雍正皇帝的重用,但是相较于年羹尧,张廷玉这些人。他始终算不上是雍正皇帝的心腹,但是前面两个人下场如何呢,一个被赐死,另外一位的弟弟被斩首,这也让隆科多意识到,雍正皇帝虽然表面上对自己是龙恩浩荡,但是说不定哪天自己就会和年羹尧一样,身败名裂。

雍正皇帝继位之后,国库亏空,想打仗都没钱,所以他开始向大臣们追缴国库欠款,得找个官员来专办此事,这个时候十分受宠的隆科多就给雍正推荐了山西巡抚诺敏,诺敏虽然也算清廉,但是搞不定这些欠款的官员啊,总不能明抢吧,钱收不上来,诺敏没法只能去找提拔了自己的隆科多想办法,隆科多也尽心尽力的给雍正办事,但是面对巨额的欠款,他也意识到这可不是个美差,但是总要给雍正一个交代,他就给诺敏出了个损招,做假账,结果东窗事发,雍正皇帝可不管诺敏是不是清官,就把诺敏给杀了,即便隆科多等人求情,但是雍正皇帝一点面子不给,这也让隆科多深受触动。

之后隆科多也和众多位高权重的大臣一样,干了皇帝最反感的一件事,结党营私,这其实也不能全怪隆科多,他曾任职吏部尚书,说夸张点,这个职务你关上门还有人翻墙来巴结你,时间长了谁没点问题呢,雍正也意识到了隆科多权势日盛,开始有意的打压隆科多,这也引起了隆科多的恐慌,年羹尧被审判,隆科多也被顺带批评,而自己儿子整天混在青楼里坑爹,还被十三爷等人撞见,隆科多感受到了雍正皇帝已经不在信任自己,甚至自己随时会变成第二个年羹尧。

在电视中,八爷逼宫的导火索是雍正新政的推行,这也直接导致旗人的利益会受到严重影响,隆科多是镶黄旗旗人,自然他的利益也受到影响,而胤禩夺嫡失败主要原因是没有军权,这时他找到了隆科多,想要拉拢他,胤禩也不是要自己当皇帝,而是立弘时,从隆科多说的“这次就是再扶错了一个人,我也认了!”我们也可以看出来,隆科多对雍正皇帝早有不满,立弘时,这也符合了隆科多的预期,新君上位也防止了以后雍正皇帝弄死自己,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同关外四位铁帽子王一同策划了逼宫。


玄坤


老八去找隆科多时,隆科多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我保的是弘时;第二句,之前保错了,这次不希望再错了。

第一句话,意思是并非帮助老八叛乱,而是要让雍正的儿子弘时提前继位。

隆科多为什么非要让雍正下台呢?

第二句话给出了答案。他觉得之前保雍正继位,是保错了。

问题又来了,隆科多为何觉得保雍正是保错了呢?

当初雍正继位时,各位阿哥虎视眈眈。当时的隆科多是九门提督,手中握着3万兵马。坦白说,如果隆科多扶助老八,雍正根本没法顺利继位,甚至可能死无葬身之处。但隆科多保了雍正,坚定地站在雍正一边,保证了雍正顺利继位。

隆科多因此觉得自己是大功臣,理应获得雍正的信赖和重用。

刚开始,雍正对隆科多确实宠幸有加,甚至公开称呼他为“舅舅”(隆科多的姐姐是雍正的养母)。要知道,当年的佟国维可是康熙的老丈人,可是他在康熙面前也要自称奴才,而康熙也从来没有以亲戚关系来称呼他。

但好景不长,后来,隆科多渐渐失去了雍正的信赖。

雍正登基之初,便决心清理各地亏空的库银,他选择以山西为突破口。隆科多推荐了诺敏去做山西巡抚。

诺敏确实能干,半年就填补了亏空。雍正当然很高兴啊,把他立为榜样,还赐了他“天下第一巡抚”的匾额。可后来发现,这都是假的,诺敏是从民间财主的手中借来了银子,假装填补了亏空。这是欺君之罪。

雍正杀了诺敏。隆科多感觉被打脸。

隆科多的儿子不成器,与新科的探花刘墨林在妓院里争风吃醋。后来他以科考的举子不能进妓院为由,举报了刘墨林。本已考中的刘墨林因此被除名。但雍正却不顾这些,恢复了刘墨林的探花身份。

为了儿子的事情,隆科多去求见雍正,结果跪在殿门外半天,还是吃了闭门羹。

隆科多第二次被打脸。

此后,遇到大事,雍正一般和十三爷、张廷玉商量,冷落了隆科多、老八。有一次,隆科多和老八去见雍正,结果被告知:皇帝累了,不想见任何人。结果隆科多说,十三爷和张廷玉不是在里面吗?

