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亞洲第一軍艦,為何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日本

文: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相信對歷史有過系統學習經驗的朋友們可能就會了解到,我國曾經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屈辱求和的歲月,在那個生產還不算太過於發達的時代裡,我們深刻體會著落後就要捱打的真諦。我們將目光鎖定在清末,且先拋開或許有些衰敗的社會模式不談,在那一段帶有著鮮明印記的歷史時期,除了湧現出大批的歷史風雲人物之外,還出現了很多甘願獻身於家國的熱血勇士,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號稱是亞洲第一的軍艦,北洋水師。

論亞洲第一軍艦,為何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日本

我們先從源頭開始介紹,重臣李鴻章最早在山東建立起了北洋水師的最初的雛形。追其根源,必須要提到的還是英國不道義的做法,為了扭轉自己在貿易往來中的弱勢的地位,開始向幅員遼闊的中國大量的走私鴉片。當時國人受到鴉片的毒害很深,普通百姓中吸大煙者的佔比率很高,當時國人的精神大都處於一個萎靡不振的狀態,因此也被戴上了東亞病夫的帽子,說嚴重點,已經影響到了國家的整體的風貌了,如果長此以往下去,國家將必然走向衰落,還將面臨被大國蠶食的窘境。這時候我們又要說到鼎鼎有名的禁菸英雄林則徐,作為一個擁有滿腔愛國熱情的有識之士,怎麼可以白白看著英國欺負到自家門口而不還手嘞。於是浩浩蕩蕩的禁菸運動由此展開,直到現在虎門銷煙都是佳話一般的存在,也成為了觸發鴉片戰爭的一大重要的導火線。

論亞洲第一軍艦,為何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日本

當時整個社會的現狀還是比較的複雜的,清朝一方面受到了外國侵略者的打擊,一面又要應對民間興起的太平天國運動,在內外兩股勢力的夾擊之下,清朝所需要面臨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不過我們也不能全然否定外來力量的衝擊,站在歷史發展的全局位置,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相對於當時有些腐朽僵化的大清朝來說,西方的思想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超前的地步了,對比清朝高層信奉的天朝上國而言,西方思想的先進性還是毋庸置疑的。當時還算比較著名的先進思想引領者當屬魏源,他所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受到了林則徐的追捧,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清朝走向了開眼看世界的階段。

“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所謂“師夷”主要是指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各國在軍事技術上的一套長處,而“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

論亞洲第一軍艦,為何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日本

伴隨著西方侵略者囂張氣焰的不斷升騰,清朝也意識到了自己早已不是列次高位的大國了,很多年前是西方使者想方設法的巴結大清,但是現在清朝早已被西方國家遠遠的甩在了後面,時境過遷中更多想要表達的不過是物是人非的無奈。李鴻章一眾大臣恍然大悟,真正開始意識到了接受新事物,結束閉關鎖門狀態的重要性。開始在不改變原先政治制度的基礎上,開始引進西方新式的技術,並開辦了多家工業類型的工廠。李鴻章也開始著手於組織建設北洋水師,北洋水師的全體人員加在一起,大概能達到了四千多人,所涉及到的各種樣式的裝備武器,大多數都依賴於進口,來自本國自主製造的只佔了很少一部分。但是整體的戰鬥力還是不俗的,當時李鴻章對於北洋水師的訓練,也是絲毫都不敢馬虎的,畢竟軍隊象徵著一個國家的門面。

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正視的一個現實是,在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第一個現代化軍艦北洋水師最後只落得個慘敗於日本的現實,它的全軍覆沒也象徵著同時期的洋務運動的就此失敗落幕。此後清朝的路走得越發艱辛。先不說別人的武器是有多高級,其實北洋水師的覆沒並非是沒有原因的,與其安慰自己說是運氣不好,不如坦然的尋找失敗的真正的原因。我們撥開歷史若隱若現的迷霧,找出了兩點比較重要的原因,想和大傢俱體談談,光是看外部的條件,北洋水師的戰鬥熱情還是很高的,但是結果,就有點讓人覺得事與願違了。

“軍中將士多豪傑,世昌獨將鰲頭佔。臨危不懼親友炮,捨身報國撞日艦。只緣清朝多孱弱,報國壯志難完現。”

不變革的腐朽制度

首先第一個原因應該是屬於統治內部原因,我們之前就有提到過,即使確實引進了西方較為先進的技術來支撐大清提升自身水平,但是光是那不變革的腐朽的社會制度,就將成為前進路上最大的絆腳石。朝廷內部的較量著實是波濤洶湧的,表面上的和顏悅色卻逃不過明爭暗鬥。各大派系之間的爭鋒也好,皇室貴族間的爭權鬥爭也罷了。當一個有機整體在面臨一些問題和機遇時,太大的分歧往往會造成什麼也做不成。統治階級過慣了嬌養的生活,是固然不允許自己地位受到哪怕一點點的挑戰的。當矛盾的火花碰撞時,難免不會保證不出現一些人員物質上的較大程度損失。有時候外界所帶來的因素還能有所緩解,但是統治內部所發生的事,從產生縫隙的那一刻起,就應該意識到,如果執意要維護的話,是需要一個很長的週期才能修復的。

論亞洲第一軍艦,為何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日本

不規範的軍隊紀律

第二個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戰時的指揮計劃落實的不到位,我們決不能就此因為戰爭的失敗就去一味否定北洋水師的實力。有時候在戰場上,更講究的其實是作戰技巧。當時北洋水師的總指揮丁汝昌,不知道是自身的經驗不足,還是作戰期間的靈敏度不夠高,如果真的要去客觀評價北洋水師在甲午中日中的表現的話,那也只能說是勇氣可嘉,卻混亂無比。一場戰役如果戰術運用的正確的話,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境界,甚至可以在一定的時機裡扭轉戰爭時局。另外在實際的作戰過程中,當一大命令下達的時候,總是有人自作聰明的不服從上級的命令,為本來就比較混亂的戰略佈局埋下了深深的隱患。我們都很清楚的知道,一支足夠優秀的軍隊,除了平日裡堅持不懈的訓練之外,嚴明的部隊秩序還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不同於遊戲過家家,每走一步都將關乎國家的生死與未來。可見在一個團隊中,力行規則和紀律的必要性,說通俗點也就是無紀律不成方圓。

論亞洲第一軍艦,為何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日本

綜上,我們可以大概知道了,北洋水師在戰爭中失敗的原因,雖然歷史已經過去,木已成舟的現實早已註定,但是仔細品味其中的緣由經過,還是能夠發現很多能夠給我們帶來啟發的地方的。可以確定的是,我們能做的就是以史為鑑,在歷史的長河中,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靜心品讀。小編深夜碼字不容易呀,喜歡的還請點贊加關注哦,想要了解更多的歷史趣事和資訊,還請關注我們哦!感謝大家的支持啦,鞠躬加上比心!

參考歷史文獻:《海國圖志》

《北洋海軍章程》

《北洋海軍興亡史》

《晚清七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