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栽培实战指导手册

莴笋栽培实战指导手册

播种时间的选择

春季:11月中旬-12月下旬播种,35-40天后定植,翌年2月-4月上旬采收;

夏季:2月下旬-5月播种,30天左右定植,5-8月采收;

秋季:6月上旬-7月下旬播种,25-30天定植,9月-11月上旬采收;

冬季:8月中旬-11月下旬播种,30天左右定植,10月下旬-翌年1月采收。

品种选择

高温季节,晚春、夏、秋时期温度高,光照强,水分蒸发快,应选用叶面积小的尖叶莴笋品种,更加耐热。

低温季节,晚秋、冬季、早春要选用抗寒抗病高产的圆叶品种,圆叶品种叶片面积达,可有效提高光合作用,利于高产。

关键控制技术

1.播前催芽助力出苗

莴笋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5-15度,如果气温低于20度,可直接播种,气温高于20度的夏秋季节,需要浸种催芽。

具体操作:浸种容器倒上干净常温水,然后把种子放进,4-8小时后换干净水清洗一次,然后把种子放入干净纱布袋,抖去多余水分并把种子都松散,然后放入冰箱中保鲜层,或者吊入深水井中水面上约30公分,或者置于低温湿润的山洞内催芽,每隔24小时取出种子浸泡补充水分,然后重新放入冰箱中,一般2-3天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培育壮苗

(1)营养钵(穴盘)育苗,有助于培育根系发达的壮苗,以后带土移栽不伤根,有助于缓苗。

营养土可以选用木炭或者草炭基质,或者自己用腐熟农家肥配置。播种前基质消毒,然后把种子放入,盖上营养土基质。营养钵放在苗床上以后,搭上小拱棚。冬春季盖薄膜保温;夏秋季有雨时盖上薄膜防雨水;阳光强烈时换上遮阳网遮阴。

一般春秋季30天,苗玲4叶一心时可移栽。夏季苗龄25天定植;冬季稍长,达到4叶一心选壮苗移栽。

3.整地开厢

莴笋栽培实战指导手册

(1)莴笋根系浅,适宜选用沙壤土、壤土栽培,同时土地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较为干旱的,定植时可铺上地膜,减少水分蒸发。

(2)土壤处理消毒,定植前7天,用甲基硫菌灵500倍液喷施大田,或者用多菌灵撒施,也可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均匀撒施,撒施后翻耕均匀。虫害较多的,使用0.1%-0.5%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或者每亩用辛硫磷1公斤拌土10公斤均匀撒施。

(3)底肥,土壤消毒同时,施足底肥。每亩晚春夏秋选用复合肥100公斤,拌入充足农家肥。晚秋冬季早春选用复合肥加硫硝酸铵,利于低温期肥分缓释。

(4)消毒、施入底肥后,翻耕均匀开始起厢。沟深20公分,周围开排沟。冬春季按4米开厢,每箱定植8行,株行距35*40,;夏秋雨水多的,按2米开厢,定植5行,株距约35.

4.定植移栽

带土移栽,然后浇足定根水,最好混合磷酸一铵或者磷酸二铵。浇水后,盖上地膜,高温季节选用黑色地膜,如果连续高温,用遮阳网降温保苗。

5.大田管理

(1)定植后10-15天,中耕除草透气。

(2)浇水补水:低温季节地膜栽培的,可少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夏秋种植的,结合追肥浇水1-2次,连续高温,田土太干则灌跑马水,不积水。

(3)适当追肥,追施清淡腐熟人畜粪水或者三元复合肥,肥量约占总肥量的20%。

注意少施氮肥防抽薹。根据长势补充硼‘钾、钙、镁等微量元素,提高商品性。补充钙肥防止黑顶。莴笋黑顶是由于夏季高温强光导致植株生理性缺水,最终缺钙造成。底肥可补充钙肥,也可出笋期后施肥时补钙,7-10天补充磷酸二氢钾1次。

(4)防病虫害

莴笋栽培实战指导手册

定植后7天预防病虫害,高温季节预防2次左右,低温季节3次左右。每次间隔10天,雨后或者大雾后重点防治。

夏秋主要防褐斑病、软腐病。软腐病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0-250mg/L,褐斑病可用50%代森铵水溶液600-800倍液预防。

秋冬主要防治霜霉病,主要发生在9-11月,用85%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轮换用药,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冬春主要预防菌核病灰霉病,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3-4次。

虫害主要有蚜虫、斑潜蝇、夜蛾;蚜虫也可能引发病毒病,可用吡虫啉防治;斑潜蝇用灭蝇胺与绿叶宝交替防治。夜蛾可用甲维盐防治。

采收

’当莴笋生长至心叶与外叶平齐时,也成为“平顶”,即为最佳采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