但太监还是让他们回去了。

这让以功臣自居的隆科多,感受到了巨大的失落感。

再加上后来雍正整顿旗务,触及了隆科多等旗人的利益,让隆科多最终下定决心,帮助老八逼宫雍正皇帝。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隆科多觉得此次老八联合关外的四大铁帽子王,胜算很大。他便把宝押到了老八身上。

可惜,这次押宝,他押错了,满盘皆输。


趣谈秘史


《雍正王朝》八王议政一段,身居高位的隆科多,放着上书房重臣的尊崇地位不享,却偏偏和八爷党搅和到一起向雍正逼宫。当中的因果情由,实在令人感到费解。


然而,细细清理隆科多的政治履历,以及雍正即位以来推行的诸项政策。对比之下就会不难发现,打从一开始,隆科多与雍正就不是一路人!

有了这样的前提做铺垫,就注定两个人最终尿不进一个壶里。随着君臣之间相处日久,两人政治理念上的不合愈发明显,撕破脸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从对官场政治的态度来看,不仅是隆科多,甚至整个佟氏一门都奉行政治投机的赌徒策略。隆科多的刘叔佟国维曾言:“佟氏家族始终长盛不衰,靠的就是一条组训,那就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凭着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政治智慧,明面上佟国维烧八阿哥的热灶,暗地里则有意保存隆科多这根枝条,适当的时候推出这个连康熙都中意的“后备干部”。果不其然,隆科多烧对了四阿哥这个冷灶,雍正在位的前中期,佟氏家族又是大清国枝繁叶茂的“佟半朝”。


既然佟家天生自带赌徒投机的基因,这就不难理解隆科多关键时刻要背叛雍正了。这样的人,说到根上心底里在乎的只有利益,很难指望他会有真正的忠诚。

以隆科多在雍正朝的定位看,他既不像年羹尧、李卫一样,是四爷潜邸里的旧人,又不同张廷玉、马齐,是康熙留给雍正新朝的老班底。隆科多作为康熙晚年提拔起来的新人,朝廷根基并不稳固,与雍正之间的关系也缺乏时间的深厚积淀。

隆科多自知根基浅薄,于是在除了处处迎合雍正的心思融洽君臣关系外,也到处安插亲信、攀附交情,培植权力关系网。

但是,头一件推荐诺敏出任山西巡抚清理藩库亏空,就出了岔子,被田文镜爆出诺敏挪借山西商人钱财充当库银的丑闻。第二件过继年羹尧的儿子到佟家,隆科多本想攀附一下当朝大红大紫、连皇帝都呼之为“恩人”的年大将军,结成政治联盟,不想年羹尧倒台得如此之快,这个过继来的儿子,估计也成了烫手的山芋。


诺敏廉洁、年羹尧战功赫赫、张廷璐是张廷玉的亲弟弟,这些看起来背景深厚的人物,只要犯了事在雍正面前全都难道一死。杀的是鸡但猴看在眼里,这就让隆科多坐立不安了。

于此同时,佟家内部也不安稳。隆科多的大儿子打着老爹隆中堂的名号,在京城里飞扬跋扈、花天酒地,不仅“崽卖爷田心不疼”得大手大脚花银子,还与刘墨林闹出为了一介青楼女子争风吃醋的荒唐事来。

这些情况雍正会丝毫不知?当然不会!隆科多为儿子闯祸一事向雍正请罪,跪在宫里直到手脚发麻几乎站不起来。雍正自始至终都没下令召见他,其实就是在用无声的警告,让隆科多约束家人、廉洁自律。


而让隆科多廉洁自律,那是与他的基本价值观相违背的。

隆科多身上,有着典型的旗人子弟特点。早年他跟随康熙亲征准格尔,冲锋陷阵斩将夺旗,连康熙都十分赞赏这个年轻人的勇猛,当场把腰间佩戴的宝刀赏赐给了他。但等到身处京城过上了安稳日子,隆科多又成天游手好闲起来,还欠了户部几千两银子。

雍正推行新政后,实行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一系列新措施,尤其是划拨田土让旗人种地农耕的举措,更是触及到了旗人子弟的根本利益。隆科多身兼官绅和旗人的双重身份,自然是最先感到吃不消雍正劲头的一波人。


如此一来,他们老佟家那种赌徒投机的心理,又被提了上来。只不过隆科多,毕竟还是差他六叔佟国维一头,自个儿这边跟着八爷党拉雍正下马、扶弘时上位。另一头却忘了“不在一条道上走到黑”的祖训,没能留下一颗火种。这回他隆科多倒了,整个佟家也跟着倒了。


剧透历史


在雍正登上帝位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人当然是十三阿哥胤祥,如果不是他带着丰台大营的人马及时赶到畅春园,那么这个皇位到底归谁还真说不准。那么第二功臣就当属隆科多了,隆科多时任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有兵有权,还负责宣读诏书,只要在传位遗诏上作点手脚,老四胤禛决无可能如此顺利登上皇位。可为什么在辅佐雍正登上皇位之后,隆科多却倒向了老八胤禩一伙,联合他们一起搞“八王议政”的阴谋政变呢?

隆科多的地位在下降

隆科多在康熙驾崩前受封为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一等公,加封太子太保衔,可以说是皇恩浩荡,无以复加。可实际上,康熙此举只是为了权力交替期间能够平稳过渡,不得以才以高官厚禄来笼络隆科多,以免他倒向八爷,兴风作浪。如果以隆科多的真才实学,远不足以当此重任。

雍正即位后,对于这位身居高位,赏无可赏的隆科多以亲切的舅舅称呼于他,有清一代获此殊荣者只有隆科多一人。可除此之外呢,文事上面有张廷玉一手把持,武功上面又毫无建树,只是当年身为御前侍卫的隆科多,在西征葛尔丹时曾经救过康熙一命,但对带兵打仗却是一窍不通。雍正推行的新政,他插不上手;西北军事,他帮不上忙。因而他在雍正心中的地位是在不断下降过程当中。

隆科多不洁身自好

好不容易才手握重权的隆科多大肆贪污受贿,保举私人为官,山西巡抚诺敏也是他举荐的,却被雍正腰斩于市,隆科多害怕自己落得跟诺敏一样的下场,诺敏不贪污尚且获罪,他隆科多贪污受贿不少,万一哪天东窗事发,岂不比诺敏下场还要悲惨。

隆科多的儿子也是整日间花天酒地,流连于青楼楚馆,花钱如流水一般,与恩科探花刘墨林争夺京城名妓苏舜卿,钱花了不少,却始终没有抱得美人归。隆科多曾经说过:我迟早会被你这个败家玩意给害死。

隆科多感到兔死狐悲

雍正先是打发老九允禟去年羹尧军中效力,后来又将亲兄弟老十四允禵发落到景陵,替康熙和太后守陵,最后还赐死了平定西北叛乱的大将军年羹庶。隆科多觉得雍正对兄弟手足尚且如此狠毒,对他这个过气了的顾命大臣那岂不是随时随刻都可加罪处死。隆科多心里生起一丝兔死狐悲的心酸。如上所述,正是这几个原因,促使隆科多倒向了八爷,但隆科多提前声名,只辅佐三阿哥弘时登上皇位,其他人想都别想。在城外,老八让旗主王爷们带来的都统接官了丰台大营与西山锐健营的防务。在城内,隆科多调换了乾清宫门口的守卫,当“八王议政”进行到危机关头,雍正让侍卫图里琛调两棚御林军来,可图里琛却说侍卫都被调换了,气得雍正面无人色,却无可奈何,差点被老八等人成功夺权。幸亏老十三带领兵马及时赶到,替雍正再度解围。隆科多就此下狱,后来被雍正囚禁至死。

历史茶坊,一个爱写历史的屌丝,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历史茶坊


第132期总680期

雍正皇帝的节奏;贪官污吏是不会适应的!包括“隆科多”在内,想贪图享乐滚蛋!

雍正皇帝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在畅春园继位。雍正帝重视整顿吏治,赏识执法严,作风雷厉风行,严猛行政,有开拓气魄。

康熙末年财政亏空严重,雍正皇帝登基后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场钱粮大清查,由康熙十三子怡亲王胤祥总理事务。清查亏空首先在朝廷上下官员进行。



【隆科多的贪腐是出了名的】

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继续说隆科多的人生价值观的蜕变:自有大清朝以来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了。他在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

皇子的“九王夺嫡”明争暗斗,使隆科多的地位非同一般,夺嫡的各方势力都在考量隆科多的立场,使隆科多成为戳手可热的重量级人物,隆科多由此变红。

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年羹尧,此二人由裂变成为同盟军,互相怜悯、互相赞叹自己的开国之功并大放厥词!


【隆科多的牢骚满腹】

隆科多本是一员微末小吏,与年羹尧得瑟张扬的个性不同,毕竟隆科多身在帝侧,经历了太多惊心动魄的皇子夺嫡大事。

以他隆科多与雍正皇帝的交往和对雍正皇帝的深入了解,他不相信雍正皇帝会永远信任他,隆科多与雍正皇帝好像只是利用和被利用关系,所以他摇摆不定。

别看年羹尧最终确定为大罪九十二款,但是年羹尧没有反叛之心!隆科多不一样,他与雍正皇帝虽然是君臣,隆科多大多想的是利益,在雍正皇帝这一旦得不到隆科多想得到的利益时候,隆科多的意识就会转移,因此他说过“白帝城之日”,就是死期已至之时。



【隆科多与雍正帝貌合神离】

重要的是隆科多想要的不但在雍正皇帝这里得不到,还让雍正皇帝对隆科多产生了猜忌!

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演绎看,隆科多倒向八爷党就不是偶然的,结合历史分析:当利益与雍正皇帝所推行的新政和整顿吏治发生冲突时,八爷党的势力侵入了隆科多不安分的神经,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虽然隆科多是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之际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但是以雍正皇帝的整顿吏治气势必然使他与雍正皇帝的合作很快会进入终点,他恐惧了!


【天真的隆科多产生了幻想】

隆科多天真的以为看到了曙光;八爷党推出了雍正皇帝的儿子“弘时”,以“弘时”作为前台“傀儡”上位击垮雍正皇帝,夺取皇权。此刻的隆科多还想做第二个“托孤重臣”换取更大的利益来保全荣华富贵!

隆科多完全忘记了康熙皇帝驾崩前夜对他的嘱托,铤而走险!幼稚的强调保的是“皇子弘时”,岂不知弘时不过是八爷党的一颗棋子,用来击垮雍正皇帝的傀儡。

虽然历史上没有“八爷党逼宫”这一说,但是隆科多行动了,而且是站在八爷党的八阿哥胤禩一边。


【八爷党逼宫与隆科多倒台】

以隆科多的实力在雍正二年底,他的九门提督和步军统领衙门职务就已经被雍正皇帝收回,对雍正皇帝完全构不成威胁,只能是八爷党的牺牲品一枚。

八爷党中的八阿哥胤禩对隆科多也只是利用关系,仔细了解隆科多此刻的形势已经不容乐观,家里有小妾李四儿受贿,儿子胡闹被朝廷上下官员耻笑,这使隆科多大跌眼镜,形象全无。

隆科多的倒台这与他在雍正即位之后的飞黄腾达,显赫一时有着直接关系;左右摇摆的隆科多最终为雍正所猜忌,直至被圈禁而死,实际上其根源也在于此。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


小说电视剧故事编的,又不是真正发生过得事情,你问隆科多有什么动机这不是莫名其妙吗?

隆科多说我真的没逼过什么宫,我怎么知道我是什么动机。

你应该问的是,小说家为啥要编这样一个故事呢?

编这个故事是有目的地的,就是为雍正杀功臣和兄弟安排一个理由。

观看《雍正王朝》,你会发现,作者给雍正处死的几个重要人物,都编造了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故事。

年羹尧 ---编一了年羹尧乱杀大臣孙嘉诚的故事,最终导致雍正赐死年羹尧。 但历史上压根就没孙嘉诚这个人,雍正朝唯一名字相近的有个孙嘉淦,但是人家根本和年羹尧无交集,并且一直活到了乾隆朝,享年71岁。

很明显作者编这个故事是为了给雍正编个杀年羹尧的理由。

十四阿哥 电视剧专门编造了康熙为了保护十三阿哥,囚禁十三阿哥十年的故事,用此来表达雍正对自己亲弟弟的感情,为了保护他,不得不圈禁十四阿哥。但历史上压根就没这事儿,历史上十三阿哥因为惹怒了康熙,被圈禁了一年就放出来了。为了保护而圈禁更是无稽之谈。

所以你看,《雍正王朝》中作者编了很多并不存在的故事,用来塑造雍正光辉伟大的影响。

比如隆科多历史上是突然被雍正以结党营私这样莫须有的罪名定罪的,雍正甚至不顾隆科多正在与俄罗斯进行边界谈判,连夜把隆科多招回,最终导致俄罗斯侵占清朝大面积土地。(贝加尔湖地区)。

如果《雍正王朝》按照历史这么写,怎么能显示出雍正伟大光辉的形象呢?所以必须编故事啊。

所有皇子中,下场最惨的就是八阿哥,九阿哥,历史上基本没有翻什么错,就被雍正找个理由给除掉了,这怎么符合电视剧雍正伟大的影响呢?所以必须编一个故事。

所以作者就编了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大逆不道,逼宫雍正的故事,所以雍正才不得不对这几个下手。

既然这个故事已经编了,那随便也让隆科多参与当中一起处理掉不就完了。这样编故事,既丰富了故事的内容,还顺便给雍正杀隆科多找了个理由,一举两得,不是挺好的吗。

至于你要问,作者为啥不单独给隆科多编个故事,非要让隆科多参与到给八阿哥编的故事当中呢?这个恐怕就只有作者才能知道了,也许是篇幅原因,也许根本就是懒的在新编一个故事了吧。


shawn25



隆科多对雍正来说,除去舅舅这个身份,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功臣,是雍正登基之时,宣读遗诏之人,因如实的宣读康熙遗诏,对于雍正来说,则是非常大的功臣。


正因如此,隆科多在雍正执政期间,也算是得到了功臣该有的待遇,入上书房,地位仅排在了张廷玉之后,一起与这些大臣们商量国家大事,这对于原本只是九门提督的隆科多来说,应该算是天赐的恩惠了。


到这儿,我们应该不会想到隆科多在后来的日子里会支持老八,对雍正逼宫,毕竟雍正对隆科多也不薄啊。用题主的话来说:“好端端的怎么就反了呢?动机是啥呢?“


隆科多反了,代价是啥?是放弃荣华富贵啊,是放弃佟氏一族的未来啊,就光这俩原因,就可以知道隆科多反是得起多大的决心啊。

那么下面就由酒翁来稍微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隆科多究竟为什么要下那么大决心反,虽说隆科多站在了老八的队伍里,但还是有区别的,隆科多并不是支持老八即位,隆科多而是支持雍正的三儿子弘时即位,只是老八与弘时之间有千丝万缕,老八想借弘时起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就感觉隆科多与老八站在了一起。


其次隆科多之所以反,还有原因就是隆科多的利益受损了,我们在文章一开头就说过,隆科多在雍正执政后位极人臣,但这只是一开始,或者说这只是表面现象,雍正没多久,做出的一系列改革,都触碰到了隆科多的利益,例如清查亏空,我们在电视剧里都看到过,隆科多为了还债,将康熙御赐的宝刀拿去给当了,御赐宝刀对于隆科多来说,特别是对于长期被佟国维欺负的隆科多来说,意味着什么?又是多么的重要,可就因为清查亏空,给当了。而清查亏空的主要负责人是谁?雍正。火耗归公,摊丁入亩,整顿旗务,这几项虽说都没有直接对隆科多产生冲突,但这些改革都对守旧的旗人们产生了冲突,而隆科多作为一个老旗人,多少还是会有损失。


再者了,“天下第一巡抚”的诺敏案,朝野皆知,诺敏是谁推荐的?正是隆科多,但诺敏最后因为欺骗了雍正,被一刀给砍了,作为推荐人的隆科多,不会被牵连?雍正这一刀给隆科多带来的啥感觉:我老隆推荐的人,你雍老板,就这么干脆的给砍了?我的面子你一点都不照顾?


由此可见,隆科多虽说以雍正的功臣进入雍正的朝廷,但隆科多与雍正之间,却是越走越远,两人的心根本就不在一起。有人说这很奇怪啊,难道就因为这些事,隆科多就不想跟着雍正混了?


呵呵,隆科多啥时候想过死心塌地的跟着雍正混过?虽说遗诏是老隆读的,但老隆愿意这般心甘情愿的如实照读,是有原因的:康熙用另一份处死他的圣旨和高官厚禄逼着他读的。隆科多之所以站在雍正这边,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只是形式所逼,这也就是为什么,隆科多从去拿遗诏,到拿回来出现在众皇子面前宣读,这期间的用时,竟然比胤祥从幽禁之处出来,去丰台大营转了一圈还长,是皇宫内太大,路不好走,还是正大光明的牌匾太高,不太好爬?这都不是,这正是看出隆科多是在等待,等雍正是否有戏,胤祥是否能起到作用,自己是否值的为雍正一博。

隆科多就是一个赌博之人,从一开始就在赌博,当佟国维选择老八,隆科多选择康熙,康熙认定谁,自己就接着支持谁起,隆科多就在赌博,到后来的宣读遗诏,隆科多又在赌博,就连这次跟着老八和弘时背后一起逼反,不也是在赌博吗?


隆科多跟着老八和弘时后面逼反雍正,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雍正动了隆科多的利益,但在酒翁看来,我到宁愿相信这是隆科多本性的体现:隆科多就是一个赌徒。赌徒有信仰吗?有,就是钱,利益,这很符合隆科多。我在你雍正这处处不如意,处处被压制,那假若我支持弘时上台,大清一下子换了主人,我对于弘时来说又是一个功臣,未来的日子肯定比这好过。反,为了自己也好,为了佟氏一族也罢。拼了。


但经常赌博之人,可以赌对一次,赌赢一次,但会次次都赌赢吗?幸运之神,会次次都眷顾你吗?NO,不可能。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寒舍阅独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人物非常引人注意,这就是隆科多。

隆科多从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依靠其六叔佟国维,在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刻上演了一场苦肉计,最终获得康熙帝的信赖。后来又在紧要关头支持老四胤禛走上皇位,以九门提督的职位进入上书房,成为雍正一朝地位仅次于张廷玉的重臣,也是雍正帝十分信任的手下之一。

可是明明九子夺嫡的大局已定,雍正帝也早已坐稳了皇位,为什么隆科多偏偏放着好日子不过,跟老八胤禩他们搅合在一起,玩了一场逼宫大戏呢?

要解释清楚他的这个荒唐行为,我们还得从他的六叔佟国维说起。

《雍正王朝》前期,隆科多也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公子,没事就跑到自己六叔府上要银子,要差事。佟国维一直没有给予他支持,但是有些教导的话是经常跟他说的。这种状况持续到了太子第一次被废后的某一夜,佟国维找到了隆科多,那一天他们聊了很多,从此以后,佟国维退出历史舞台,隆科多登上了历史舞台。

关于这里面发生的事,在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第7期有详细的阐述,总之佟国维通过言传身教告诉了隆科多一个道理:

要想确保佟家长盛不衰,有一点要牢记,那就是做事不要一条路走到黑,该出手时就出手!

隆科多谨遵六叔的话,甚至还给他发扬光大了,关键时刻叔侄俩押宝不同的阵营,隆科多取胜。

也就是说,隆科多是投机取巧分子,是靠押宝支持老四胤禛才获得的雍正帝的信任。相对于老四胤禛从府邸带出来的手下,隆科多心里清楚得很,虽然自己位列高官,虽然也受雍正帝信任,但是却不是雍正帝的心腹!

换句话说,就是隆科多跟雍正帝的关系并不亲密。隆科多也是谨慎的做事,尽力处理好跟雍正帝的关系,并倚仗康熙帝临终前的传位诏书宣读者,维护着自己的地位。

但有一个细节需要深思,那就是隆科多宣读传位诏书的时候,是在老十三夺取了丰台大营的军权后,确保老四胤禛毫无后顾之忧后才宣读的。他取回诏书的时间刚刚好在这之间,如果老十三没有夺取军权,隆科多会宣布谁继位呢?

这事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但是雍正即位后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深深触动了隆科多,使得隆科多错误的判断了形势,走上了不归路,那么是哪几件事触动了隆科多呢?

第一件事,则是诺敏的死!

雍正一即位,马上继续康熙帝没有完成的事,那就是追缴国库欠款。隆科多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山西巡抚诺敏,诺敏其实是一个清官,面对皇帝追缴欠款一事,他曾经求助隆科多,是隆科多给他出的主意欺骗了雍正帝。

当然,最后诺敏自己承担了责任,被雍正帝砍了头!

此事对隆科多触动很大,原来即使是清官,让雍正帝丢了面子,欺骗了群众,也是会掉头的。

而作为推荐人,又是出主意的幕后主使,隆科多自然会受到牵连,即使雍正帝不说责备的话,隆科多自己心里也膈应的慌。

这是其一!

第二件事,则是年羹尧的死!

年羹尧是雍正帝府邸出来的包衣,是雍正帝最信任的手下之一,而且替雍正帝还是四阿哥的时候做了很多秘密事情。

最重要的是年羹尧打赢了仗,稳住了西北,对于摇摇欲坠的大清朝是大功臣,这个功劳可比隆科多当年的拥立之功还要大!

但是,结局呢?

通过《雍正王朝》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年羹尧绝对没有造反之心,之所以最后被雍正帝处死。一方面也跟年羹尧的飞扬跋扈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得罪了众多大臣,大家接连的上书,上奏折,最后逼得雍正帝处死了年羹尧。

此事对隆科多触动也是相当的大,原来雍正帝会杀功臣的,即使这个人曾经有恩于他。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得罪众多大臣,因为众大臣联名上奏折,是会要了被弹劾的人的命的!

此时由于雍正帝新政的推行,朝廷里反对的大臣不是少数,隆科多吸取年羹尧得罪众大臣的教训,主动向那些人靠拢,其实就是在向老八他们靠拢。

第三件事,则是隆科多本身不干净!

这一点上是非常好理解的,诺敏清官一个,没有贪过一两银子,尚且不能自保。隆科多还是一个贪腐的官,自己的生活尚能注意着点,但是自己的公子就太过分了。

眼下新政在执行,其中一条重点也是查贪腐,从抄了几个大臣的家就能看出来(曹雪芹家也是那时候被抄家的)。尤其是儿子在京城胡作非为,跟青楼搅合在一起,而且还被老十三的人看到了。

隆科多不止一次说到,自己早晚毁在这个儿子手上!可是说归说,自己的脑袋也得保,于是在获知儿子一事暴露以后,他主动跑雍正帝处请罪,可惜即使跪到手脚都不听使唤,也没有见到雍正帝。

这也就给了隆科多一个错误的信号:雍正帝已经不信任自己了,说不定哪一天就这件事就要动手!

第四件事,新政的推行影响了旗人的利益!

这也是最终的八王议政逼宫的导火索,雍正帝有两个最信任的大臣,一个田文镜在河南搞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一个李卫在江苏搞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几项政策,都触犯到了旗人身份的隆科多利益。

同时也造成众多大臣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出现了众人参田文镜的联名上书事件。最后的结局也让隆科多大失所望,本来他以为这次众人参田文镜,会像当初众人参年羹尧一样,雍正帝会妥协。可是雍正帝偏偏没有妥协,不仅砍了几个大臣,还贬了李桴的职位。

也就是说,此时的雍正帝更加的严酷无情,而且还找不到规律,想杀谁就杀谁,这让隆科多非常的没有安全感。

于是这四件事以后,隆科多想起了六叔佟国维的话,不要一条路走到黑,既然自己可以预料到不久的将来会丧命于此,不如再赌一把,反正不赌也是死,万一赌赢了,那么佟氏家族继续繁荣下去!

后来他跟老八他们说的一句话,彻底暴露了他的心思,他说的是:

“这次就是再扶错了一个人,我也认了!”

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扶老四胤禛,我扶错了人啊!

所以,拥立雍正帝有功的投机分子隆科多,对当今局势权衡再三以后还是走向了老八的阵营,最终也为自己愚蠢的行为付出了严重的代价!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上期回答回顾:康熙第六次南巡,太子胤礽跪拜时掉了帽子,这到底是何意呢?


杨角风发作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隆科多上有拥立之功,下有国舅之尊,在雍正一朝的恩宠可谓是空前绝后,可他却为何选择帮助八爷胤禩逼宫雍正呢?

我想原因应该有以下三点:



第一,隆科多天生的“投机”性格。隆科多作为佟家后人,继承了佟家政治投机的习惯。在推举新太子的关键时刻,佟国维自己选择支持八爷党,而让侄子隆科多支持四爷。佟国维后来也曾教导隆科多,叫他在关键时刻千万不要自己站队,而要等皇上来找他。康熙深知隆科多的这种性格,遂以两道诏书暂时收伏他,令其拥立四阿哥胤禛继位。雍正继位后,隆科多刚开始还比较老实,但后来投机心理作祟,想联合八爷党逼雍正退位,然后拥立弘时为帝,这样就可延续佟家的荣华富贵了。



第二,隆科多失去了雍正的恩宠。因为有拥立之功,雍正继位之处还是很器重隆科多的,不仅许以高位,还进入了雍正的核心决策层,诸如上书房、军机处等机构都少不了隆科多的参与,雍正还让隆科多兼任了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但实际上,雍正最为倚仗的大臣是老十三和张廷玉,许多重要事宜都会交由这二位去做,在地方则会倚仗李卫、田文镜等,加之隆科多几次办差不利,对雍正的一系列新政的反应也颇为冷淡,故雍正慢慢疏远了他。这对于隆科多很不利,于是他要再次通过政治投机来拥立新君,并由此获得新君的恩宠。



第三,雍正的一系列改革触及了隆科多的既得利益。雍正继位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主要针对的就是朝廷的既得利益集团。对于吏治,雍正主张严惩贪官污吏,下手坚决果断;对于士绅,雍正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而对于旗人,雍正则号召他们像汉族农民一样从事生产劳动,不要吃老本,还要整顿旗务。作为朝廷高官,隆科多作为朝廷高官,贪财敛财,收受贿赂,还有自己的官二代儿子推波助澜。同时,他又是士绅领袖和旗人,雍正的这三条改革政策实际上都触犯了隆科多的既得利益,隆科多虽不至于受到太大的损失,但内心不乐意甚至是反对,这是一定的。正好这时八爷党企图以“八王议政”为旗号,逼雍正退位,重新夺回士绅和旗人的既得利益,而隆科多则以拥立皇三子弘时为交换条件,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了政治同盟。待到雍正下台,弘时上位,废除雍正的新政,隆科多不仅可以恢复他的既得利益,还能再获拥立之功,何乐而不为呢?



只可惜,隆科多的这次投机失败了,他跌了大跟头,不仅没能继续延续他佟氏一门的长盛不衰,而且还沦为了阶下囚,真是令人不禁感慨权力斗争的残酷。


达摩说


根本原因是利益上的驱使!

雍正如愿继承皇位之后,对于功臣和心腹也大加封赏,年羹尧如愿成为西北大将军,李卫成为江苏巡抚,后来又晋升两江总督,田文镜也成为河南巡抚,隆科多更在北京权倾一时!这些人都因为支持雍正而得到了回报。

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隆科多是不同于其他功臣的!



比起其他人,年羹尧和李卫是雍正的死党,只要自己不犯错误就很难得到打压甚至不断得到重用,田文镜不但是雍正的死党,更是一心为公的官员,在雍正选择大力推行新政的背景下,他更会得到重用!但隆科多比较特殊,他并不属于雍正的死党,只是自己占对的位置,选对了阵营才得到了大力封赏,但这也意味着他的位置并不稳定。

由于当年隆科多控制着北京的军权,在雍正争夺皇位的背景下,隆科多是必须要拉拢的人员,而隆科多也恰到好处的在这一环节向雍正主动靠拢,所以在继承皇位之后隆科多也受到了封赏,但毕竟这层关系只属于合作关系,当雍正的地位稳定后,雍正与隆科多的关系必然走向松散。

而且隆科多当年向雍正靠拢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家族利益,自己权倾一时的同时自然也会设法为整个家族谋取利益,但作为统治者的雍正,是不会容忍朝中有地方势力做大,所以雍正与隆科多的矛盾在未来必然爆发。



例如雍正继承皇位之后,隆科多就迫不及待的推荐自己的部下诺敏担任山西巡府,结果由诺敏导演的追缴库银舞弊案发生,事后为了减轻自己利益的损失,又暗中恐吓图里琛不要严格追查;京城科考,隆科多儿子与考生发生冲突,就私下举报企图取消当事考生功名;看见年羹尧不断建立功勋,就去过继年羹尧的儿子建立联合势力。。。这些举动实际上已经引起了雍正极大的不满,只是暂时因为利益需要,还没到与隆科多完全撕破脸的地步,因此隆科多仍然身居高位。

但随着诺敏被处斩,科考举报被雍正否决并口头批示隆科多管的太多,以及年羹尧的落马,种种迹象表明隆科多的位置虽然没有变动,但他在雍正心中的地位已经开始变化,未来被打压限制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尤其是以后推行的新政改革,让庞大的佟氏家族损失惨重,作为佟氏家族最高代理人的隆科多,在家族利益受损的这一环节也自然要考虑自己是否重新需要占队。

在这样的背景下,扶植新的代理人重新找靠山的念头自然就产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